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游记为载体,重新探讨晚清历史与人物的一批历史散文。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大多是地以人名,‘胜迹’之‘胜 ’,在人事而非风物。使作者挥之不去的,是在北京扬名养名,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该书倾注于发生在彼时彼地历史旧事和历史人物的追索,各种依稀风闻或闻所未闻的掌故由他娓娓道来。书中穿插图片更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别有新意,使得本书读来引人入胜。
研究晚清的北京政局人物,同一主题的著作众多。姜鸣以南方才子的独特角度来写这一内容,通过老北京丰富的人与事物细节,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别有新意,使得本书读来引人入胜。
——赵启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很海派,也很京味;很专业,也很好看。上海人眼中的北京掌故,史学行家写的散文作品。发旧思而有新意。
——茅海建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胜”在人事而非风物。使作者流连不去的,是在北京扬名养名、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书中涉及的人物事物相当复杂,也相当有趣,作者又很会讲故事,各种依稀风闻或闻所未闻的掌故由他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舒服。不过,这部书的好处不止是消闲破闷,有些篇什作者是花了很大工夫写就的,文章也做得很有锋芒。
——小宝 书评专栏作家
自序
难与运相争——奕訢
半生名节——贤良寺·李鸿章
秋风宝剑孤臣泪——访李鸿章墓地
失鹤零丁——寻访两代帝师翁同龢故居
清流·淮戚——关于张佩纶二三事
昔时金阶白玉堂——漫游军机处
坤宁宫前——关于故宫室内装潢陈设及其他
哀蝉落叶——宁寿宫凭吊珍妃
莫变时事逞英雄——康有为“公车上书”的真相
阅世空有后死身——访宣南重话“戊戌政变”
落尽夭桃又侬李——从八大胡同想到赛金花
人言是丹青——詹天佑铜像前的遐想
万仞宫墙——孔庙·孔学
随处欢席——吃“仿膳”
岁月山河——站在圆明圆废墟前
祈天忧人——关于“丁戊奇荒”
四年寻觅,重考大克鼎的出土时间
西堤漫步
说“塔”
图片征引书目
威廉姆·庞德斯通(WilliamPoundstone),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定居于洛杉矶。他为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以及美国电视台撰
《品味的记忆》内容简介: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
《坚毅力:打造自驱型奋斗的内核》内容简介:在漫长而艰难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磨难。有的人意志
《乘着歌声的翅膀》内容简介:《乘着歌声的翅膀:音乐专用活动室活动实践研究经验集》为音乐活动室进行了功能定位,提出了音乐室环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特派海外记者李孟苏撰写的英国专题报导“海外特稿”三年来的精选结集。65篇捕捉重大新闻事件、热点人物和
《移动电商》内容简介:《移动电商——手机淘宝运营技巧、策略与案例》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手机淘宝运营技巧、策略与案例的实战类
《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内容简介: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
鲁迅选集(第二卷),ISBN:9787020011650,作者:鲁迅目录 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
《过去现在,一并深爱》内容简介:文艺女神祝小兔寻味英国,将沿途的风景、陌生人的温柔、不期而遇的惊喜细细收藏,这是一场远离家
《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内容简介:清季遭逢千古未有的大变局,集历代王朝体制之大成的清代体制难以从容应对,为了图存,必须应变,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王绵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是现代中医方剂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方剂师资进修
《周作人散文》作者周作人,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
《从走近到走进:美国高等教育纵览》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情况、美国高校人才培养及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各
《小溪边》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前丁村人的日常生活琐事、劳作场景以及在改革开放这一时代浪潮冲击下,身为社会最底层最普通农民的
鲁迅与胡适,在我的视野里是两个窗口,一个通向深邃冷寂的长夜,一个连着开阔、暖意的春的原野。推开第一扇窗户,内心便有凛凛的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部分是自传,部分是文学批评,部分是沉思录。它讲述了两个相互交错的旅行:即作者本人环绕世界的旅程,和
《唐卡》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的基本情况和制作工艺。全书分为“唐卡的发展历程”、“唐卡的类别”、
《活在民国也不错》内容简介:民国范儿是怎样的一种范儿?看这样一本书,足以满足您对民国生活、民国人物的了解欲。原来民国人买
本套收入周作人自编集五种--自己的园地:中国新文艺批评的基石,周作人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艺术与生活:倡导“人的文学”,周作人
《亞細亞的孤兒》這本長篇小說,被公認為台灣文學的代表作。它使我們重新對這個島嶼上所發生的人類紀錄,再做了一次檢討。吳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