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瘟病频发、疫情肆虐,人们在采用医疗措施予以应对的同时,也催生出各种驱瘟逐疫的宗教仪式。北宋以降,中国部分地区尤其是濒江临海的水域沿线地带,逐渐兴起以送瘟为主旨的礼俗活动,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打造船只(纸、竹、木等材质)遣送瘟君离境。这种遣船送瘟的做法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延续至今,遂成为族群集体性对抗瘟疫的古老记忆。本书立足于传世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材料,援引多种方法进行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深入发掘文本的丰富内涵,系统勾勒出北宋以来道教送瘟信仰及其仪式的发展和演变。
上篇主要讨论宋元时期“送瘟”习俗的缘起及流传地域,旨在从宏观角度考察道教瘟疫醮的各种细节,着重分析宋元神霄派的两种送瘟仪式——遣瘟送船仪和遣瘟治病诀法。中篇主要谈论明清时期闽台地区“送王船”习俗的历史渊源及影响,介绍南方沿海地区盛传的两种禳灾祭海活动——“祠沙”和“放彩船”,分析《武陵竞渡略》所描述的武陵地区端午泛舟的场景流程及禁忌风俗,指出明清以来闽台地区“送王船”信仰中尚且保留了上述习俗之遗存,梳理了明清闽台方志中涉及“出海”、“王醮”的记载并对二地的差异及特点进行比较。下篇主要讨论现代台湾的王船信仰及曾文溪沿岸的王醮仪式,详细分析南台湾灵宝道派演行王醮仪式的三项核心内容——关祝五雷神灯仪、禳灾和瘟三献仪、打船醮的节次流程及宗教内涵,通过文献比对指出当今台湾道士的道法传承大抵源自大陆,与古老的中国文化及道教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
序(丁煌)
绪 论
一、学术回顾
二、概念诠释
三、研究方法
四、学术价值
五、内容框架
上篇:宋元时期
第一章 “祀瘟神”与“送瘟船”
——中国古代瘟疫醮之缘起
一、北宋以降“祀瘟神”习俗的流行
二、两宋“送瘟船”习俗的勃兴
三、明清“送瘟”习俗的传播及衍变
四、“打醮”与“现枷”
第二章 宋元道书所见瘟疫醮考源
一、瘟疫醮的起源
二、瘟疫醮的流程
三、瘟疫醮的神位
四、瘟疫醮的法信
五、瘟疫醮的疏文
第三章 宋元神霄派遣瘟送船仪研究
一、《神霄遣瘟送船仪》的文献学研究
二、送船仪文本的释读与分析
附录:《神霄遣瘟送船仪》(收入《道法会元》卷二二〇)
第四章 宋元神霄派遣瘟治病诀法考述
一、遣瘟送神盘法
二、入房退病法
三、两种诀法文本的比对分析
附录:《神霄遣瘟治病诀法》(收入《道法会元》卷二二一)
中篇:明清时期
第五章 “祠沙”“放彩船”考释
——兼论对明清闽台王醮仪式的影响
一、“祠沙”:北宋浙江沿海一带船员的祭海习俗
二、“放彩船”:明代越南及广东等地民众的禳灾传统
三、明清之季“王醮”仪式的理论来源
第六章 明代《武陵竞渡略》检视闽台“送王船”习俗的历史传统
一、基本流程和仪式择期
二、“送标”与“送王”
三、“兵罐”释义
四、“请巫作法”与“设醮送瘟”
五、神霄雷法与“和瘟押煞”
六、王醮科仪文本中的竞渡遗俗
第七章 明清文献中所见闽台王醮仪式
一、闽地文献中的“出海”习俗
二、台湾志书中的“王醮”仪式
三、闽台王醮仪式的比较分析
附录:台湾方志文献中的王醮史料
下篇:现代台湾
第八章 台湾王船信仰的地域分布及特征
一、曾文溪流域
二、八掌溪流域
三、朴子溪流域
四、二仁溪流域
五、东港溪流域
六、金门、澎湖、马祖等离岛
第九章 请王•宴王•送王
——台南曾文溪沿岸的王船祭习俗
一、请王
二、“宴王”与“添载”
三、送王船
四、王船的质地及构造
五、科仪文检
附录一:台湾南部“送王船”习俗之科期一览表
附录二:台南地区王醮仪式的调查案例
附录三:苏厝长兴宫王船添载明细表(王船舱口簿)
第十章 关祝五雷神灯仪
一、《五雷神灯仪》文本的考源与分析
二、今本《五雷神灯仪》与道藏本《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的文献比较
三、关祝五雷神灯仪的科介流程、文检格式及法信名目
附录一:《金籙禳灾和瘟五雷神灯仪》(又称《灵宝禳灾瘟司部五雷灯科仪》)
附录二:《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
第十一章 禳灾和瘟三献仪
一、文场部分:和瘟三献
二、武场部分:逐疫押煞
三、文检与法器
附录:《太上灵宝禳灾和瘟三献科仪》(又称《金籙禳灾和瘟正醮酌献仪》)
第十二章 打船醮
一、科仪文献分析
二、科介流程介绍
三、“唱儎”名录考释
附录一:台南地区《金籙禳灾祭奠王船醮科仪》(又称《祭奠王船真科仪》)
附录二:高屏地区《太上灵宝禳灾祭船科仪》
附录三:送船歌
结束语:从书斋走入田野
一、道教研究为何要回到田野现场?
二、信仰与仪式:道教田野调查的两个维度
三、田野调查应克服的不良倾向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宁玛的红辉』向读者介绍的是一所藏密“宁玛派”的佛学院──色达啦荣五明佛学院,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所佛学院,它位于川
激扬文字 广传福音-近代基督教在华文字事工 本书特色 开展文字出版是基督新教布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文字布道基本上是以“教化民众,传播福音”为目标,企图以...
本书作为西方哲学史的教科书,按照我们约定俗成的划分方式,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
禅修指引-禅修课之一 本书特色 不要一再回想过去,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过去已不再,未来尚未到来。就在当下,如实地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才能住于安稳和解脱之境。今天...
圣严法师-美好的晚年 本书特色 《美好的晚年》介绍人生要在平淡之中求进步,又在艰苦中见其光辉;人生要在和谐之中求发展,又在努力中见其希望;人生要在安定之中求富足...
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选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著作,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
1976-必须保卫社会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福柯勾勒出“惩戒”权力的一般草图,即通过惩罚机关的监视技术、规范性的制裁等,个别地运用于肉体的权力,从而勾画出“生命...
资治通鉴精编-纯美典藏版 本书特色 读完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坚强的毅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司马光撰的、思履主编的《资治通鉴精编(...
哲学沉思录 本书特色 《哲学沉思录》是何新多年来哲学研究与思考的集成之作,本书论及哲学基本概念、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康德、存在主义、《易经》、老子、佛教...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的结项成果。参与写作的三十位学者,如侯惠...
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 本书特色 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语境中,儒家传统的重振必须同时承担两个方面的功能;既要为文化认同的维持提供象征,又要为自由民主的落实创造条件。...
教制教典与教学 本书特色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虛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
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学术思想上相互影响的过程。作者认为,19世纪50年代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精诚合作,恩格斯...
反经:精装典藏本 本书特色 《反经》亦称《长短经》,为唐人赵蕤所著,是一本纵横学的集大成者,共九卷六十四篇。《反经》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黑白杂糅,交错纵横,对...
笑与幽默感 内容简介 笑是人类行为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笑与幽默感》作者埃德蒙·伯格勒认为笑是一种必要的、健康的内在揭露机制,是一种减轻恐...
正义与德性(哈耶克与休谟的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目录 序言一序言二引论**章 哈耶克的正义理论第二章 休谟的正义理论第三章 哈耶克对休谟正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四章...
康德的这本小书,中译本在世已有十多年了,今天之所以还要再版,我相民主要还不是因为康德是世界级的名人,而是由于书里面所表达
清代学术概论儒家哲学 本书特色 中国偌大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到底我们这个民族有无文化?如有文化,我们此种文化的表现何在?以吾言之,就在儒家。 我们可以说研究儒...
鉴人智源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曾畅销美国的中国典籍,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赖奥克把《鉴人智源》译成英文,取名《人类能力的研究》,立即风靡西方世界,特别是受到...
说好做好-命运靠自己-II 本书特色 《命运靠自己2:说好做好》:立下好心好愿,惜缘力行,好做好为生命中的璀璨,星云大师讲器度与成就的接承忠于理想,以实践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