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豪族》一书是著名史学家杨联陞的论文集,以历史类为主,而历史类中又以其最擅长的经济史为主。其中《东汉的豪族》作为其早期代表作,此次收入为1949年后在内地首次再刊。杨联陞曾师从陈寅恪,又在美国学习并长期任教,其治学风格兼具中国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所长。他的著述既注重宏观,又关注微观,以小窥大,以点观面,读后经常带给读者学术思路上和现实观察上的诸多启发。本书除了收入历史论文外,还收入了杨联陞语言学方面的多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学术造诣。此外,杨联陞的书评素为圈内外所称道,本书此次也收入了他的一些书评。
东汉的豪族
国史上的女主
汉武帝始建年号时期之我见
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
二十四史名称试解
原商贾——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序
传统中国政府对城市商人的统制
从《四民月令》所见到的汉代家族的生产
中唐以后税制与南朝税制之关系
与曾我部静雄教授论课役书
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
打像为誓小考
“龙宿郊民”解
五、十新解
中国围棋数法变更小考
中国语文札记
汉语否定词杂谈
道教之自搏与佛教之自扑
《道教之自搏与佛教之自扑》补论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关于唐宋商业的两本书
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集录》评介
寺田隆信《山西商人の研究》评介
《道光咸丰光绪大婚事记》——致陶希圣先生函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读后
杨联陞先生学术年表(蒋力)
《东汉的豪族》杂谈(蒋力)
《X字》内容简介: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
血榜-中国科举疑案 本书特色科举是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在古代设科考试,选拔知识分子任官的制度,因此科举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甚至成为统治者、权臣进行政治斗争、实现...
明史披拣集 本书特色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强大王朝,它建立的政治体制,推行的各种经济政策,心及控制人们思想的文化政策,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由田培栋所著的《...
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修订版) 本书特色 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
战争事典:战争电影中看历史 本书特色 战争事典系列丛书是战争、历史类综合读物,由资深历史、战史作家宋毅主编。《战争事典:电影中看历史》通过剖析电影《铁甲衣》、《...
流放紫禁城-走向共和 晚清历史报告-[插图本] 本书特色 详尽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君主立宪再到辛亥革命爆发,建立共和政体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全景展现清末民初风起...
英国贵族史 内容简介本书作为英国专门史读物,力图为历史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一点参考。书中勾勒了英国贵族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他们先从军事贵族到封建贵族、继而从封建贵族到...
全世界孩子都想知道的世界历史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全书共分为“史前人类”、“古代文明”、“世界宗教”、“探索与发现”“科学与技术”、“医学的故事”等8个部分,包...
金冲及文丛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 本书特色 1. 年届九旬的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新力作。2. 对革命根据地做出了新的解读。3. 材料新颖,细节故事...
胭砚计划.国家根本与皇帝世仆:清朝旗人的法律地位 本书特色 所谓“旗人”,广义来说,即八旗组织的各种成员。清朝皇帝为求巩固政权,相当仰赖旗人的力量,但在维护旗人...
《诸葛亮传》内容简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集忠、勇、智、仁等美德于一身,是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历朝历代都
《社群营销与运营(第2版):慕课版》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行业应用,以此为主线,介绍了社群营销与运营的方法和技能。全书共8章。
《雅思阅读机经词汇》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话题场景核心词汇”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逻辑。除了在大范围上按照话题进
本书选择了一些我们看来与本世纪有关的历史、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话题,分别与某个被选择的对象——学者、专家、作家等——进行
《唐玄宗》内容简介:唐玄宗——大唐盛世的形象代言人。他天资英武,雄才大略,一手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然而,
唐浩明谈 曾国藩治国之道 本书特色 本书摘选了大清名相曾国藩上百道向朝廷递交的奏折。这些奏折与那个时期中国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息息相关,有很高的史料研究价值。作...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吕思勉著,杜贞霞主编的《吕思勉中国近代史/中国学术名著丛书》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传承传统的史学理念,鉴往世兴衰,考当今得失,因此著史...
阮籍在两性关系上的风采 本书特色 这本由何满子等人所著的《阮籍在两性关系上的风采》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人物。书中收入了《一代枭雄赫连勃勃和他的大夏国》...
《汉语同语义类动词搭配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从同语义类的视角出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多维度考察汉
《决战:毛泽东、蒋介石是如何看待三战役的》内容简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会战,国军伤亡154余万人,共军伤亡24.2余万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