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册
作者前言
第一编 第三世界的出现 1400-1770年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商业资本主义和新大陆殖民主义的时代
第三章 第三世界在东欧的开端
第四章 第三世界在拉丁美洲的开端
第五章 非洲--一个外缘地区
第六章 中东--一个外缘地区
第七章 亚洲:一个外缘以外的区域
第二编 第三世界 一个全球性体系:1770-1870年
第八章 工业资本主义与渐趋衰落的殖民主义的时代
第九章 拉丁美洲的新殖民主义
第十章 非洲:从奴隶贸易到合法贸易
第十一章 中东进入第三世界
第十二章 印度进入第三世界
第三编 第三世界 一个全球性的体系:1870-1914年
第十三章 垄断资本主义和全球殖民主义的地代
第十四章 非洲进入第三世界
第十五章 中国进入第三世界
第十六章 俄国进入第三世界
第十七章 日本的例外情况
第十八章 第三世界反抗运动的早期阶--1914年
下册
第四编 第三世界为独立而斗争:二十世纪
第十九章 防御性垄断资本主主义,革命与新殖民主义的时代
第二十章 第一次全球性革命浪潮,1914-1939:1917年俄国革命的开创
第二十一章 第一次全球性革命浪潮,1914-1939: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表现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全球性革命浪潮,1939-1949年中国革命的发端
第二十三章 第二次全球性革命浪潮,1939--:全球性革命现象
第二十四章 共同的认识
参考书目
索引
老兵讲述:5:川军、湘军、鄂军、桂军 本书特色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老兵讲述(5)》收录了基层抗战老兵的回忆性文章五十九篇,均是秉持“亲历”“亲见”...
《真实与建构》内容简介:本书以开阔的跨学科取径为讨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整合了科学技术史
《昨日之前的世界》内容简介:《昨日之前的世界》从人际关系、养育孩子、对待老人、婚配丧事、解决争端、应对危机、养生、宗教信仰
国史论衡(上下) 本书特色 ★《国史论衡-一部评论版的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国史论衡-先秦至隋唐编下册:两宋至明清★以直述形式为主,即以历代先后,自周...
中国大历史 本书特色 《中国大历史(从三皇五帝到大清王朝)》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写的关于中国的一部精彩通史。该书是在国内首次出版。作者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
宋史 本书特色 本书**版出版至今已逾十年,其间,作者又出版了论文集《宋代社会政治论稿》,并发表了一些宋代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文章,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可补本书**...
本书是第一部重新全面解读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著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列宁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列宁主义的内容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套装共8册)(彩色图说版)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含8册,每册主题分别为:“从猿到人的历史进程——*早的太阳...
《唐人如何吟诗》内容简介:在日本,喜欢唐诗的人不少,那么在诗歌最鼎盛的唐朝,人们是如何吟咏李白杜甫等的诗歌的呢?本书以复原
《罗马人的故事4:恺撒时代(上)》内容简介:公元前100年,恺撒降生。青少年的恺撒历经马略的杀戮、苏拉的独裁,致力于建立集权力
(精)鸣沙系列丛书:陆游的乡村世界 本书特色 书书以陆游的诗文为主要资料,重建南宋时期浙东地区的乡村社会,以诗证史,品质不俗。作者是宋史领域的名家,对宋代城镇和...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是著名军史作家萨苏《国破山河在》的续篇。主要内容同《国破山河在》一样,通过日方史料和中方记载互证,或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本书特色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向达的史学代表作。该书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阐述了唐朝时期长安...
《星火與香火:大眾文化與地方歷史視野下的中共國家形構》從一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閩西山坳小鎮、從看似微不足道的宗祠與中共革命
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 第一辑 第48册 世本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在编选这套《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丛书的...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季:趋同与辨异-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总达827页,所叙时间始自利玛窦临终前对传教团监督的选择与确立,迄...
《一根弹力带练全身》内容简介:弹力带使用工具书。第1章介绍了弹力带的定义与起源、作用原理、类型与选择及注意事项。第2章针对不
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述学校笺(上下册) 本书特色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在学术研究上,他于经学、小学、史学、金石学、诸子学...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全三册)》内容简介:★《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地名趣谈》内容简介: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名丰富多彩,有的形象生动,有的风趣雅致,耐人寻味。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