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名家名著文丛
一百年来,被誉为最高学府
的北京大学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事
业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北大深
厚的文化积淀、严谨的学术传统、
宽松的治学环境、广泛的国际交
往,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蜚声中外
的知名学者、教授。他们坚守学
术文化阵地,在各自从事的领域
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写下了一
部又一部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深
远影响的著作。
“北大名家名著文丛”精选北
大知名学者撰写的人文社科类的
学术著作,旨在反映北大几代学
者的学术成就,展现他们的治学
风范。
目 录
校定本序
序
第一编 中期封建社会的序幕
第一章 秦族的渊源、建国及其历史形势
第一节 秦族的渊源与秦代封建专制主义
国家的创立
第二节 秦代中国境内各种族的活动
第三节 秦代的世界形势
第二章 秦代社会经济的构造及其转向
第一节 土地所有的关系之改变与农业
第二节 生产技术之综合与手工业
第三节 经济制度之划一与商业
第三章 秦朝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灭亡
第一节 秦朝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
第二节 秦代社会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秦朝政权的发展
第四节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暴动与
秦朝的灭亡
第四章 秦代的意识形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 焚书坑儒与文化思想在血与火之前的
大审判
第二节 文字的统一与艺术的大综合
第三节 神的世界之变动与宗教的新发展
第二编 中期封建社会的确立与展开
第五章 西汉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形势
第一节 楚汉之争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汉族的形成与国内其他各种族的活动
第三节 西汉时期世界的新形势
第四节 西汉与中亚商路的开通
第六章 西汉的社会经济构造
第一节 西汉的农业
一、土地再分配、农民复员与农村秩序的恢复
二、技术提高与农业生产性的向上
三、土地兼并与农民离开土地的过程
四、赋税、徭役与农民的赤贫化
第二节 西汉的手工业
一、盐铁业国营及其发展
二、铸铜及其他金属工业
三、纺织及与之有关的服物工业
四、漆器、砖瓦、造船及其他手工业
第三节 西汉的商业都市与国际贸易
一、商业发展之一般的倾向
二、都市的分布、内容及其行政管理
三、大商人的出现及其活动
四、货币的铸造与种类
五、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七章 西汉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崩溃
第一节 西汉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
一、西汉政权的性质与汉初的“贱商政策”
二 西汉的政治组织与诸侯王的封建
三、西汉的奴婢与奴隶制度
第二节 西汉政权的发展
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从吕后称制、
文景削藩到七国叛变
二 中央集权政治的形成与疆域的奠定
第三节 西汉政权的崩溃
一、西汉政权的腐化与王莽改制
二、绿林、赤眉大暴动与西汉的灭亡
第八章 东汉王朝的继起及其历史形势
第一节 新市、平林与东汉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东汉时国内各种族的活动及世界的
形势
第三节 东汉与边疆各族及邻国的关系
第九章 东汉的社会经济构造
第一节 土地分配与农业生产的向上
第二节 土地兼并、赋税、徭役与农民的赤
贫化
第三节 手工业发展与科学的发明
第四节 商业、都市、钱币与国际贸易的再
展开
第十章 东汉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崩溃
第一节 东汉政权的性质及其组织
第二节 东汉政权的巩固及其在边疆地区统
治的加强
第三节 边疆各族的叛变与东汉统治的动摇
第四节 外戚、宦官、党锢之祸与东汉政权的
腐烂
第五节 黄巾大暴动与东汉王朝的灭亡
第十一章 两汉时代的意识诸形态
第一节 崇儒术黜百家与文化思想的再审判
第二节 儒家哲学的发展
一、经今古文派之争与儒家哲学之分派
二、谶纬的出现与儒家哲学的玄学化
三、王充著《论衡》与儒家哲学的被反击
第三节 两汉的科学――农艺、水利、天文、
历算、医药、地理与历史学
第四节 两汉的文学――辞赋、歌谣、五言
古诗与古乐府歌曲
第五节 两汉的艺术
一、从史籍中所见之汉代的绘画
二、从汉代石刻画像上所见之汉代的浮雕及其他雕刻
三、汉代的音乐和歌舞
第六节 两汉的宗教
一、多神教的发展
二、佛教的最初传入
三 道教的起源
插 图 目 录
插图一 秦与六国形势图
插图二 秦朝疆域图
插图三 秦铜权
插图四 秦朝皇帝之玺
插图五 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插图六 秦之罘刻石
插图七 楚汉之际割据图
插图八 楚汉战争图
插图九 西汉初异姓诸王割据图
插图十 西汉初同姓诸王割据图
插图十一 西汉形势图
插图十二 西汉时西域民族分布图
插图十三 西汉时西南夷分布图
插图十四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插图十五 骆驼通过已干涸的盐泽
插图十六 玉门附近古长城的遗址
插图十七 罗布泊中之汉代古垒
插图十八 汉代玉门的古垒
插图十九 库鲁克塔格山麓之汉代古垒
插图二十 西汉时的铜器
插图二一 西汉时的织布机
插图二二 西汉时之彩绢及毛织物
插图二三 西汉时希腊罗马式图案的地毡
插图二四 西汉时的砖瓦
插图二五 西汉时的船
插图二六 西汉时的银币与铜币
插图二七 南山山谷间的森林
插图二八 敦煌之汉代古垒
插图二九 商队通过盐泽的情景
插图三十 盐泽南岸所见之冰块和芦苇
插图三一 骆驼经过塔斯马干沙漠之情景
插图三二 和阗沙漠中的沃土
插图三三 帕米尔高原之大雪山
插图三四 汉代装饰房屋之木雕
插图三五 汉代之错金奁
插图三六 鸣鼓巴渝画像
插图三七 西汉末年农民战争形势图
插图三八 东汉形势图
插图三九 东汉时期中外交通路线图
插图四十 东汉时的狱吏和囚徒
插图四一 东汉时战争画像
插图四二 东汉时的马车画像
插图四三 东汉时贵族仪仗队画像
插图四四 骑奴侍童夹毂引行画像
插图四五 东汉时官署大客厅遗迹
插图四六 东汉时官署的地毯和木椅
插图四七 东汉时官署花园遗址
插图四八 东汉时的云气仙灵画像
插图四九 东汉时鸣钟吹管酣讴竟路画像
插图五十 倡讴妓乐列乎深堂画像
插图五一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形势图
插图五二 东汉时贵族豪人宴会画像
插图五三 东汉时贵族豪人的厨房画像
插图五四 东汉时狩猎画像之一
插图五五 东汉时狩猎画像之二
插图五六 东汉时的神怪画像
插图五七 天马葡萄镜背之纹
插图五八 汉代乐舞交作画像
插图五九 献酬交错下舞上歌画像
插图六十 汉代倡优侏儒之舞画像
插图六一 汉代假面戏画像
插图六二 汉代水人弄蛇画像
插图六三 汉代的诸神画像之一
插图六四 汉代的诸神画像之二
《中国震撼世界》讲述的是中国解放战争的故事,但是其观察角度和我们以往所熟悉的教科书版、小说版或小人书版大不相同。其主体部
历史圈-我是潮人 本书特色 所谓“潮人”,即引领时尚、特立独行之人。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不乏这样的人物。他们不惧世俗眼光,活出真我本色,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令人...
本书由六大不同但又有内在联系的主题组成:以“时代转移的诸种因素”开篇点题,以“重建人文价值与社会伦理”归宗结尾,中间就“明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 内容简介 北方民族这个学术领域虽然比较专门,但这部《通论》采取深入浅出的写作方法,使学术性、知识性、理论性和通俗性相结合;引用资料均注明出...
北高加索古代历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个人学术论文集,作者结合历史文献研究和自向游历考察经历,从北高加索古代历史综述、考古成就、民族历史研究、游历笔记等多方...
苗族文化史 本书特色 此系作者在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继《苗族史》、《中国苗族通史》等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本书试图对苗族的传统文化,从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思想...
寻梦大唐 本书特色 大唐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巅峰之一。宏伟的大明富、谜样的乐山大佛、奢侈的法门寺金器、神秘的乾陵等,蕴藏着一个帝国...
清前期宫廷政治释疑 本书特色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研究方向为清史,特别是康熙年间的研究尤为突出。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许多热点问题迷雾...
平成十二年 本书特色 ★ 作者以1945年至2000年为时间节点,多维度解读了战后初期的日本,经过政治起伏、经济复苏到社会繁荣,*后进入发展瓶颈期的历史进程。 ...
北洋军阀史话(全4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函套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时事评论家丁中江先生二十年心血之作★ 一部既能增长知识又可阅...
《深入浅出PyTorch:从模型到源码》内容简介:本书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基础概念入手,由浅到深地详细介绍了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
《中国铜器综述》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于1947年与《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同时完成的一部关联著作。现据考古所收藏的唯一英文稿本
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函谷关 本书特色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
华宁小直坡墓地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华宁小直坡墓地,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城西南宁州镇王马村委会世觉小组西侧小山坡的缓地上,海拔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
世界五千年全4册 内容简介 《世界五千年》全4册,16开盒精装,以时间为序,选取世界五千年中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全方位阐释世界历史进...
从后宫走向前朝-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本书特色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内容简介:《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和思想》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进了竹内实的重要著作《毛泽东的诗与人
《肉食星球:人造肉与食品未来》内容简介:再过二十年,也许你会在超市看到两种肉。一种是动物身上割下的传统自然肉,另一种则是不
《中国近代史》内容简介:本书由民国极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写作。堪称“反洗脑”入门历史读物,但作为自由派学者,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