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甲午(1894-1895):尘封120年的细节与真相》以史料和考证为基础,以北洋舰队的兴亡和甲午战争的进程为主线,穿插三大阅兵(1886年、1891年、1894年)、三大血案(长崎血案、琵琶湖刺杀案、马关刺杀案)、三大海战(丰岛偷袭战、大东沟决战、威海保卫战)等历史故事,用通俗笔法勾勒李鸿章半生创建北洋海军的艰难历程,全景再现甲午海陆大战的恢宏场面,细致梳理东北亚三国争雄的外交源流,深刻揭示北洋舰队惨败的迷离真相,力争还原李鸿章、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袁世凯、叶志超、左宝贵等众多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同时还穿插了个人对中日两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人性欲望以及官场权谋的独特演绎。
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战争中,有的发生在战争之前,还有的发生在战场之外。战争的胜败,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中的搏杀,更取决于战前的准备,也取决于战场之外的较量。
★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钱穆《国史大纲》★历史就像一出戏,-出由少数几个关键演员领衔的戏,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他们都已注定成为中心人物。并且,历史必有其意义,否则一切的存在都将成为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题……——[美]查尔斯·卡尔顿·科芬《自由的故事》
《决战甲午(1894-1895):尘封120年的细节与真相》:
这两条都很有先见之明,可惜后来都没有得到落实,否则北洋舰队就不会是后来那个结局。接下来,醇亲王还特别指出两个问题。
一是旅顺后路防务需要加强。他说威海基地暂时没有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建完的只有旅顺基地,这里的陆路炮台兵力太少,只有宋庆5个营的陆军,一旦开战,还需要加派兵力,否则后路一失,旅顺必将不保。
二是大连湾防务要加以重视。他说这次他虽然没有亲自去大连湾实地考察,但他听说这里水面宽阔,可以停泊很多船只,所以将来要在这里修筑炮台,否则将来敌人从这里登陆向旅顺后路迂回,旅顺还是难保。
令人惊讶的是这两条后来又都被不幸言中。有人说醇亲王昏庸无能,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从他所讲的这四条来看,他这个海军部长不是不懂海军,而是很懂海军,这几条意见说得相当专业,言出必中,简直让人怀疑他的业余爱好是不是算命看八字。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意见是李鸿章在接待时有意无意“泄露”给他,然后借他的嘴再去告诉朝廷。
不管怎么说,醇亲王还是反映了海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说得很有水平,对于一个满族亲贵来说,已属难能可贵。
当然,回到北京的李莲英肯定也向慈禧做了汇报,然而正是他说的话,让醇亲王的可行性建议全部落空。
这个小李子到底对慈禧说了什么,能有如此威力?
很抱歉,我也不知道。这也不能怪我,秘书与首长之间的谈话,一般只有当事人知道,而且不会留下谈话记录之类的史料。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说来说去你也不知道,这不戏弄我们吗?大家先别急,史料上没有记载并不等于我们就找不到答案,而这正是研究历史的乐趣之一。
经过一番查找,我发现答案就在一封奏折之中,一封经常被人们忽略的奏折。
诡异的弹劾
李莲英在阅兵期间一直非常低调,避免惹人注目,回京后风平浪静,没有人去骂他这个违规阅兵的太监。
然而平静只是暂时的4个月后,一次诡异的弹劾打破了平静。1886年9月21日,一名姓朱的御史终于按捺不住,参了李莲英一本。
这位朱御史的名字就用不着去记了,因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写的这封奏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晚清官场的生态,而北洋舰队*后的失败恰好与此有着很大的关系。
朱御史说,派太监去旅顺阅兵不合体制,而且李莲英在天津高调出行,十分招摇,这件事情大家都很不理解,老佛爷您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方便对大家说呢?
第二天,慈禧进行了回应,她解释说李莲英是皇帝派去照顾醇亲王的,不是她派去阅兵的,这事醇亲王自己也是同意了的,儿子关心老子有什么错?再说了,醇亲王大老远跑去阅兵,舟车劳顿,奔波辛苦,派个太监服侍一下也是宫里的老规矩,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后,慈禧开始反击,她要求朱御史回答两个问题:**,你说李莲英在天津高调出行,有什么证据?第二,你说我有难言之隐不能对大家说,那你说是什么难言之隐?
面对慈禧的兴师问罪,朱御史上了第二道奏折。
在很多电影和小说里,御史往往被塑造成钢铁战士,他们下骂奸臣,上骂皇帝,刀架在脖子上还要继续骂,眼睛都不眨一下,是典型的不怕死的硬骨头。从职业道德上来说,御史应该是这种感人形象,也应该延续这种优良传统。很多人觉得御史太牛、太伟大了,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怕死,而是不需要怕死。御史又称言官,主要工作就是骂人,朝廷为了让他们放胆骂人,便给了他们一项特权,骂人无须证据,可以捕风捉影,可以道听途说,想骂就骂,骂完无罪,所以御史历来胆大,极其彪悍难搞,天生就是大臣甚至皇帝的克星。遗憾的是这一次朱御史要让大家失望了,影片中的那令人血脉贲张的一幕并没有发生。
朱御史说,大家都知道皇太后您一直恪守祖训和体制,对太监进行严格管理,这次醇亲王亲自检阅海军,派个太监去服侍一下也是应该的,这样不但可以让皇帝放心,而且体现了老佛爷您对大臣的关心和对海防事业的重视,这些就是我所说的“您的难言之隐”,跟您说的是一个意思。所以您并没有违规,是我自己迂腐,不懂朝廷规矩。这算是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对于**个问题,朱御史是这样回答的:我听说(风闻)李鸿章派艘船来迎接醇亲王,醇亲王不肯坐,李莲英坐了,结果沿途官员误以为是醇亲王到了,于是纷纷出来迎接,我担心这是谣言,所以上次没有细说,现在既然您问了,我只好如实禀报。
……
月映长河,挚爱文史,潜心钻研,渐有不吐不快之感,于是诉诸文字,已出版《欲望是把双刃剑:太平天国的人性透视》(三卷本)。
《罗马人的故事12:迷途帝国》内容简介:介绍了三世纪的罗马皇帝,嗅不出雍容大度,也没有器宇轩昂的风采。出身良好的的皇帝看来高
我所知道的伪蒙疆政权 本书特色 日本帝国主义自1933年开始,先后操纵了“晋北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ldq...
成吉思汗之谜-谁给了他征服世界的野心? 本书特色 被阿拉伯人诅咒令欧洲人恐惧的英雄成吉思汗: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帝王!是谁给了他征服世界的野心?成吉思汗之谜-谁给...
中国历史故事 本书特色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无数 脍炙人口的故事。历代王朝的兴衰*替,风云人物的 功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波诡云谲,除了能增长后人...
从东方到西方 本书特色 这本《从东方到西方》在我国学术界(特别是“西夏学”界),闻名已久。难能可贵的是,作者А.П.捷连季耶夫-卡坦斯基在本书中**次(也是唯一...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本书特色 他是人类历史上实际统治时间*长的一位帝王—— 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他是人类历史上寿命*长的君主之一——享年八十九岁。他既...
中国西部考古记-西域考古记举要-冯承钧译著集 本书特色 《冯承钧著译集:中国西部考古记西域考古记举要》收录了民国时法学者对四川崖墓及川汉墓等考察的《中国西部考古...
《历史的温度3》内容简介: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最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最终拐了个弯?
隐蔽的历史帝王将相的博弈真相 本书特色 历史有时很像一出荒谬绝伦而又合情合理的大戏,使人愁,使人喜,使人忧,使人怒,使人辗转反侧,使人扼腕叹息,沉迷其间,会在光...
《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内容简介:★葛兆光、白岩松、高晓松、罗振宇郑重推荐,《兴亡的世界史》第2册。★简明扼要的罗马帝国通史
百年老照片第四册 本书特色 一张张老照片,直面历史的丑恶与美善,倾注古人和今人对往昔的情感,回首百年沧桑,再现昨日的耻辱和辉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在照...
东京梦华录-国学经典 本书特色 《东京梦华录》: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东京梦华录-国学经典 内容简介 北宋的首都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人口*多、...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水浒》里不为人知的历史密码 本书特色 1. 水浒其实非宋史,梁山末必皆好汉 本书言说历史,不以年代为序,而是以水浒人物为纲,以全...
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本书特色 该书讲述了日本陆军中一类很特殊的军官——参谋,以及参谋在策划、发动和指挥战争中的作用,揭示了从皇姑屯事件、九...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至元末历史的漫笔集。收入了黄仁宇先生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发表的时间自1987年年初至...
《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 本书特色 明清以来,宋版“京城四图”墨迹渐趋模糊,后人的摹绘图因辨识困难而错讹百出。作者姜青青通过对漫漶不堪的宋版原图作...
《Bootstrap 4 Web设计与开发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详尽地介绍了Bootstrap 4框架相关技术在Web和移动Web开发
《街头巷尾》内容简介:《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整理自一组绘于19世纪的中国外销画,作者已不可考。书中共选择了一
老漫画中的中国史 本书特色 “老漫画中的历史”系列是一套以时政漫画为基本叙事元素,以重大事件为关键节点,依据时序编写而成的普及历史读物。作为“老漫画中的历史”系...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本书特色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 套装全八册)》主要内容包括:伊辇将军萨迎阿参赞大臣奕山奏祇可许添伊犁塔尔巴哈台与俄人贸易喀什、噶尔则多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