纳西族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维妙维肖求其美感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既要简单,又要一个字与一个字相区别。
就有依类象形,突出特征,变易本形,依声托事等各种造字方法。用这种象形字书写的句子有的极像是一幅图画,它只是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无固定的读法。所以,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书,即使是会说纳西语,又认得一个一个象形字,但仍不能读懂经文。只有从小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眼看经文,口诵句子,这种文字已有约1000年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徒用这种象形字书写了约1500卷经书,它是研究纳西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和文学艺术的重要宝藏。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纳西族象形文字著述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李霖灿先生《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标音文字字典》、《么些经典译注九种》、傅懋 先生《丽江么些象形文〈古事记〉研究》、《纳西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美国人洛克《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特别是纳西族学者方国瑜编撰、和志武参订的《纳西象形文字谱》已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60年代,丽江县文化馆和近年成立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室,延揽著名东巴,翻译了大量的东巴经书。
纳西族还有一种标音文字,共有2400多个符号,多半是重复的异体字,较常用的有500多字,这种字也只是东巴掌握,有少量的东巴经是用标音字写的。
方国瑜(1903~1983),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授。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认真的精神,在中国民族、中国西南边疆史地、云南史料目录、东巴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震古烁今的杰出成就。
1903年2月,方国瑜出生在丽江县大研镇的书香世家,从小生性质朴诚实,勤勉好学,立志走做学问的道路。1923年离家到北京求学,因成绩优异,越级升北京师范大学国文二年级,第二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就读于两所闻名全国的大学,在钱玄同、陈垣、梁启超等导师指导下,他涉足音韵、训诂、目录、校勘、名物、历史、地理各个领域,纵横经史,博览群书,功力雄厚,学问精深,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2年和1933年,先后从两所大学毕业,出任北师大研究院编辑员。1933年秋,在刘半农的督促下,方国瑜回到家乡,立志要揭开东巴象形文字及东巴文化的神秘面纱。他不畏山高水险深入到金沙江边的石鼓、巨甸等地考察,首次发现了纳西标音哥巴文摩崖。他虚心向东巴经师求教,潜心研究,并翻译了东巴文记录的纳西传说《人类起源》及若干经书的章节。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纳西象形文字谱》初稿。1934年6月,回到北京,后到南京向赵元任、李方桂先生学习语言学,用国际音标为纳西象形文字标音,编成既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翔实、科学的《纳西象形文字谱》。章太炎先生大为赞赏欣然为之作序。解放后,吴晗、吴玉章、郭沫若对此也十分关切。可惜可叹的是,倾注了方国瑜多年心血的《纳西象形文字谱》,1981年才公开问世,该著作不仅是一本语言文字学的工具书,也是一部纳西族社会历史的学术著作,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世纪20年代,英法帝国主义在侵占缅甸、印、支三国后,侵入我国云南边疆。西方一些“东方学家”打着科学研究的幌子,想方设法收集我国西南边疆史地资料,歪曲历史,伪造历史,为侵略政策制造舆论。例如把南诏说成是泰族建立的国家,就是西方学者分裂中国西南最卑劣的一个例子。他们精心虚构了一个泰族早期历史的线索,为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云南“制造历史依据”,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方国瑜力排众议。1936年,方国瑜发表《僰人与白子》一文,向西方学术界第一个发起了挑战,以令人信服的缜密考证,有力地戳穿了西方学者编造的谎言。方国瑜的这个论点自1950年以后被学术界广为接受。西方和有关国家也改变看法,不同程度地接受这一观点。
方国瑜在英法帝国主义觊觎云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关头,毅然改变研究方向转而考究云南史地。他始终以学术为武器,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侵略而战斗。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方国瑜就率先向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有关歪曲云南、贵州历史的谬论发起冲击,用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痛斥其谰言,证明早在公元前100年云南就属于中国汉王朝的一部分。70年代初,某些国家重弹伯希和老调,方国瑜冒着风险上书中央,揭露其野心,为我国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为反对霸权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30年代到80年代,方国瑜孜孜不倦地在云南史地学的田野里筚路蓝缕,开拓前进,是云南地方史、西南民族史、西南边疆历史地理诸方面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拓荒者和勤恳踏实的奠基人。他撰写的《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彝族史稿》、《汉晋民族史》、《滇西论丛》、《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方国瑜文集》等大量传世之作。著名史学家徐中舒教授称他是“南中泰斗,滇史巨擘”。数十年间,他培养了硕士、博士等许多优秀人才,他们正活跃在西南史地研究领域。在他迟暮之年仍壮心不已,虽然双目失明,以口授记录方式,继续着他未竟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当选为云南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中国民族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史学会会长等十多种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在参与有关边界交涉、划定边界、编辑中国历史地图等重大活动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8咬文嚼字绿皮书 节选 07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
宁波地名文化 本书特色 徐雪英著的《宁波地名文化(宁波文化研究工程)》运用语言学和地名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宁波地名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通过分析宁波地名中的语言现象...
品报学丛·第二辑 本书特色 张元卿、顾臻编*的《品报学丛(第2辑)》收录的主要内容有关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学术史的专辑、刘云若研究小辑、平江不肖生研究小辑、西门丁...
国学常识 本书特色 《国学常识/大师经典文丛》编著者曹伯韩。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
图说中国节 内容简介 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去春来,岁月递嬗,时光如流,一个个的中国节在井然有序地轮替着。人们依照时节,付出辛勤的劳作,收获丰...
在这本书中,藏有1000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手作杂货。现在就翻开书,从书中跨越年代的作品中,寻找心中的梦幻逸品。想DIY手工杂货、自创品牌参加创意市集吗?或是发挥自...
画火御寒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丰饶之笔抒写人情世故,鞭辟入里,摇曳生姿;用自嘲之心省察一生坎坷,亦庄亦谐,兴味盎然。既谈往事旧人,也说今人今事。画火御寒 内容简介 ...
大家小书.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实际上体现了老师关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两个重要思想:一是语言是文化*重要的载体,二是文化主要凝聚于词汇。...
北京梦华录 本书特色 《北京梦华录》连载于1934年之《盛京时报》,回忆了晚清民初时期之北京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如点心、粥、茶馆、酒馆、戏曲、工艺品、婚嫁风俗...
上海文化观察 内容简介 《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动,往往孕育着重大的文化演变;重大的文化演变,也往往预示着人类社会的重要变化。百多...
中国文化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入手、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现代视角切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探讨的著作。作者运用文化学、哲学、历史学等理...
《从0到1:HTML5+CSS3修炼之道》内容简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前后端开发经验,站在完全零基础读者的角度,详尽介绍了HTML5和CSS3的
凤凰城 内容简介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凤凰城 ...
广场的故事——神秘之旅·世界建筑人文故事系列 本书特色 广场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早只是作为市民户外交往和聚集的场所,当时古希腊人就用来表示广场。公元前...
老照片(第三辑) 本书特色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虽然叙说的只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经历,看似微不足道,但同时却于不经意间折射出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没有...
茶经 随园食单-中华经典藏书 本书特色 《茶经》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茶经》全书分上、中、...
胡适书话 本书特色 “书话”从“诗话”、“词话”等演化而来,本书收录了胡适《尝试集自序》等有关古籍考证、读书、版本和出版、书刊序言、自序等文章30多篇,从一个侧...
一千零一夜故事选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中的奇葩,闪耀着恒久的文化光芒★ 翻译所选取的版本,是19世...
汉字 本书特色 陈治文编著的这本《汉字》是汉语知识丛书之一。全书共包括10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汉字的形体演变、造字原则、楷书的结构、汉字的读音、字义、整理和简化...
多元与冲突-俄罗斯中东欧文明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涵盖东欧、中欧和东南欧(巴尔干半岛)20个国家(不包括希腊和土耳其欧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