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约有十万颂,《罗摩衍那》约有二万四千颂。在古代印度,它们以口头吟诵的方式创作和流传。因而,它们的文本是流动性的,经由历代宫廷歌手和民间吟游诗人不断加工和扩充,才形成目前的规模和形式。
《摩诃婆罗多》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之间。在这漫长的八百年的成书过程中,《摩诃婆罗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八千八百颂的《胜利之歌》,后来演变成两万四千颂的《婆罗多》,最后扩充为十万颂的《摩诃婆罗多》(即《大婆罗多》),成为古代文明世界中最长的一部史诗。
关于这部史诗的作者毗耶娑,我们目前所知道的都是传说,很难断定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既被称作这部史诗的作者,又是这部史诗中的人物。按照史诗本身提供的故事,毗耶娑是渔家女贞信在嫁给象城福身王之前的私生子。贞信和福身王生下的两个儿子花钏和奇武先后继承王位,都没有留下子嗣就死去。于是,贞信找来在森林中修炼苦行的毗耶娑,让他与奇武的两位遗孀行房,生下两个儿子持国和般度。此后,毗耶娑仍然隐居森林。但他目睹和参与了持国百子(俱卢族)和般度五子(般度族)两族斗争的全过程。在般度族五兄弟升天后,他用三年时间创作了这部史诗。
如果史诗中的这些内容不是后人杜撰添加的,那么可以认为毗耶娑是这部史诗的原始作者。而按照印度传统,毗耶娑不仅被说成是《摩诃婆罗多》的作者,还被说成是四吠陀的编订者、各种往世书的编写者、吠檀多哲学经典《梵经》的作者,等等。将相距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著作归诸同一作者,显然是荒谬的。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毗耶娑这个名字本身具有“划分”、“扩大”、“编排”等含义。因此,将毗耶娑看作一个公用名字或专称,泛指包括《摩诃婆罗多》在内的、古代印度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累积而成的一些庞大作品的编订者,也未尝不可。
《摩诃婆罗多》的书名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十八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象城的持国和般度是两兄弟。持国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继承王位。持国生有百子,长子难敌。般度生有五子,长子坚战。这便是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前者称作俱卢族,后者称作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国执政。坚战成年后,持国指定他为王位继承人。但难敌不答应,企图霸占王位。纠纷从此开始。
难敌设计了一座易燃的紫胶宫,让般度族五兄弟去住,准备纵火烧死他们。般度族五兄弟幸免于难,流亡森林。其间,般遮罗国王的女儿黑公主德罗波蒂举行选婿大典,般度族五兄弟乔装婆罗门前往应选。五兄弟之一阿周那按照选婿要求,挽开大铁弓,射箭命中目标,赢得了黑公主。从此,黑公主成为般度族五兄弟的共同妻子。而般度族五兄弟也在这次事件中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持国召回他们,分给他们一半国土。
般度族在分给他们的国土上建都天帝城,政绩辉煌。难敌心生妒忌,又设计掷骰子赌博的骗局。坚战出于礼节,接受了难敌的邀请。在掷骰子中,坚战输掉一切财产和王国,又输掉四个弟弟和他自己,最后输掉他们五兄弟共同的妻子黑公主德罗波蒂。于是难敌命令自己的弟弟难降将黑公主强行拽来,在赌博大厅当众横加羞辱。般度族五兄弟之一怖军怒不可遏,发誓要报仇雪恨。持国预感恶兆,不得不出面干预,答应黑公主的要求,释放般度族五兄弟,并归还其国土。
但难敌不死心,找回般度族五兄弟,要求再赌一次,讲定输者一方流放森林十二年,还要在第十三年过隐匿的生活,如被发现,就要再次流放十二年。这次赌博的结果自然又是坚战输掉。这样,般度族五兄弟被迫交出国土,流亡森林十二年,并在第十三年里隐姓埋名,在摩差国毗罗吒王宫廷里充当仆役。
十三年期满后,般度族五兄弟要求归回失去的国土,难敌坚决不允。于是双方各自争取盟友,准备战争。般度族获得多门城黑天(毗湿奴大神的化身)的支持。般度族和俱卢族双方来回谈判。难敌一意孤行,拒绝讲和。坚战为了避免流血战争,做出最大让步,提出只要归还五个村庄就行,而难敌宣称连针尖大的地方也不给。最后,双方在俱卢之野开战。
大战进行了十八天,经过反复的激烈较量,俱卢族全军覆灭。眼看般度族大功告成,没有料到俱卢族残剩的三员大将竟在夜间偷袭酣睡的般度族军营,杀死般度族全部将士。黑天和般度族五兄弟因不在军营而幸免。面对如此悲惨的结局,坚战精神沮丧,但在众人的劝说下,终于登基为王。坚战统治三十六年后,得知黑天逝世升天。于是,他指定般度族的唯一后嗣,阿周那的孙子为王位继承人,然后与自己的四个弟弟和共同妻子黑公主一起远行登山升天。
以上是《摩诃婆罗多》的中心故事。这部史诗的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在史诗中,坚战公正、谦恭、仁慈。而难敌则相反,贪婪、傲慢、残忍。他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连俱卢族内的一些长辈也同情和袒护般度族。在列国纷争时代,广大臣民如果对交战双方有所选择的话,自然希望由比较贤明的君主而不希望由暴虐的君主统一天下。《摩诃婆罗多》正是这种希望的形象化表达。
然而,史诗作者立场高远,对现实的认识是清醒的,并没有将代表正义一方的般度族理想化。在史诗描写的十八天大战中,每逢关键时刻,般度族都是采用诡计取胜的,正义的光彩渐渐减却。而难敌遵守武士战斗规则,在战死时,天神们为他撒下鲜花。史诗作者显然面对着人类生存方式的困境。坚战为了谋求般度族的和平生存,做出最大限度让步,也未能阻止战争。而难敌遵循刹帝利武士征服世界、追求财富的使命,也始终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人世间的利害冲突无法避免。冲突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人类自身遭受毁灭性打击。坚战登上了王位,而对战争的悲惨后果,内心充满痛苦,精神创伤难以愈合。史诗作者最后安排般度族兄弟和俱卢族兄弟在天国相遇。现在,大家都已成为天神,摆脱了人类的卑微生活和自私心理,泯灭了忿怒和仇恨之情,个个仪态安详,享受着真正的和平和安宁。
《摩诃婆罗多》的这个中心故事至多只占全诗篇幅的一半。围绕这个中心故事,穿插进大量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除了这类文学性插话外,还有大量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等等理论性插话。史诗本身采用的话中套话、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结构也为这些插话的涌入提供了方便。因此,对于《摩诃婆罗多》的内容,我们必须兼顾两个方面:它既是一部英雄史诗,以婆罗多族大战为核心内容,即如书名所表示的那样,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即如史诗结尾部分所宣称的那样,囊括了人生“四大目的”(法、利、欲和解脱)的全部内容:“正法和利益,爱欲和解脱,这里有,别处有;这里无,别处无。”(十八·五·三十八)这部史诗在印度古代享有宗教经典的崇高地位。它是印度古人完整保存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
这里译出的是《摩诃婆罗多》中的第六篇《毗湿摩篇》,讲述婆罗多族大战十八天中前十天的战斗情况。在这前十天战斗中,毗湿摩担任俱卢族军队的统帅。
毗湿摩原名天誓,是恒河女神下凡与福身王所生,因而又名恒河之子。恒河女神返回天国后,福身王立天誓为王位继承人。后来,福身王爱上渔夫的女儿贞信。渔夫嫁女的条件是王位由贞信生下的儿子继承。福身王无法答应这个条件。天誓得知情况,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愿意作出最大的牺牲,向渔夫发誓放弃自己的王位继承权,并且永不结婚,独身一世。由此,天誓得名毗湿摩,意思是“立下可怕誓言的人”。福身王也赐给毗湿摩一个恩惠,他可以自由选择死亡的时间。
这样,毗湿摩成为贞信生下的两个儿子花钏和奇武的异母长兄。毗湿摩曾以抢亲的方式为奇武娶亲,抢来迦尸国的三位公主。而其中的大公主安巴已有意中人沙鲁瓦王。毗湿摩得知后,放走安巴。可是沙鲁瓦王认为安巴已被人抢走,不愿再娶她。由此,安巴怨恨毗湿摩,发誓要复仇。她自焚后,转生为般遮罗国公主,名叫束发。后来,束发与一个药叉交换性别,变成男子。在婆罗多族大战中,他成为般度族军队中的一员战将,一心要杀死毗湿摩。
毗湿摩同情般度族,但他长期受俱卢族供养,出于恪守职责,只能担任俱卢族军队统帅,为俱卢族作战。在前九天的大战中,俱卢族和般度族双方战将都有伤亡,形势变化不定,胜负难分。第九天夜里,般度族五兄弟和黑天决定直接去向毗湿摩请教杀死他本人的办法。毗湿摩指示他们躲在束发身后杀死他,因为毗湿摩认定束发是女子,发誓不与他交战。
第十天,俱卢族和般度族又经过一天腥风血雨的厮杀。在黄昏时分,阿周那躲在束发身后,用箭射倒毗湿摩。这样,双方战士停止战斗,聚集在毗湿摩周围。毗湿摩倒在地上,但身体并未着地,因为他满身中箭,等于躺在箭床上。人们想用柔软的枕头垫起他倒悬的头,他不要,而让阿周那用三支箭支撑他的头,并自豪地对阿周那说道:“刹帝利就应该这样恪守正法,睡在战场的箭床上。”他宣布他要躺在箭床上,直到太阳北行之时。
毗湿摩躺在箭床上,不忘劝说俱卢族的难敌和迦尔纳与般度族五兄弟和解。但他俩不听从他的劝说。因此,这场婆罗多族大战还将继续下去。
在《毗湿摩篇》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宗教哲学插话《薄伽梵歌》。这是在大战第一天,俱卢族和般度族双方军队在俱卢之野摆开阵容。阿周那对这场同族自相残杀的战争产生疑虑,黑天便以《薄伽梵歌》开导他。
《薄伽梵歌》共有十八章(第二十三章至第四十章),七百颂。这部宗教哲学诗的中心内容是黑天向阿周那阐明达到人生最高理想——解脱的三条道路:业(行动)瑜伽、智(知识)瑜伽和信(虔信)瑜伽。这三种瑜伽是相辅相成的。阿周那处在是否投身大战的心理危机时刻,因而黑天着重向他解释业瑜伽。
业瑜伽是指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和职责,不抱有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不计较行动的成败得失。黑天认为行动是人类的本质。拒绝行动,恐怕连生命也难维持。停止行动,世界就会走向毁灭。纵然一切行动难免带有缺陷,犹如火焰总是带有烟雾,一个人也不应该摒弃生来注定的工作。行动本身不构成束缚,执著行动成果才构成束缚。因此,只要以超然的态度从事行动,便能获得解脱。
但是,这种超然态度也容易导致行动中的消极态度,因而它必须与智瑜伽和信瑜伽相结合。智瑜伽是指透过一切现象,认识宇宙的最高存在——梵(绝对精神),达到个人灵魂与梵同一。这样,既能无私无畏地从事行动,又能保持个人灵魂的纯洁。信瑜伽是指虔信黑天,崇拜黑天。黑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也是宇宙至高存在的化身,是世界的创造者和毁灭者。只要将一切行动作为对黑天的献祭,就能摆脱善恶之果,获得解脱。因此,黑天对阿周那说:“全心全意崇拜我,把一切行动献给我,努力修习瑜伽智慧,永远思念我吧!”(六·四十·五十七)
正是《薄伽梵歌》中宣扬的这种对黑天的崇拜,开创了中古时期印度教的虔信运动。《薄伽梵歌》是对吠陀有神论和奥义书绝对精神论的综合发展,迅速在印度社会中获得普及,而成为印度教的最重要经典之一。世世代代,印度教中各派哲学家孜孜不倦研读、翻译和注释《薄伽梵歌》。在《摩诃婆罗多》精校本的校注中,列出的《薄伽梵歌》古代注本就有近二十种。
由于《薄伽梵歌》中蕴含有许多超越宗教信仰的宇宙和人生哲理,它在近代和现代依然对印度社会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罗姆摩罕·罗易、维韦卡南达、提拉克、甘地、奥罗宾多和拉达克利希南等等,这些印度思想家都曾利用《薄伽梵歌》阐述自己的政治和哲学思想。在现代印度,《薄伽梵歌》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译本和注本问世,成了一部最流行的宗教哲学经典。
《摩诃婆罗多》最早翻译成英文的也是这部宗教哲学诗,即英国查尔斯·威尔金斯于一七八五年翻译出版的《薄伽梵歌》。当时,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无比推崇《薄伽梵歌》,说“《摩诃婆罗多》的这个插话是最美的,或许也是我们所知的一切文学中唯一真正的哲学诗”;又说“它也许是这个世界宣示的最深刻和最崇高的东西”。此后,《薄伽梵歌》相继译成多种西方语言,在西方思想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T.S.艾略特曾说《薄伽梵歌》“是仅次于但丁《神曲》的最伟大的哲学诗”。A·赫胥黎也说“《薄伽梵歌》是永恒哲学最清晰、最全面的总结之一”,“或许也是永恒哲学最系统的精神表述。”
最后,对《毗湿摩篇》的译文作点说明。与史诗口头创作和传诵的方式相适应,《摩诃婆罗多》的语言通俗易懂,诗律绝大多数采用一种简单易记的阿奴湿图朴体。这种诗体一般是每颂(“输洛迦”)即每个诗节两行四音步,每个音步八个音节,总共三十二个音节。诗律不像汉语古诗体现在调平仄和押脚韵上,而是体现在长短音节的有规则搭配上,即每个音步的第五个音节要短,第六个音节要长,第七个音节长短交替。当然,也有阿奴湿图朴变体以及其他一些诗律。我所依据的精校本,每颂一般都排成两行,也有一些一颂含有三十二个以上音节的诗体而排成四行,也有一些原本就是一颂三行。我的译文每颂的行数完全遵照精校本,诗律则无法迻译。我只是尽量准确、通顺地传达原作语义,而没有刻意将它们转换成汉语诗律,这是要请读者多多包容的。
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功利主义(全2册) 本书特色 《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功利主义(套装上下册)》:人文译丛哲学激进主义的兴起...
《中国思想史六讲、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为钱穆先生讲堂记录稿,包括《中国思想史六讲》与《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两部分。《中国
庄子-图文版 本书特色 《庄子》(作者: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
生态的批判(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研究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1953-)...
宋明理学心性论-(修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大陆**部系统研究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特点,作为现代新儒学“源头活水”的宋明新儒家心性之学的学术专著。宋...
易经新学 本书特色 《易经新学》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简明实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次按照二进制重新排列八个经卦和六十四个重卦,**次给卦象、卦辞、...
该书是弗雷泽的一部关于人类原始信仰的著作。作者援引了大量实际资料,对人类原始思想,尤其是对大洋洲托列斯海峡群岛,新几内亚
西方哲学经典之作中世纪全能博士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欧洲中世纪神学集大成之作台湾天主教圣托玛斯国际中心创办人吕穆迪权威译本
《儒家主体精神探索:丁为祥学术论集》 本书特色 这里所选的十五篇文章,主要通过主体生存实践的视角,对儒学之发展历史进行了“点”式的解剖。...
我们的心灵渴望爱,就象我们的身体需要氧气。自亚当夏娃创生以来,累计超过20,5000,0000人受用,史上最干净最圣洁最重要的爱情
仰望老子:2:《德经》解读 本书特色 《仰望老子》是千百种解老注老的书中*浅显易懂便于阅读的书,从庄子到现今,解读《道德经》的书有三千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学.中庸诵读本-修订本 内容简介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大学·中庸诵读本》依据通行本编排,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益于正教。本书适合幼儿园...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五经异义疏证 驳五经异义疏证 本书特色 汉代通儒许慎、郑玄淹雅宏通,审思明辨,折中今古文,综核五经释义异同,分别撰成《五经异义》、《驳五...
人的哲学 本书特色 亚当·沙夫编著的《人的哲学》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了人的本质等问题。**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关系,对萨特存在主义在个人问题上的...
随缘做去 直道行之-方广锠序跋杂文集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佛教文献学和敦煌学专家方广锠撰写★ 收录笔者自1982年以来所写的序、跋...
悬搁判断与心灵宁静:希腊怀疑论原典 内容简介 怀疑论与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共同构成“希腊晚期哲学”。它们于“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发...
国学并非一门专业、一个科目,而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从大处说,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可以避免
(精)徐梵澄著译选集(全4册) 本书特色 徐梵澄先生 (1909-2000) 之作品《尼采自传》《薄伽梵歌》《玄理参同》和《陆王学述》,分别完成于20世纪30年...
神圣的人生引论 本书特色 《西风译丛·神圣的人生引论》:宇宙突出的意义在两个方面:一是显示其伟大而超然,二是显示其光明的真实性。……我们也因此得到两个结论:宇宙...
西化-现代化丛书:科学与人生观 内容简介 人生观不受科学的支配,科学解决不了人生观的问题,这是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讲演《人生观》的基本观点。同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