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尔(Albert Spe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个建筑师,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时期,先是开始负责纳粹党的建筑设计,做了希特勒的建筑师,成为希特勒的“宫廷近侍集团”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后来他做到了“第三帝国”的军备部长和生产部长,是“二战”后期纳粹德国大量增产军备的生产负责人。战后他在纽伦堡被判处二十年监禁。施佩尔认罪,在狱中反省了自己追随希特勒的生涯,对自己的罪行有了深刻的忏悔,并且写了《第三帝国内幕》(Erinnerungen)一书。这部著作对认识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来说是具有第一手价值的回忆录。
施佩尔描述的希特勒并不是一个恶魔或者疯子,他在施佩尔的笔下有时充满着人情味,对自己的“宫廷侍从”的小圈子很有感情,能够在某些决策会议上服从正确的意见,在失败袭来时会感到悲伤,对于自己的命运也有着悲观的预期。他被各种在他身边争宠的政治集团包围,诸如戈林、希姆莱、纳粹党的大区区长等各种政治力量在他身边勾心斗角。他在国防军的军官团中有时感到自己没有“专业”地位。正如施佩尔用一个词形容的那样,他在许多方面只是个“业余专家”,比如军事指挥或艺术鉴赏方面。但是,他的至高无上的“元首”地位又要求他保持他无所不知的“专家”形象。这就造成了施佩尔所说的一种戏剧性场面,即希特勒常常是不顾他的参谋部的军事专家的意见而在地图上把各个师调来调去,直接指挥前线的军事行动。他在这方面有自负,但是一个由“业余行家”指挥而专家意见不被重视的军事统帅部,是不可能打赢德国那样的两线作战的现代战争的。
《第三帝国内幕》一书的英译者把施佩尔称为可能是希特勒政权中最有才华的成员,希特勒也曾经对秘书说过,“施佩尔仍然是他们(指他的幕僚们)中最优秀的一个”。从这部回忆录所达到的思想水准来看,他们的评价不虚。施佩尔在1945年上半年德国战败的最后几个月中为维护德国的工业、交通和通讯不被希特勒的焦土政策破坏、为保护德国的“民族生存的基础”而作出的努力,体现了对于德国人民的责任感。他对于纳粹统治集团的“集体罪责”的承担、对于纽伦堡审判的意义的阐发、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统治及文明前景的反思,既体现出一定的勇气,也显示出一定的思想才华。就这部书达到的思想水平而言,它的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施佩尔谈到了纽伦堡审判对于重建西方文明的主要原则和国际法准则的重要意义,也谈到了在现代科技条件和传播手段下,因为统治大规模人群的思想变得轻而易举,因此保持个人的独立自由才显得尤其重要。他深知清算纳粹政权对于德国人民的自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决定把希特勒政权的真实面目告诉世人,不仅在纽伦堡的法庭上认罪,而且在回忆录中忏悔。为了粉碎德国人民对于希特勒政权的迷信,他在书中严厉谴责了希特勒意图毁灭德国“民族生存基础”的“焦土抗战”政策。不仅如此,他曾经当面顶撞希特勒,告诉他战争“已经失败”,继续毫无意义的破坏只是会增加德国人民的苦难,毁灭他们战后重建的物质基础。他以自己的最近距离的观察清楚地告诉德国人民,希特勒这个自称代表德国民族的统治者在最后的时刻考虑到的不是德国人民的利益,而是不顾一切的把这场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战争进行下去,哪怕他的“焦土”抗战会把德国变得“回到中世纪”。他在书中清楚地总结说,只有认清希特勒政权的本质,德国人民才能真正走上民族自新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施佩尔对于希特勒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作为希特勒发现和栽培的建筑师、帝国军备和生产部长,作为希特勒政权的核心要员,作为希特勒的宫廷侍从的小圈子里的常客,他对于希特勒有感恩、效忠和迷恋的心理。他自称如果希特勒算是有朋友的话,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从他与希特勒的交往过程来看,这是准确的。作为一个朋友,施佩尔在有些时候对希特勒的描写是充满感情的,比如他在最后见到希特勒时的情景,他离开希特勒时的满腹凄凉,以及在得知希特勒死讯后面对着希特勒照片的痛哭。这些富于人性的描写部分,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的施佩尔,也使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希特勒。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现实的工业生产的组织者和意欲保全“民族生存基础”的“爱国者”(如果施佩尔愿意使用这一词的话),他又清楚地看到了希特勒在面临失败时的垂死挣扎会给德国民族带来的灾难,因此起意要刺杀他。仅仅因为偶然的原因,阻止了他去实施计划中的刺杀行动。显然,如果说在极权政治中不可能存在统治者间的友谊是条通则的话,施佩尔与希特勒的关系多少还是表明,也许在政治规则中总是可能存在一些例外。
与海德格尔、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从理论上对现代社会中技术统治的意识形态的批判相比,施佩尔的这种反思和告诫,因为他亲身参与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罪行,而显得更为更为沉痛、更为发人深省。
希特勒于1945年4月30日自杀。施佩尔当时在弗伦斯堡邓尼茨的海军基地等待战败和被俘。作为希特勒钦定的继承人,邓尼茨政府主持了与盟军的投降事宜,而后前纳粹统治集团的主要官员在纽伦堡受到审判。施佩尔被控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他认罪,并在施潘道监狱服刑二十年。他在狱中写下了回忆录中的一部分,1966年出狱后,他借助档案资料及其他书籍、资料完成了这部回忆录。
天竺诗人-泰戈尔 内容简介 他的诗歌,丰富多彩,清新隽永;他的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他的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他的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他的绘画...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本书特色 “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这句诗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在自传中题写的。 《我生有涯愿无尽》这本书大抵是由梁...
蒋介石十三太保的最后结局 节选 bsp; ●在战俘营中,学达摩面壁,面对同窗故友,一言不发。在解放军官训练班读书,被共产党的作风感动,努力转变思想。并写下了《自...
美国缔造者 本书特色 世界不会注意或长久记忆,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此所做的。我们生者,更是应该奉献我们自己,去继续他们取得了壮丽的进展却尚待完...
《夜深朗读者》内容简介:本书汇集适合读出声音的经典文章,思悟人生,文字隽美。不用去朗读亭,自己在家,就能重拾朗读的爱好,通
童年-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 本书特色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自传体三部曲中的部。小说中,“我”寄居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外祖父家,这是一个充满仇恨的...
刺杀肯尼迪 本书特色 **作者奥赖利系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时事评论员,美国主持界有名的“毒舌”。凭借《刺杀林肯》一书摘得美国畅销书作者no.1桂冠。《刺杀肯...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本书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传奇的成名之路,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专文作序、著名作家莫言签名推荐。铁凝:他的文学生涯和他的鲜明人生...
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传 本书特色 玛丽·斯图亚特的降生使得苏格兰、英格兰、法国的历史都永远的被改变了。她以美丽和悲剧留名于世,永远活在作品与争论中。苏格兰女...
弗洛伊德 本书特色 弗洛伊德的观点对20世纪的思想和文化造成了革命性的冲击,他的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于自身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我们对他了解*多的是他的精神分...
本书内容主要反映了孟小冬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生活和爱情。她与梅兰芳相遇,结婚四年后二人因一场血案和一段隐情不得不分开
我的病人是总统-白宫医生大揭秘 本书特色 《我的病人是总统:白宫医生大揭秘》,康妮?玛丽亚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菲律宾女孩、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官、一个以救...
马相伯 内容简介 剖析一个家族——一个蕴含和传承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具活力的基层组织,从一侧面,可以窥见近代中国社会百年变迁的历史风云。在近代百年家族中,江苏丹徒...
血凝 揭开中国帝王的身世疑团 本书特色 从古到今,宫闱秘事,永远都是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宫闱秘事的核心内容就是皇帝的身世问题。喋血宫廷、血染王冠、抢班篡位的故...
新书--学礼堂访谈录:嘉乐君子 本书特色 王锷主编的《嘉乐君子(学礼堂访谈录)(精)》包括虞万里、崔富章、万仕国三位先生的访谈,从求学经历、学术师承、代表著作编...
彭真年谱-(全5卷) 内容简介 彭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为...
中国书籍史传馆·流年碎影:俞平伯的诗书人生 本书特色 俞平伯的一生淡泊名利,简单而精彩,在古典文学、红学等方面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本书从俞平伯出生书香世家写起,从...
电影作者-101位世界杰出导演 本书特色 《电影作者:101位世界杰出导演》:托马斯·爱迪生:电影的接生婆,卢米埃尔兄弟:电影的双生父亲,乔治·梅里爱:电影魔术...
《程序员的7堂职场课》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程序员职业规划的解惑书,介绍如何应对代码之外的职业发展问题。其中,第1章总结并分析
《富兰克林自传》内容简介:《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被广泛阅读的重要自传作品之一,无论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