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1954- ),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先后在外国多所大学讲学和研究。1980年代,研究领域着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后逐渐将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1990年代初开始关注现代中国学术史,近年兼及现代中国教育史。
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学术自选集》(1997)、《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1998)、《老北大的故事》(1998)、《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1999)、《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主编,1999)、《北大精神及其他》(2000)、《图像晚清》(合著,2001)、《中国大学十讲》(2002)等。
我与武侠小说(代序)
第一章千古文人侠客梦
侠的观念之形成――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侠作为一种精神风度与行为方式――人物类型自身演进的内驱力――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乱世天教重侠游”――“一萧一剑平生意”――“豪气一洗儒生酸”――当代视界与文类特征的融合――游侠的英雄化倾向――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侠
第二章唐宋豪侠小说
游侠文学三阶段――从实录、抒情到幻设――游侠重归文明社会的途径――仗义、报恩与比武――游侠与刺客的互相转化――古侠不一定会技击――由“纵死侠骨香”到“少年学剑术”――诗歌中的长剑与小说中的匕首――技击、道术与药物――“世人”与“剑侠”相对立的虚拟世界――侠客的职业化与神秘化――选择平凡的“世人”作为视角人物
第三章清代侠义小说
从游侠故事到武侠小说类型――“侠义公案小说”概念之失误――是“分化”而不是“合流”――公案小说专集的列行与侠义小说家的结构意识――英雄与游侠的区别――有家数有规矩的打斗――侠客之“看破绿林无好”――“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脂粉之谈”――侠客何以不风流――从“女人祸水”到“妻子有用”――“儿女”与“英雄”结合的趋势
第四章20世纪武侠小说
旧派武侠小说与新派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形式――可读性与娱乐性――为报刊连载写作的长篇小说――商品味与书卷气之间的矛盾及调适――江湖世界与桃源梦――“剑”中岂能没有“书”――谈佛说道的文化意义――武侠小说家的艺术追求――从性禁忌到“侠而情”――悲欢离合与人物性格――“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
第五章仗剑行侠
以武行使观念的形成――打斗能力的发展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剑乃兵家之祖――宝剑斩金切工与宝剑除妖辟邪――注重观赏价值而非实战效果的“舞剑”――打斗手段的伦理化――用毒与暗器伤人的负面价值――何以宝剑为正暗器为负――因注重内功而贬低利器――将以力相拼的“武功”提高到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的“武学”――打斗中的庄禅境界――“武戏文唱”与武侠小说的日渐文人化
第六章快意恩仇
“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行使主题三变――善恶是非二元对立的大简化思路――从平不平到立功名――清官在叙事中的功能――侠客形象的合法化与合理化――中国文化中“报”的观念――由报恩到复仇――恩仇内涵的扩展――武侠小说的风行与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复仇之所以“快意”――鉴赏杀戮的文化心理――嗜血欲望的道德审视
第七章笑傲江湖
侠客只能驰骋于江湖――“江湖”概念的演变――从地理名词到文化符号――“江湖”与“山林”――“江湖”与“绿林”――江湖世界的虚拟色彩――侠客从不为生计发愁――两个世界两套规矩――讲义气并非主持正义――美化江湖与重建桃源――典型场景的文学功能――悬崖山洞、大漠荒原与寺院道观――“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切断欣赏者的思维惯性――草泽英雄的美感――佛法无边对刀光剑影的超越
第八章浪迹天涯
游侠之“游”――从不乐业不安居到不守法――“侠客重周游”――漫游的叙事功能――为报恩仇而“负剑远行游”――漫游之于侠客心灵的启悟――孤独的漫游――参悟人生的必要途径――祈求得到敌手――“大丈夫正当独往独来”――不正不邪亦正亦邪――重振古侠雄风――“任侠”与“使气”――独立不羁的生命形态――侠客的名士化倾向
第九章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武侠小说
从类型学角度考察――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独创性――寻找文学成规――“恒定因素”与“主要手法”――叙述对象与叙述方式――现代类型学的总趋向――开掘基本叙事语法的文学及文化意义――移动中的主导因素――从通俗文学角度考察――武侠小说之所以“可读”――理解而不是埋怨“表现程式”――发现“无意识内容”――“侠”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拯救他人与拯救自我――游侠精神的感召力
附录一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附录二 类型等级与武侠小说
附录三 武侠小说中的“剑”
附录四 超越雅俗
――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我与武侠小说研究(新版后记)
阿拉蕾-(全套18册) 内容简介 简介《阿拉蕾》(又名《怪博士与机器娃娃》、《iq博士》)是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在1980年代漫画作品。改编的电视动画于1981...
大话古名人:曹操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历史上颇具个性、影响力的重要人物——曹操,由国内极具影响的文学评论家进行点评。该书以轻松、调侃的笔调以当今的思想观点对曹操...
红楼梦论源 内容简介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进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珮。《诗序》以为此诗是秦康公念母之作。秦康公母穆姬是晋献公女,太...
吉本の友人でカミングアウトしていた三笠の、突然の結婚宣言。彼の恋愛問題に振り回されてきた吉本だが、実は彼に結婚してほしく
文心与画胆 内容简介 韩静霆的画,很有书卷气和灵气,既有传统素养又有不受传统束缚。作品比较讲究构成。有一种将万物由寂静化为喧闹的活力。给人以空灵奔放之感。令人想...
团购:视觉大探秘4册 本书特色 引进版《视觉大探秘》由西班牙著名少儿出版公司SUSAETA精心编写、重磅推出!风靡欧美的视觉益智游戏,首次登陆中国,铜版纸彩印,...
百弊放言插图本 本书特色 旧中国的政治,人人皆知其腐败;旧中国的社会,人人皆知其黑暗。然而,若问其究竟如何腐败?究音如何黑暗?其原因如何?手段如何?结果又如何?...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九叶派”诗人、诗歌翻译家。本书分为两卷,第一卷收入1934年至1976年间创作的诗
文坛艺林-备忘录续集 本书特色 《文坛艺林见知录》原系倪墨炎主编“书友文丛”之一,1996年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8年即售罄。海内外友人不时来电来信要书...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 本书特色 朱东润先生民国间撰成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已成文学批评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不过已有的《大纲》是朱东润先生在抗战期间应教学之...
目录中国当代文化的共工篇(代序)李 劼第一辑重论孙犁王朔、刘震云:京城两利嘴孙甘露论张洁爱情观念的变化——从《爱,是不能忘
凱旋回朝就收到皇帝御賜的大禮──活生生的白淨小廝!正常人都知道這是聖上為了拉攏他、甚至是監控他的臥底,所以他第一天就要這
团购:闹闹的星座书全12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中信出版社出版★ 星座女巫闹闹,是国内*受欢迎的星座专栏作家,其豆瓣上的“女巫店”小组,已经拥有超过2.9...
葛洪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讨论葛洪的长生成仙理论和他的学术思想,讨论了葛洪为修炼者建构的教学系统和主要的教学内容,讨论他与儒家思想的关联等。葛洪评传 目录 《...
青海湖传 目录 上篇自序:一个古老的地域距世界有多远蓝色梦想的远古海被一个牧民家庭接纳作为牧羊人的荣耀与尴尬青稞和田鼠的秋天生活往复,阳光每天都新鲜同藏族乡长夜...
语言能力及其分化:第二轮语言哲学对话 内容简介 一位是家住北京郊县农村、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乡下妇女,另一位是借助字典可以看懂中国古书,但张嘴就出错的洋教授,谁...
长江流域的女性文学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的灿烂包含着女性文学的光辉。本书探讨长江流域女性文学的历史发展面貌,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着长江流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
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 本书特色 《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是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在九十年代中期出版的一部重要论文集,书中包括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在1965年、1975...
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民俗学语境 本书特色 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学与风俗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入手,确立从民俗学的角度来探究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发生、确立以及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
生物化学-第2版 目录 1 绪论1.1 生物化学的涵义1.1.1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1.1.2 生物化学的课程性质1.1.3 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2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