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形势与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正史”撰述的兴盛、“正史”撰述的进一步发展等。
本书是白寿彝先生生前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的第三卷,其内容是论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总相及主要成就。本卷在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的表述方面,大致遵循白寿彝先生在**卷的导论中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史学史撰写的总的思路,而在具体的论述和有关的评论方面,则较多地反映了本卷作者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心得。本卷**章,是全书的总纲,所论历史特点,是综括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所论史学发展趋势,是概括这个时期史学之总的面貌,其中提出的三个阶段、六个转折、三个创新,是对这个总的面貌所作的粗线条式的勾勒。第二、三,是介绍和评论这个时期产生的十三部“正史”,由于它们占据了现存“二十四史”的半数以上,对于记述中华文明之历史进程具有重大作用、重大意义,故用较多的篇幅予以介绍和评论。第四、五、六、九章,或论这个时期史学发展的某一重大转折,或论某一显著创新,或论某一时代特点,都是对**章总纲部分的展开和深入,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这个时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面貌。第七、八两章,论述刘知幾的《史通》和杜佐的《通典》,前者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后者是典制体史书的典范之作,前者在史学理论方面多有创见,后者在历史理论方面之乏新的突破,在中国史学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十、十一章,即*后两章,是试图综述这个时期的史学在理论上的成就,前者是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后者是关于历史理论方面的成就。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本卷在内容上和撰述上的特点。
本书是白寿彝先生生前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的第三卷,其内容是论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总相及主要成就。本卷在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的表述方面,大致遵循白寿彝先生在**卷的导论中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史学史撰写的总的思路,而在具体的论述和有关的评论方面,则较多地反映了本卷作者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心得。本卷**章,是全书的总纲,所论历史特点,是综括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所论史学发展趋势,是概括这个时期史学之总的面貌,其中提出的三个阶段、六个转折、三个创新,是对这个总的面貌所作的粗线条式的勾勒。第二、三,是介绍和评论这个时期产生的十三部“正史”,由于它们占据了现存“二十四史”的半数以上,对于记述中华文明之历史进程具有重大作用、重大意义,故用较多的篇幅予以介绍和评论。第四、五、六、九章,或论这个时期史学发展的某一重大转折,或论某一显著创新,或论某一时代特点,都是对**章总纲部分的展开和深入,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这个时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面貌。第七、八两章,论述刘知幾的《史通》和杜佐的《通典》,前者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后者是典制体史书的典范之作,前者在史学理论方面多有创见,后者在历史理论方面之乏新的突破,在中国史学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十、十一章,即*后两章,是试图综述这个时期的史学在理论上的成就,前者是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后者是关于历史理论方面的成就。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本卷在内容上和撰述上的特点。
白寿彝(1909~2000),河南省开封市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25年至1927年,就读于上海文治大学和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学习中国哲学史;1932年毕业后,陆续创办和主持了《晨星》、《伊斯兰》、《大河杂志》、《新儿童》、《云南清真铎报》、《益世报》、《边疆》等刊物,还协助顾颉刚先生主持文通书局编译所的编务工作;1938年至1949年,先后执教于广西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7月,他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并与同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与侯外庐先生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时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先生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1971年起,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开始主持《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他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顾问、历史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史学史研究》主编等职,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古籍研究所,并担任了两所的首任所长。白寿彝同志还担任过多种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的重要职务,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回民文化促进会副主任、中国回族学会名誉会长等。白寿彝同志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法制委员会委员和国家民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列席代表、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两京新记辑校 大业杂记辑校 本书特色 《两京新记》,唐玄宗时史官韦述撰成于开元年间。原书共五卷,内容包括隋唐东西两京长安、洛阳的总述和宫城、...
本书是2005-2006年度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项目“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的成果论文集,本书有别于中国近代
《全球转向下的艺术史》内容简介:本书是“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第三辑,为中英双语读物。本书主要为2017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箱装,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是民国作家董郁青(号濯缨子)一生呕心沥血之作,被视为以现代历史故事编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
匈奴史 本书特色 本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约五百年的匈奴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族兴衰、政治演变及与其...
近几十年大量出土的文献尤其是其中众多的简帛古书,使先秦秦汉时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得到很大改观。然而最基础的古书年代、学派以及
中国古代商号 本书特色 商号与商帮文化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商业文化精髓,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商帮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完美...
《史家说史》古今多少事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4辑,包括两都来去、浒边谈屑、史林折枝和宫花寂寞。将两宋时代的政治、军事、民族、民间文化、宫廷生活等众多方面尽收其中,...
同治直隶澧州志 内容简介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
《德国人》内容简介:本书是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创作的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它刻画了德国从公元800年到20世纪40年代的千年盛衰
传承与更新;留美生与民国时期的史学 内容简介与晚清相比,中西学术在民国时期真正有了一个对叠、交融的平台,中国史学作为中国学术中的“重镇”,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长足的...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内容简介:★清华大学严飞教授作序:《失业,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吗?》 ★经典纪实著作《我在底层的生活》的
《插画师之路》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超写实插画手绘专业教程,伞书共5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绘画的基本工具;第2~4章是本书重点内容,
卫拉特蒙古史纲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卫拉特蒙古,又称西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一支,有着悠久的历史。卫拉特蒙古人曾长期活跃在我国西北及中亚历...
隋唐五代风俗 内容简介 《中国风俗通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其间承蒙读者的厚爱,多次加印,被学术界推称为中国风俗史研究具有代表性...
《现实感(第2版)》内容简介:在本书主体的九篇文章中,以赛亚·伯林探讨了近三个世纪以来主导欧洲历史发展的一些核心观念,追溯重
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The age of faith 本书特色 《信仰的时代》记述了欧洲早期的信仰变化,分为“拜占庭、伊斯兰及犹太文明&rdqu...
《人工智能:驯服赛维坦》内容简介: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如同每一次飞跃性的技术革新都带来了整个社会层面的颠覆性变化,人工
本书是《中国历史文选》上册的第三版。它是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历史专业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典型的历史作品,培养学
在1942年苏军发起的大反攻中,霍尔姆战役创造了二战时期防御与解围作战的经典范例。本书以战地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了霍尔姆战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