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尊严是一种以它自身为目的的道德价值,它并不为达到任何其他目的服务,更不能为其他目的而被牺牲掉。失去尊严的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也不能为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如果我们反对将任何人像奴隶或牲口一般地非人化或作非人对待,那么我们就必须维护和捍卫每一个人的尊严,包括那些反对和破坏尊严这一普世价值的人们。唯有如此,尊严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普世价值,一种连它的敌人也不能不自己需要的做人的保障。
比起十年前我开始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今天正义和尊严问题已经在中国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就我本人而言,在这十年间基本没有改变的是,我在思考正义问题时所运用的一个判断价值(当然不是唯一价值)仍然是尊严: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也是每个公民在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
——徐贲
【编辑推荐】
1、徐贲先生客居美国,却以最大的热诚担当起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兼具思想性和时事评述性的文章以极大的频率出现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严肃、深度公共媒体上,他的写作常围绕公民社会建设、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等领域,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
2、作者以“群体公共生活的尊严”为价值原则的判断标准,考察了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全球正义和公民认同问题。全球化的新经验前所未有地向人们提出了群体尊严问题。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病无一不与一些群体损害另一些群体的尊严有关。全球关系中的霸权、强制性渗透、剥削及控制和国家群体内部的压迫、迫害、舆论钳制、经济剥削和政治暴力,都在破坏人的完整性,因而都是不正义的。
3、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格局的基本治理单位,民族国家仍然在设置和影响普通人公共生活的基本社会空间。群体在国际间所遭受到的无尊严和蔑视与个人在国家群体内部遭受到的无尊严和蔑视十分相似。反对无尊严和蔑视就是争取承认。争取承认从根本上把全球正义和社会正义联系为一个整体。因此,关心公共生活的尊严应当在国家社会群体内部同时开始。
【媒体及学者推荐】
在当代汉语学者中,徐先生是我最敬重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能力和深入的现实洞察力,他虽然是美籍华人,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怀远超过国内许多学者。
——傅国涌,独立学者、撰稿人
政治不是道德清谈。政治是正义和伦理原则碰到现实问题的灰色地带。知识分子介入政治,他们的责任就是在道德完美主义和功利政治之外,帮助并不完美的公共生活寻找自由与理性的支点。有人说,民主就像是渡人的木筏,看似简陋的木筏虽然总很湿漉,但却可以让人安全地落脚,没有沉船的危险。民主的政治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不怕湿了脚的知识分子,才能上得民主政治的木筏。
徐贲人在国外,熟悉国际上前尚学术思想成果,同时拥有最为恰当的对于中国问题的现实感。他绵密晓畅的行文,是运用知识和理性把问题讲清楚的典范。他的这本书正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
——崔卫平,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
徐贲教授的著作,一秉他多年著述的风格和情怀,将研究目光投到全球化进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上,强调肯定群体尊严的价值,是全球化进程不能绕开的真问题。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学者型书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他)是一个很难用学科来界定的学者,是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法学的。激情与理性的奇妙的混合,可以称之为一种知识分子的学者写作。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虽然热闹非凡,但是其中真正具有真知灼见、切中中国本土现实的并不多见,许多文化批评或者食洋不化,或者有意回避中国的切实问题。徐贲先生既有深厚的西方学术修养,又能够直面中国的真实问题,故其文化批评常常能够借助西方的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得出令人警醒的诊断,显示出尖锐的批判锋芒和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增订版序言 好社会需要社会正义和人的尊严 / 001
前言 / 019
绪论 从公共生活看全球正义和公民群体认同 / 001
第一部分 全球化和全球正义
第一章 全球化、现代性和民族国家 / 029
第二章 从三种公民观看两种全球化 / 051
第三章 全球化中的市场和民主 / 079
第四章 全球化中的国家合法性和公民权利 / 101
第二部分 社会正义和国族认同
第五章 正义和社会之善 / 137
第六章 分配正义和群体认可 / 155
第七章 从惩罚到权利的法律正义 / 178
第八章 正义、非正义战争和群体认同分歧 / 195
第三部分 全球化中的公众和公共生活
第九章 传媒公众和公共事件参与 / 217
第十章 公民新闻、公众和公共政治 / 245
第十一章 承诺、信任和制度秩序 / 271
第十二章 保护弱者、道德习俗和公共生活 / 293
第十三章 正派社会和学习认同 / 317
第四部分 全球化中的群体生活和公民社会
第十四章 博物馆和民族国家 / 345
第十五章 物品文化和日常生活秩序 / 369
第十六章 文物收藏和怀旧的大众文化 / 393
第十七章 公民社会和新全球伦理秩序 / 421
第十八章 全球化、公民国家和全球治理 / 446
注 释 / 474
春秋战国的那些段子-历史在左.段子在右 本书特色 重给正史打补丁,把被正史抹黑的地方擦擦白,把被正史涂过粉的地方洗干净,把一个更有趣味、更真实的历史带到你面前。...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主要内容:朱元璋定社稷,用白骨堆砌理想,善恶再评说,张居正治天下,在死棋局里博弈,生死两重天
《内战之殇》内容简介:☆长久以来为历史学家所忽略的西班牙内战的另一面 ☆20世纪西班牙历史学者集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权威之作 ☆严
《生态战略》内容简介:思想影响战略,战略决定组织。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进行组织变革与进化,
中国历史评论-第9辑 本书特色 王育济编著的《中国历史评论(第9辑)》内容偏重学术研究的思想性、经世性与公共性,关注历史学对价值、秩序与发展的正向导引,关注历史...
《世界各国地名拾趣》内容简介: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名,数以万计的地名,在这些国名、地名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涉及名人
共和国震撼瞬间 本书特色 这里的故事会令你感慨,这里的镜头定让你动容!珍贵照片,动人历史。辉煌悲壮,一册珍藏!震撼影像 记录光荣坎坷,倾情回顾 讲述巨变沧桑!共...
《奥林匹亚》内容简介: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举办——一项绵延千年的体育传统由此诞生。不过,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Hobsbawm)是享誉国际、备受推财富的近代史大师。1917年,他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后裔,母亲则来
元史演义-现代白话版 本书特色 《元史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的元朝部分,详细介绍了从铁木真家族诞生、蒙古统一、元朝建立、开疆扩土,到元末起义、朱元璋开创大明、...
绪方贞子,国际著名学者,l963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政治学博士,l978年任日本驻联合国代表团特命全权公使,1980~l988年
细节影响中国:放大镜下5000年.第4册 内容简介 沿着5000年大中华的历史链条,放大影响历史走向、甚至成为历史拐点的精彩细节,我们看到的历史是如此的细腻而丰...
《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内容简介:多熟制稻田生态种养是中国经典农耕模式“稻田养鱼”的改进和发展,本书介绍的稻田生态种养新技术
《铁如意馆随笔 铁如意馆手钞书目》内容简介:本册收书两种,皆为张宗祥先生毕生掌管图书馆、整理抢救古籍时,所作的提要式目录。设
中华文明考古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分溯源中华祖先、追寻文化源流、解密玄奥天书、叩问神秘墓寝、开启绝世宝库、重现神秘都城6大板块,着重选取了我国考古学上的一些重大考...
JeanneWakatsukiwassevenyearsoldin1942whenherfamilywasuprootedfromtheirhomeandsen...
孟宪实读史漫记 内容简介 历史的天空是什么颜色?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历史的天空是自由的。在历史阳光的照射下,人人平等,没有人拥有特权。多少不可一世的帝王,只有...
三国新解-大一统的史诗 本书特色 日光昭朗,无甚新事;长烛夜下,尽皆老谈。木曼先生执教庠序,钟好雅文,矢志于艺。先生常感时文单调,气象微眇,遂奋而著作,涤驱尘藻...
本书“采用兼容并包的方法。避免兜售任何单一的理论,概念框架和范式”,作者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分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
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 本书特色 大陆版印行序1970年代,在台湾的一批历史学者组织了一个集体研究计划,定名为“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