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像荒夜里的一盏风灯。提着自己的风灯,照亮未知的旅途,这就叫做独立思考。迷糊的言语并不反映高深的思想,迷糊的言语只反映迷糊的脑袋而已。愚人只知接受思想的灌输,智者则重视掌握思维的方法。
这一是本怎样的书?
这是一部浪荡与沉思的作品。
它浪荡在游戏与学术之间,不做伪学问,也不做死学问。
它沉思生命的意义、思维的旨趣,守卫逻辑,反击荒谬。
这本书有什么主要内容?
这本书的主题是思维方法,重点在思考艺术。
它以幽默而无懈可击的思路讲授思维方法,演示思考艺术。
它以非哲学的形式讲述哲理,抛弃正襟危坐,换上机锋妙谈。
这本书展现了怎样的心灵?
这本书推重骑士精神,提出爱情宗教。
它以坚定不移的精神思索天人之际,探索逻辑的起点与哲学的终点。
它以矢志不渝的情感寻找人世间安身立命的基石,求得人生的圆满。
一语总括:
这是一部让人叹为观止的哲学著作,一手持剑,一手拈花,刺破诡辩,抚触温柔;不在公式上绕圈,不在术语上蒙混,撇开无谓的枝节,直探思考的真义与人生的真谛。
代序
编者语
导引篇
浪荡与沉思——李天命先生谈经历和思想
从骑士精神到爱情宗教——《浪荡与沉思》(续)
与李天命博士谈思考方法
李天命博士论思考的关键
主题篇
思维方法与独立思考——《思考与心魔》前奏
思考与心魔
思辩与宗教——《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前奏
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
思辩随笔——《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变奏
附论:批判思考&创意思维
后记:耶、佛、道、心
(香港版)终定本·跋
参考篇
神不存在?!
了非鱼安知鱼之乐耶?
评李天命的《思辩与宗教》
向李天命道歉
为李天命未能一矢中的而感到意外
宗教与思辩——回应李天命博士的“思辩与宗教”
从《评李天命的<思辩与宗教>》一文说起
附录
锋锐才华与魔力魅力
谈李天命的思考方法
AbitingsatireaboutayoungmansisolatedupbringingandtheracetrialthatsendshimtotheSu...
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1767年生于波茨坦。1787—1789年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格廷根大学,1801—1810年任普鲁士宗教和教
引得千万读者落泪×捧腹大笑的奇妙之作众多欧美大咖作家绝赞推荐比头条新闻“黑猩猩23年后还记得女孩”更深情震撼的故事似童话般
《否定的辩证法》内容简介: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阿多诺的代表作。在本书中阿多诺首先批判了哲学对同一性的
我们被无限的媒体网从四面包围,如何能够确保最准确的信息脱颖而出、并且引起注意?在本书中,凯斯•R.桑斯坦对于积蓄信息和运用知
本书是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先生继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一书后,历时三十年后的再一次切入学术领域,对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国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创办人。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
《生命之歌:基尼亚尔的音乐新神话》内容简介:英雄尤利西斯、缪斯之子俄耳甫斯、日神阿波罗、酒神狄奥尼索斯,这些响当当的希腊神
Socialscientists,whetherearnestgraduatestudentsortenuredfacultymembers,clearlykn...
《GMAT句子改错:满分必备,5天速成》内容简介:上下两个分册,主书包含GMAT句子改错题中常考的主谓搭配、平行并列结构、比较结构、
《西厢记》内容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部优美动人的戏剧,也是中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
《夜晚的消息》内容简介:菲利普·雅各泰是依然在世的法语诗人中影响很广泛的诗人,他既是诗人又是翻译家,翻译了荷尔德林、里尔克
《大数据存储》内容简介:MongoDB是一种面向文档的分布式数据库,可扩展,表结构自由,并且支持丰富的查询语句和数据类型。时至今日
ThePhilosophyofArtisahighlyaccessibleintroductiontocurrentkeyissuesanddebatesina...
《什么是主体性?》内容简介:《什么是主体性?》由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61年12月在罗马应葛兰西学院之邀讲学的记录整
《尼采全集·第3卷》内容简介:本卷包括:《曙光》、《墨西拿的田园诗》、《快乐的知识》。《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创
《生成艺术:Processing视觉创意入门》内容简介:本书手把手地教读者利用Processing工具编程,并进行生成艺术的创作。本书分为两个
《牛津通识读本:休谟(中文版)》内容简介:大师以过人的技巧和气魄写大师。英国著名哲学家艾耶尔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
内容简介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