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柯夫斯基这三卷书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权威书籍。全书三卷于197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洋洋130万言。该书阐述了自19世纪40 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间马克思主义诸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及学说的理论发展,是迄今为止西方学术界论述马克思主义史的体系最庞大、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奠定了作者在当今西方“马克思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这套书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到马克思,恩格斯过世後的马克思主义各阶段的演变,都有清楚的交代。科拉柯夫斯基本人在这三卷书中也有他本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它们不单是一套研究马克思主义史的书籍,更是一套解释马克思主义史的书籍。
该书是目前国际范围内最有影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著作,不仅占有文献翔实,理论分析系统,而且是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史中收录流派和人物最多的著作。因此,该书出版后,很快就被译成德文、荷兰文、意大利文、塞尔维亚文、西班牙文、波兰文、法文、日文等多种文字的版本,是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影响重大、被普遍关注的文献。
著名分析哲学家艾耶尔在论述20世纪哲学时,对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及其代表,辍笔略过,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无法再改进柯氏上述著作中所作的有关阐释了。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第一卷)
总序 全面开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中译者序言 一部富有争议的马克思主义史
英文版序言
书目提要
导言
第一章 辩证法的起源
一、人的存在的偶然性
二、普罗提诺的救世论
三、普罗提诺和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 对创造原因的探索
四、爱留根纳和基督教神谱
五、埃克哈特和神化的辩证法
六、库萨的尼古拉 绝对存在的矛盾
七、伯麦和存在的二重性
八、西里西亚的安杰勒斯和费奈隆:经历湮灭的拯救
九、启蒙运动 自然主义图式中人的实现
十、卢梭和休谟 对自然和谐的信仰的毁灭
十一、康德 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及其拯救
十二、费希特 和精神的自我征服
十三、黑格尔 意识走向绝对的发展
十四、黑格尔 自由是历史的目标
第二章 黑格尔左派
一、黑格尔主义的分裂
二、大卫·施特劳斯和宗教批判
三、切什考夫斯基和行动哲学
四、布鲁诺-鲍威尔和自我意识的否定性
五、阿尔诺德·卢格 黑格尔左派的激进化
第三章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
一、早年和学业
二、黑格尔学派所理解的古希腊哲学
三、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研究 自由和自我意识
第四章 赫斯和费尔巴哈
一、赫斯 行动哲学
二、赫斯 革命和自由
三、费尔巴哈和宗教异化
四、费尔巴哈的第二个方面 宗教谬误的根源
第五章 马克思早期的政治著作和哲学著作
一、国家与理性自由
二、黑格尔批判 国家,社会,个体性
三、关于社会解放的思想
四、发现无产阶级
第六章 巴黎手稿 异化劳动理论 青年恩格斯
一、黑格尔批判劳动是人类的基础
二、知识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三、劳动的异化:非人化的人
四、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五、恩格斯的早期著作
第七章 《神圣家族》
第八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九章 小结
第十章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比较
第十一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八四七年后的著作和斗争
一、一八五零年代的发展
二、拉萨尔
三、第一国际:巴枯宁
第十二章 以非人化的世界出现的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第十三章 资本的矛盾和消灭资本的矛盾——分析和行动的统一
第十四章 历史进程的动力
第十五章 自然辩证法
第十六章 小结和哲学评论
参考书目
译名索引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第二卷)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与考茨基
第二章:考茨基与德国正统派
1、 考茨基的生平与著述
2、 自然与社会
3、 意识与社会发展
4、 革命与社会主义
5、 列宁主义批判
6、 考茨基主义的混乱
7、 论梅林
第三章:卢森堡与革命左翼
1、 卢森堡生平
2、 积累理论与资本主义的必然崩溃
3、 改革与革命
4、 无产阶级意识与政治组织
5、 民族问题
第四章:伯恩斯坦与修正主义
1、 修正主义概念
2、 伯恩斯坦生平
3、 历史规律与辩证法
4、 革命与“最终目的”
5、 修正主义的意义
第五章:饶勒斯:马克思主义作为救赎学说
1、 饶勒斯作为调和者
2、 饶勒斯生平
3、 普遍统一性的形而上学
4、 历史的主导力量
5、 社会主义与共和制
6、 饶勒斯派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拉法格:享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索莱尔:詹森派的马克思主义
1、 索莱尔的地位
2、 索莱尔的生平
3、 理性主义与历史,乌托邦与神话,启蒙批判
4、 阶级的分裂,文化的非连续性
5、 道德的革命,历史必然性
6、 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
第八章:日本的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开放的正统性企图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作为仪器学
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主体主义
第十二章:奥地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潮流中的康德派,伦理社会主义
1、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概念
2、 康德主义的复兴
3、 伦理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主义中的康德主义
5、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生平
6、 阿德勒:社会科学的先验基础
7、 阿德勒: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
8、 阿德勒:意识与社会存在
9、 实然与应然
10、 国家,民主与专制
11、 宗教的未来
12、 鲍威尔:民族理论
13、 希法亭:价值理论
14、 希法亭:帝国主义理论
第十三章: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发生
1、 尼古拉一世时代的思想运动
2、 赫尔岑
3、 车尔尼雪夫斯基
4、 民粹主义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接受
第十四章: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 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在俄国的出现
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美学
4、 与修正主义的斗争
5、 与列宁主义的斗争
第十五章:布尔什维主义发生之前的俄国马克思主义
1、 列宁的早期著作
2、 Struve与正当的马克思主义
3、 1895-1901年之间列宁的反对者
第十六章:列宁主义的发生
1、 列宁主义之争
2、 政党与工人运动:意识与能动性
3、 民族问题
4、 民主革命期间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托洛茨基与“继续革命”问题
第十七章:布尔什维主义运动中的哲学与政治
1、 1905年革命期间的议会斗争
2、 俄国精神生活中的新潮流
3、 经验批判主义
4、 布格丹诺夫与俄国经验批判主义者
5、 无产阶级哲学
6、 上帝
7、 列宁的哲学
8、 列宁与宗教
9、 列宁的辩证法笔记
第十八章:列宁主义的命运:从国家理论到国家意识形态
1、 布尔什维克与战争
2、 两种革命
3、 社会主义经验的开始
4、 无产阶级专政与政党专政
5、 帝国主义理论与革命理论
6、 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专政
7、 托洛茨基论专政
8、 列宁作为极权主义意识形态设计者
9、 马尔托夫论布尔什维意识形态
10、 列宁的天才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第三卷)
前言
第一章: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阶段:斯大林主义的形成
1、 关于列宁主义的争论
2、 斯大林主义的分期
3、 斯大林:早年岁月与通往权力之路
4、 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
5、 布哈宁与俄共布的意识形态。二十年代的经济学争论
第二章:二十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争
1、 历史概述
2、 布哈宁作为哲学家
3、 德布林与二十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作为苏联的国家意识形态
1、 “大清洗”的意识形态意义
2、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化
3、 第三国际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重建
第四章:战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形成
1、 战后的插曲
2、 新的意识形态
3、 1947年的哲学大讨论
4、 经济学大讨论
5、 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遗传学
7、 斯大林论语言学
8、 斯大林论苏联经济
9、 斯大林主义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化特征
10、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地位
11、 斯大林主义的根源与意义。“新的阶级”问题
12、 斯大林最后阶段的欧洲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托洛茨基
1、 流亡的命运
2、 苏联制度的分析
3、 布尔什维主义与斯大林主义。苏联的民主观念
4、 苏联的经济政策与外交政策
5、 法西斯主义、民主、战争
6、 结语
第六章:葛兰西—共产主义的修正主义者
1、 葛兰西生平
2、 历史的内在性,历史相对主义
3、 “经济主义”批判。诊断与意志
4、 唯物主义批判
5、 知识分子与阶级斗争。领导权概念
6、 组织与群众运动。未来的社会
7、 结语
第七章:卢卡奇:教条中的理性
1、 生平与思想发展。早期著作
2、 总体与部分。经验主义批判
3、 历史的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实然与应然。新康德主义与进化主义批判
4、 自然辩证法与反映论批判。物化概念
5、 阶级意识与组织
6、 非理性主义批判
7、 总体性,中介和作为审美范畴的模仿
8、 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先锋派
9、 马克思主义神话学的发现
10、 卢卡奇作为斯大林主义者和斯大林主义的批判者
第八章:科尔施
1、 科尔施生平
2、 理论与实践。运动与意识形态。历史相对论
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阶段
4、 考茨基批判
5、 列宁主义批判
6、 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戈德曼
1、 戈德曼的生平与著述
2、 发生学结构主义。世界观概念与阶级意识概念
3、 悲剧世界观
4、 戈德曼与卢卡奇
第十章: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理论
1、 历史概述
2、 批判理论的基础
3、 否定辩证法
4、 存在本质的批判
5、 启蒙的批判
6、 弗洛姆
7、 批判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
8、 结语
第十一章:马尔库塞: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左派的乌托邦
1、 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2、 现代文化批判
3、 单面人
4、 反对自由的革命
5、 结语
第十二章:布洛赫:马克思主义作为未来主义的诺斯底教
1、 生平与著述
2、 核心观念
3、 小的白日梦与大的白日梦
4、 马克思主义作为“具体的乌托邦”
5、 死亡作为反乌托邦。上帝不存在,但将来会存在
6、 物质与唯物主义
7、 自然法
8、 布洛赫的政治倾向
9、 结语
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1、 所谓的非斯大林化
2、 东欧的修正主义
3、 南斯拉夫的修正主义
4、 法国的修正主义与正统派
5、 马克思主义与新左派
6、 毛泽东的农民马克思主义
在《爱与寂寞》中,克里希那穆提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了我们与自己、与别人、与团体的关系,指出只有认识自己,了解使个人与团体分化
《黄帝内经的智慧》内容简介: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但其实多是不肖子孙。为什么现在年过五十的人动作皆衰的不多,猝死的多?到底是
《理学纲要》内容简介:理学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它的影响
本书辑选詹氏的九篇重要论文及三篇附录,反映了詹氏理论的框架和中心思想,在后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似乎互相排斥的领域、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
《我读管理经典》内容简介:与企业界的朋友们在一起讨论管理的问题,常常感受到一些认知的困难,这些困难使得我不得不检讨和重新审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
您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认识,是不是还停留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发生的那些时期?您了
本书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电影,或者说,通过电影研究来探索人类的精神和社会,这种研究思路最终将电影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广
“我们为什么要把‘性’弄得那么醒目?人类为什么赋予这项生活中的事实如此巨大的重要性?为什么权力和暴力有时还不及性来得重要
《东方学》这本书与当代历史的动荡和喧腾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书中,我相应地强调无论是“东方”这一用语,还是“西方”这一概念都
本书主要采用人类学田野作业和口述历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和探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农民(包括农村
“整部经济史无非就是经济理性主义的历史。”以“理性化”为经,以社会行动与团体为纬,韦伯在《经济与历史》中编织了他心目中那
作品目录序言导言上编第一章 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第三章 公案颂古与禅门机锋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
《未来的冲击》内容简介:当社会受到变革冲击时,究竟会出现什么状况?面对种种变革,人们如何适应?会不会应为无法适应未来的种种
70年代中期,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了电视系列节目《思想家》请五位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如以赛亚伯林、马尔库塞、奎因、乔姆
《化学元素的世界(全彩)》内容简介:《化学元素的世界(全彩)》内容简介::地球上的所有元素从何而来?哪种金属可以使烟火的颜色
本书是潘戈教授的博士论文,这本书出版之后成为孟德斯鸠研究的必读之作,被列入几乎所有论文和专著的参考文献。作者用功之深,思考框架之广,文笔之流丽,都曾给我留下无法...
《爱生活,不爱也行》内容简介:反鸡汤、无箴言,一部独一无二的哲学指南 别再“慢慢来”,停止“活在当下”细致解构日常,重获真实
在这本挑战性和原创性的著作中,斯拉沃热·齐泽克对后现代世界中的人类力量问题予以审视。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希区柯克的《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