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方政权自元代以来,一直从属中央,实行着政教合一僧侣政治,直到1959年西藏上层发动叛乱,中央平息叛乱,进行民主改革,才最终解体。这种封建农奴制在推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境内存续了8年,成为我国首次“一国两制”的社会实验。其间的执政经验、意见分歧对今天的“一国两制”和“西藏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藏独”思潮是怎样出现?“西藏问题”是怎样国际化的?本书追溯历史,讲述当代,用大量的一手史料和新颖的理论分析,向人们重现那段渐渐远去的历史,揭示其现实意义。
目录
绪 言…………………………………………………………………………………………/1
第一章 民主改革前西藏和其他藏区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7
一 关于封建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的理论……………………………………………/7
二 西藏的封建僧侣政治………………………………………………………………/24
三 其他藏区的封建僧侣政治与神权政治……………………………………………/40
四 关于僧侣政治的社会作用…………………………………………………………/46
第二章 西藏问题的出现和西藏民族意识的分化…………………………………………/52
一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53
二 西藏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分化………………………………………………………/63
三 两种倾向及其原因…………………………………………………………………/82
第三章 和平解放的旧与新…………………………………………………………………/91
一 和平解放战略的形成………………………………………………………………/91
二 和平解放战略的实现………………………………………………………………/124
三 历史镜像中的《十七条协议》……………………………………………………/169
第四章 对上层的统战………………………………………………………………………/191
一 结交礼仪……………………………………………………………………………/192
二 信教自由……………………………………………………………………………/206
三 促进团结……………………………………………………………………………/255
四 化解分歧……………………………………………………………………………/274
五 联袂进京……………………………………………………………………………/284
六 统战印记……………………………………………………………………………/301
第五章 渐进式改革的推进…………………………………………………………………/309
一 外围的调整…………………………………………………………………………/310
二 主动革新……………………………………………………………………………/339
三 过渡机关……………………………………………………………………………/343
四 反响…………………………………………………………………………………/359
第六章 渐进式改革的阻力和中断…………………………………………………………/361
一 粮荒…………………………………………………………………………………/361
二 骚乱…………………………………………………………………………………/364
三 阻力…………………………………………………………………………………/377
四 大藏余响……………………………………………………………………………/404
五 滞留印度……………………………………………………………………………/407
六 收缩下马……………………………………………………………………………/425
七 美国干预……………………………………………………………………………/435
八 未免叛乱……………………………………………………………………………/438
第七章 西藏的民主改革……………………………………………………………………/468
一 世界废奴运动概况…………………………………………………………………/468
二 民主改革……………………………………………………………………………/472
第八章 结语…………………………………………………………………………………/489
一 性质…………………………………………………………………………………/489
二 根源…………………………………………………………………………………/492
三 影响…………………………………………………………………………………/498
参考文献目录…………………………………………………………………………………/503
一 中文文献目录………………………………………………………………………/503
二 西文文献目录………………………………………………………………………/515
附 录 重要历史文献………………………………………………………………………/518
一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回译校勘………………………………………/518
二 西姆拉会议草约中英文本…………………………………………………………/529
三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及其附件………/533
四 中共西藏工委关于西藏地区土地制度改革方案…………………………………/536
五 寺庙民主管理试行章程……………………………………………………………/545
英文目录暂无英文目录
正义理论导引 以罗尔斯为中心 本书特色 《正义理论导引:以罗尔斯为中心》作者何怀宏与同仁译有罗尔斯的名著《正义论》,在国内影响甚广,此书不仅仅就该书讨论正义理论...
日讲易经解义 本书特色 《易经》又称《周易》、《易》;《易经》的“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三义;相传伏羲氏始作八卦;周文王“重易六爻”,作六十四卦并卦、爻辞;后...
郝春文、陈大为著的《敦煌的佛教与社会》利用敦煌文献资料,对敦煌佛教进行概述,对敦煌佛教徒的主要活动空间、活动场所、出家、
国学精粹-道德经三解 本书特色 道德经虽五千言,但其“前言修心致道之奥理,后言道心无为之德治”的大旨,却囊括了以修心为尚之佛家、以治国为尚之儒家的全部要义。志于...
孔子的魅力:重温孔子圣迹图 本书特色 追寻孔子的生命轨迹,揭示孔子的多面魅力,选取一百零四幅精彩片断,还你一个有泪有笑、有血有肉的孔子。一个现实中的失败者,为何...
禅是一枝解语花-智慧禅.慈悲禅.幽默禅.多情禅 本书特色 本书从18个角度理解禅的含义,将禅的解语功能充分解析,并一一展现,讲禅理但不陷入其中,而是通过禅来讲人...
大藏经-全二册-彩绘图文版 本书特色 《书香经典·大藏经(彩绘图文版)(套装共2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要再耽于物质享受,用沁...
中国文学所汲取的理性思潮千差万别并与非理性思潮杂交在一起,如何从哲学理论与文学文本的结合上既把各种理性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弄
菜根谭的智慧(精装) 本书特色1.两百余则人生哲理,处世哲学的集大成者,传承百年,历久弥新。 2.详尽的注释,准确流畅的译文,如话家常的解读,便于更好解读智慧之...
默照 本书特色 圣严法师教禅、讲禅、写禅,二十多年来足迹已广遍东西方世界各地,出版了二十种以上与禅相关的中英文著作,并陆续被翻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
易经通解 内容简介 《易经》自古被尊为群经之首,主要因为:一、它是华夏独有而又*古老的精神文化遗存。二、它只用简单的符号就描绘出一个抽象的宇宙总体框架,提供了一...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Sigmun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
心: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兼具思辨性和艺术特色的散文作品,作者由浅入深,逐步讲述了对禅学智慧的感悟——如何才能没有烦恼,营造清净、悠然的氛围,不迷失自己,让身...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每一行都渗透着作者的苦苦求索。卢梭从各个角度逻辑清晰地阐释了为什么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人类的堕落史。他认为,私有...
书法艺术卷-老庄之道 本书特色 “凤兮凤兮”;“与物为春”;“人故无情”;“相忘于道”;“撄而后成”;“善吾生死”;“颜回益矣”;“蓼水之上”;“无为名尸”;“...
藏传因明-真如因明学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王森先生的遗作,全书共8篇文章,其中6篇先生生前曾发表过,其余2篇系新发现旧稿,现整理出来作为《藏传因明》专集出版。本...
自然哲学 本书特色 在科学史上,莫里茨·石里克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部经典著作,划时代的巨著,也是人类掌握的**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据称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之世传抄本,历来未见于世。直至清末,世居岭南的张仲景六
中观宝鬘论广释 本书特色 喇拉曲智仁波切编著的这本《中观宝鬘论广释》为印度著名佛学哲学家龙树论述佛教哲学中观论的基本原理及学习方法,对研究佛学及哲学的专家学者有...
庄子-Vo1.83 本书特色 庄周编著的《庄子》是传统文化中*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庄子的文章不仅极富思想性,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