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从题材到风格都可称别开生面的鲁迅研究专著,作者从鲁迅是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有没有和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闹翻”、鲁迅是否与毛泽东一起发动了“文革”、鲁迅婚姻的道德评估、所谓“吃鲁迅饭”等共十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到处演讲出书的“文坛刀客”韩石山的“鲁迅论”,作出比较系统的、纯学术性的批判,进而以“韩石山现象”为标本,对世纪交替之际蔚为文坛一道景观的丑化改击鲁迅的时尚,进行多视角的分析。这部书稿也允当这个评估。当代著名鲁迅研究专家袁良骏先生专为本书撰写的长篇序言,也很精彩可读。
上 编
“著名作家的胡言乱语”
——韩石山的鲁迅论批判
引 言
第一章 “主将”、“大将”和“健将”
一、韩石山“粉碎”过的军事用语
二、胡适不提倡,鲁迅便不写白话文?
三、没有《新青年》,鲁迅便不写文章?
四、“三巨人”或“四巨人”
第二章 所谓“法日派”和“英美派”
一、留美必“美”?
二、杨荫榆的二三劣迹
三、杨绛笔下的杨荫榆
四、留学背景与“社会青年”
五、派别之争成胡说
第三章 鲁迅与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闹翻”问题
一、“闹翻了”是韩石山抨击的“比较含糊”的概念
二、鲁迅与陈独秀“闹翻”了吗?
三、鲁迅与蔡元培“闹翻”了吗?
四、鲁迅与胡适“闹翻”了吗?
1.鲁胡的交往史
2.鲁胡对一些具体问题的不同看法
3.鲁胡客观上的互补性
第四章 徐志摩、陈西滢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吗?
一、“英美派”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
二、“三·一八惨案”与陈西滢的“蹈死地”
三、重炒鲁迅的“抄袭事件”
四、鲁迅不喜欢徐志摩以及《我的失恋》等
1.气质的冲突
2.“撤稿事件”
3.《我的失恋》“挖苦徐志摩”?
4. 鲁迅看不惯徐志摩的“美好”?
5. 徐志摩和陈西滢是“哥俩好”
6.《语丝》和《现代评论》“公开对立起来了”?
第五章 “青年必读书”的所谓“暗斗”
一、“二大征求”:徐志摩与鲁迅见解相近
二、“这是鲁迅在出气,在赌气”?
三、鲁迅明里一套,暗里一套?
1.不错,鲁迅是读中国书的
2.“整理国故”的年代
3.策略:鲁迅与胡适不谋而合
4.青年求生存的需要
5.青年与文学青年是有区别的
6.是的,鲁迅也开书目
7.在厦门,鲁迅老调重弹
8.鲁迅的思想贯穿一生
第六章 鲁迅与中共:“利用”还是自愿?
一、鲁迅是利用不了的
二、终生的反对派及鲁迅精神世界的两个基点
三、鲁迅血液中流淌着不羁的野性
四、鲁迅“孤苦伶仃、走投无路”?
五、作为“老石头”的鲁迅
第七章 毛泽东与鲁迅一起发动“文革”?
一、“文革”中的两本语录和鲁迅“那一套”
二、看看鲁迅的“这一套”
1.鲁迅的斗争精神和批判精神
2.同情下层社会的不幸,痛恨上层社会的堕落
3.“睁了眼看”
4.反对虚伪和貌似公正
三、谁更容易滑向“专制主义”?
四、韩石山对“文革”的平常心
五、形似神异
第八章 鲁迅的身高与韩石山的“转变”
第九章 朱安与许广平:关于新道德与旧道德
一、鲁迅是“性变态”?
二、鲁迅的婚姻:“母亲娶媳妇”
1.“无爱结婚”的苦果
2.挂名夫妻
3.鲁迅的“出走”
4.努力与努力的失败
5.离婚建议
6.“我生为周家人,死为周家鬼”
7.祭奠陌生的丈夫
8.有洁癖还是“性变态”?
三、鲁迅什么时候把许广平看作“妾”?
四、留日的“就是不行”,看看“英美派”的面目
第十章 鲁迅作品的若干评价问题
一、选多少?选什么?
二、“吃人”问题
三、“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
四、是什么的问题是问题吗?
五、孔乙己“一生”与否的问题
六、“主题直露”与“没有写活一个人物”
七、阿Q只是一个小流氓?
八、阿长的“脱裤子”
第十一章 “中国最后一位古文大师”
一、鲁迅不仅是白话文的提倡者,也是最早的实行者
二、写过文言文与“古文痕迹”
三、文言也可以革命,白话也可以反动
四、“阴冷”、“杀伐”及“毛骨悚然”
五、“古文大师”的情书问题
六、“全是旧文人的那一套”?
七、韩石山的靓人粉墨登场了
第十二章 “吃鲁迅饭”
第十三章 若干其他问题
一、脾气与学问
二、鲁迅的“得意”与寂寞
三、“鲁迅精神的合法性危机”
四、文章删改问题
五、“狰狞可怖”与“愁眉苦脸”
六、关于张幼仪爱徐志摩
第十四章 韩石山的自夸之词
第十五章 “韩石山现象”剖析
一、“把自己研究成了鲁迅”?
二、矫枉过正与脆弱的理性
三、躁动:“需要伟大人物而没有伟大人物的时代”
四、“文革思维”的延续
五、多标准导致的无标准
六、因个人偏好而产生的偏执
七、骂鲁,意在鲁外?
八、为了暴得大名?
下 编
喜爱鲁迅作品与忠诚“党国”的矛盾
——“忠诚”让苏雪林丧失了理性
“才子加流氓”之李敖的“骂鲁秀”
一、鲁迅的“撒试卷”
二、鲁迅对陈独秀“落井下石”?
1.鲁迅过河拆桥?
2.焦大是谁?
3.“营救”问题
4.胡适、蔡元培营救陈独秀的儿子?
5.互相欣赏的老朋友
三、“鲁迅不骂日本人”及其他
1.鲁迅不骂日本人?
2.鲁迅与内山完造
3.也来一个比较:关于胡适
四、鲁迅反对“议会政治”?反对民主?
五、其他若干问题
1.鲁迅不敢骂国民党政府、不敢骂具体的人与拿国民党政府的钱
2.“鲁迅的文章很烂”
3.胡适与《鲁迅全集》问题
4.关于“不烧鲁迅的书”
相对于“褊狭”的“宽容”
——王蒙与鲁迅价值观的歧异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与传教士及传教士问题
——似乎是民族主义者的冯骥才对鲁迅的贬损
“骂鲁界”里多痞子
——由王朔说到王朔之外
后 记
本书系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六十年代初的游学随笔,原作在日本曾连续再版十六次。全书分《离别日本》、《指挥比赛》、《丹谷
《心灵鸡汤全集》分为幸福是一种心态、给心灵洗个澡、成功只在一念之间、人性的光辉、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真爱是生命的养料、走不
《李白传》内容简介:在贺知章眼中,李白是“谪仙人”;在杜甫的笔下,李白是“饮中仙”。他还是光明俊伟的翰林学士,是侠义纵横的
《田艺苗的音乐课》内容简介:随着音乐进入中国孩子的中考范围,音乐教育备受关注。如何从小培育孩子的音乐素养?如何给孩子进行音
《逢魔时刻》内容简介:本书全方位收录泉镜花的戏剧、小说和小品三种不同文类之经典作品:简中版本首次出版、创作生涯最高的戏剧杰
新民谣代表人物钟立风的精选文字集。包含断想篇、随想篇、访谈篇、电影的记忆、小说时间等几个部分。中国民谣代表人物周云蓬、知
《史汉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为作者历年研究《史记》、《汉书》及汉代文学思想的论文结集。作者认为《史》、《汉》之类经典文本的写
《平常茶非常道》是本禅茶文化散文,由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先生所作。全书共分四个栏目,包括:茶能生善、人间奇香、饮茶洗心
英国18世纪博物学家、作家怀特用书信体写成的这部博物记,将英国最可爱的乡村——塞耳彭村的鸟兽草木虫鱼娓娓道来,两百多年来流
在崩解、錯移、斷裂、懷疑、困惑與失語當中,我們像冥王星一樣安靜等待,溫柔也好,暴烈也好,承載了轉變。本書收錄了張惠菁2006
本书收录了郁达夫所写有关鲁迅的文字。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专门的回忆录、评论和杂感等。另一部分是从有关文章中节选出来的
安·帕奇特在写作生涯早期,曾靠为时尚杂志撰写非虚构作品谋生。《剧院里最好的座位》一书正是这些经过悉心打磨的非虚构作品的结
《两地书•集注(厦门-广州)》纪录了作者在厦门-广州两地的生活、工作和感受。包括两地的大小环境,作者的工作进程、生活状况、社会
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评集。这是一本披着音乐外衣的青春事件簿,一部关于已逝年代的往事纪念册。一九七一年,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团披
《读史杂评》内容简介:本书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孟彦弘研究员的学术随笔集,收录其近年发表的学术评论、学界往事文章二十多篇,文字
《亲子沟通密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就这么简单》内容简介:沟通并不等于说话,有时沟通是与听不到的声音进行对话。沟通是激发孩子内
本书以笔记的形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及各地的风味饮食做考证和诠释,寻觅中国饮食中的文化传统。作者在穷尽大量文献的
本书内容包括《喝水的花》、《愿做噩梦》、《唐朝的繁华时空》、《谁要寂寞地暖?》、《不见了》、《斩、斩、斩》、《暴劫椰青》
《亞細亞的孤兒》這本長篇小說,被公認為台灣文學的代表作。它使我們重新對這個島嶼上所發生的人類紀錄,再做了一次檢討。吳濁流
《白沙宋墓(精)》为新中国田野考古报告的奠基之作。书中不仅全面报道了20世纪50年代初发掘的河南禹县白沙镇三座宋代墓葬的发掘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