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的校勘记,以单行小字夹于正文中间,辑补文字于字下加▲符号,删去之文字排小一号字,并加圆括弧以表明之,注释置于整理者所分各章之后。《华阳国志》是一部有影响的历史、地理着作,《四库全书》入史部载记类,近人则往往将其划入地方志中,并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
作者常璩(约公元二九一-三六一),东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自后汉迄晋世,常氏世代为官,为江原巨族。常璩少年时,得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氐人李氏在四川建立成汉政权以后,注意网罗旧家大族。李期、李寿之世,常璩任成汉史官,获读宫中图籍版档,曾撰《梁益二州地志》、《巴汉志》、《蜀志》、《南中志》等书多种。东晋永和三年(三四七),桓温伐蜀,璩与中书监王嘏等劝李势降晋。入晋后,因受歧视,不复汲汲仕进,乃怀愤裒削旧作,为《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十二卷,分为两大部分,前四卷《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为地理之部,所涉及的疆域,北起今陕甘南部,南到今滇南和滇西南边境,西起今川西地区,东至长江三峡地区。后九卷是对我国西南地区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从远古蚕丛、鱼凫的传说时期起,至东晋咸康五年(三三九)止,其叙述的侧重点,则在公孙述、刘焉据蜀时期,三国蜀汉时期和氐李成汉统治时期。
此书体制完备,资料丰富,考证翔实,文笔富赡。草创始就,即倍受重视。范晔着《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曾大量采取其文,后来崔鸿着《十六国春秋》、郦道元注《水经》、刘昭注《后汉志》,凡涉及西南史地者,亦无不尽量吸收《华阳国志》的成果。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历代书志均加着录。任乃强先生认为“其开我国地方史志创造之局,有如《史记》之于我国史籍”,是有道理的。
《华阳国志》版本很多,北宋有元丰吕大防成都刻本,南宋有嘉泰李□邛州刻本,原本均已佚。明清而下,翻刻传抄者更多,今存之各种本子,有三十种。任乃强先生整理此书,以清廖寅题襟馆本为底本,校以现存所有版本(其中包括被任先生本人认为反映了元丰本面貌的何焯校本),参考大量有关典籍,进行校勘、标点、辑补、注释、附加论述及绘图。其校、点和补均反覆斟酌,极见功力。其注释、附论和插图,对书中所涉及的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沿革、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民族形成、经济发展、土风民俗、物产资源、着作学术等方面及古西南地区同内地的关系、古西南地区同印度的文化交流等等,作了详细的阐述,有不少独到的见解。由于任先生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历史十分谙熟,而又能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的传统方法,其所考订,每能贯通历史文献、出土材料和实地情形,娓娓而谈,令人信服。在整理《华阳国志》的同时,任先生又综合各方面的材料,纠正了《汉书》及其颜注、《后汉书》及其李注、刘昭注、《三国志》及其裴注、《水经注》、《晋书》、《资治通鉴》及其胡注的若干谬误。这些工作,对于研究西南史地,探讨西南地区民族发展史和地区经济发展史等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当说明的是,作先生之校勘,偶有未说明所据版本而仅依文理改动者,又其所辑补的文字,除诸书明引为《华阳国志》之原文以外,亦有以他书之有关段落词句以意补之者。这种做法,同一般遵循的辑校原则有不尽合处。好在校勘记中对校改、增补文字的来历及其校补理由均有说明,并有统一的标记与原文区别,读者仍可清楚地看到底本的面目。在注释中,亦有一些未提供足够证据而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推断成份,我们仍依原稿排印,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作出判断。在出土文物不断增多,资料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这些问题,将会进一步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出版说明
前言
卷一
巴志
附 说鹽
卷二
汉中志
附常志梁州郡县与两汉志及晋志对照表
卷三 蜀志
附一 蚕丛考
附二 成都七桥考
卷四 南中志
附一 庄跷入滇考
附二 蜀枸酱入番禺考
附三 蜀布、邛竹杖入大夏考
卷五
公孙述刘二牧志
卷六
刘先主志
卷七
刘后主志
卷八
大同志
卷九
李特雄期寿势志
卷十上
先贤士女总赞论
附 巴郡士女赞注残文辑佚
卷十中
广汉士女
卷十下
汉中士女
卷十一
后贤志
原附 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录
卷十二
序志
附录一 旧刊序跋
一 宋元丰成都刻本吕大防序
二 宋嘉泰邛州刻本李□序
三 明嘉靖甲子成都刻本杨经序
四 同前书刘大昌后序
五 明嘉靖蒲州刻本张佳胤序
六 嘉靖蒲州刻本张四维序
七 张佳胤江原常氏士女目录跋语
八 吴琯古今逸史校刻华阳国志凡例
九 明天启丙寅李一公重刻华阳国志序
十 同前书范汝梓序
十一 四川省图书馆藏函海本华阳国志卷九李志张佳胤跋语
十二 函海华阳国志附录
十三 汉魏丛书江西本华阳国志王谟跋
十四 清嘉庆甲戌南京刻题襟馆本廖寅序
十五 北京图书馆藏顾广圻校批本前四卷中的重要题记(附说明)
十六 向觉明家藏何校顾批华阳国志考略
十七 向藏本之顾批及其他干嘉名流题记
十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载记类华阳国志
十九 章宗瀛校四库全书考证史部华阳国志
二十 山右丛书耿氏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四十史部九载记类华阳国志丛记两种
二十一 悔过斋重刻题襟馆本华阳国志陶浚宣题记
二十二 顾观光华阳国志校勘记
二十三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续集卷一校明刘大昌刻本华阳国志跋
附录二 莫与俦著作两篇
一 牂牁考
二 庄跷考
跋
图版目录
莱布尼茨 本书特色 《莱布尼茨》由尼古拉斯·乔里所著,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晦涩难懂有两个原因。**,他*著名的单子论和另外一个观点,即现实世界是所有可能被创建的世...
子平粹言 本书特色 为了宏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了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赵嘉宁将徐乐吾研究子平学说的代表著作《子平粹言》做了点校和白话释义工作,希望...
圣严法师4 学佛知律 本书特色 圣严法师菜根自有菜根香学佛亦是如人饮水,冷暖人自知师创办《法鼓》,一代高僧学佛如是说……两岸三地,圣严法师系列丛书销售超过700...
休谟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他们凭藉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深入上帝的本...
韩非子还原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韩非子还原,下编为韩非子还原研究资料长编。作者对《韩非子》的文本做了全息的考证与阐释,尝试对韩非子及其书的一些未解...
《贾题韬讲般若》内容简介:六祖大师的《坛经》见地是“一切发空”的般若智慧,同《金刚经》的宗旨是一致的。而六祖大师大悟到:
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 本书特色 作为一部以自由主义为研究路向的通史性著作,能右居于安东尼·阿巴拉斯特的《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的,罕有其者。本书以其庞大的自由主义思...
“犬儒”(theCyniC),作为一种愤世嫉俗、行为乖张的人来理解,可以说古今皆有,只是因时因地因人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然而,“犬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附传教士略传及著述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于1867年在上海出版。一共收录了338名来华传教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简要介绍了每位传教士的...
《大唐西域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和《马可·波罗游记》历来被视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三大文化游记。前二部堪称记录佛学东渐的姊
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困境-一个反拔 内容简介 本书在哲学的“座架”下,对环境伦理学作相对完整的文本解读;然后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与方法论这四个维度,揭示人类...
六祖坛经(图文本),ISBN:9787807293293,作者:(唐)惠能著,王月清注译目录 前言行由品第一般若品第二疑问品第三定慧品第四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作品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对《孟子》极为重视,在讲授时阐发颇多,感触颇深。从《离娄》开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分。南先生指出,孟子重点论述了君...
2014-2015-中国应用伦理学 本书特色 2014年10月18—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发起并由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承办的第九次全国应用伦理学...
尼采新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鼓应在《悲剧哲学家尼》之后所做的尼采研究的几篇重要论文的汇集,在中国的尼采研究中可谓独树一帜。书中对尼采哲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欧阳竟无佛学文选》主要讲述了:佛教自传人中国,至今2000余年,作为制度化的宗教,在组织上蓬勃发展,在思想理论上的诠释也层
德国哲学是西方哲学的精华,也是许多伟大哲学家的基本理论的真正思想源泉。德国哲学史,不论对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对西方整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任教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所编讲义。约撰于1923年冬至1925年...
黄道周论稿 本书特色 黄道周为明末大儒,以文章风节高天下,徐霞客称其“字画为馆阁**,文章为国朝**,人品为海宇**,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郑晨寅编著的...
《诗人哲学家》初版于十八年前。十八年,差不多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事实上,《诗人哲学家》的作者们当年都还被称为青年学者,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