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识分子观念的缩影,特里林采用了一条更宽广的途径——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来应对当时的新批评主流。通过这些不同凡响的文章,特里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非同寻常的批评家形象:他充满哲学动机而尊重文本,对历史敏感而不受其束缚,受艺术的熏陶而并不崇拜它,尊 崇思想而怀疑理论。本书汇集了特里林从1938年到1975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三十二篇文章,多数已作为经典被大量引用,具有重要影响。
目录
前言(利昂·维泽尔蒂尔)1
约翰·多斯·帕索斯的美国1
海明威和他的批评者9
T.S.艾略特的政治思想20
《不朽颂》32
吉卜林62
美国的现实71
艺术与神经症88
风俗、道德与小说106
《金赛报告》120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137
《卡萨玛西玛公主》148
华兹华斯与拉比177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与现代品位的根基203
作为英雄的诗人:书信中的济慈225
乔治·奥威尔与关于真理的政治思想260
目前美国知识分子的状况276
《曼斯菲尔德庄园》293
伊萨克·巴别尔312
惰性的道德333
“巴门尼德的微笑令我深思”342
最后的恋人356
关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演讲:一次文化事件374
论教授现代文学383
利维斯—斯诺之争404
快乐的命运428
书信中的詹姆斯·乔伊斯451
现代世界里的思想479
艺术、意志与必然性502
我们为什么读简·奥斯丁的作品517
附录535
四十以下537
《自由的想象》序言540
《超越文化》序言545
篇目注释553
索引557
《女人30岁以后的加法生活》内容简介:女人30岁左右是个转折期,同时又是个危险期。本书不同于其他女性休闲读物,是真正帮30岁以后
《马略卡之秋:万岁!马略卡》内容简介:在马略卡岛经营水果农场的凯尔一家,终于迎来了秋天…… 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在马略卡又叫
《余光中经典作品》内容简介: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
《互联网+》内容简介:看看国外是怎么“互联网+”的? 100多个海外“互联网+”成功案例重磅呈现! 本书特别适合有志于互联网创业的
《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卡尔维诺经典)》内容简介:卡尔维诺×非虚构写作,卡尔维诺怎样用想象力驾驭非虚构写作? 卡尔维诺的文学
本书为肖军的代表作品,解放后,一九五四年曾出版过,打倒“四人帮”后重版。书中除小说原文外,还收有“重版前记”、“鲁迅先生
在不安的世界里,做一个安静的人,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不争不抢,不悲不喜,自在从容地过好每一天。精美四色印刷。
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评集。这是一本披着音乐外衣的青春事件簿,一部关于已逝年代的往事纪念册。一九七一年,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团披
《吴敬琏传》内容简介:2010年的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迎来八十岁的寿诞。对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这八十年是一个与自己的
《听客溪的朝圣》内容简介:鸟飞既不经意又随兴,如同茎的卷曲,或是一颗星星亮起。《听客溪的朝圣》记录了迪拉德山中一年的生活,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第二部(新版)》内容简介:《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主要讲述了从建文帝到永乐年间二十六年的历史。朱元璋
《追寻鲁迅在南京》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目录 序言鲁迅与南京第一章 追寻鲁迅在南京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鲁迅在
作者认为“肥胖是美的”,从小就对食物充满热情,他在上海闸北老丰阁,“独自吃了一整桌菜肴”,令服务员都惊异。他“双手各执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最重要杂文集中文版首次出版★其实两百年来,没有谁真的想要这个岛,也没有谁知道该拿它怎么办。这个地
梁凤仪,中国大陆及港台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香港商界、出版界、影视界女强人。其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了财经与文艺融为一体的
本书收录作者1980年访问或介绍英美16位作家的文章,其中不乏大家,也有今天不常见的若干作家。以作者一贯的娓娓道来的语气,再现
《李白选集》内容简介:“谪仙人”李白是最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唐代伟大的诗人,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他以独特的成就,把
《鲁迅作品集精读本》讲述了: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的文学创作,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可珍视的思想文化
1961年秋,张爱玲先到台湾,再访香港。这段游记张爱玲于1963年写成英文本AReturnToTheFrontier,80年代又以中文重写出《重访边城
什么是人生的快乐?我们到底去哪里寻找快乐?选择在布拉格读懂卡夫卡选择摸老虎屁股体会心灵交流选择在心上人面前用鞋喝酒选择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