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瘟病频发、疫情肆虐,人们在采用医疗措施予以应对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驱瘟逐疫的宗教仪式。北宋以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濒江临海的水域沿线地带,逐渐兴起以送瘟为主旨的礼俗活动,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打造船只(纸、竹、木等材质)遣送瘟君离境。这种遣船送瘟的做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延续至今,遂成为族群集体性对抗瘟疫的古老记忆。本书立足于传世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材料,援引多种方法进行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深入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系统勾勒出北宋以来道教送瘟信仰及其仪式的发展和演变。
上篇主要讨论宋元时期“送瘟”习俗的缘起及流传地域,旨在从宏观角度考察道教瘟疫醮的各种细节,着重分析宋元神霄派的两种送瘟仪式——遣瘟送船仪和遣瘟治病诀法。中篇主要谈论明清时期闽台地区“送王船”习俗的历史渊源及影响,介绍南方沿海地区盛传的两种禳灾祭海活动——“祠沙”和“放彩船”,分析《武陵竞渡略》所描述的武陵地区端午泛舟的场景流程及禁忌风俗,指出明清以来闽台地区“送王船”信仰中尚且保留了上述习俗之遗存,梳理了明清闽台方志中涉及“出海”、“王醮”的记载并对二地的差异及特点进行比较。下篇主要讨论现代台湾的王船信仰及曾文溪沿岸的王醮仪式,详细分析南台湾灵宝道派演行王醮仪式的三项核心内容——关祝五雷神灯仪、禳灾和瘟三献仪、打船醮的节次流程及宗教内涵,通过文献比对指出当今台湾道士的道法传承大抵源自大陆,与古老的中国文化及道教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
序(丁煌)
绪 论
一、学术回顾
二、概念诠释
三、研究方法
四、学术价值
五、内容框架
上篇:宋元时期
第一章 “祀瘟神”与“送瘟船”
——中国古代瘟疫醮之缘起
一、北宋以降“祀瘟神”习俗的流行
二、两宋“送瘟船”习俗的勃兴
三、明清“送瘟”习俗的传播及衍变
四、“打醮”与“现枷”
第二章 宋元道书所见瘟疫醮考源
一、瘟疫醮的起源
二、瘟疫醮的流程
三、瘟疫醮的神位
四、瘟疫醮的法信
五、瘟疫醮的疏文
第三章 宋元神霄派遣瘟送船仪研究
一、《神霄遣瘟送船仪》的文献学研究
二、送船仪文本的释读与分析
附录:《神霄遣瘟送船仪》(收入《道法会元》卷二二〇)
第四章 宋元神霄派遣瘟治病诀法考述
一、遣瘟送神盘法
二、入房退病法
三、两种诀法文本的比对分析
附录:《神霄遣瘟治病诀法》(收入《道法会元》卷二二一)
中篇:明清时期
第五章 “祠沙”“放彩船”考释
——兼论对明清闽台王醮仪式的影响
一、“祠沙”:北宋浙江沿海一带船员的祭海习俗
二、“放彩船”:明代越南及广东等地民众的禳灾传统
三、明清之季“王醮”仪式的理论来源
第六章 明代《武陵竞渡略》检视闽台“送王船”习俗的历史传统
一、基本流程和仪式择期
二、“送标”与“送王”
三、“兵罐”释义
四、“请巫作法”与“设醮送瘟”
五、神霄雷法与“和瘟押煞”
六、王醮科仪文本中的竞渡遗俗
第七章 明清文献中所见闽台王醮仪式
一、闽地文献中的“出海”习俗
二、台湾志书中的“王醮”仪式
三、闽台王醮仪式的比较分析
附录:台湾方志文献中的王醮史料
下篇:现代台湾
第八章 台湾王船信仰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一、曾文溪流域
二、八掌溪流域
三、朴子溪流域
四、二仁溪流域
五、东港溪流域
六、金门、澎湖、马祖等离岛
第九章 请王•宴王•送王
——台南曾文溪沿岸的王船祭习俗
一、请王
二、“宴王”与“添载”
三、送王船
四、王船的质地及构造
五、科仪文检
附录一:台湾南部“送王船”习俗之科期一览表
附录二:台南地区王醮仪式的调查案例
附录三:苏厝长兴宫王船添载明细表(王船舱口簿)
第十章 关祝五雷神灯仪
一、《五雷神灯仪》文本的考源与分析
二、今本《五雷神灯仪》与道藏本《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的文献比较
三、关祝五雷神灯仪的科介流程、文检格式及法信名目
附录一:《金籙禳灾和瘟五雷神灯仪》(又称《灵宝禳灾瘟司部五雷灯科仪》)
附录二:《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
第十一章 禳灾和瘟三献仪
一、文场部分:和瘟三献
二、武场部分:逐疫押煞
三、文检与法器
附录:《太上灵宝禳灾和瘟三献科仪》(又称《金籙禳灾和瘟正醮酌献仪》)
第十二章 打船醮
一、科仪文献分析
二、科介流程介绍
三、“唱儎”名录考释
附录一:台南地区《金籙禳灾祭奠王船醮科仪》(又称《祭奠王船真科仪》)
附录二:高屏地区《太上灵宝禳灾祭船科仪》
附录三:送船歌
结束语:从书斋走入田野
一、道教研究为何要回到田野现场?
二、信仰与仪式:道教田野调查的两个维度
三、田野调查应克服的不良倾向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丈,以“道”为核心,建
天.人.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 内容简介 “际”是王船山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船山那里,际首先包含了分际、相际与交际三重意蕴。际进一步展开为天人之际。从天上...
幸福的哲学: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本书特色 人*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
欧洲文学与基督教 本书特色 由肖四新编著的《欧洲文学与基督教/人文学丛书》主要内容包括: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人文主义文学与基督教;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17世纪...
论语今读-最新增订版+《论语》索引 本书特色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
季羡林谈佛-图文纪念版 本书特色 季羡林佛教作品白金珍藏版,收录季羡林大师长达半世纪的佛教论著。中国人研究佛教的必读图书,让您轻松读懂佛教。季羡林之子季承首次授...
理性的轨迹与思想的镜像-现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青年教育的影响 本书特色 史巍、韩秋红所著的《理性的轨迹与思想的镜像--现当代哲学思潮及其对青年教育的影响》由三部分...
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 内容简介 本书对活佛转世这一特有的制度进行了叙述和介绍。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 目录 再版序言前言**章 活佛转世的由来**节 西藏各教派的...
团购:中国哲学史3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任继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 任继愈一生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
自然时空与人-周易卦象爻象应用教程 本书特色 《自然时空与人·周易卦象爻象应用教程》:人类追求与探索美好生活愿望的隧道,人类与自然时空沟通和接洽的方便之门,人类...
【编辑推荐】《古典学术史(上卷):自肇端诸源至希腊化时代末》为德国知名古典学者鲁道夫·普法伊费尔关于古典学研究的重要作品
哲学的盛宴 本书特色 读哲人故事;品大师智慧;悟人生哲理(精装典藏版)柏拉图苏格拉底 弗洛伊德荣格 尼采 培根叔本华罗素笛卡尔黑格尔 卢梭 蒙田 海德格尔亚里士...
实践理性批判 内容简介 《实践理性批判》作者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重要的思想家。他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东...
香巴拉的迷途-十四世达赖喇嘛人和事 内容简介 《香巴拉的迷途:十四世达赖喇嘛人和事》是我国迄今为止**部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现世(十四世)达赖喇嘛从1935...
阿含概论 内容简介 《阿含概论》着重于见道有关的内涵,对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的入道内容加以详尽解说,对四阿含中隐覆难知的声闻菩提真实义理加以如实解说,以期所有正...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五经异义疏证 驳五经异义疏证 本书特色 汉代通儒许慎、郑玄淹雅宏通,审思明辨,折中今古文,综核五经释义异同,分别撰成《五经异义》、《驳五...
孔子改制考(国学基本文库) 内容简介 《孔子改制考》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该书认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
《易经的智慧》共分六部,第一部《从开天辟地到师忧比乐》,从乾坤定位开始展开,讲述始生之难,蒙以养正,待机之道,争强好胜,
总体性与乌托邦: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范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分支的总体性范畴进行批判性考察的著作。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总体性与乌...
周易与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由杜新会编著的这本通俗读物《周易与三十六计》是中国首部打通《易经》与《三十六计》两大绝学的开山之作。该书讲述了为人处世之智慧方法,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