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1954- ),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先后在外国多所大学讲学和研究。1980年代,研究领域着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后逐渐将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1990年代初开始关注现代中国学术史,近年兼及现代中国教育史。
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学术自选集》(1997)、《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1998)、《老北大的故事》(1998)、《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1999)、《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主编,1999)、《北大精神及其他》(2000)、《图像晚清》(合著,2001)、《中国大学十讲》(2002)等。
我与武侠小说(代序)
第一章千古文人侠客梦
侠的观念之形成――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侠作为一种精神风度与行为方式――人物类型自身演进的内驱力――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乱世天教重侠游”――“一萧一剑平生意”――“豪气一洗儒生酸”――当代视界与文类特征的融合――游侠的英雄化倾向――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侠
第二章唐宋豪侠小说
游侠文学三阶段――从实录、抒情到幻设――游侠重归文明社会的途径――仗义、报恩与比武――游侠与刺客的互相转化――古侠不一定会技击――由“纵死侠骨香”到“少年学剑术”――诗歌中的长剑与小说中的匕首――技击、道术与药物――“世人”与“剑侠”相对立的虚拟世界――侠客的职业化与神秘化――选择平凡的“世人”作为视角人物
第三章清代侠义小说
从游侠故事到武侠小说类型――“侠义公案小说”概念之失误――是“分化”而不是“合流”――公案小说专集的列行与侠义小说家的结构意识――英雄与游侠的区别――有家数有规矩的打斗――侠客之“看破绿林无好”――“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脂粉之谈”――侠客何以不风流――从“女人祸水”到“妻子有用”――“儿女”与“英雄”结合的趋势
第四章20世纪武侠小说
旧派武侠小说与新派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形式――可读性与娱乐性――为报刊连载写作的长篇小说――商品味与书卷气之间的矛盾及调适――江湖世界与桃源梦――“剑”中岂能没有“书”――谈佛说道的文化意义――武侠小说家的艺术追求――从性禁忌到“侠而情”――悲欢离合与人物性格――“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
第五章仗剑行侠
以武行使观念的形成――打斗能力的发展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剑乃兵家之祖――宝剑斩金切工与宝剑除妖辟邪――注重观赏价值而非实战效果的“舞剑”――打斗手段的伦理化――用毒与暗器伤人的负面价值――何以宝剑为正暗器为负――因注重内功而贬低利器――将以力相拼的“武功”提高到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的“武学”――打斗中的庄禅境界――“武戏文唱”与武侠小说的日渐文人化
第六章快意恩仇
“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行使主题三变――善恶是非二元对立的大简化思路――从平不平到立功名――清官在叙事中的功能――侠客形象的合法化与合理化――中国文化中“报”的观念――由报恩到复仇――恩仇内涵的扩展――武侠小说的风行与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复仇之所以“快意”――鉴赏杀戮的文化心理――嗜血欲望的道德审视
第七章笑傲江湖
侠客只能驰骋于江湖――“江湖”概念的演变――从地理名词到文化符号――“江湖”与“山林”――“江湖”与“绿林”――江湖世界的虚拟色彩――侠客从不为生计发愁――两个世界两套规矩――讲义气并非主持正义――美化江湖与重建桃源――典型场景的文学功能――悬崖山洞、大漠荒原与寺院道观――“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切断欣赏者的思维惯性――草泽英雄的美感――佛法无边对刀光剑影的超越
第八章浪迹天涯
游侠之“游”――从不乐业不安居到不守法――“侠客重周游”――漫游的叙事功能――为报恩仇而“负剑远行游”――漫游之于侠客心灵的启悟――孤独的漫游――参悟人生的必要途径――祈求得到敌手――“大丈夫正当独往独来”――不正不邪亦正亦邪――重振古侠雄风――“任侠”与“使气”――独立不羁的生命形态――侠客的名士化倾向
第九章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武侠小说
从类型学角度考察――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独创性――寻找文学成规――“恒定因素”与“主要手法”――叙述对象与叙述方式――现代类型学的总趋向――开掘基本叙事语法的文学及文化意义――移动中的主导因素――从通俗文学角度考察――武侠小说之所以“可读”――理解而不是埋怨“表现程式”――发现“无意识内容”――“侠”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拯救他人与拯救自我――游侠精神的感召力
附录一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附录二 类型等级与武侠小说
附录三 武侠小说中的“剑”
附录四 超越雅俗
――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我与武侠小说研究(新版后记)
中国校园性观念调查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走火的象牙塔、变调的协奏曲、校园里的网络即食恋情、让诱惑疯狂到底、校园性开放的催生剂、异域校园的性文化传真、结语——不容...
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 目录 目录一前言二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礼节形式及其施用1举止性礼节(1)站立礼与跪拜礼(2)配合性礼节形式(3)两种礼节的结合施行(4)双方行...
聚散之际,献予伤感成人礼。★“中国时报”2012开卷好书奖!★以《城南旧事》的童稚抒写《台北人》的感怀。★黄春明、张大春、柯
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 内容简介 余恕诚、吴怀东所著的这部《唐诗与其他文体之关系》,深入论证并清晰勾勒了唐代以诗歌为中心,诗与赋、文、小说、词之间的文体互...
这套读物的特点:一、创新!我们的“人文素养读本”不单单是内容的堆砌,而是一条主线下的体系创新。由此及彼,由内及外,让我们
对手 内容简介 对手,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智慧与阴谋的比拼;是水火不容的冤家;是捍卫人民安全的生死之战。 蓝河市晨光明媚,商贸大厦落成典礼的省市参会领导已落座...
文学术语词典-第10版-(中英对照) 本书特色 《文学术语词典(第10版)》首版于1957年,它用简短明快的文字概述了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方面的关键术语。...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诗经》、《楚辞》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
一场音乐酒会的混迹,钟理与小学玩伴杜悠予重逢,相隔近二十年,在不同世界打滚的两人重温了旧谊。不听话坏小孩的外表、少根筋的
两宋辞赋史-(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硬精装,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结合当时具体的学术思潮、文化政策等因素,全面客观地分析宋代辞赋的嬗变轨迹,展现了两宋...
1995-2005-跨世纪文学-精神向度与心灵困惑 本书特色 张志忠所著的《跨世纪文学:精神向度与心灵困惑(1995-2005)》从跨世纪文学的价值选择入手,不...
云的上面是天堂,天堂的天空也有云吗?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知道,前方某处,将会有人给我一个拥抱。《走向春天的下午》描绘了
家庭按摩治百病一本全 本书特色 电脑长期运行需要定期维护,人体亦是如此;自己动手按经络,循经按摩更健康;家庭按摩,给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做“维护”。本书共分为认识按...
煮酒探西游-吴闲云详解西游记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重新解读《西游记》。《西游记》里面违背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但是通观《西游记》全书,...
橡皮泥大盗 内容简介 作者的话:五岁那年,是一个夏天,我早上醒来时看到窗台上趴着一个火柴一般高的小人……“外星人!”我叫了起来。可我爸爸却说我看到的是一只蜘蛛。...
行书章法举要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特点:1.引经据典、鉴赏性强:本书的主体内容是选取在章法上有代表性、示范性、有风格特点的书法作品为范例,逐一介绍书作的作者、内...
书评研究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为七章,论述了书评的兴起、书评家的素养,阅读的艺术,批评的基准,批评的意识,书评写作方法,书评与出版家、作者、读者以及书评家的关系等问...
西学东渐记 本书特色《西学东渐记/周读书系》为容闳晚年用英文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书中回顾了容氏一生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
众所皆知,江南舒家的大公子,不思红颜爱儿郎。可是,爱人要成亲,新郎却不是他?舒流衣决定赴宴,凭吊那逝去的爱情!却酒後失言
内心活动-文学评论集 内容简介在《内心活动》中,不管是写到塞缪尔·贝克特、罗伯特·穆齐尔或索尔·贝娄,库切都给自己一个任务,就是审视哲学家胡塞尔所称的“欧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