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外说禅》作者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谈佛教,谈禅宗,谈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以及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最后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全书知识面广,理精辟而言浅易,读后可以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可以了解禅是怎么回事,它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或设想的那样神秘。佛教,教义或佛理,来源于对人生(或世间)有某种看法,对人生问题有某种解决办法。因此,说禅,说佛教,有如寻长江、黄河的源头,不能不由人生说起。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但想了解又必须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禅外说禅读后记(启功)
图版
一 灵山香堂遗址
二 石雕释迦牟尼禅定像
三 石刻菩提达磨像
四 六祖慧能铜像
五 杭州灵隐寺
六 敦煌本《六祖坛经》书影
七 明北藏本《六祖坛经》书影
第一章 弁言
1.1.l 缘起(一)
1.1.2 缘起(二)
1.2 禅内禅外
1.2.1 在外有自由
1.2.2 著史只能在外
1.2.3 易解的路
1.3 史料问题
1.4 也是揣龠
第二章 观照人生
2.1 宇宙和人生
2.2 人生问题
2.2.1 目的难证
2.2.2 义务和善念
2.2.3 快乐与众乐主义
2.2.4 欲的满足
2.2.5 粗略认识
2.3 人生之道
2.3.1 勤勉的路
2.3.2 倦怠的路
2.3.3 以逆为顺
2.3.4 道的同异
第三章 佛法通义
3.1 章题释义
3.2.1 内容过多
3.2.2 内容过专
3.2.3 内容过繁
3.3 教外说
3.4 佛法要点
3.4.1 生死事大
3.4.2 人生是苦
3.4.3 四圣谛
3.4.4 无常
3.4.5 五蕴皆空
3.4.6 万法唯识
3.4.7 十二因缘
3.4.8 戒定慧
3.4.9 憮吊丸
3.4.10 慈悲喜舍
3.4.11 神通和福报
3.4.12 门外管窥
第四章 中土佛教
4.1 源流说路
4.2 前期佛教
4.2.1 汉
4.2.2 三国西晋
4.3 中期佛教
4.3.1 东晋、南北朝(一)
4.3.2 南北朝(二)
4.3.3 隋
4.3.4 唐
4.4 后期佛教
4.4.1 五代十国
4.4.2 宋(附说辽金)
4.4.3 元
4.4.4 明
4.4.5 清
4.5 宗派
4.5.1 三论宗
4.5.2 法相宗
4.5.3 律宗
4.5.4 净土宗
4.5.5 密宗
4.5.6 天台宗
4.5.7 华严宗
4.6 影响
4.6.1 生活方面
4.6.2 学术方面
4.6.3 文学艺术方面
4.7 旁观语
第五章 禅宗史略
5.1.1 禅的泛义
5.1.2 早期禅法
5.1.3 北地禅法
5.2 立宗因缘
5.3 渊源传说
5.3.1 灵山一会
5.3.2 西天二十八祖
5.4 中土统系
5.4.1 初祖菩提达磨
5.4.2 楞伽宗
5.4.3 二祖慧可
5.4.4 三祖僧璨
5.4.5 四祖道信
5.4.6 五祖弘忍
5.4.7 旁出法嗣
5.5 南宗顿教
5.5.1 六祖慧能
5.5.2 六祖坛经
5.5.3 高足举要
5.5.4 下传弟子举要
5.6 立宗分派
5.6.1 沩仰宗
5.6.2 临济宗
5.6.3 曹洞宗
5.6.4 云门宗
5.6.5 法眼宗
5.6.6 杨歧派
5.6.7 黄龙派
5.7 后期情况
第六章 禅悟的所求
6.1 难言也
6.2.1 门外寻源
6.2.2 出世间
6.2.3 证实相
6.2.4 明白性
6.2.5 自由无碍
6.2.6 概观
6.3 向自然挑战
第七章 渐与顿
7.1 通往禅悟的路
7.2.1 渐修
7.2.2 达磨以前的渐修
7.2.3 楞伽宗的渐修
7.2.4 南宗与渐修
7.3.l 所谓顿
7.3.2 顿的底细
7.3.3 顿的果实
7.3.4 顿的得失
第八章 师徒之间
8.1 自了与度人
8.2 致知的老路
8.3 求顿悟的新路
8.3.1 授受的各种形式
8.3.2 宗风和家风
8.3.3 一些新程式
8.3.4 破执与传心
8.3.5 破和传的可能性
8.3.6 旦暮遇之
第九章 机锋公案
9.1. 机锋和公案
9.1.2 设想的威力
9.1.3 旧的义解
9.1.4 可解的程度
9.2.1 机锋语的路数
9.2.2 有理和无理
9.3. 多种动作的意义
9.4 效果的限度
第十章禅悦和禅风
10.1 得道和望道
10.2 一种安乐
10.2.1 不改其乐
10.2.2 另一种面目
10.2.3 世事浮云
lO.2.4 奇言异行
10.2.5 自由无碍
1O.2.6 小机大用
10.2.7 禅境中往还
l0.3 几句附加的话
第十一章 理想与实际
11.1 理想与实际有距离
11.1.1 禅与教
11.1.2 顿悟与惯熟
11.1.3 出世与家常
11.1.4 守身与随顺
11.1.5 新思与旧意
11.1.6 深度广度问题
11.2 补说
第十二章 可无的赘疣
12.1 应务本
12.2.1 生有异相
12.2.2 各种神通
12.2.3 超常的尊崇
12.2.4 预知死期
12.3 顺应世俗
12.3.1 近权贵
12.3.2 念故旧
12.3.3 重诗文
12.3.4 防微杜渐
第十三章 禅的影响(上)
13.1 关于影响
13.2 道学
13.2.1 李翱复性
13.2.2 程朱理学
13.2.3 陆王心学
13.2.4 语录体
13.3 诗学
13.3.1 司空图诗品
13.3.2 诗与禅
13.3.3 沧浪诗话
13.3.4 神韵说
第十四章 禅的影响(下)
14.1 立身处世
14.2.1 近禅与逃禅
14.2.2 正心修己
14.2.3 脱略世事
14.2.4 处逆如顺
14.2.5 山林气
14.3.1 禅意诗
14.3.2 禅意画
14.4 禅语
第十五章 余论
15.1 回顾既往
15.2 展望未来
再版说明
中华处世秘笈-中华藏书百部-(上中下册) 本书特色 《中华藏书百部:中华处世秘笈(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套装上中下册)》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中华处世秘笈-中华...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 本书特色 说到底,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本身就是现代式的激进哲学行动。因此,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具有奇妙的效果:...
梦的解析 本书特色 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 影响力享誉全球 提出“本我”“自我”“超我”“俄狄浦斯情节”“力比多”等重要概念 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梦的解析 内容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战国策(套装共2册)》在语言方面,文风别具一格,铺张扬厉,雄浑恣肆,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行文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 内容简介 新疆位于国际大通道丝绸之路的核心位置,是人类诸多文明的交‘汇点。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新疆自远古至20世纪上半叶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及其基...
续焚书注 本书特色 《续焚书注/李贽研究丛书》编著者张建业、张岱《续焚书》是李贽的主要代表著作,收录有李贽多方面内容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李贽出...
断片集/冷记忆:1991-1995/(法)波德里亚 本书特色 《冷记忆断片集(1991-1995)(精)》由让·波德里亚所著,书中充满了冥想与诗意...
内圣外王 内容简介 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探寻儒家社会哲学的真义与价值是本书的宗旨。本书在循着天道-人道-治道的内在逻辑,梳理儒家社会哲学基本观念的真义、本义及其...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作品-(全三册) 本书特色 《参同契》又名《周易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著。其学说汇融周易、黄老、丹火之功于一体,用《易》的阴阳变化之理,阐述炼...
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朗西埃:关键概念 本书特色 本书从哲学、政治、诗学和美学四个部分系统地回顾了朗西埃的思想历程:从早期对激进平等的肯定,到将这一基本的“公理”...
李泽厚美学三书-华夏美学(小) 本书特色 《华夏美学》与《美的历程》构成中国美学史的内外篇,均系李泽厚先生讨论中华传统美学的专着。本书从哲学高度论述了华夏文化强...
汉译经典:材料与记忆 本书特色 《材料与记忆》一书试图通过对记忆的研究,来确定精神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在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形成逻辑上,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
大同华严寺 本书特色 《大同华严寺(上寺)》从多方面论述了华严寺的历史、现状和成因。其中极为宝贵地编入了柴泽俊先生为大雄宝殿的建筑、雕塑和壁画撰写的专业论文,收...
佛教常识问答 本书特色 本书语言质朴,深入浅出,对现代人在学佛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了契理契机的回答。佛教常识问答 内容简介 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
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 本书特色 《出版说明》(傅佩荣,2012年5月撰)学习儒家,不能错过《孟子》。代表孔子思想的是《论语》,但是《论语》像是格言录,言简意赅...
传奇是深为世人喜爱的一种小说体,它始自唐代裴鉶所撰短篇小说集《传奇》,多以神怪、剑侠、爱情为题材,是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
魏晋玄学道德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本书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出发,具体地考察了汉末及汉魏之际名教衍化所蕴涵的形式主义及功利主义趋向,分析了玄学在克服这种趋向方面所作的理论...
《培根论说文集》导读 内容简介 培根在书中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多张面孔:既热爱哲学又热衷于政治。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老成世故,既自强不息、洁身自爱又工于心计……而...
技术哲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的书名为《技术哲学概论》,显然,其内容也就是对技术从哲学的角度概而论之。 本书用了一定篇幅讨论了技术认识论,其中主要是技术的概念问题...
如何修证佛法 本书特色 正版全新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装版——大陆完备、经典的南师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