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冲击》是托夫勒奠定声名之作,《未来的冲击》的出版也标志着未来学进入美国文化的主流领域。在社会的剧变下,短暂性的讯息不断袭扰人类的感觉,新奇性的事物不断撞击人类的认知能力,而多样化的选择则不断搅乱人类的判断能力。当人类无法适应这三股联袂而来的变动刺激时,便导致了变动的疾病:未来的冲击。未来冲击的大风暴此前早已席卷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人一提起“未来”便为之色变。他们患了“未来的恐惧症”,开始逃避“未来”,盲目地走回“过去”。在未来的袭击下,他们开始退却,拒绝介入社会。嬉皮避进荒野之地,流落到孤岛,不愿再食人间烟火,宁愿去过着一种“单纯而愚昧”的生活。他们开始抽大麻烟,因为神经麻痹之后便不会再去想到未来。他们追求销魂的高潮经验,因为这种高潮经验可使其忘我。他们走向神秘主义,因为神秘主义可使他们返回过去的幽远之乡。
前言/VIII第一部分 永恒的死亡/001 第一章 第800个世代/003 手足无措的访客 断绝的时代 第二章 加速的推进力/010 时间与变动 地下城市 科学技术为动力 作为燃料的知识 状况之流 第三章 生活的步调/020 未来的人 持续时间观 短暂性的概念第二部分 短暂性/027 第四章 一用即弃的社会/029 纸制的结婚礼服 突然消失的超级市场 非永久性的经济 可移动的运动场 组合性的娱乐宫 租赁革命 暂时性的需要 流行的机器 第五章 新游牧族/041 300万英里俱乐部 瑞典的弗拉门戈舞曲 向未来移民 自杀者与搭便车者 垂头丧气的迁移者 归巢本能 地理意味的消失 第六章 人:组合性的人/052 介入的代价 人类关系的持续期 匆促的欢迎 未来的友谊 工作日的朋友 新员工与离职者 人的出租 如何舍弃故友 需要多少朋友? 训练孩童的迁移适应力 第七章 组织:即将来临的“特组织”/067 天主教徒、集团与咖啡聚会 组织的剧变 新“特组织” 层级组织的崩溃 层级组织的超越 第八章 信息:动的形象/082 崔姬及K介子 弗洛伊德的浪潮 畅销书的低潮 精炼的讯息 奔跑中的莫扎特 半文盲的莎士比亚 艺术:立体主义与动态主义 神经系统的投资第三部分 新奇性/099 第九章 科学的轨迹/101 新海底宝藏 阳光与人格 海豚之声 生化工厂 预先设计的人体 临时性的器官 体外器官 排斥变化 第十章 经验的塑造者/119 心理的原料 空中侍女 体验工业 模拟的环境 栩栩如生的环境 健全的经济学 第十一章 破裂的家庭/129 母性的神秘 流线型的家庭 亲生父母与职业抚育父母 公社家庭及同性恋父亲 否定“爱”的因素 临时婚姻 婚姻的轨道 自由的要求第四部分 多样性/143 第十二章 选择过多的起因/145 风格化产品 电脑与教室 同性恋电影 第十三章 亚文化的崛起/155 科学家与证券经纪人 娱乐专家 年轻人的街区 结婚族 不自由的野蛮人 第十四章 生活形态的多样性/1G3 飞车党与知识分子 生活方式的制造者与微小英雄 生活方式的工厂 生活方式模式的力量 过剩的自我 自由的社会第五部分 适应性的限度/175 第十五章 未来的冲击:生理层面/177 生活变化与疾病 对新奇性的反应 适应性反应 第十六章 未来的冲击:心理层面/188 过度刺激下的个人 感觉的袭击 信息的超负荷 决定的压力 未来冲击的牺牲者 未来冲击下的社会第六部分 生存的策略/203 第十七章 应对明日/205 直接的应对 个人的安定领域 按状况分类 危机顾问室 中途之家 过去的共同社会 未来的共同社会 世界宇宙的壮观 第十八章 未来的教育/222 工业时代的学校 新的教育革命 组织的攻击 昔日课程之现状 教材的多样性 技术系统 未来主义的策略 第十九章 控制技术的发展/240 工业技术的反动 选择文化方式 晶体管与性 科学技术的检查机构 环境的侦察机构 第二十章 社会未来主义的策略/250 技术中心主义的死亡 计划者的人性化 时间的幅度 预想中的民主制度
这是一部论述20世纪美国新中产阶级的著作,1951年出版后被誉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启迪之作”。它在首次出版之后的这些年里,成了该
1997年,潘绥铭教授深入珠江三角州的B镇、中南腹地某工业城市旁边的开发区和湘黔交界处的某个私人云集开采的小金矿,对这三地的地
《中国公共关系史(1978—2018)》内容简介:本书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论述了从1978年中国公共关系萌芽到2018年新
Familystudiesplayanincreasintyyimportantroleincontemporarysociology.DavidChealpr...
Hermeneuticsasatypeofinterpretationtheoryhastraditionallybeenthoughttoapplyprima...
谢林(F. W. J. Schelling, 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自我作为哲学的...
《致青春: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内容简介: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
《战后日本文学史》内容简介:《战后日本文学史》是一部研究一九四五年后日本当代文学的专著。作者为资深日本文学专家,从中国研究
TheleadingscholarsrepresentedinPolitics,Philosophy,WritingexaminesixkeyPlatonicd...
简介《身体与社会》初版于1984年,你现在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此书的作者布莱恩.特纳把关于身体的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内容简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
让-保罗·马丁(Jean-Paul Martinon),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视觉文化和哲学”(Visual Cultu...
伍尔夫读书笔记听这个站在文学前沿的女人讲笛福、谈奥斯汀[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从未进过学校、博览全书的文学天才一个从小
《乡村振兴中的现代乡愁》内容简介:“叶落归根”是每一个漂泊异乡者的执念。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根”就是家,就是那片承载着传
罗振宇解读《正义从哪里来》是罗辑思维书店典藏熊逸的第6本书。熊逸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切存有争议的问题,都拿到一个平台上作
《贝德士中国基督教史著述选译》内容简介:《贝德士中国基督教史著述选译》书稿,一是资料编译,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证研究。
作品目录前言第一部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二部分引用文献缩略语凡例年表· · · ·
作品目录第一篇 科学史与“事实”崇拜第1章 导论第2章 面对事实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史家第3章 科学史中的辉格史观问题第4章 事实和
Theeminentphilosopherandclassicalscholar,AlexanderNehamaspresentshereacollection...
荷兰著名人类学家、当代理论先锋安玛丽·摩尔简体中文版著作首次问世挑战传统线性写作,开启思辨阅读冒险——————————————————☆吃,是一片细致入微、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