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家巫鸿最新学术专著力作,中文版与英文版同年面世。
废墟主题,纵横捭阖,探讨中国艺术从古代到当代的实践与经验,领域横跨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并与西方艺术参照并观,令人眼界大开。《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的种种形式,“如画废墟”的东西流通,“战争废墟”的庆典与见证,《小城之春》的废宅与老城,圆明园旁的前卫诗歌与美术,当代艺术对于都市拆迁废墟的浓烈兴趣……本书在梳理这份涵盖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的材料清单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清晰与准确”(包华石)。
《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前言
第一章 废墟的内化: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
丘与墟:消逝与缅怀
碑与枯树:怀古的诗画
—《读碑图》
—碑与枯树
拓片:废墟的替身
—碑与拓
—作为废墟学的碑帖鉴定
—作为遗物的拓片
迹:景中痕
—神迹
—古迹
—遗迹
—胜迹
第二章 废墟的诞生:创造现代中国的一种视觉文化
“如画废墟”的流布
—描绘中国废墟
—“如画废墟”的东西流通
战争废墟:征服与存亡
—暴行的庆典
—见证战争罪行
圆明园:毁灭、荒废和重新发现
第三章 过去与未来之间:当代废墟美学中的瞬间
绝望与希望的能指
—《小城之春》
—《自白——给一座废墟》
再现当代都市废墟
—作为自传的废墟
—废墟中的图像
—拆迁计划
—与城市对话
尾声 国家遗产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陈芷町书画作品集 节选 《陈芷町书画作品集》主要内容简介:陈方的墨竹主要以文同为基础,再以夏仲昭为体。可贵的是先生能将其灵气与人格融入画中,自成一格,是标准文人...
熊启雄速写 本书特色 杨力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熊启雄同志,您好,来信收悉。并收到大著《速写技法教程》一书,深受启发,您重视画速写而且有经验,...
大神级作者酥油饼的成名作《败絮藏金玉》的下卷。这是一部江湖庙堂之中,关于身世纠葛的二人的故事——朝廷新贵雪衣侯薛灵璧,背
哈耶克的自由理论,为西方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自由主义论述之一。哈耶克溯源于古典自由主义之自由概念,并根据现代知识发展,重建自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内容简介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还是延续了马教授趣话经典的写作路子,这是她的“趣话经典”系列第3本,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继续...
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天天晚上拦汽车,拦卡车。然后她对车里的人谈她的生活。每天晚上她对谁都是第一次谈她的生活,人家听进去多
证券交易法研究 内容简介 在现代自由经济体制下,企业,透过有价证券之募集发行,筹措良质之资金。国民,则可藉由投资有价证券,有效运用其资产。故有谓证券市场为国家经...
教育塑造未来奇迹的创造者 内容简介 本研究报告,是关心、思考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事业的专家、教师、管理部门同志们一年来潜心钻研的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羊眼于世界经济、...
皮小子斯皮鲁8--忍住?忍住!(风靡欧洲的三大连环漫画之一) 本书特色 《忍住?忍住!》是风靡欧洲的三大连环漫画之一。 皮小子斯皮鲁8--忍住?忍住!(风靡欧洲...
论中国文学-葛浩文文集 本书特色 厄普代克曾说:“当代中国小说在美国之英译,几乎竟由一人包打天下,此人即葛浩文也。”(见《纽约客》网站)柳无忌则云:“美国学者…...
大艺术书房--北山谈艺录续编 本书特色 按照上海人的习惯,过了新年,施蛰存老人97岁了。他的颇受好评的“谈艺录”有了续编,仍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这本《北山谈艺录续...
我拥有一只像狗一样忠心,猫一样贴心,像爱人一样深情的鱼。她始终带着微笑的表情……这是一个内在温柔,又内质丰厚的故事。表面
古今松疗秘方--《松针革命》系列 内容简介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经过筛,本着比较切合临床实用的原则来收录这些秘方。纵然如此,由于有些文献,特别是古代文献,年...
奥克塔维奥·帕斯做过六年墨西哥驻印度大使。他在那里的经历改变了他的生活。现在,在帕斯迄今最具个人性的这部散文作品中,他把
《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内容简介: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治理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资源汲取型向资源输入型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汜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
译文[29册(6280页)) 本书特色 ★ 16开箱装,重达13公斤,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译文》杂志是由鲁迅和茅盾发起的文学月刊,以“创作与评论并重”为宗旨...
闻一多诗经讲义 本书特色 唯有诗人才能真懂得诗。闻一多先生以诗人的情怀,来感受几千年前妇女的幸与不幸,体会她们受辱而不能起而抗争的苦衷(无谋生手段)。唯有学者才...
本书以“我”听朋友沈昭平讲述的方式来逐次铺排而出,以当代语言学家沈昭平的家族为中心,讲述了从晚清、民国、新中国建立及改革
叶广岑,女,北京市人,满族。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过护士、编辑、记者。1980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后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