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游记为载体,重新探讨晚清历史与人物的一批历史散文。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大多是地以人名,‘胜迹’之‘胜 ’,在人事而非风物。使作者挥之不去的,是在北京扬名养名,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该书倾注于发生在彼时彼地历史旧事和历史人物的追索,各种依稀风闻或闻所未闻的掌故由他娓娓道来。书中穿插图片更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别有新意,使得本书读来引人入胜。
研究晚清的北京政局人物,同一主题的著作众多。姜鸣以南方才子的独特角度来写这一内容,通过老北京丰富的人与事物细节,为那个时代勾勒出鲜活的形象,别有新意,使得本书读来引人入胜。
——赵启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很海派,也很京味;很专业,也很好看。上海人眼中的北京掌故,史学行家写的散文作品。发旧思而有新意。
——茅海建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北京固然有许多风景绝佳的去处,但姜鸣笔下的胜迹,“胜”在人事而非风物。使作者流连不去的,是在北京扬名养名、曾经风华绝代的历史亡灵。书中涉及的人物事物相当复杂,也相当有趣,作者又很会讲故事,各种依稀风闻或闻所未闻的掌故由他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舒服。不过,这部书的好处不止是消闲破闷,有些篇什作者是花了很大工夫写就的,文章也做得很有锋芒。
——小宝 书评专栏作家
自序
难与运相争——奕訢
半生名节——贤良寺·李鸿章
秋风宝剑孤臣泪——访李鸿章墓地
失鹤零丁——寻访两代帝师翁同龢故居
清流·淮戚——关于张佩纶二三事
昔时金阶白玉堂——漫游军机处
坤宁宫前——关于故宫室内装潢陈设及其他
哀蝉落叶——宁寿宫凭吊珍妃
莫变时事逞英雄——康有为“公车上书”的真相
阅世空有后死身——访宣南重话“戊戌政变”
落尽夭桃又侬李——从八大胡同想到赛金花
人言是丹青——詹天佑铜像前的遐想
万仞宫墙——孔庙·孔学
随处欢席——吃“仿膳”
岁月山河——站在圆明圆废墟前
祈天忧人——关于“丁戊奇荒”
四年寻觅,重考大克鼎的出土时间
西堤漫步
说“塔”
图片征引书目
《涨停密码:修订升级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继《伏击涨停(修订升级版)》之后的又一扛鼎之作。作者在其20多年实战操盘与教学实
鲁迅在少年时期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版画艺术。虽然后来他主要精力放在了写作上,但对版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并未削减。
《鲁迅三兄弟》对鲁迅三兄弟的大比较描写,想必会把你领入某种难言的感触之中的。若此,我们就没有浪费你的时间了。愿他们不同的
《珠穆朗玛之魔 Ⅰ》内容简介:20世纪20年代,探险的黄金时代。当时,南北极都被征服,只剩第三极——珠穆朗玛峰。1924年,马洛里、
鲁迅选集(第四卷),ISBN:9787020011674,作者:鲁迅目录 《且介亭杂文》序言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答国际文学社问论“旧形式的采
本书是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文的一部散文集,收录其自1983到2003年陆续所写的60篇文章,分为“前三三与后三三”“如是我闻”等五辑
翻检十年萤雪所得,选出55篇文章,俱已见诸报端刊底。今从善劝,束成一集《空钓寒江》,其中若有一二可寓目者,皆从“空”处钧来
《已经被救护车 拉黑了》内容简介:“银发川柳”是一种以老年人生活为题材的俳句作品,用自嘲的口吻描写幽默又心酸的真实老年生活。
簡媜:蘭縣冬山人,民國五十年生,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從事寫作及出版工作,簡媜在大學即持續熱衷於散文的創作,秉敏感好
《我有着青春的时候》内容简介:《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
《学琴日记》内容简介:《学琴日记》以少女许雪青在跟随陈树哲教授学习钢琴过程中记下的日记,以及作者对这些日记所作的注释,阐述
《可持续城市》内容简介: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应对环境污染、减缓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建设
《一位银行家的管理笔记》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作者从事银行一线管理工作30多年的宏观思考和微观审视,从金融业大势、金融新业态、
打造自已的旅行人生、書寫個人的旅行文學行前準備、造訪目的地、回憶,是美好旅程的三部曲。日記、素描、照片、旅行途中蒐集的小
《从流量到留量》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两个有7年经验的运营人把在线运营实战经验升级为运营策略和方法论的实战书籍。分别从流量的本质
《分手的理由》内容简介:本作品集主要由渡边淳一先生于一九九六年六月至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发表在《周刊现代》上的随笔汇集而成。创
一九零六年夏秋之际,周作人随鲁迅赴日本;一九二三年七月,二人失和。其间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他们更多呈现为一个整体
《城邦与灵魂(人文与社会译丛)》内容简介:本书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
正因為沒能去流浪的人,總對流浪一事有種浪漫的嚮往,在出發的那天到來之前,難免好奇所謂的流浪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我們看到,
《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鲁迅与郭沫若个人恩恩怨怨透视》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鲁迅与创造社(郭沫若)的论争、关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