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形势与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正史”撰述的兴盛、“正史”撰述的进一步发展等。
本书是白寿彝先生生前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的第三卷,其内容是论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总相及主要成就。本卷在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的表述方面,大致遵循白寿彝先生在**卷的导论中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史学史撰写的总的思路,而在具体的论述和有关的评论方面,则较多地反映了本卷作者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心得。本卷**章,是全书的总纲,所论历史特点,是综括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所论史学发展趋势,是概括这个时期史学之总的面貌,其中提出的三个阶段、六个转折、三个创新,是对这个总的面貌所作的粗线条式的勾勒。第二、三,是介绍和评论这个时期产生的十三部“正史”,由于它们占据了现存“二十四史”的半数以上,对于记述中华文明之历史进程具有重大作用、重大意义,故用较多的篇幅予以介绍和评论。第四、五、六、九章,或论这个时期史学发展的某一重大转折,或论某一显著创新,或论某一时代特点,都是对**章总纲部分的展开和深入,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这个时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面貌。第七、八两章,论述刘知幾的《史通》和杜佐的《通典》,前者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后者是典制体史书的典范之作,前者在史学理论方面多有创见,后者在历史理论方面之乏新的突破,在中国史学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十、十一章,即*后两章,是试图综述这个时期的史学在理论上的成就,前者是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后者是关于历史理论方面的成就。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本卷在内容上和撰述上的特点。
本书是白寿彝先生生前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的第三卷,其内容是论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总相及主要成就。本卷在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的表述方面,大致遵循白寿彝先生在**卷的导论中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史学史撰写的总的思路,而在具体的论述和有关的评论方面,则较多地反映了本卷作者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心得。本卷**章,是全书的总纲,所论历史特点,是综括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所论史学发展趋势,是概括这个时期史学之总的面貌,其中提出的三个阶段、六个转折、三个创新,是对这个总的面貌所作的粗线条式的勾勒。第二、三,是介绍和评论这个时期产生的十三部“正史”,由于它们占据了现存“二十四史”的半数以上,对于记述中华文明之历史进程具有重大作用、重大意义,故用较多的篇幅予以介绍和评论。第四、五、六、九章,或论这个时期史学发展的某一重大转折,或论某一显著创新,或论某一时代特点,都是对**章总纲部分的展开和深入,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这个时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面貌。第七、八两章,论述刘知幾的《史通》和杜佐的《通典》,前者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后者是典制体史书的典范之作,前者在史学理论方面多有创见,后者在历史理论方面之乏新的突破,在中国史学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十、十一章,即*后两章,是试图综述这个时期的史学在理论上的成就,前者是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后者是关于历史理论方面的成就。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本卷在内容上和撰述上的特点。
白寿彝(1909~2000),河南省开封市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25年至1927年,就读于上海文治大学和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学习中国哲学史;1932年毕业后,陆续创办和主持了《晨星》、《伊斯兰》、《大河杂志》、《新儿童》、《云南清真铎报》、《益世报》、《边疆》等刊物,还协助顾颉刚先生主持文通书局编译所的编务工作;1938年至1949年,先后执教于广西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7月,他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并与同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与侯外庐先生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时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先生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1971年起,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他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顾问、历史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史学史研究》主编等职,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古籍研究所,并担任了两所的首任所长。白寿彝同志还担任过多种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的重要职务,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回民文化促进会副主任、中国回族学会名誉会长等。白寿彝同志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法制委员会委员和国家民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内容简介: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饥荒和战争基本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
《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便将焦点聚集于此,对这种文化模仿、组织平移等等,都作了深入的研究。《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
寒山寺志 本书特色 江苏自古以来为人文绘萃之地,流传至今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充分地利用这份珍贵的上遗产,对于发展和繁荣民族新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
壬辰战争 本书特色 《壬辰战争》一书综合运用中日朝韩史料,全面、客观地描述了发生在16世纪末的日本侵朝战争。1592年,刚刚统一日本不久的丰臣秀吉在野心的驱使下...
大奥之奥 本书特色 德川幕府十五代将军的历史,如果不谈其后宫——大奥中的女性们,那几乎就无法讲述了。她们与外廷的政治有着密切联系。她们推动历史进程的时候有之,引...
一本书读懂美国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以轻松活泼的文字,为你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美国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美利坚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读懂美国史,...
"1500年,北京生活着近70万人,伦敦人口仅有5万;400年后,伦敦以超过600万的人口成为全球特大城市;1990年,美国人均富裕程度是
《这本书能帮你成功转行》内容简介:1、在疫情、经济、政策的三重「冲击」下,一些行业大幅收缩、剧烈动荡,也有一些行业快速扩张、
历史的经验 本书特色 庞大的历史对于个体的人来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来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经验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所在的时代中的强者。作者善于...
《美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简介:《美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以美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流程体系、法律框架、测评方法、数据资
隨著德軍第6軍團的全滅,史達林格勒攻防戰宣告落幕。面對著在防線各處全面進攻的蘇聯軍,德軍的東線部隊勉強在卡爾可夫攻防戰中取
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编写组编著的《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包括中国历史名词、中国历史大事记、夏商周纪年表、...
汉朝就是如此有趣-微历史 本书特色 “微博体”时空直播,两汉历史新鲜再现!*有趣,*有料,*活色生香的两汉史!用显微镜看历史大事件,从小段子品汉朝大人物。那些人...
百家讲坛: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本书特色 吕不韦和李斯是战国末年社会大转型时期出现的两个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从一个商人和一个郡小吏,一跃而成为闪耀秦国政...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该书为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作者张金奎、胡凡、陈时龙、赵献海等为历史所研究人员,朱鸿林为香港理工大学中华文化系主任教授,庄...
文物艺术鉴赏 本书特色 本书对文物的解读更加生动、形象,通过中外文物的特征对比,穿插文物历史背景,再配以精美的插图,把一幅鲜明的历史文物长卷展现给了读者。全书的...
疾病与人类文明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1940年在伊萨卡城的康奈尔大学“梅森哲讲座”的讲稿。“讲座”的论题是&ld...
《秦始皇传》内容简介: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运用丰富的史料,结合合理的想象,叙述了嬴政统一六国至刘邦军至霸上的大秦历史,内容包
中国一个轮回的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寻找了一些隐藏于中国数千年历史背后影响了历史本身的规律,或可称之为历史定律。目的无他,只在自勉。前人固然已经认识到这些定律,但...
民俗文化-铜鼓 本书特色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