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板戲」是「文革」文學創作的主體成果,也是集中體現主流意識形態政治標準、藝術規範的典型作品。本書以政治美學作為中心視角貫穿全文,既看到「樣板戲」藝術形式的感性化色彩,又剖析「樣板戲」創作思想背後深層的政治理性。首先對政治美學進行界定,分析政治美學化的創作理論以及特徵。然後結合歷史事實,梳理「樣板戲」政治美學的歷史背景,接著進一步回到歷史原初語境還原「樣板戲」的改編與創作過程。通過「樣板戲」的文本細讀分析政治美學的建構過程,即創作方法、信仰與崇拜、倫理內涵、性別與性、儀式表徵、符號表徵等問題,從而步步深入開掘文本所包含的政治意蘊。
總序
前言
研究綜述
第一章 「樣板戲」與「文革」的政治美學
第一節 「文革」政治美學的背景
第二節 理解「樣板戲」的美學政治
第三節 「樣板戲」美學政治的創作理論
第四節 「樣板戲」的崇高美學
第二章 「樣板戲」美學政治的構建
第一節 「樣板戲」的出臺
第二節 「樣板戲」與政治意識形態
第三節 古為今用:「樣板戲」的現代化
第四節 洋為中用:「樣板戲」的本土化
第三章 「樣板戲」美學政治與創作方法
第一節 「樣板戲」:「社會主義現代主義」?
第二節 「樣板戲」「革命現實主義」的實質
第三節 「樣板戲」「革命浪漫主義」的實質
第四章 信仰與崇拜:「樣板戲」美學政治的精神內涵
第一節 「樣板戲」的信仰
第二節 「樣板戲」與英雄崇拜
第三節 「樣板戲」與領袖崇拜
第四節 「樣板戲」的語言崇拜
第五章 「樣板戲」美學政治的倫理內涵
第一節 「樣板戲」的政治倫理
第二節 「樣板戲」的革命倫理
第六章 「樣板戲」美學政治的性/性別問題
第一節 「樣板戲」的性禁忌
第二節 「樣板戲」女性形象的歷史反思
第七章 「樣板戲」美學政治的儀式表徵
第一節 「樣板戲」與「文革」儀式
第二節 「樣板戲」的儀式內涵
第八章 「樣板戲」美學政治的符號表徵
第一節 「樣板戲」符號的特點
第二節 「樣板戲」符號的類型
第三節 「樣板戲」符號的意象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自律力》内容简介:唯有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令我们活得更高级。“我见过的ZUI不求上进的人,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收入了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禅宗的修持方法,以
那个可爱、温柔、善解人意的少女去了何处?短短几个月,好像没有司机已经不晓得走路,学会指挥下人,不再接受有人逆她意思。不过
《跟着梁漱溟学儒》内容简介:梁漱溟的新儒学主张“返回到事实”去解释儒学,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将儒学从符号形式还原为现实生活,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又是杰出的散文家,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也
《意大利的黄昏》内容简介:《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劳伦斯的一生虽然
《丘吉尔传》内容简介: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政治家、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口才最好的反对纳粹德国的演说家,温斯顿·S.丘吉尔是
《草木一村》内容简介:时间之河,隔岸相望,却不能渡;草木一村,虽近在咫尺,亦无法返。因人已远,心已隔。无家可归,是海德格
本书所选都是与戏曲有关的话题,是汪曾祺做编剧二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样板戏”谈往、名优逸事、戏曲与文学的关
收录散文50余篇,包括《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女性拯救人类》、《爱情不风流》、《爱与孤独》、《论性爱》等。作者简介 周国平
台客說:灰機為什麼會灰?不是因為引擎,是因為有了夢想。導演說:阿里山為什麼會美,是因為山裡有個祕密,你永遠尋不到答案。「
《爱情的容量》内容为:给爱情划界时不妨宽容一些,以便为人生种种美好的遭遇保留怀念的权利。让我们承认,无论短暂的邂逅,还是
《中国小说史略疏识》对学界享有盛誉、影响巨大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之作——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作了洋细的梳理和
没有什么能够永远留下来,但是影像可以国际新闻荷赛奖获得者、《真相》一书作者陈庆港潜心10年,深入中国西部农村,用摄影人的敏
本书在如下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内容通过对博弈论及其应用提供严谨的且易于理解的介绍,本书展示了效用理论的完整描述和动态博
《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内容简介:本书以俄苏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为线索,以学术转型为理论框架,梳理了俄苏文学研究的成绩和不
本书作者团队由三位药理学家和两位大学生组成。三位学者有感于当下最迫切需要药物准确信息的,正是刚开始对面生活中各种诱惑的年
《以国家需要为专业的科学家——钱伟长传》内容简介:他师承国学大儒,却在18岁弃文从理;他名扬欧美后毅然回国,成为新中国的力学
《我看电商3:零售的变革》内容简介:在本书之前,黄若先生的“我看电商”系列图书——《我看电商》《再看电商》《我看电商2》,均
本书是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文的短篇小说集,收录其自1982到1987年间所写的15篇小说,分为“最想念的季节”“炎夏之都”上下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