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科(1975- ),山东人,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2011-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2005),旋即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5-2011),2007-2008任美国巴德学院交换教授,2013年2-7月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独著有:1《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2《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4《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5《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人民出版社,2011),6《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12),7《“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
序——王富仁教授
推荐语:汪晖(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引言 在“太苦的1927”转型
1提出问题与文献综述
2问题意识以及创新性
3 1927年的广州及中山大学
第一章:在广州写作
第一节 广州鲁迅的文体转换
第二节 论广州鲁迅的文学风格转换
第三节 关键词举隅:鲁迅广州文学作品新论
第二章:如何“革命”?
第一节 爱或革命的偏至——鲁迅1927来穗动因考
第二节 直面革命:在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广州鲁迅
第三节 飞跃或沉潜:论广州场域中的革命鲁迅转换
第三章:教学/教务的纠葛
第一节 林文庆与鲁迅的多重纠葛及原因
第二节 时为中山大学教务主任的鲁迅
第三节 周树人教授,还是鲁迅先生?——论鲁迅对学院教授的弃绝
第四章:中年男人鲁迅
第一节 爱在广州:论鲁迅生理的焦灼与愉悦
第二节 论广州鲁迅的精神焦虑:压力及后果
第三节 照相及1927广州鲁迅的定格
第四节 廖立峨:作为广东符号的“这一个”
结论
附录
1爱的“中间物”:《魔祟》重读
2鲁迅如何存在:在鲁迅书写与书写鲁迅之间
参考书目
后记
《幽暗国度》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一部、非虚构文学典范之作】 【印度属于记忆 一个死亡
漸漸,你穿上他人認為好看的上衣,幹著合乎他人預期的事。日常生活中已經讓你很疲累,你擠車,你等電梯,你趕巴士,你在超市發現
徐迅雷编著的《这个世界的魂》是关于人物的随笔,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思想,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
《说句心里话》内容简介:《说句心里话》是一本心血管知识科普故事书。主任医师程蕾蕾,跟您分享行医20余年的动人故事。血压居高不
《我折叠着我的爱》简介: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澄明热烈,真挚动人,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和舒缓的音乐风格。她多写爱情
《經驗匱乏者筆記》為《西夏旅館》套書.首批限量贈品.禁止轉售!*人們有時分不清楚,哪些身世是我自己的,哪些是聽來的、因為
《存钱一辈子 真正用钱时 已在病床上》内容简介:“银发川柳”是一种以老年人生活为题材的俳句作品,用自嘲的口吻描写幽默又心酸的
《我伤感的青春》内容简介:回想自己的青春,有爱,有情,但同时还有不少的烦恼:彷徨与迷惘。作者渡边淳一写这本书便是想对自己过
本书为冯小刚导演的最新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为八章,既有讲述电影拍摄时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也有他对家人和好友的真情描述,更有
《花巷》内容简介:用心生活是累人的,但唯此才幸福。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经典散文精选。冯骥才先生亲自授权,选定书名、审定目录,
本书条分缕析地勾勒了鲁迅的北京岁月,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折射出帝都北京对于鲁迅的种种影响和改变。伴随
假如他还活着,我不知道人们将对他怎样称呼?假如他还活着,我不知道他会怎样向后辈嘱?他也许正身居高位,但也许——不过是普通
《美人的事》内容简介:“没有一点点卑俗的东西,只有带着清澄感的珠玉一般芳香的绘画,是我愿望中的事物。”终其一生,上村松园将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内容简介:梅·萨藤作为一位声誉卓著的作家,在诗歌、小说及非虚构领域均有建树,其中,日记构成了
《岛上花园》内容简介:本书是自然文学经典之作,是“岛屿诗人”西莉亚·莱顿·撒克斯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她耐心地讲述自己
《只生欢喜不生愁》内容简介:《只生欢喜不生愁》是水墨画家林曦的艺术生活随笔集,谈艺术之道,论无用之美。全书按主题分为六辑:
《奇想之年》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当代标志性作家琼·狄迪恩的深情之作,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圣诞节前的几天,约翰和狄迪恩夫妇看
《中国小说史略疏识》对学界享有盛誉、影响巨大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之作——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作了洋细的梳理和
为了忘却的纪念---《许广平文集》出版苏文今年2月,是许广平先生诞辰100周年,3月是她逝世30周年。为纪念这位现代妇女运动的前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内容简介: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老北京天桥的文化生态,作者对这一“杂吧地”独特的民俗与文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