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督教(新教)1901—1920年在华传教事业的统计资料,内容丰富翔实,其范围大大超出了宗教状况。它不但是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而且是帝国主义利用教会收集我国情报的历史证明。但在客观上,作为全面了解当时中国国情的资料,它具有绝无仅有的文献资料价值。书内对我国20世纪初期各省的行政区域、面积、边界、城市人口、地势、山川、民族、语言、气候、物产资源、经济状况、交通、邮电、教育、医疗设施等以及传教史和宗教活动情况等,都进行了极其周密的调查研究,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传教的范围。因此,本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基督教史非常难得的珍贵文献,更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性工具书。
上卷出版说明汉译本新版序言宣教会工作的定义导言序言译名释要基督教宗派名称释要中国基督教差会机关名称释要第一章 调查工作的一般背景 第一节 中国的地理与政治区域 第二节 中国的语言区域和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第四节 中国的交通 第五节 中国人民经济生活的变化 第六节 正在健全的工厂制度 第七节 基督教以外的中国宗教第二章 近二十年来中国基督教运动的改革与进步(1900—1920) 第一节 教会周围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教会地位的改变与进步 第三节 教会范围的扩大 第四节 教会人才的增长 第五节 教会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第六节 教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 第七节 合作事业的发展 第八节 睦谊感情的增长 第九节 教会重点事业的变化第三章 各省基督教事业概况 第一节 安徽(皖) 第二节 浙江(浙) 第三节 直隶(直)(河北省) 第四节 福建(闽) 第五节 河南(豫) 第六节 湖南(湘) 第七节 湖北(鄂) 第八节 甘肃(甘) 第九节 江西(赣) 第十节 江苏(苏) 第十一节 广西(桂) 第十二节 广东(粤) 第十三节 贵州(黔) 第十四节 山西(晋) 第十五节 山东(鲁) 第十六节 陕西(秦) 第十七节 四川(蜀) 第十八节 云南(滇) 第十九节 东北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第四章 特别行政区与无基督教工作地区 第一节 西南各省 第二节 甘肃省的广大未开辟地区 第三节 内外蒙古 第四节 新疆 第五节 川边 第六节 青海 第七节 西藏第五章 各省宣教事业的比较 第一节 宣教师驻在地建立的先后次序 第二节 宣教师驻在地的基督教事业第六章 各大宣教会宣教地及宣教事业的比较 第一节 宣教地 第二节 差会总堂历史 第三节 外国职员 第四节 中国职员 第五节 基督教教育 第六节 学校及医院方面的协作事业 第七节 宣教会公务所 第八节 宣教地下卷第七章 大宗派宣教地及工作之比较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大宗派宣教地 第三节 概论第八章 各国宣教师宣教工作的比较第九章 特殊阶层中的基督教事业 第一节 中国西南部的土著民族 第二节 傣族中的基督教事业 第三节 客家人中的基督教事业 第四节 中国穆斯林中的基督教工作 第五节 海外华侨中的基督教工作 第六节 中国国立学校学生与基督教 第七节 中国的盲人 第八节 华南船上居民中的宣教事业 第九节 邮电职工中的宣教事业 第十节 人力车夫中的基督教事业 第十一节 中国青少年中的基督教工作 第十二节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 第十三节 中国基督教女青年会 第十四节 司徒布道基金 第十五节 在华外籍人员中的宗教工作 第十六节 本章译注第十章 中国教会 第一节 会社教堂 第二节 自立的中国教会 第三节 中国教牧现状 第四节 基督教在大城市中的事业 第五节 中国教会的宣教活动 第六节 教会、学校和家庭中的宗教教育 第七节 夏令会 第八节 中国的娼妓问题 第九节 中国的酒害问题 第十节 本章译注第十一章 教育事业 第一节 国立学校教育现状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教育 第三节 关于中国中学的资料和评论 第四节 师范学校和师资训练班 第五节 圣经学校 第六节 神学教育 第七节 中国教会大学 第八节 农业宣教会 第九节 教会学校的职业教育 第十节 中国现代医药教育 第十一节 宣教师华语学校 第十二节 外国儿童学校第十二章 医药事业 第一节 教会医院的科学效率(各宣教会比较) 第二节 教会医院科学效率研究的摘要(各省比较) 第三节 中国的卫生教育 第四节 中国结核病的一些情况 第五节 中国的麻风病 第六节 非法贩毒 第七节 罗氏医社的活动 第八节 在华宣教师家庭健康情况——摘要第十三章 基督教文字事业 第一节 中国基督教文字事业调查 第二节 基督教中文书籍的实际需要 第三节 基督教文字事业的出版和发行机构 第四节 中国的《圣经》翻译和发行工作 第五节 推销宗教书籍的活动 第六节 白话文宗教报刊 第七节 报纸和报纸布道 第八节 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文字事业第十四章 罗马天主教会与俄罗斯正教会 第一节 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第二节 中国的俄罗斯正教会附录一 各省基督教事业统计表附录二 邮政地图附录三 罗马天主教会中外神甫驻在地附录四 每一万人口中国立小学学生平均数附录五 宣教师驻在地建立年表等 宣教师驻在地建立年表 五年内拟建立的总堂(1919—1924) 教会中学分布表 教会医院分布表 五年内拟建的教会医院(1919—1924)附录六 睦谊协约宣言 宣言 睦谊协约宣言的采纳附录七 中国城市人口估计表附录八 中国基督教宣教会1920年统计资料附录九 基督教在印度支那外国宣教师译名表(英—汉)外国宣教师译名表(汉—英)专有名词译名表(英—汉)专有名词译名表(汉—英)中国基督教差会机关名称表(中文译名—英文简称)跋译后记重印后记
庄子本原 本书特色 《庄子本原》由黄瑞云校注,共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逍遥游**、齐物论第二、养生主第三、人间世第四、德充符第五、大宗师第...
萨迦格言 本书特色 《萨迦格言》成于13世纪上半叶,全书共分9篇,包含格言诗457首,既有安邦治国之道,也有为人处世之方。作者以格言诗的形式,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
中华二印2000-3800目录 该书述清初东南法门纷争,凡十章,三卷。一、临济与曹洞之诤;二、天童派之诤;三、新旧势力之诤。主要叙
《菩提心与道次第》主要内容:佛教在中国流传的两千多年中,和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并以其丰厚的思想义理深深影响着国人。正确认识
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作为“爱智之学”的一种类型,具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质,这就是它重视人生哲学的探讨,视哲学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本书以中国...
第一哲学沉思集 本书特色 《经典通读第2辑:**哲学沉思集》是笛卡儿*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被看作是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
老子究竟说什么 内容简介 帛书中本章文字与王弼本有几处重要差别,帛书甲本本章残文如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先秦诸子精神 本书特色 *有性格的国学史著作,呕心沥血的学者大文章。在学术明星甚嚣尘上的时代*顽强的国学坚守者,百家争鸣、融合与传统文化整体观。要讲中国文化,只...
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 本书特色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加快与西方世界接思的步伐;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显然需要对...
《五千年犹太文明史》是一本奇特的史书。马丁以写信的形式写历史,特别是写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伟大民族的历史,在史学领域可能
秦汉道家与道教 内容简介 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天地之襲精为阴阳。秦汉时期的道家和道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它既包含着整个秦汉时期道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也饮食...
佛法在人间 内容简介 惟贤长老为当代著名高僧、教界硕德、法门领袖。长老童贞入道,戒行冰洁,青年问道,博学睿智。长老以耳顺之年,投身于劫后佛教的振兴大潮,数十年如...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西方学术经典译丛全新译本 内容简介 古希腊哲学曾被划分为三个学科: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这种划分完全适合主题的本性,人们对此能够加以改进的也...
春秋战国思想史话-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嵇文甫先生在思想史方面主要专注于先秦段,以及晚明清初段。先秦段主要著作包括《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先秦诸子与古代社...
趣味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青年编写的一本形式逻辑读物。逻辑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维形式及规律。在逻辑科学中,主要的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
宋祚胤全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本书为著名学者、易学专家宋祚胤教授的论著全集,由作者的几种学术专著(《周易新论》《周易译注与考辨》《周易经传异同》《易经浅讲》《公...
尼采反卢梭:尼采的道德-政治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政治思想家来对待,将他的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传统联系起来,将尼采的“主权性的、超伦理的...
时代之思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挪威著名哲学家G·希尔贝克的论文自选集,分别讨论了与合理性之争有关的现代性概念,人文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危机,科学时代关于生态危机的伦理...
中国哲学传统深厚,诸家义理丰富多项,而思想有流变,不是无端而来,知其来处方知其去处,即有溯本归原的必要。本书纵线专就环绕
四柱时空信息学 本书特色 四柱学是中国古代先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的一套用于了解人在时空中如何受时空影响,以及根据时空的运动规律预测人在其中的发展变化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