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开平装,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2009年1版1印
★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高琴主编
★本书是“口述影像历史”丛书的开篇之作,只因这些从战火中走出的勇士,或年事日高,身体与记忆不再当年;或已驾鹤西行,为后人平添遗憾痛惜。因此,留存他们的经历与影像,成为新中国摄影史*迫切性的选题
★全书秉承“口述方式、亲身经历、影像集结”的特点,通过摄影者的口述复活了他们生活其中的那个年代,使历史更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新中国摄影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史料和影像文本
★书中收录的19位战地摄影师(因老摄影家在数月中又有数人故去),年龄*大的94岁,*小的77岁
★471张历史照片,有近一半是初次发表,并通过摄影师、专家、资料室等核实,标明了确切的拍摄时间和较详尽的拍摄事件及其背景,这在其它摄影作品集中十分少见
友情提示:本书因年版久远,品相自然旧,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新中国摄影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老一辈战地摄影师用青春、热血与智慧,拍摄了共和国浴血而生的珍贵影像。如今这些勇士或年事日高,身体与记忆不再当年;或已驾鹤西行,为后人平添遗憾痛惜。因此,留存他们的经历与影像,成为新中国摄影史*迫切性的选题;因此,《透过硝烟的镜头——中国战地摄影师访谈》,成为“口述影像历史”丛书的开篇之作。
本书收录了19位战地摄影师的采访实录(因老摄影家在数月中又有数人故去),其中年龄*的94岁,小的77岁。他们中有的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走过,有的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历战火。由于被访人年至高龄,由于本书出版时间短促,由于我们水平能力所限,这些访谈也许还不足以展现那个时代战地摄影师独特的风采。但我们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口述影像历史”丛书展开更加丰富的画卷。
插图:徐肖冰 凝固瞬间成就永恒周恩来介绍我去延安记者:徐老,您好!首先祝贺您和夫人侯波一起荣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您的摄影历程达70多年,亲历了抗A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用摄影和电影谱写了血与火的历史篇章。请给我们后辈讲讲您的经历。徐肖冰:我1916年出生于浙江桐乡,6岁的时候,家人送我进私塾启蒙。我的外婆家在乌镇,小时候令我兴奋的是去外婆家,不仅能喝上一碗放上白糖的银耳汤,晚上还可以在乌镇空地上看无声电影。1932年,我16岁,为维持生计,我来到上海追随我舅父。舅父当时在上海的天一影片公司做发行员,在他的保荐下,我开始在天一影片公司照相科做学徒。在这里我学会了配药水、印照片、放大、修花点、修底版等暗房技术。后来,因为和演员田方一起去抓了一次蛐蛐儿,就被老板开除了。之后,我进入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二厂。在这里得到了吴蔚云、杨霁明、吴印成三位老师的指点,学习电影技术,也开阔了眼界。但是不久,明星影片公司二厂因拍摄《生死同心》、《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进步影片而被迫关闭。1937年,我随吴印成老师离开上海,受聘于山西太原的西北电影公司。正当拍摄电影《塞外风云》时,卢沟桥响起了枪声,日军飞机不分昼夜对太原进行轰炸。要在太原进行电影工作,已没有可能。记者:这样就要做新的选择了。徐肖冰:在这种情况下,我向公司提出,带小型摄影机到前线去,想拍一些抗战的纪录片。公司非常赞同,因为公司里也没有别的工作可做了,所以给了我机器,我也就着手准备到前线去。记者:就您一个人去的吗?徐肖冰:我跟着上海《大公报》的记者俞创硕,他是当时挺有名的记者。一路上,只见阎锡山的部队溃败下来,路边都是伤兵,没有人管,那个场面真是很惨。记者:当年您也是热血青年,要记录中国人抗战的历史,看到这个场面,怎么想?徐肖冰:脑子里头想的是我们部队怎么样在前线抵抗日本侵略军,想去记录这些东西,结果一路碰到的都是败兵,溃不成军。我们拍这些东西没有用啊!我们还遭遇了国民党败兵的一次抢劫。是阎锡山部队的败兵把我身上手表之类的值钱东西,还有手指上戴的小金镏子都给抢得光光的,差一点把命都给丢了。所以没吃的也没喝的,好在俞创硕比较精明,在鞋子里藏了一点钱,我们才得以回到太原。后记酝酿多年的关于新中国摄影史的出版工程,终于在祖国60华诞这一特殊的时刻,在中国文联的批准立项下拉开了序幕——“口述影像历史”丛书,以口述的方式、亲身的经历、影像的集结,留存新中国摄影诸多鲜活的文本。新中国摄影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老一辈战地摄影师用青春、热血与智慧,拍摄了共和国浴血而生的珍贵影像。如今这些勇士或年事日高,身体与记忆不再当年;或已驾鹤西行,为后人平添遗憾痛惜。因此,留存他们的经历与影像,成为新中国摄影史最具迫切性的选题;因此,《透过硝烟的镜头——中国战地摄影师访谈》,成为“口述影像历史”丛书的开篇之作。四月份研讨选题、确定结构,五月份组织人员、启动采访。之后的访谈、录音、录像;再访、修订、审阅
高琴,女,摄影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
1983年,供职于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编辑部;1988年,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93年,出任中国摄影出版社副社长、《大众摄影》杂志主编;1994年主编《我要上学》(画册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0年,其主编的《大众摄影》被“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评为最受欢迎的期刊之一,2002年获新闻出版署“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2003年,就任《大众摄影》杂志社主编;2008年,被评为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2年和2017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
主要作品有《我要上学》《伟大的长城》《照片背后的故事》《天安门前》《燃烧激情——百名摄影人眼中的“视”界》《2000-2002年最佳摄影作品选》以及《大众摄影》珍藏本(1958-1998)等。
走向辉煌-中华文明大讲堂-(插图本)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把党和军队的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解读的著作;这是一幅用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画卷。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为...
奉天纪事 本书特色 奉天纪事》按历史发展进程为序编间续节,每章作为一个专题,各节既是章下一部分,又独立成篇。这样编纂的初衷,就是想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给读者提供一...
决战甲午(1894-1895)-尘封120年的细节与真相 本书特色 ★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
秦出土文献编年订补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三秦出版社出版★学界泰斗饶宗颐为本书题署★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裘锡圭倾情推荐★本书王辉应饶宗颐先生邀而写就的《秦出...
通史新义 本书特色 在《通史新义》中,作者借鉴西方史学的思想方法,总结并发挥了司马迁、刘知几、章学诚等古代史家的传统史学理论,对史料研究的方法以及通史编纂的原则...
案卷里的青岛 续篇 本书特色 刘宗伟著的《案卷里的青岛(续篇)》35万字,写作原则承继“有故事、有情节、有独家发现”,共分“名人踪迹”“史事钩沉”“灾难重现”“...
屠猫狂欢 本书特色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18世纪法国人的...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 内容简介 本卷是近年来关于中世纪世界*准确的总体介绍的**部分。三卷本的每一卷都附有丰富的图片、大量相关的地图和表格,并提...
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 内容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第五册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部分是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
《舌尖上的元素》内容简介:保健品广告中对各类微量元素的疗效,有哪些不实宣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哪些潜在的有毒、有害元素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全3册)》内容简介:一部经典之作! 从19世纪开始,人类现代史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个重大政治理念汇聚的
《魏晋政治社会史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从政治史与社会史两个维度对曹魏、西晋时期的历史展开研究,涉及论题包括复肉刑争议、魏明帝
闵台移民系谱与民系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台海历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全书主体共分12个部分,内容包括:论人类学在客家学研究的应用;对“客家迟来”说的再研究;从...
《三毛传:别让爱情再流浪》内容简介:追梦人三毛,一生都在追逐的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绎自由与洒脱,精彩与浪漫。她从未
东北地区东段中俄边界沿革及其界牌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翔实的档案资料,考证了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东界约记》《珲春东界约》等条约,勘...
中国史学通论-史馆论议 本书特色 朱希祖编著的《中国史学通论》原名《中国史学概论》,是我国*早的史学史讲义,作于民国八九年间,为北京大学史学系讲稿。末附八篇文章...
元朝风云 本书特色 “千秋兴亡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中国历史上八个主要朝代(秦朝、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为宏大背景...
《意大利的冬天:米什莱散文选》内容简介:本书文章精选自法国19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的12部代表著作——《鸟》《虫》《海
《不可不知的36种电子元器件(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36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包括阻抗元件、二极管
新编历史小丛书:五谷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万国鼎先生编写的普及性历史知识读物,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五谷”,其后探讨了“五谷”的起源,古代五谷相互之间的比重和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