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绵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文学艺术的主流。诗歌以其短小精悍、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寓意含蓄、便于吟诵,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如《诗经》三百篇,语言质朴优美,无论是抒情言志,还是状物纪事,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自从孔子编定之后,一直受到文人学者的重视,儒家学派把它看成是经典,反复进行研读,得其一奥,即足成名家。《诗经》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楚辞汉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从唐诗宋词到近代白话自由诗,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优秀的作品极为丰富。古典诗歌创作由*初的抒情言志和状物纪事逐渐发展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个流向,其中纪事诗以其具有强烈的社会感染力,备受社会重视。如汉魏乐屙中的《陌上桑》、《羽林郎》、《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等,情韵悠长,脍炙人口;唐代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更是千古绝唱;明清以来李东阳的《花将军歌》,李梦阳的《玄明宫行》,魏源的《江南吟》和《都中吟》,黄遵宪的《聂将军歌》和《哀旅顺》等,诗歌艺术直追前人,均为不朽之作。
编辑纪事诗集是我国学术的优秀传统。南宋计有功广罗唐代诗歌资料,勒成巨帙,*先编成《唐诗纪事》,继有厉鹗的《宋诗纪事》,陈衍的《辽金元诗纪事》,陈田的《明诗纪事》,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钱仲联主编的《清诗纪事》等。这些纪事作品的时间前后衔接,体例相近,而目的却不尽一致:有的旨在钩沉发微,“以诗证史”;有的意在品藻得失,“以史证诗”;有的只是为了保存一代诗人逸闻趣事和作品。《唐诗纪事》是计有功有感于一代作者事迹泯灭而作,共搜罗了1150位诗人的主要作品和本事,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缺点在于不注资料出处,且选录标准不够严格,无本事的诗篇占有很大数量;《宋诗纪事》是厉鹗有见于后人忽视宋词的艺术价值,为扭转文风而作,他所谓的“事”仍然不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事件,而是专指作者创作诗歌的佚事,兼及诗家评论,近似于一代诗歌总集;陈衍的《辽金元诗纪事》体例师承厉氏,惟辑录标准掌握得比较严格,非纪事诗不入选;陈田的《明诗纪事》亦宗法厉氏,重点仍是搜罗一代诗人故事,间也收录部分反映重大政治事件的长诗,而“无事可纪” 的作品仍占有较大篇幅;邓之诚以史家治诗,对于收入《清史纪事初编》的六百家诗人生平经历均有精确考订,采录两千余首诗,取舍标准颇为谨严,无事可纪的作品概不收录。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所选录的作品不限于名家, “但取其事”,可惜只收录了顺治、康熙两朝纪事诗;钱仲联教授主编《清诗纪事》,于体例则兼取各家之长,引用各种书籍一千余种,收录作者五千余人,编成巨著,一代诗人逸事与重要纪事作品网罗殆尽。以上这些诗集在体例上均系因人系诗,吟诵同一事件的作品散编在各卷之中,由于卷帙浩繁,检索起来很不便利。
“以史证诗”是我国的优良学术传统。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则提倡以诗补史,尝谓:“今之称杜诗者以为诗史,亦信然矣。然注杜诗者,但见以史证诗,未闻以诗补史之阙,虽日诗史,史固无籍乎诗也。”(黄宗羲:《万履安先生诗序》,载《南雷文定》前集卷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鉴于此,从事“以诗证史”研究,他的《元白诗笺证稿》学术价值很大,深受学界推崇。历代正史大都经过统治者的周密涂改和粉饰,以假乱真,故布疑阵,通过辨伪存真的“以诗证史”,可补史书之缺,使人能够接近历史的真实。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精选了各种题材的纪事诗,采取“因事系诗”体例,编著了这部书,试图从文史的切合点上寻找真实历史,欣赏诗歌艺术,传播知识,使广大文学爱好者通过系统阅读史诗认识一部中华五千年兴亡史,使广大史学爱好者从中领受诗歌艺术的社会感染力,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水平。
是书编撰,发凡起例,力求各卷统一,而由于多人分工负责进行,在细节上很难完全划一,敬请读者原谅。另外,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祈高明指正。
中国诗歌渊源流长,从诗三百到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的乐府。从唐诗、宋词、元曲,到近代白话自由诗,无不饱含着诗人浓烈的情感,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轨迹。《诗说中国五千年》以史为经,以诗为纬,将诗、史结合起来,以求能够以诗证史,辨伪存真,补史书之缺撼,还历史以真实,赏诗歌之优美,品历史之厚重。本书是宋辽夏金元卷。
DuringWorldWarII,intheskiesoverRangoon,Burma,ahandfulofAmericanpilotsmetandblood...
《黑石头的爱与恨:煤的故事》内容简介:它有着黝黑丑陋的外表,它是那些曾经统治地球的生物高度浓缩后的遗迹,它用燃烧所得的一切
本能寺之变-光秀.信长.秀吉.家康.1582年的真相 本书特色 这恐怕就是当时的真相吧。在接触有血有肉的信长和光秀的过程中,我感到长年淤积在心中的阴霾消散了。—...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Ⅱ》内容简介:畅销书《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姊妹篇。该书首先回顾了QBQ的精髓:通过问QBQ——"问题背后的
《中国文化概论(精编本)》内容简介:本书系统而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变革与转型,分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
循诸有清一代,派系连作舆政治发展之密切联系,其应该是1860年后的生物。自太平军興與对外关系愈见纷繁以降,中央与地方互动之此
郭沫若诗选(女神 星空) 本书特色 本书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郭沫若诗选,主要涵盖了郭沫若个人生平介绍、作品文本解读、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链接、文学常...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内容简介:《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与城址研究-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 本书特色 早在史前时期,黄河开始影响人类文化与文明进程,中国史前聚落和城址的演变无不带着浓烈的黄河、黄土色彩。“...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 内容简介 皇上从奏折中看大员对他的情谊深浅、忠诚程度、贴心指数;臣工从奏折中琢磨朝廷的态度、皇上的脸色、做事的策略。其中的曲折机奥、微妙细...
春秋大义 内容简介 ……我们已经大略看过了儒学于汉、唐两代在政治运作中的实用意义,看来儒家典籍既可以在审案的时候被援引为法律判例,更可以在国家大政上发挥纲领性的...
PrintandPoliticsoffersaculturalhistoryofalateQingnewspaper,Shibao,themostinfluen...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本书特色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目录 序绪论一 ...
历史可以这样读-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快读中国历史的三个特殊概念:基数、循环、对立。旁征博引,化繁为简,易记易明,在解读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
《疾病的模样》内容简介: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京虎子在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对生命与疾病的思考,解读疾病背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几乎没有人怀疑,美国和美军的战争能力;也没有人怀疑,美国和美军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必胜。然而短短五年后
《牛津拜占庭史》内容简介:“拜占庭是古罗马拖在身后的长达千年的车辙,虽也有过辉煌,但还是终于像烈日下的水渍一样蒸发了。”—
《最美的中国传统:丝绸的故事》内容简介:本系列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项目,是一套面向7-10岁孩子的知识绘本。图书选取中华传
《阴翳礼赞》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散文随笔集,集中收录了《阴翳礼赞》、《说懒惰》、《恋爱与色情》、
《镜头言说:石宏敏摄影作品选》内容简介:《镜头言说——石宏敏摄影作品选》包括六大类作品: 1.情系清华; 2.大美中国; 3.异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