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天真烂漫,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常常在不经意中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有的看似简单,却道出真实;有的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而又发人深省。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释这个世界?
作为哲学家的本书作者,在一个盛夏与儿子偕行漫游柏林,走近大自然与社会:登电视塔、参观各类博物馆、进教堂,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引起了儿子许多好奇的提问。父亲探讨和解答这些看似简单而触动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问题,他时而与儿子轻松和谐地对谈,时而切磋,时而启发引导,时而思考,时而侃历史,时而讲故事,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孩子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和社会复杂的人生百态,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本书内容通俗浅显,文字轻松活泼。不仅孩子可读,成人也会从中获得启迪。
前言:大人的事、蜥蜴的事和孩子的事
我与我
在自然博物馆里(之一):为啥什么都有,而不是什么都没有
在自然博物馆里(之二):为什么有我
在水族馆中:动物的名称是从哪里来的
在Zoo动物园:为什么没有标名的鼠类更让人有好感
在Tierpark动物园:做一只狐蝠会是什么样子
在地铁中:为什么大猩猩会隐身不见了
在技术博物馆里:我是“谁”
在马灿区的迷宫里:我真的是我吗
做好事与我
在友谊岛里:大脑里有道德吗
在火车总站:五个人比一个人更有价值吗
在夏里特医院门前:可以杀死蓓塔阿姨吗
在普勒岑湖畔:为什么偷东西时镜子会是个障碍
在RAW园区内:获取回报会侵蚀我们的品格吗
在“珂勒37”:什么是公平
在科诺普克香肠售卖亭前:可以吃动物吗
我的幸福与我
在莫愁宫:人为什么会有忧虑
在新博物馆中:什么是美
在普伦特森林:什么是正义
在柏林墙公园:什么是自由
在电视塔上: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内容简介]● 从未有哪个时代像今天一样,科学让人类社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演化。这场两千多年的长程奔跑似乎来到了冲刺阶段,不断有人做出世界末日的预言,那么,科...
《美国大学顶尖文科专业课程设置概要》内容简介:美国是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其大学办学水平、学科发展水平以及人才培养水平
如何搭讪陌生人?如何快速的认识一个人跟他/她成为好朋友?如何在派对上交友?如何加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认识比自己身优秀的人?
《儒家文化与民族复兴》内容简介: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如何复兴?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重新审视传
罗伯特·鲁瓦克RobertRuark(1915-1965),自然文学家、专栏作家、小说家、探险家、猎人,被誉为美国“第二个海明威”。他生于北卡
《再生产》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讲述了关于教育行动的双重专断性、关于教育权威、关于教育工作和系统,文化资本与教育交流等方面
《个体化》是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有关第二现代性的理论的一部分。可以把这一理论相应分解成三个综合论断:强制
《2018全球翡翠拍卖年鉴》内容简介:本年鉴收录了苏富比、佳士得、保利等101家顶级拍卖行的2000余款瑰丽翡翠,并附有中文名称、拍品
作品目录目录第三部 近代哲学引言第一篇 培根和波墨一、培根二、雅各·波墨第二篇 思维理智时期第一章 理智的形而上学时期一、第
或許你不知道自己這輩子一直在金錢遊戲中打滾,而且總是扮演輸家的角色。現在,終於可以換你當贏家了。你深陷債務、努力讓收支平
《Istio入门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化介绍Istio技术要点与应用技巧,可帮助读者快速搭建微服务架构并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中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哲学家与社会学家透过这个问题的思辩来探讨进退两难的道德问题,诸如堕胎、战争
Here,severalleadingexpertsintheareaofcognitivesciencesummarizetheircurrentresear...
一部写给初学者的导读,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理想入门指南。一流研究学者逐章节解读原著,专业译者,译文精准、流畅。大学问出品赵敦华、徐向东联合推荐,劳特利奇...
陈嘉映,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
《约翰·克利斯朵夫(套装全四册)》内容简介:★当你意志消沉,全世界都会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
PhilJohnson-Lairdstheoryofmentalmodelshasprovedtobeaninfluentialdevelopmentinthe...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内容简介:本书发表于1905年,在争议中成为了社会学领域的奠基之作。韦伯一生致力于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
《如何是好》内容简介:《如何是好》是任彦申沉潜三年,突破羁绊,再推最新力作! 《如何是好》畅叙从政要决、做人之道,痛斥官场陋
这本书投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