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甲午(1894-1895):尘封120年的细节与真相》以史料和考证为基础,以北洋舰队的兴亡和甲午战争的进程为主线,穿插三大阅兵(1886年、1891年、1894年)、三大血案(长崎血案、琵琶湖刺杀案、马关刺杀案)、三大海战(丰岛偷袭战、大东沟决战、威海保卫战)等历史故事,用通俗笔法勾勒李鸿章半生创建北洋海军的艰难历程,全景再现甲午海陆大战的恢宏场面,细致梳理东北亚三国争雄的外交源流,深刻揭示北洋舰队惨败的迷离真相,力争还原李鸿章、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袁世凯、叶志超、左宝贵等众多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同时还穿插了个人对中日两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人性欲望以及官场权谋的独特演绎。
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战争中,有的发生在战争之前,还有的发生在战场之外。战争的胜败,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中的搏杀,更取决于战前的准备,也取决于战场之外的较量。
★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钱穆《国史大纲》★历史就像一出戏,-出由少数几个关键演员领衔的戏,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参与,他们都已注定成为中心人物。并且,历史必有其意义,否则一切的存在都将成为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题……——[美]查尔斯·卡尔顿·科芬《自由的故事》
《决战甲午(1894-1895):尘封120年的细节与真相》:
这两条都很有先见之明,可惜后来都没有得到落实,否则北洋舰队就不会是后来那个结局。接下来,醇亲王还特别指出两个问题。
一是旅顺后路防务需要加强。他说威海基地暂时没有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建完的只有旅顺基地,这里的陆路炮台兵力太少,只有宋庆5个营的陆军,一旦开战,还需要加派兵力,否则后路一失,旅顺必将不保。
二是大连湾防务要加以重视。他说这次他虽然没有亲自去大连湾实地考察,但他听说这里水面宽阔,可以停泊很多船只,所以将来要在这里修筑炮台,否则将来敌人从这里登陆向旅顺后路迂回,旅顺还是难保。
令人惊讶的是这两条后来又都被不幸言中。有人说醇亲王昏庸无能,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从他所讲的这四条来看,他这个海军部长不是不懂海军,而是很懂海军,这几条意见说得相当专业,言出必中,简直让人怀疑他的业余爱好是不是算命看八字。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意见是李鸿章在接待时有意无意“泄露”给他,然后借他的嘴再去告诉朝廷。
不管怎么说,醇亲王还是反映了海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说得很有水平,对于一个满族亲贵来说,已属难能可贵。
当然,回到北京的李莲英肯定也向慈禧做了汇报,然而正是他说的话,让醇亲王的可行性建议全部落空。
这个小李子到底对慈禧说了什么,能有如此威力?
很抱歉,我也不知道。这也不能怪我,秘书与首长之间的谈话,一般只有当事人知道,而且不会留下谈话记录之类的史料。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说来说去你也不知道,这不戏弄我们吗?大家先别急,史料上没有记载并不等于我们就找不到答案,而这正是研究历史的乐趣之一。
经过一番查找,我发现答案就在一封奏折之中,一封经常被人们忽略的奏折。
诡异的弹劾
李莲英在阅兵期间一直非常低调,避免惹人注目,回京后风平浪静,没有人去骂他这个违规阅兵的太监。
然而平静只是暂时的4个月后,一次诡异的弹劾打破了平静。1886年9月21日,一名姓朱的御史终于按捺不住,参了李莲英一本。
这位朱御史的名字就用不着去记了,因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写的这封奏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晚清官场的生态,而北洋舰队*后的失败恰好与此有着很大的关系。
朱御史说,派太监去旅顺阅兵不合体制,而且李莲英在天津高调出行,十分招摇,这件事情大家都很不理解,老佛爷您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方便对大家说呢?
第二天,慈禧进行了回应,她解释说李莲英是皇帝派去照顾醇亲王的,不是她派去阅兵的,这事醇亲王自己也是同意了的,儿子关心老子有什么错?再说了,醇亲王大老远跑去阅兵,舟车劳顿,奔波辛苦,派个太监服侍一下也是宫里的老规矩,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后,慈禧开始反击,她要求朱御史回答两个问题:**,你说李莲英在天津高调出行,有什么证据?第二,你说我有难言之隐不能对大家说,那你说是什么难言之隐?
面对慈禧的兴师问罪,朱御史上了第二道奏折。
在很多电影和小说里,御史往往被塑造成钢铁战士,他们下骂奸臣,上骂皇帝,刀架在脖子上还要继续骂,眼睛都不眨一下,是典型的不怕死的硬骨头。从职业道德上来说,御史应该是这种感人形象,也应该延续这种优良传统。很多人觉得御史太牛、太伟大了,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怕死,而是不需要怕死。御史又称言官,主要工作就是骂人,朝廷为了让他们放胆骂人,便给了他们一项特权,骂人无须证据,可以捕风捉影,可以道听途说,想骂就骂,骂完无罪,所以御史历来胆大,极其彪悍难搞,天生就是大臣甚至皇帝的克星。遗憾的是这一次朱御史要让大家失望了,影片中的那令人血脉贲张的一幕并没有发生。
朱御史说,大家都知道皇太后您一直恪守祖训和体制,对太监进行严格管理,这次醇亲王亲自检阅海军,派个太监去服侍一下也是应该的,这样不但可以让皇帝放心,而且体现了老佛爷您对大臣的关心和对海防事业的重视,这些就是我所说的“您的难言之隐”,跟您说的是一个意思。所以您并没有违规,是我自己迂腐,不懂朝廷规矩。这算是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对于**个问题,朱御史是这样回答的:我听说(风闻)李鸿章派艘船来迎接醇亲王,醇亲王不肯坐,李莲英坐了,结果沿途官员误以为是醇亲王到了,于是纷纷出来迎接,我担心这是谣言,所以上次没有细说,现在既然您问了,我只好如实禀报。
……
月映长河,挚爱文史,潜心钻研,渐有不吐不快之感,于是诉诸文字,已出版《欲望是把双刃剑:太平天国的人性透视》(三卷本)。
2001-2010-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专家白云翔、施劲松主编★ 本书是2002年到2011年“中国社...
国语全译 本书特色 曲中医推荐在中华浩如烟海的文化历史典籍中,(国语)是其中优秀的一部。它是先秦时期三部历史名著(《左传》《国语》《战国策》)之一,是我国*早的...
《行动中的劳动法律》内容简介:在法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现法律的职能,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项重大议题。在劳动
风雨岁月-1964-1976年的清华 内容简介 共和国史上那场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从文教领域首先发动的,清华大学作为高校的重中之重首当其冲。本书作者刘冰原...
東魏、北齊(534~577)兩個小朝代,疆域侷限華北,國祚短短四十四年,卻是由鮮卑化過渡到漢化的關鍵時代。北魏末至隋,該區瀰漫衝
伦洋书坊房龙文集宽容 内容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一生中出版了三十余种书籍,单枪匹马地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一遍。如此浩大的工程由他一个成来完成,真令...
从本质上说,西塞是一位思想家。他的政思想,是结合罗马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对希腊各学加以而成的。他在《论共和国》部著作中对家学
唐朝-一日看尽长安花-历史的风尚.叁 本书特色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实际上,历史中的兴衰存亡,是可以从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得到反映和预见的。《历史的风尚...
《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内容简介:中国国力高速增长令国际震惊,对中国的发展经验日益好奇和尊重。另一方面,国内看自己,
国药世家三百年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并不广为世界所熟知。这本书是中国药界**老字,号“同仁堂”家族传人的自述,介绍这古老家族...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战争史-第八卷 本书特色 *主席早在1939年1月给友人的通信中就有撰写《中国战争史》的宏愿,但是由于主席忙于指挥千军万马进行革命战争,其宏愿...
天義.衡报-(全2册) 本书特色 ★ 《天義》和《衡报》在1907年和1908年间先后创刊于日本东京,“以破坏固有之社会,实行人类之平等为宗旨,于提倡女界革命外...
《开源安全运维平台OSSIM疑难解析(入门篇)》内容简介:OSSIM(Open Source Secur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开...
为了振奋太平洋战争初期由于盟军全面败退而低落的士气,美军于1942年4月,以航空母舰搭载陆航B-25轰炸机对日本实施了“东京上空3
伦敦六百年 本书特色 企鹅出版集团出品,呈现伦敦六百年的社会生活史。 回溯伦敦社会历史的六个重要时期,再现一座大城市的沉浮变迁、城市面貌与风格文化的演变成形。 ...
《重新发现欧洲: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内容简介: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巴洛克艺术的诞生地,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的意
唐景崧日记 本书特色 日记体裁的特殊性,使其具有其他种类文献所不具备的史料价值。日记中的资料,有的为通行文献所不载,有的可与通行文献相互印证、补充,有的可...
Ichversuchejedenzuretten,derzurettenist,schriebderdeutscheWehrmachtsoffizierWilm...
《遗骨档案》内容简介:利用遗骨判读性别与DNA鉴定哪个更准确?水中的尸体与一般尸体的腐化速度有何不同?死亡之于人类,到底是终结
乾隆盛世是传统中国的巅峰,GDP占全球三分之一,国库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内,但光鲜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烂。中国历史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