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7年9月出版,1984年3月第3版时改为《新旧的一代》。它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谋略,中国古代文化又称为纵横之术、长短之术、勾距之术。用现代话讲,就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为总结历史的经验,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就中国古代谋略做过系统讲析,其讲记以《历史的经验》为名,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851986年分两册出版。第一册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第二册是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的逐句串讲。《素书》名为黄石公所传,张良辅佐刘邦,兴汉灭楚,兵机谋略,多得是书之助,张良之后,此书不知去向,至晋,有人盗张良墓,于玉枕处发现此书,始得再传于世。《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重在其中经义的阐发,并将近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铺注于原经文之后,供读者经史相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的道理。1990年我社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历史的经验》两册合为一册(分上、下编),以《历史上的智谋》为名,改排出版,以供研究。1992年恢复原名再版。如今刊出的是老古丈化事业公司 1995年11月的最新版。《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初名《序集》,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86年12月出版,1992年1月第2版时改为今名。它汇集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历年来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总计七十二篇。分为儒家、易经、道家、经义、禅宗、密宗、健身、历史、其他等九大类,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了精深的阐述。内容叙及:古代文献;诸家学术;社会变迁;文史掌故;经世治学;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蕴;易学源流;佛经大义;禅宗语录;密教修行;兵法谋略;阴阳术数;瑜伽气功;保健养生;诗词歌赋;古文今译;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辞典雅,见识独特。
历史的经验
出版说明
校订版说明
前言
上编
话题
神谋鬼谋
春秋多权谋
正反相生(《长短经》——反经)
古今无定法
仁爱的流弊
仗义的流弊
信陵君的故事
讲礼的流弊
郭嘉论袁绍与曹操
乐乐的流弊
名器的流弊
重法制的流弊
刑赏的流弊
学识的流弊
盗窃死人以自豪
福利社会的事
孟子讲故事
楚灵王的故事
尚贤的流弊
姜太公论派系问题
不能善用所长的五反
姜太公论三明
专权与嫉妒
文武兼资论
人与牛的故事
匡衡论政风
更上一层楼的道理
京房的故事
庄子的著作权被盗
田成子窃齐的故事
晏子论权
圣盗同源
苏秦的历史时代
远见抵不住现实的短视
苏秦受到反教育
药不对症的言论
人情千古重多金
雏燕初飞
反复波澜的人世
人才与时代历史
牵涉到商鞅
外才与内用
张仪的故事
刺激的教育
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引用历史的经验
长短纵横
人臣之道
六种正臣的典范
恕臣之道
反派臣道的型态
防邪之道
忠奸之辨
下编
前记
素书六章
原始章第一
求人之志章第二
正道章第三
本德宗道章第四
遵义章第五
安礼章第六
太公兵法
上卷
中卷
下卷
阴符经(〔汉〕张良等注)
上篇
中篇
下篇
附录一
张良传
附录二
《素书》原序
附录三
太公《阴符经》述要
亦新亦旧的一代
出版说明
三版献言
前言
一、 变迁的时代与不满的心理
不满现实的历史心理
时代演变中的思想与感情
尚未成熟的历史与文化
二、 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实与反现实
近世西方文化的三股潮流
二十世纪开始的青年与中国
五四运动以后的重重难关
三、 大时代的小故事
开始没落的西方文化
有关中美文化的不同看法
美国青年观念中的现代文明
美国教授观念中的中国文化思想
美国式的自由和民主
四、 美国文化带来的迷惘
西风吹醒日本登上列强的席次
西风吹乱黄华
第二次大战中的暴发户——美国
平天下不能寄望于牛仔式的纨
千金之子与贾母
美国文化不是人文文化的指标
五、 望子成龙
反身而诚论遗传
望子成龙岂如人意
什么是家庭教育
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的论著
六、 孝和爱
以孝道治天下的家庭教育
东西文化的“爱”和“孝”
七、 旧八股和新八股
秦汉以后读书与教育之目的
汉唐的“选举”、“考试”制度
新旧教育亟待修正的八股学风
八、 从处变自强说起
救亡图强的思想与历史
明清之间的诸大儒
乾嘉以后与龚定?思想的关系
有关现代的学术思想
万木无声知雨来的思想界
九、 六十年来教育的变和惑
由旧式的“家塾”到新式的学校
家塾教育的回顾
家塾中的读书
写字的“启蒙”
塾师和家塾
十、 七十年前八股文的思想与教育
由家塾教育的启蒙到书院
旧式“八股文”
十一、 新旧教育的变革
附录资料
十二、 值得反省的代差与教育
文化史上的一笔“呆账”
先从小学教育的课本说起
以考试为学问的流弊
新式与旧制小学的差距
十三、 教育与文化的中空
再说中小学教育的“代差”
六十年来演进中的大专教育
由旧式教育转向新式教育
新旧读书方法
才流都向考中磨
十四、 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师道
现行三级学校的敬师
谁能遣此的大专学风
家庭与社会的尊师
师道的自尊
十五、 武侠小说与社会心理教育
中国小说发展史的思想背景
武侠在历史文化中的分量
侠义小说的兴起
抗战期间的武侠小说
近年武侠小说的演变
阅读武侠小说的风气
武侠小说写作的泛滥
武侠与社会教育
十六、 老文学和新文艺
公文语体化的历史渊源
白话文和中国文化的命运
新文艺运动中白话的古文
古文的劳苦功高
更上层楼的负担
十七、 人性与人欲
儒家学说中的人性善恶观
孟子与告子的论辩
荀子的性恶说
扬雄的善恶混杂说
王阳明的见地
界说不清的症结
希腊哲学对人性的知见
西方宗教文化的人性问题
有人认为欲非恶
人欲与天理说
儒道两家共通的观念
大乘佛学的原始人性本净论
隋唐以后佛学与儒道的互注
欲非恶与恶之前驱
中国文化泛言
……
儒家之部
易经之部
道家之部
经义之部
禅宗之部
密宗之部
健身之部
历史之部
其他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读懂尼采的第一本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特色 本书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含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
过去的哲学家们早已闻名遐迩。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维特根斯坦,他们对生命的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已有数不胜数的书卷探
先贤的民主/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认为,有可能逐渐主导21世纪全球文化的中国,将不会是一个属于日渐粗俗之个体的社会,也不会是西方企业家已经开始在梦想的...
日本风雅 本书特色 《日本风雅》表现出日本化的理论思考,体现出来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独特的风貌,形成了日本文学从古至今的审美传统,也为今天我们了解日本审美文化乃至日...
禅宗故事 本书特色 一、“教育故事”解读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故事;在感受教育或教育他人中产生的故事,在人类切活动中感受真善美和传播真善美的故事。二、“丛书”宗旨讲...
《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修订版)收录常用而重要的古汉语知识条目,按内容分为“总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中国罗盘通俗解读 本书特色 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逐渐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了人类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
《论语》是用来养心的:1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学者的人间情怀·学而;构建一个理想国·为政;道德赛场外的裁判·八佾;和仁德比邻而居·里仁等。《论...
失落的神谕 本书特色 《失落的神谕》1998年,被罗马天主教廷列为禁书。罗马天主教廷要求全球主教回收德?梅勒的著作,并禁止在外间流传。◆本书作者德?梅勒,被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10月至1860年3月所写的著作。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度过了1848-1...
1978年,已屆84歲的錢氏正受眼疾困擾,仍堅持回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持「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他以大半生的識見、古今中
百姓读易 本书特色 《百姓读易》:谁发明了八卦六十四卦的起源圣人与周易的关系象思维与范思维掌上推演千支纪年、干支纪时法百姓读易 内容简介 学习、了解《易经》这一...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 本书特色 《彩色悦读馆·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超值全彩珍藏版)》融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可读性于一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介入广大学...
普罗提诺(公元204—270)是晚期希腊哲学中的无可争议的大师级人物,堪称整个古代希腊哲学伟人传统最后一位辉煌代表,是亚里士多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本书特色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人生理念...
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第2辑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尽可能多地依据文本,尽可能多地结合其语境,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作出较为全面、较为系统、较为深入的阐释。全书分6章。其...
游刃有余-王蒙谈老庄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先生*新力作,对道家经典《老子》、《庄子》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王解”与“评点”。“王...
经典与解释-阿尔喀比亚德 本书特色 “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
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伟大的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成名作,是二十世纪*具影响力的哲学作品,且其影响力不局限于哲学领域,...
杭氏易学七种:周易杭氏学(全二册) 内容简介 一、杭辛斋(1968-1924),名慎修,清末民初浙江省海宁县人,故又称海宁先生。杭氏青年时期应童了试名列前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