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写的总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了我古近代文学的基本面貌,要求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限于主客观的种种条件,实际的工作必然和上述要求有所距离,书中的不当以至错误必然不可避免。
下面是对编写工作中一些具体问题的说明: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负责总纂,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协作编纂;本书各册的编写方式不取一致,采用主编或编著者负责制,即各册的学术观点、学术质量统一主编或编著者;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本书中不仅对少量用汉语写成的少数民族古典文学作家、作品作了论述。
本书的断限上起刘宋,下迄隋代。其中“十六国”文学大部分产生于东晋,陶渊明的不少重要作品则在刘裕代晋以后。为了叙述上的方便,经编委之间协商,决定把“十六国”文学划归本书,陶渊明划归《魏晋文学史》。
目 录
编写说明
第一章 南朝文学概说
第一节 南朝的社会和文化
第二节 南朝文学的繁荣
第三节 南朝文学的特色
第四节 各体文学的发展
第二章 晋宋之间诗文风气的嬗变
第一节 玄言和山水
第二节 题材的多样化
第三节 艺术形式的发展
第三章 谢灵运和谢惠连
第一节 谢灵运的生平
第二节 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
第三节 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其他作品
第四节 谢惠连
第四章 颜延之和谢庄
第一节 颜延之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颜延之的诗文
第三节 谢庄
第五章 鲍照
第一节 鲍照的生平
第二节 鲍照的乐府诗和其他诗歌
第三节 鲍照的赋和文
第四节 鲍照的影响和鲍集的版本
第五节 鲍令晖
第六节 汤惠休
第六章 江淹
第一节 江淹的生平
第二节 江淹的诗歌
第三节 江淹的拟古诗
第四节 江淹的赋和文
第七章 永明诗风的新变
第一节 从元嘉到永明
第二节“永明体”的特色
第三节 诗歌声律的探讨
第四节 新体诗
第八章 谢�和王融
第一节 谢�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谢�的诗歌
第三节 谢�的辞赋和骈文
第四节 谢�的影响
第五节 王融
第九章 沈约及范云 任�
第一节 沈约的生平
第二节 沈约的文学主张和作品
第三节 范云
第四节 任�
第十章 王俭、张融、孔稚�和齐代其他作家
第一节 王俭和齐初文人
第二节 虞炎 虞羲及其他诗人
第三节 张融
第四节 孔稚�和刘绘
第十一章 何逊、吴均、柳恽和梁代前期作家
第一节 何逊
第二节 吴均
第三节 柳恽及其他作家
第十二章 《文选》
第一节 总集的出现和《文选》的编定
第二节《文选》的选录和分类
第三节《文选》的影响和后人对《文选》的研究
第十三章 从“永明体”到“宫体”
第一节 宫体诗的出现
第二节 宫体诗出现的原因和对它的评价
第三节 萧衍父子
第四节 庾肩吾和刘孝绰兄弟
第十四章 徐陵 阴铿和梁陈之间文学
第一节 徐陵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玉台新咏》
第三节 阴铿
第四节 沈炯 周弘正和陈初作家
第十五章 江总和陈代其他作家
第一节 陈代诗风的变化
第二节 张正见 刘删 祖孙登
第三节 江总 姚察
第四节 陈后主及其侍从文人
第十六章 南朝乐府歌辞
第一节 南朝乐府新声的兴起和发达
第二节“吴声”和“西曲”
第三节 南朝乐府歌辞的文学特色
第十七章 《文心雕龙》和《诗品》
第一节 刘勰和《文心雕龙》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创作论
第三节《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和文学批评史观
第四节 钟嵘和《诗品》
第十八章 北朝文学概说
第一节 北朝的社会和文化
第二节 北朝文学的发展和分期
第三节 北朝文学的特色
第十九章“十六国”文学
第一节“十六国”文学概况
第二节 王嘉和《拾遗记》
第三节 苏蕙 苻朗和僧肇
第四节 张骏和李�
第二十章 北魏和北齐文学
第一节 北魏初期文学
第二节 北魏中后期文学和温子�
第三节邢劭 魏收和北齐作家
第二十一章 《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和
《颜氏家训》
第一节《水经注》
第二节《洛阳伽蓝记》
第三节 颜之推和《颜氏家训》
第二十二章 庾信
第一节 庾信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庾信前期的作品
第三节 庾信后期的作品
第四节 庾信的成就和影响
第二十三章 王褒和西魏北周文学
第一节 西魏的文化和文学
第二节 王褒
第三节 北周其他作家
第二十四章 北朝乐府和歌谣
第一节 北歌的创作和流传
第二节 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第三节《木兰诗》和《敕勒歌》
第二十五章 《世说新语》和南北朝志怪小说
第一节 小说在南北朝的发展
第二节《世说新语》
第三节 志怪小说
第二十六章 隋代文学
第一节 隋代文学鸟瞰
第二节 卢思道
第三节 薛道衡
第四节 孙万寿和由北齐入隋的文人
第五节 隋代的南方文人
第六节 杨素和隋炀帝杨广
第七节 民歌和农民起义的诗文
第二十七章 南北文风的融合
第一节 南北文风的区别
第二节 南北文风的融合过程
后记
白蘇齊類集 内容简介 袁宗道,字伯修,是公安“三袁”中之长兄。在公安派文学中,他率先提出反对“后七子”的模拟之风,主张独创,要求写真情实感。其诗歌风格雍容和雅,...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47:徐志摩卷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社和上海作协合作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中的一卷,收入各个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分诗歌、散文和小说三卷,展示了徐...
文集 汪曾祺 内容简介 “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作者张溥,文集之名,始于阮孝绪七录,后代因之,遂列史志。马贵与经籍考详载集名,人物爵里,著作源
你生活的每一天都那么特别 本书特色 荒废的时间要从人生里扣除,就算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风格,你也要活出每一天的精彩。青春只有一次,我们要认真的年轻。莎士比亚,文艺复...
乡关何处-传世散文经典 本书特色 本套书从中国现代散文作品中精选了数百篇佳作,按照爱情、友情、乡情等不同主题,分别成册。在这些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传世作品中,你...
唐诗三百首新注-附辑评 本书特色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
《写作》内容简介:这是玛格丽特·杜拉斯晚年的一部随笔集,一九九三年出版。虽题名为“写作”,但并不局限于写作本身。作家的点滴
蒋春霖(1818年-1868年),字鹿潭,江阴城内蒋家巷人,清朝词人、诗人。曾为官东台富安场盐大使,一生落拓。后为情事而投水自杀。蒋春霖早年致力于诗,以《东淘杂...
心里的锁-中国当代优秀轻文学作品选集-2 本书特色 当代奇书三年获三奖十年数百万曾获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2003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4年)香...
奥威尔读本 本书特色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二十世纪*有特点的作家,对穷人生活的关注、对英国社会现状和变化的关注、对二十世纪整个世界的关注、对资本主义社和社...
秦牧集 本书特色 秦牧是我国著名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全2册-完整版 本书特色 朱生豪著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上下)》共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是迄今遗留的保...
我们失去的光 本书特色 ★她和他是彼此的光,一再错过却不能相忘。★一场始于“9·11”的生死纠葛。★美国年度现象级爱情小说,媲美《我就要你好好的》《一天》。★感...
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风景:南方小城文影录 本书特色 在与小城相遇的瞬间,放缓脚步,逆光而行,去看看被忽略的、幻想中的人和景,记录下47条老巷子、14条老街、1...
《火车大巴扎》内容简介:保罗·索鲁横越欧亚大陆 一场火车上的视觉盛宴 在火车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保罗·索鲁 保罗·索
看不见的大陆 本书特色 记忆是有欺骗性的。不是吗?因为它所寄生的语言的欺骗性,也因为它所寄生的语言的使用者具有欺骗性。这些从来没有进入过我们构建的人类文明史的岛...
姚鼐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为“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之一。姚鼐是清代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作出了一系列理论贡献。他提出“道与艺合,天与人一” 的文学...
作者张鷟,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当时颇负文名。《唐书·张荐传》记载;“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游仙窟》是用第
四库释家集成(上中下)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1994年6月1版1印,同心出版社出版★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首任所长兼研究员吴立民撰写序言★ 11部包括《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