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维埃到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代议制的构想与实践》内容简介:如果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看做一架政治机器,设计和开动这架机器的主要角色,是中国共产党。设计这一套制度体系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运作这一制度体系的主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由中国共产党构想、设计并在中国付诸实践的当代中国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曾经经历了苏维埃模式、参议会模式、人民代表会议模式等等。《从苏维埃到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代议制的构想与实践》结合大量可靠的史料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深入、细致地阐述了这一发展、演变过程。
读者从中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模仿、重新思考和适应的过程。深入了解这一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什么当代中国代议制度是今天这样的,是不同于西方的。并且,读者在阅读《从苏维埃到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代议制的构想与实践》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在中国正式确立后数十年发展过程的进一步分析后,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与当代中国代议制度发展的关系(中国代议制模式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确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地位,同样取决于其在执政党实现中心任务过程中所发挥的实际功能)。
最终,读者或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比较深入地探索当代中国代议制乃至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新视角。
第一部分 制度原型
第一章 苏俄的党与苏维埃
第一节 苏维埃制度原理简述
第二节 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的领导权的逐步确立
第三节 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规划与指导
一、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争论与决策过程
二、共产国际及其远东局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实际影响
第二章 中国的党与苏维埃
第一节 苏维埃政权的累积过程
一、零星建立的苏维埃政权
二、中共中央对早期苏维埃政权的规划
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的苏维埃政权建设
第二节 党与苏维埃的权力结构
一、各级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模式
二、各级苏维埃的选举制度和代表制度
三、苏维埃政权中的党政关系
第三节 苏维埃作为政权原型的深远影响
一、苏维埃作为一种政权组织模式的深远影响
二、苏维埃作为一种独特的代表制的深远影响
三、党政关系的现代延续
第二部分 制度设计的历程
第三章 从议会民主制向人民代表会议制的转型
第一节 议会民主制的起落
一、议会民主制的初步构想与局部实施
二、参议会制度的设计与运作
三、“三三制”的提出与参议会制度的变化
第二节 对全国性代议机关的新探索
一、推动国民大会改革
二、筹组中国人民解放联合会
第三节 参议会向人民代表会议的转型
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更名活动
二、代表会模式的多元探索
三、作为新型样板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章 作为过渡模式的政治协商会议和代表会议
第一节 全国层面上的过渡模式
一、设计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历程
二、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三、作为协议机关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委会
四、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二节 逐步代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地方代表会议
一、人民代表会议的建立模式
二、人民代表会议的法律规则的形成
三、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情况
第三节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策过程
一、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二、内部分歧的出现与斯大林建议的影响
三、宪法起草和人民代表大会准备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项
第五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遭遇挫折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操作
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种新方案
三、初期运行中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双层代议模式
一、地方层面上的革命委员会
二、全国层面上的代议机构及其变迁
第三节 地方人大常委会体制的探索过程
第三部分 制度运作的过程
第六章 党与人大关系的制度结构
第一节 党与人大关系的组织体系
一、政权体系中的党与人大
二、党委与人大常委会内部的党组织
三、党委领导同级人大常委会党组织的互动模式
第二节 党委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活动方式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中的党委
二、党委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活动方式
三、常委会设立以来党委活动方式的新变化
第三节 党委与人大常委会组织体系的紧密化趋势
一、组织机构的紧密化
二、党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
三、相关的讨论与争论
第七章 选举与人事任免过程中的党委与人大
第一节 人大代表直接选举过程中的党委与人大常委会
一、上级党委与人大常委会之间的文件传递与动员过程
二、县级党委与人大常委会的准备与选举机构的建立
三、党委与选举委员会在选举过程中的主要联系
第二节 代表大会选举活动中的党委与人大
一、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的准备工作
二、候选人的提名与“酝酿”
三、投票及选举结果
第三节 人事任免过程中的党委与人大常委会
一、基本规定与程序
二、主要问题与矛盾
三、党委与人大常委会的相互调适
第八章 立法与监督过程中的党委与人大
第一节 宪法修改过程中的党委与人大
一、宪法修改建议的动议方式
二、宪法修改工作机构的成立与运作
三、政治局的讨论与中共中央的征求意见活动
四、宪法修正案的通过
第二节 一般立法过程中的党委与人大
一、党的政策引导与审批范围
二、党委在议程设定环节 中的作用
三、最高领导层原则同意阶段中的互动
四、监督法立法过程中的中共中央与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三节 人大监督权行使过程中的党与人大
一、党政领导体制与人大监督权的配置模式
二、同级党委领导下的人大监督活动
三、上下级党委与人大监督之间的复杂互动
第四部分 制度发展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设计和运作代议机关的基本特征
一、设计代议制度的基本模式
二、运作和改革代议制度的基本途径
三、制度设计和变迁过程中的力量变化
第二节 设计和运作模式的主要经验、局限、挑战与展望
一、制度设计历史和运作过程中的主要经验
二、制度原理与运作层面上的局限
三、新的挑战的出现
四、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三国志(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三国志(套装上下册)》是“书香经典”丛书之一在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历经千年沉淀的国学营养将是我们抵御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经济挑战法...
黄埔军校年谱长编 本书特色 ★ 16开皮面精装,华文出版社出版★ 在黄埔军校同学会历年积累、黄埔军校研究专家陈宇穷30年收集整理基础上打造完成★ 集海峡两岸zu...
《落下闳传》内容简介:“四川历史名人丛书”围绕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等,深入挖掘名人的精神品质、道德风范,正面阐释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内容简介: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这些问题依
家国春秋 本书特色 从近代史开始,相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中国人视为奢侈品,由此中国历史图像“生成”的历程远非理想。图像作为更直观、更感性、更具实证色彩的文本,应...
大家小书-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两汉社会生活概述 本书特色 该书为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晚年的著作,因谢老喜好收集汉画像石,进而据此研究汉代生活。书中尽可能引用出土文...
三国的逐鹿-读懂春秋.就读懂了当下-3 本书特色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3:三国的逐鹿 春秋中期,晋国在晋献公的治理下,用假道伐虢之计,吞并虞国与虢国,国力日益...
《英格兰简史》内容简介:★《泰晤士报》畅销书 ★英国国家信托基金会(the National Trust)推荐作品 英格兰历史是世界上最精彩,
《国学的当代性》内容简介:刘东教授既是中文世界最大的汉学迻译工程的主持者,同时作为清华国学院副院长,又担负着如何讲说国学的
羊城后视镜:5 本书特色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
《成为教练型培训师:企业培训师的升级成长之路》内容简介:基于客户需求,作者整合了16年培训和10年教练经验,研发出教练型培训的
《燃烧的大洋》内容简介:1941年12月7日清晨,习惯了军事演习的火奴鲁鲁居民,像往常一样从嘈杂的炮火声中醒来。他们并未意识到,一
《智能运维:从0搭建大规模分布式AIOps系统》内容简介:《智能运维:从0搭建大规模分布式AIOps系统》结合大企业的智能运维实践,全
《华为防火墙技术漫谈》内容简介:本书介绍华为传统防火墙关键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和配置方法,主要包括安全策略、攻击防范、NAT、V
人类的故事 本书特色 《人类的故事》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当作*好的通史类入门书。书中有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1956-1957年被稱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幾個省市的檔案、俄國解密檔案、當時的報刊雜誌、當事人的口述
1908帝国往事 内容简介 2008年的一百年前,这片国土上曾上演怎样的悲喜往事?中国人有了自己的**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次由宪法规定君主...
伯罗奔尼撒战争 本书特色 唐纳德·卡根编著陆大鹏编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精)》讲述了: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三十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
三国新解-大一统的史诗 本书特色 日光昭朗,无甚新事;长烛夜下,尽皆老谈。木曼先生执教庠序,钟好雅文,矢志于艺。先生常感时文单调,气象微眇,遂奋而著作,涤驱尘藻...
中古时代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内容简介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白寿彝史学二十讲”系列之一。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