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对当下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独到的观察与剖析。身在教育体制之中,作者所见真切,所感颇深。第一辑“以自由看待教育”中的教育观察和教育随笔,反思当下教育,提出个人意见。第二辑“教育从孩子开始”,以父亲的身份,叙述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乃至惶惑。第三集“守住教师的底线”,以“一厘米主权”为价值标准,讨论教师如何坚守底线,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序一 公民练习:寻求普通人的意义
序二 《阅读抵抗荒诞》:所有的智慧都在朝阳的那一面
第一辑 以自由看待教育
我所思兮在山腰——从教十三年记
带一本书去课堂
语文是公民教育的通路
高考不开放则作文无自由
高考制度对年轻人的三重束缚
开放只是暂时的,规矩才是永恒的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代读”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发明
所谓“文理分科”就是穷折腾
制度性歧视与代课教师悲剧的根源
用思想启明教育之光
大学通则的中国困境
教育多元时代的空谷足音
长沟流月去无声——教育史上的“民国范儿”
第二辑 教育从孩子开始
孩子,你慢慢来
未来的主人翁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人生
请让他们慢慢长大——对小学现行三套语文教材母亲与母爱话题的研究综述
我反对泛道德.而非反对道德
用一生学习做父亲
绘本和孩子
童年的消逝——写给菜虫五周岁的儿童节
祈望天下父母永远懂得孩子的心灵
第三辑 守住教师的底线
观念正确的学生与恪尽职守的教师
卢安克.我们离他的世界还很远
不是心怀理想.而是身怀利器
魔兽世界改善人性——兼谈网络游戏的教育学意义
敢有歌吟动地哀——那些感我至深的诗歌
影响我至深的一本书——《唐宋名家词选》
在鲁迅路口
在悖谬中坚持有趣——有关《独唱团》
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我独爱他孤独的失败人生——有关《放牛班的春天》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我所认识的范美忠
一个人在途中——记我的朋友郭初阳
过去的每一日都饱满有质地——关于我的朋友吕栋
关于杭州三联书店关张答杭外同学问
中小学教师可能是知识分子吗——对话梁卫星
倾听一种自上而来的声音——答童蓓蓓问
后记 不想被世界改变的人
《西方艺术新论(中文版)》内容简介:《西方艺术新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受到西方艺术的巨大影响,从绘画、装置到
《司法过程的性质》最初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所作的一个演讲,为的是纪念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已经去世的毕业生——阿瑟·P.麦金斯
《千羽鹤(经典全新版)》内容简介:这是一场不伦的爱恋! 孤独的川端,将一只世代茶人沿袭的瓷碗,扔进一场人间不伦的爱恋中。它的
◆美国最著名的女人之一、三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提名、《西雅图不眠夜》等经典电影编剧兼导演的诺拉·艾芙隆代表作
《新媒体营销(慕课版)》内容简介:本书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度剖析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的有效方法及实战技巧。本书分为
《十六个汉字里的日本》内容简介:《十六个汉字里的日本》是旅日作家姜建强的推出的重磅文化随笔,深度解读日本之书。在旅日多年的
作者博览群书,视域广阔,秉承宋儒“格物”的精神,对于上天入地各种事物,无不喜欢拿来一“格”。本书论述举凡文学、思想、历史
《追寻鲁迅在南京》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目录 序言鲁迅与南京第一章 追寻鲁迅在南京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鲁迅在
你知道“武当”之名怎么来吗?“金钟罩”、“铁布衫”又如何练成?“青花瓷”是什么样的瓷器,为什么不叫“黄花瓷”或“红花瓷”
《图解商业店铺装修手册》内容简介:本书详细讲述现代商业店铺装修全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以系统的图片配置说明文字描述店铺装修细节
《引爆招商:招商加盟与社群裂变》内容简介:招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引爆招商:招商加盟与社群裂变》从实战
上世纪90年代,王小波在写作小说的同时,开始杂文随笔的写作。这些文字从社会批判到文化论争、从写作自白到文学评论、从日常生活
《星斗满天》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戴逸如先生近年来在上海《新民晚报》上发表的图文专栏精华内容,其画作线条流畅、意蕴深邃,文章
《“无责任”的帝国》内容简介:◎这50年的历史,我们只知道结果,却从未关心过程; 我们看似熟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等事件,但其
本书以游记为载体,重新探讨晚清历史与人物的一批历史散文。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大多是地以人
这本书分成五辑:第一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制国家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
《家庭舒适护理指南》内容简介:本书为“医护睿读系列”。从护士人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护士人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叙事护理教学
《两地书•集注(厦门-广州)》纪录了作者在厦门-广州两地的生活、工作和感受。包括两地的大小环境,作者的工作进程、生活状况、社会
《白沙》内容简介:杰夫·戴尔在本书中对旅行、无意识,以及我们从外部审视自身时所发出的疑问进行了书写。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奇
《艺术家之死》内容简介:艺术家如何在数字时代谋生?你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来自硅谷:当下是做艺术家最好的时代,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