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三部曲”从电影这一素材出发,呈现了具有标志性的现当代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勾勒二十世纪以降个体命运与人类历史的纠葛交缠。这是一部电影之书,也是一部历史之书、人性之书。《历史的人质》涉及一战、二战、纳粹大屠杀;《太阳的人质》(待出)关乎前苏联、东欧,以及作为冷战时期标志的柏林墙;《正义的人质》则聚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全球反恐战争。
热战与冷战相互交替的“极端的年代”、动荡的历史,已经并仍将源源不断地催生出无数电影经典力作,它们本身也屡屡构成了历史性的事件,构成了国家与民族,乃至人类集体记忆史的一部分,推动着我们对于历史的反思,帮助我们对抗“有组织的遗忘”。
作者意在探讨个体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进行选择的空间和能力到底有多大,以及孤独无援的个体在做出选择时,所经历的种种身不由己的矛盾和痛楚,藉此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缘何又被历史所绑架,所囚困,所遮蔽,所压制,所蹂躏,所牺牲,个体的人如何被成功地分子化、碎片化,如何“在有助于团体的名义下被除掉”,如何不约而同地走向“通往奴役之路”,如何沦为统计学意义上的一个数字,当然,还有如何“尽人性的本分”,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如果我们承认历史有意义的话(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那么本书所认同的意义,就是历史必须服务并服从于个体生命力,而不是作为个体的异己力量在发挥作用。自由不是天赐,它的获得需要信念的支撑,并且常常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个体与历史之间对比悬殊的肉搏,将永无休止。
苏童推荐序:
这是我第一次以影迷的身份,来推荐一本和电影有关的书。
《历史的人质》写得扎实,厚重,悲情,焦灼。张秋选择了一个大题目,也是个好题目,只有最自信的影评人渴望对此发言,它需要看片量、阅读面,还有思考力的支撑。张秋在这三方面都有优势,这使得他的写作路数与众不同——从“救赎”,写到“中产”,再写到“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他给自己设置了“高度”,需要思想的跳跃,他也给自己设置了“宽度”,因此他运筹帷幄地调集电影的兵马,去攻克一座又一座城池。
淘碟也是我写作之余的一大爱好。经常是买回一堆影碟,其中很多是坊间所说的闷片。很多闷片其实不闷,很骚动,很惊悚。张秋书里的电影,我大部分都看过。它们都符合我心目中好电影的标准,那就是触及人性。此刻,作者以人质之名,将相关的电影整齐、肃穆地集结在一起,接受我们的检阅。
我认同作者在书中选择个体、私人这样一个小角度,正如我认同巴尔扎克的一个说法:写作是私人的民族史的版本,它强调了小(私人),强调了个人,但是同时它又强调了一个大,一个民族,它把小和大对接起来,小中有大。
如果要我来形容个体与历史的关系,那么它或许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眼泪和墙的关系,是我在《河流的秘密》中写到的河与岸的关系。历史永远是湿的,它是一条泪水之河。河流的秘密始终是一个秘密。
苏童序
“人质三部曲”总序
再版自序
第一章 永别了,武器
——一战(1914.7.28—1918.11.11)
“全欧洲的明灯都熄灭了,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能够再次亮起。”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
“快逃,祖国来了。”
——一位意大利农妇看到以国家名义号召的战争,将要让她儿子上战场去送死,她对儿子如是说。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其“年代四部曲”之《帝国的年代》中引用了这句话。
伸向战壕外的蝴蝶的士兵的手——《西线无战事》
不是胸前的十字架,就是墓地上的十字架——《木十字架》
乌托邦式的“单独和平”——《永别了,武器》
敌我之间的友情,如同监狱里的天竺葵——《大幻影》
“光荣之路无非是通往坟墓”——《光荣之路》
一个只有代号的活死人——《强尼上战场》
走上“国家奴役”之路的破碎个体——《雷德尔上校》
第二章 无情战地有情天
——二战(1939.9.1—1945.8.15)
“这场战争在当时看来是那样的不可避免,可现在看来它的发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告诉元首我已尽力,告诉父亲我仍然爱他。”
——一名被困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士兵,在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如此写道。
精神废墟上的一具瘦小尸体——《德意志零年》
弹钢琴的手怎么会去开枪杀人——《沉默如海》
国民性的自我“内爆”——《桂河大桥》
没人可以替你做这个决定——《无情战地有情天》
你不曾看见,你不会遗忘——《广岛之恋》
假如他们拷打我,我能坚持住吗?——《影子部队》
用个体的自由,去对抗现实的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
“我不过是一个演员!”——《靡菲斯特》
宁当爱情的人质,也不当国家的人质——《英国病人》
第三章 欧罗巴,欧罗巴
——犹太人大屠杀(1933.1.30—1945.1.27)
“奥斯维辛以后诗已不复存在。”
——德国哲学家特奥多•阿多尔诺
“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只要你开始否认人类的基本自由和人们之间的平等,你就开始向集中营体系迈进。而这是一条难以止步的道路。”
——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
“活着也不是那么重要”——《卡波》
要么自己去死,要么让别人去死——《大街上的商店》
怎么选,都摆脱不了罪恶感——《苏菲的选择》
孩子的生命最重要——《十诫》之八
战争中“身份不明”的漂浮物——《欧罗巴,欧罗巴》
感恩终究不能代替身份认同——《无处为家》
一个钢琴家的消失和重现——《钢琴家》
被一泡尿浇醒的人格尊严——《伪钞制造者》
我们永远都是“潜在的汉娜”——《朗读者》
“我们已经死了”——《索尔之子》
延伸观看片目索引
二度延伸片目
参考书目
《孔子这一生》内容简介: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能从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印度现代建筑 内容简介 中国和印度发展现代建筑的基础有许多可比之处,例如,同是亚洲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种民族共处,古代文明灿烂;都有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
电影+2003 本书特色 本书的作者群在去年的基础上作了改进,除了保留北京电影学院的专业研究者之外,还增加了在美国、法国和日本的电影专业留学生,确保本书的资讯更...
TheworkofNewYork-basedarchitectsDiller+Scofidioisconsistentlyatthecuttingedgeofc...
昆曲与明清乐伎 本书特色 昆曲曾是“妓曲”,在明清时期的青楼妓馆中流转徜徉,昆曲又曾是“酒曲”,在文人酒客的金樽檀板间缭绕迷离。昆曲曾是“吴声”,与吴越文化水乳...
余叔岩传----京剧泰斗传记丛书 内容简介 剧是中国戏曲大家族中成就*高、*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曾经风靡全国,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但它在艺术上的完整性、成熟...
曹全碑 本书特色《《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临摹与欣赏范本:曹全碑》*大特点在于其高清晰还原了历代传世碑帖原貌。该套书精选历代名碑名帖、集合诸体代表范本、增加对...
艺术课堂:关于西方艺术美学的完全读本 内容简介 在静谧的时分,品读艺术这卷帙浩繁的大书,细细拾掇岁月的珍存,去观照历史和地域,寻求文明的印记,感受到生生不息的传...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及其效率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利用课题组赴法国实地调研获得的一手材料,对法国的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多角度研究,
《剑指大前端全栈工程师(上下册)》内容简介:本书对大前端技术栈进行了全面讲解,以实战驱动教学,内容涉及HTML5+CSS3模块、Java
《汉魏洛阳故城》以时代为序,详细论述了汉魏洛阳城的发展、变迁,对其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较为全面的总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不论是简短的电影评论、课堂上的电影报告,还是长篇大论的研究论文,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起步...
中国历代走兽纹饰艺术 内容简介 渊源久远的中国走兽图案,在传统艺术领域中自成一派,这些形形色色的图案,在历代的岩画、石刻、石雕、画像石、画像砖、陶瓷及织绣中都有...
《药物创新立法比较研究》内容简介:如何为产业创新系上法律之锚?本书以比较研究为方法,剖析国外药物创新法律制度和实践,探讨药
电影月报-老上海电影期刊经典 本书特色 《电影月报》1928年4月创刊于上海,1929年9月15日出至第11、12期合刊号后停刊,共出12期11册,为16开本大...
赵孟頫洛神赋精选百字卡片 本书特色 1.书法名家韦斯琴老师长期研究赵孟书法,并爱赵体遒媚多姿、神清骨秀的艺术风格,让书法爱好者深入赵体书法艺术之美,体验赵孟...
《塔拉斯金:何为真正的音乐史》内容简介:塔鲁斯金在现当代影响最大的音乐史学家之一。他的《牛津西方音乐史》六卷本更是其集大成
王少杰云顶诗文书法集 本书特色 王少杰先生是现代青年无派人士书法家。由于字体独特,书法精湛,字迹清秀、大方、创新、等。该书法字体讲究自然一体,字迹明撩,书法独特...
篆刻入门 本书特色 《篆刻入门》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以历史源流的梳理和具体专题的分析为维度,分别从识印、别篆、篆印、用刀、击边与具款、名家派别、印论、印质印纽与...
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是静物还是风景,所有伟大的画作都具有相同的特点:成功的构图。如果缺少这个特点,就算是最吸引人的物象,在画面上也只能呈现出平淡无奇的效果。《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