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个国家的特点,身为外国人好像有所助益:还有谁比法国贵族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更明白美国的特性呢?死于2006年12月31日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并不是外国人,甚至他都不能算是移民。他出生于美国,他的父母刚刚从俄国移民到美国一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没有几年,严格的移民法还没有开始生效。李普塞特出生在哈莱姆区(Harlem),成长在布朗克斯(Bronx),就学于纽约城市大学(City College of New York)。 李普塞特曾经说,他的个人背景和鲍威尔(Colin Powell,美国前国务卿)类似,只是鲍威尔从军参加了ROTC(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而李普斯特参加了“托洛斯基派青年社会主义者同盟”(Trotskyite Young People's Socialist League)。他父母希望他作牙医,但是他的兴趣在其他方面 -- 比如为什么其他美国人不像他在大学里的同学那样对社会主义那么有好感。
李普斯特开始研究美国规则或者说北美规则的独特性。他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第一本书,发表于1950年的《农业社会主义》(Agrarian Socialism),内容是关于加拿大农业省萨斯喀彻温的“社会信用运动”(Social Credit movement in the Canadian province of Saskatchewan)。在长期的工作里,他一直关注加拿大的变化,把这个前英国殖民地作为选择不同道路的试验场。他在出版于1990年的《大陆的分隔》(Continental Divide)一书里比较了美国和加拿大。他早期关注的另一个题目是工会民主(Union Democracy),对“国际印刷工会”(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al Union)进行研究。在他任职的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梅森大学,胡佛研究所,伍德罗威尔逊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发展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他横跨政治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成为唯一一个主管“美国政治学学会”和“美国社会学学会”(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nd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s)的人。
李普塞特的经典著作《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Political Man: The Social Bases of Politics)在1960年出版,这本书卖出了40万册,成为标准的教材。3年后《第一个新国家》(The First New Nation)出版,该书分析了美国的独特之处,涵盖了学生政治(student politics),右翼极端主义(right-wing extremism),大学教授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professors),公众对制度的信心(或者公众对制度的信心缺乏),犹太人在美国生活中的位置。他一共写了21本书,编辑了25本,还写了几百篇学术论文。人们引用他的著作超过当代任何其他政治学家或社会学家,在亚马逊书店搜索他的名字,会返回3015个结果。
李普塞特是个不容忽视的学者,他发展了一套量化人类行为的新办法,但他并不是难以接近。在训练研究生上他很慷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对话和访问中,他展现了对各种学术论文的了解,甚至是那些和他研究的主题不大相关的主题,他都可以轻松的大段讲述统计数据。他身材高大显眼,态度温和,富有幽默感。
历史学家John Patrick Diggins总结李普塞特一生的成果,认为他“向美国解释美国”,他是托克维尔的传人。他解释了美国的很多独特之处:正如记者Martin Walker所说,为什么美国人展现了类似伊朗人程度的宗教热情,为什么他们反感投票却对志愿机构兴致高昂。李普塞特感激宗教在塑造国家性格上的作用。在2000年一次采访中他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基督新教国家(Protestant sectarian country),新教教派道德感很强,相信人应该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人认同的事情。”但他并不美化美国。他指出和印第安人签订的条约经常被违背,“不是政府违背了条约,而是当地居民,”与加拿大相比,在Custer's defeat之后(1876年,Custer带领的美国骑兵和印第安部队进行了一场血腥战斗,Custer的部队被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印第安部队消灭),“歼灭了大量美军的印第安苏族(Sioux)会在跨过美加边界之后向6个皇家骑警投降!这么做的原因是他们知道和英国女王签订的条约得到了信守。”
和很多他在大学时期的同学一样,李普塞特在这些年里的政治立场逐渐走向右翼,尽管从不倾向共和党。但是他对冷眼观察的兴趣超过极力说服。他认识到美国强大的地方,也正是他脆弱的地方。在1996年出版的总结性的《美国的独特性》(American Exceptionalism)一书中他写道:“我把美国的组织原则和国家政体看作双刃剑,社会的许多负面特点,比如收入不等,高犯罪率,低投票率,强大的道德感而有时引起对政治和伦理少数派的不宽容,都和一个让人倾慕的开放民主社会里的沿革和特性有联系。”他认识到民主政府的成功不但依赖于制度设计,还依赖于伟大的领袖——政治学名词就是“独立的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而美国在这点上格外幸运。
“上帝对美国的眷顾是没什么可怀疑的,当需要的时候美国出了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李普塞特写道。他补充说,“在写上面的句子时,我相信自己在得出一个学术结论,尽管我承认,我是作为一个自豪的美国人写出上面的话的。”上个世纪以前,没有谁比托克维尔更好的向美国解释了美国。而在上个世纪,几乎没有谁比李普斯特做的更出色。
回忆改造战犯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创造性地实施了一整套先进而独特的改造战争罪犯的政策,开创了国际战犯教育改造史和法庭侦讯审判...
北魏史 本书特色 《北魏史》是**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北魏史》还收录了许多今年出土的珍贵的考古文物图片,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在第十届中日魏晋...
《书法与文化十讲》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共分为十部分,以时间为线索,分成了“书法滥觞与先秦人性”、“书法建构与秦人价值”、“书
《记忆之场》(LesLieuxdeMémoire)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历史著作之一,汇总了法国集体记忆史研究成果。全书以诺拉所提出的
本书分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自然法传统中的霍布斯、卢梭社会理论的宗教渊源初深、伟大的界定者:霍布斯
《美国的故事》内容简介:在《美国的故事》中,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简洁、流畅的笔触叙述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20世纪30年代在北
红星照耀上海城-共产党对市政警察的改造 本书特色 《上海三部曲: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讲述是1942以后,特别是1945年以后,共产党如何通过在...
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 本书特色 以个体的方式,进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文学的角度,去把握井冈山作为一座革命圣山的历史真相和精神内涵。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 内容...
十六国、隋史:大字版 本书特色 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系列丛书,权威历史学家带你领略历史之美!《十六国、隋史》(大字版)是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十六...
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上下册) 本书特色 这部书是作者依据广泛的文献档案、文物记载和民间传闻并经过本人细心考察发辩,详尽地、真实地、生动地叙述了从1476年维尔...
《活力》内容简介:对西方世界来说,如何摆脱创新系统性衰退的困境?如何应对经济下滑、民众幸福感下降的长期形势?对中国来说,如
先秦篇-女人的私房历史书-4 本书特色 尹剑翔的《女人的私房历史书(先秦篇4)》首部从女性视角诠释的历史通俗读本。从先秦到民国,以历史上的传奇女性为线...
凯撒战记:内战记 本书特色 《恺撒战记·内战记》对西方史学界、文坛和兵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中坚持和谈为先、争取社会舆论的高招,颇有特色,深为古今有识之士所...
西方文明之根-古代近东.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文明-(第八版) 本书特色 《西方文明之根》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该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多国出版。全书告诉读者,西方...
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附赠讲座节选DVD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关于东汉末年三国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主要围绕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一生,讲述了其与董卓、李傕(...
清代干旱档案史料-(上.下) 本书特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保存的清宫水利档案史料,是在原中央档案馆明清部(现中国**历史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于...
《人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修行》内容简介: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都是它的读者。无论怎样,我们都曾快乐过,痛苦过。那种酸甜苦辣的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资治通鉴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全三册)-典藏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zui后一部,分上、中、下三部,包括隋唐五代时期的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
《大分离》内容简介:○接续《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线索,重述人类的大分离故事 ○为什么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不是相反?探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