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1954- ),1987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先后在外国多所大学讲学和研究。1980年代,研究领域着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而后逐渐将目光延伸至古代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1990年代初开始关注现代中国学术史,近年兼及现代中国教育史。
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合著,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学术自选集》(1997)、《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1998)、《老北大的故事》(1998)、《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1999)、《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主编,1999)、《北大精神及其他》(2000)、《图像晚清》(合著,2001)、《中国大学十讲》(2002)等。
我与武侠小说(代序)
第一章千古文人侠客梦
侠的观念之形成――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侠作为一种精神风度与行为方式――人物类型自身演进的内驱力――读者大众的心理需求――“乱世天教重侠游”――“一萧一剑平生意”――“豪气一洗儒生酸”――当代视界与文类特征的融合――游侠的英雄化倾向――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侠
第二章唐宋豪侠小说
游侠文学三阶段――从实录、抒情到幻设――游侠重归文明社会的途径――仗义、报恩与比武――游侠与刺客的互相转化――古侠不一定会技击――由“纵死侠骨香”到“少年学剑术”――诗歌中的长剑与小说中的匕首――技击、道术与药物――“世人”与“剑侠”相对立的虚拟世界――侠客的职业化与神秘化――选择平凡的“世人”作为视角人物
第三章清代侠义小说
从游侠故事到武侠小说类型――“侠义公案小说”概念之失误――是“分化”而不是“合流”――公案小说专集的列行与侠义小说家的结构意识――英雄与游侠的区别――有家数有规矩的打斗――侠客之“看破绿林无好”――“值世间方饱于妖异之说,脂粉之谈”――侠客何以不风流――从“女人祸水”到“妻子有用”――“儿女”与“英雄”结合的趋势
第四章20世纪武侠小说
旧派武侠小说与新派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形式――可读性与娱乐性――为报刊连载写作的长篇小说――商品味与书卷气之间的矛盾及调适――江湖世界与桃源梦――“剑”中岂能没有“书”――谈佛说道的文化意义――武侠小说家的艺术追求――从性禁忌到“侠而情”――悲欢离合与人物性格――“只有‘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
第五章仗剑行侠
以武行使观念的形成――打斗能力的发展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剑乃兵家之祖――宝剑斩金切工与宝剑除妖辟邪――注重观赏价值而非实战效果的“舞剑”――打斗手段的伦理化――用毒与暗器伤人的负面价值――何以宝剑为正暗器为负――因注重内功而贬低利器――将以力相拼的“武功”提高到作为一种精神境界的“武学”――打斗中的庄禅境界――“武戏文唱”与武侠小说的日渐文人化
第六章快意恩仇
“侠是灵魂,武是躯壳”――“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行使主题三变――善恶是非二元对立的大简化思路――从平不平到立功名――清官在叙事中的功能――侠客形象的合法化与合理化――中国文化中“报”的观念――由报恩到复仇――恩仇内涵的扩展――武侠小说的风行与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复仇之所以“快意”――鉴赏杀戮的文化心理――嗜血欲望的道德审视
第七章笑傲江湖
侠客只能驰骋于江湖――“江湖”概念的演变――从地理名词到文化符号――“江湖”与“山林”――“江湖”与“绿林”――江湖世界的虚拟色彩――侠客从不为生计发愁――两个世界两套规矩――讲义气并非主持正义――美化江湖与重建桃源――典型场景的文学功能――悬崖山洞、大漠荒原与寺院道观――“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切断欣赏者的思维惯性――草泽英雄的美感――佛法无边对刀光剑影的超越
第八章浪迹天涯
游侠之“游”――从不乐业不安居到不守法――“侠客重周游”――漫游的叙事功能――为报恩仇而“负剑远行游”――漫游之于侠客心灵的启悟――孤独的漫游――参悟人生的必要途径――祈求得到敌手――“大丈夫正当独往独来”――不正不邪亦正亦邪――重振古侠雄风――“任侠”与“使气”――独立不羁的生命形态――侠客的名士化倾向
第九章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武侠小说
从类型学角度考察――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独创性――寻找文学成规――“恒定因素”与“主要手法”――叙述对象与叙述方式――现代类型学的总趋向――开掘基本叙事语法的文学及文化意义――移动中的主导因素――从通俗文学角度考察――武侠小说之所以“可读”――理解而不是埋怨“表现程式”――发现“无意识内容”――“侠”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拯救他人与拯救自我――游侠精神的感召力
附录一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附录二 类型等级与武侠小说
附录三 武侠小说中的“剑”
附录四 超越雅俗
――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我与武侠小说研究(新版后记)
《忘记我》内容简介: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钱秀玲,一个出身江南望族的女子,在二战期间于纳粹枪口下挽救了110名比利时人质的生命
文学史话语权威的确立与发展 本书特色 《文学史话语权威的确立——“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研究》这部学术史著述,历经近十年的努力,试图追踪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
红楼梦-导读与赏析-(全2册)-高中篇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是响应中央关于“推广群众阅读活动”的精神以及国务院“十三五&rdq...
被忽略的繁复-当下底层文学讨论的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被忽略的繁复:当下“底层文学”讨论的文化研究》:旗山新文丛书。被忽略的繁复-当下底层文学讨论的文化研究 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
給了戒指,謝炎許下相伴一生的承諾。但是約定一起私奔的那天晚上,謝炎卻失約了,舒念開始覺悟,之前的甜蜜都是逢場作戲而已。接
《雨季不再来》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记录了三毛17岁到22岁的成长过程,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辍学、自闭、叛逆
欧洲文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内容包括:起源、史诗、悲剧、哲学、戏曲、杂文等。欧洲文学史 目录 **卷 希腊**章 ...
纸玫瑰 内容简介 这部小说是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而它的作者却是一个很年轻的人。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几年许多高中生、大学生写的小说,感觉上是这些小说十有八...
妇产科医生饶宗礼被绑架的理由,居然是这位黑道大哥沈仲然的小孩缺保姆?!冷静又死要面子的性冷感冰山医师,对上无赖得不要面子
杨世骥文存 本书特色 杨世骥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建构方面的突出贡献尚未为学界所认知,以《文苑谈往》为代表的一批研究成果的学术史价值尚处于被遮蔽状态。鉴于《文苑谈往》...
文学“马拉松”:《李自成》出版五十年研究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李自成》出版五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多层次地论述了《李自成》在中国当...
西方悲剧的中国式批判 内容简介 悲剧是一个外来词,中国的西方悲剧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来自外国,虽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还无人从根本上对西方人构建的基本框架进...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小说史》主要探讨了1917—1957年间中国新文学中成就*高的小说一门的创作历程,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
西方战略经典 本书特色 出版本书的目的即为消灭盲点,填补真空,并替爱好战争研究的读者开拓一个新境界。本书是以译介西方战略思想经典名著为内容。所谓经典者也就是不朽...
词与文类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观念架构系以诗体的发展为主,所标举的文体研究系建立在两个基设之上:其一,诗体的演进乃时代新美学与文化观的反应;第二,诗体的根本意义...
战国策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先秦历史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下,主要从政治思想、用人主张、人生哲学、处世方针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战国策》“畔经离道”的思想倾向,揭示其...
读曲小识-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有案头之曲焉,有场头之曲焉。作者重视声律与文章之美,固矣。泊乎传奇渐入民间,顾曲者不尽为文士。于是梨园爨弄,迁就坐客,不复...
论东方古代六大史诗 本书特色 史诗反映了当地文化的成就,是经济与政治的集中体现,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该书是著名东方文学专家张朝柯所著,全书共分六章,对《...
药之沉香-诗词中的中药往事 本书特色 外公、外婆都是中医,在小镇上开了个诊所。童年时,便常在诊所中看外公诊脉,外婆抓药。药香满衣,阳光满窗,那样温静恬淡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