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三部曲”从电影这一素材出发,呈现了具有标志性的现当代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勾勒二十世纪以降个体命运与人类历史的纠葛交缠。这是一部电影之书,也是一部历史之书、人性之书。《历史的人质》涉及一战、二战、纳粹大屠杀;《太阳的人质》(待出)关乎前苏联、东欧,以及作为冷战时期标志的柏林墙;《正义的人质》则聚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全球反恐战争。
热战与冷战相互交替的“极端的年代”、动荡的历史,已经并仍将源源不断地催生出无数电影经典力作,它们本身也屡屡构成了历史性的事件,构成了国家与民族,乃至人类集体记忆史的一部分,推动着我们对于历史的反思,帮助我们对抗“有组织的遗忘”。
作者意在探讨个体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进行选择的空间和能力到底有多大,以及孤独无援的个体在做出选择时,所经历的种种身不由己的矛盾和痛楚,藉此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缘何又被历史所绑架,所囚困,所遮蔽,所压制,所蹂躏,所牺牲,个体的人如何被成功地分子化、碎片化,如何“在有助于团体的名义下被除掉”,如何不约而同地走向“通往奴役之路”,如何沦为统计学意义上的一个数字,当然,还有如何“尽人性的本分”,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如果我们承认历史有意义的话(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那么本书所认同的意义,就是历史必须服务并服从于个体生命力,而不是作为个体的异己力量在发挥作用。自由不是天赐,它的获得需要信念的支撑,并且常常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个体与历史之间对比悬殊的肉搏,将永无休止。
苏童推荐序:
这是我第一次以影迷的身份,来推荐一本和电影有关的书。
《历史的人质》写得扎实,厚重,悲情,焦灼。张秋选择了一个大题目,也是个好题目,只有最自信的影评人渴望对此发言,它需要看片量、阅读面,还有思考力的支撑。张秋在这三方面都有优势,这使得他的写作路数与众不同——从“救赎”,写到“中产”,再写到“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他给自己设置了“高度”,需要思想的跳跃,他也给自己设置了“宽度”,因此他运筹帷幄地调集电影的兵马,去攻克一座又一座城池。
淘碟也是我写作之余的一大爱好。经常是买回一堆影碟,其中很多是坊间所说的闷片。很多闷片其实不闷,很骚动,很惊悚。张秋书里的电影,我大部分都看过。它们都符合我心目中好电影的标准,那就是触及人性。此刻,作者以人质之名,将相关的电影整齐、肃穆地集结在一起,接受我们的检阅。
我认同作者在书中选择个体、私人这样一个小角度,正如我认同巴尔扎克的一个说法:写作是私人的民族史的版本,它强调了小(私人),强调了个人,但是同时它又强调了一个大,一个民族,它把小和大对接起来,小中有大。
如果要我来形容个体与历史的关系,那么它或许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眼泪和墙的关系,是我在《河流的秘密》中写到的河与岸的关系。历史永远是湿的,它是一条泪水之河。河流的秘密始终是一个秘密。
苏童序
“人质三部曲”总序
再版自序
第一章 永别了,武器
——一战(1914.7.28—1918.11.11)
“全欧洲的明灯都熄灭了,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能够再次亮起。”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
“快逃,祖国来了。”
——一位意大利农妇看到以国家名义号召的战争,将要让她儿子上战场去送死,她对儿子如是说。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其“年代四部曲”之《帝国的年代》中引用了这句话。
伸向战壕外的蝴蝶的士兵的手——《西线无战事》
不是胸前的十字架,就是墓地上的十字架——《木十字架》
乌托邦式的“单独和平”——《永别了,武器》
敌我之间的友情,如同监狱里的天竺葵——《大幻影》
“光荣之路无非是通往坟墓”——《光荣之路》
一个只有代号的活死人——《强尼上战场》
走上“国家奴役”之路的破碎个体——《雷德尔上校》
第二章 无情战地有情天
——二战(1939.9.1—1945.8.15)
“这场战争在当时看来是那样的不可避免,可现在看来它的发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告诉元首我已尽力,告诉父亲我仍然爱他。”
——一名被困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士兵,在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如此写道。
精神废墟上的一具瘦小尸体——《德意志零年》
弹钢琴的手怎么会去开枪杀人——《沉默如海》
国民性的自我“内爆”——《桂河大桥》
没人可以替你做这个决定——《无情战地有情天》
你不曾看见,你不会遗忘——《广岛之恋》
假如他们拷打我,我能坚持住吗?——《影子部队》
用个体的自由,去对抗现实的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
“我不过是一个演员!”——《靡菲斯特》
宁当爱情的人质,也不当国家的人质——《英国病人》
第三章 欧罗巴,欧罗巴
——犹太人大屠杀(1933.1.30—1945.1.27)
“奥斯维辛以后诗已不复存在。”
——德国哲学家特奥多•阿多尔诺
“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只要你开始否认人类的基本自由和人们之间的平等,你就开始向集中营体系迈进。而这是一条难以止步的道路。”
——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
“活着也不是那么重要”——《卡波》
要么自己去死,要么让别人去死——《大街上的商店》
怎么选,都摆脱不了罪恶感——《苏菲的选择》
孩子的生命最重要——《十诫》之八
战争中“身份不明”的漂浮物——《欧罗巴,欧罗巴》
感恩终究不能代替身份认同——《无处为家》
一个钢琴家的消失和重现——《钢琴家》
被一泡尿浇醒的人格尊严——《伪钞制造者》
我们永远都是“潜在的汉娜”——《朗读者》
“我们已经死了”——《索尔之子》
延伸观看片目索引
二度延伸片目
参考书目
千呼万唤的李海鹏首部专栏集,中国当下最好的专栏作家之一。本书是著名新闻人和评论人李海鹏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上的专栏集结。涉及社会、经济...
青少年艺术家手册 本书特色 上色、绘画、拼贴画和卡通画,每个部分都有专业画家创作完成。青少年艺术家手册 内容简介 您正在阅读的是世界名著青少年读物出版社alad...
叶倾城,作家,湖北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生于东北小城丹东,长于中南重镇武汉,长江水浣过发,也濯过足。以写作为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宁愿背负这沉...
董每戡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有我国著名的文学史、戏曲史研究专家董每戡的文章16篇,包括《说我国戏剧体制》、《曹操名誉的演变》、《说“杂剧”》、《说“戏文”》等。...
柳青绘画、雕塑笔记-央美精英档案 本书特色 用绘画书写成长的轨迹……本书是柳青在美院研究生毕业时出版,是这些年专业学习的一大总结,完整的呈现了柳青的艺术成长过程...
诗歌朗诵艺术-(附光盘一张) 本书特色 《诗歌朗诵艺术》是一本专门阐释诗歌、讲述朗诵的好书。既有学理的高度,又有术用的深度;既有宏观的整体把握,又有个案的具体辨...
简媜,生于宜兰县冬山河畔,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专事写作,为当代散文名家。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能言,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
艺术与创意 本书特色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上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
本書以超過二十萬字的內容,堂堂遍歷「台灣實驗電影」這片台灣電影歷史論述中一直是世人極為陌生的地帶,為中文書寫「實驗電影史
配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写字 铅笔字 二年级上册 内容简介 在王亮亮、刘宗立、赵颖、卢丽萍编写的《写字》中,我们设置了“认一认”“写一写”“练一练”等栏目。“认...
赵之谦印谱补遗 内容简介 作者赵之谦,自谓其篆刻[取法秦诏汉灯之间,为六百年来抚印家立一门户。]吴昌硕称之:[悲盒先生书不读秦汉以下,且深通古籀,而瓦甓瓴瓿文字...
中国城市雕塑50年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有着极其辉煌灿烂的历史。但是,现代城市雕塑却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城市雕塑艺术事业获...
明星史记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中国电影简史。从早期在上海的尝试,到30年代上海以明星影片公司为代表的影业公司的迅速崛起,以及王人美、阮玲玉、胡蝶、周璇等一批真正意...
实用大字帖.16,蔡襄《万安桥碑》选字本 内容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书写规范美观的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也往往可以在不经意中带给人们力和美的享受。中国书...
(精)名赋翰墨2:古今名家墨迹 本书特色 ★ 10开,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经折装,印制精良,设计新颖★ 收入元赵孟頫《行楷赤壁赋》、明文徵明《行书赤壁赋》...
《爱上自己的不完美》内容简介:面对来自情感、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人们的情绪容易低落,这时就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找回自己,
章法概论 内容简介 《章法概论》的作者把章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论述了章法是什么,章法与笔法、字法、墨法的的关系,章法研究的对象和重点,包括分行布白、章法之势...
峄山碑 本书特色 《峄山碑》是“中国经典碑帖荟萃”中的一种,丛书汇集了中国历代名碑名帖。采用上佳底本,原色逼真,精编精印,权威释文,是书法爱好者在学习和临摹方面...
经典丛书:世界是剧场 本书特色 我演故我在我们对各种生活中的表演都已经习以为常,就更能对一个个充满戏剧意味和暗藏台词的画而有所触动。我演故我在,摄影以复制时代的...
《中国史纲》内容简介:本书被誉为“文笔流畅优美,运思遣事之情深意远,举重若轻,在通史著作中当时称绝,后也罕见。”原名《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