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而踏入电影界,*后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的导演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如同一个智者和达人,黑泽明在淡淡的叙述中留给了我们诸多的感受和启示…
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时,是富士山,艺伎和樱花。从他开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时,是索尼,本田和黑泽明。
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在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前,我对电影这门艺术一无所知。
一年后,**次看到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我一下子被它迷住了。几年后,在法国戛纳,我坐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亲眼目睹了黑泽明接受终身成就奖。他受到了东西方人民的热爱和崇敬。我从未和他相遇,尽管曾经有过一次机会。有一次,我去东京办事,一位日本友人建议我去见见黑泽明。我不敢去。无论如何,他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大师。在电影的王国里,我那时不过是个小人物。
——张艺谋(1999年时代周刊)
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是一位为东方电影打开国际电影市场的文化先驱。今天,这个先驱的躯体已经离我们而去,而他的传记《蛤蟆的油》则带着他生命中恒久的电影精神流传下来。这种精神体现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就是指涉的关于认识与真理、语言与现实、阐释与目的这一系现代哲学*为关注的终极命题。
(贾磊磊)
——中华读书报
父亲发生冲突。
父亲是户山陆军学校**期毕业生,毕业后当了教官。他的学生后来有当了大将的。毋庸讳言,他的教育方法纯粹是斯巴达式的。
这样的父亲和崇拜外国文学的哥哥意见相左,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不过,那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与哥哥为什么争吵,只是忧伤地站在一旁望着。
然而此时,遭到意外的旋风袭击的这个家,又遭到一股寒流的袭击。
我有四个姐姐和三个哥哥。大姐的孩子和我同岁,我出生时大姐已经出嫁了。大哥比我大好多岁,我记事的时候他已离家自立门户,很少看到他。二哥在我出生之前病死了。所以,和我生活在一起的只有本书里常常提到的这位哥哥以及三位姐姐。我姐姐们的名字中都有个“代”字,从业已出嫁的姐姐起,按年龄为序分别是:茂代、春代、种代、百代。
我则以年龄为序,称尚未出嫁的三位姐姐为:大姐姐、二姐姐、小姐姐。
前面我已提到,哥哥认为我不能成为他的伙伴,我就只能跟姐姐们一起玩。直到现在,扔布包和翻绳还是我的拿手好戏呢。(我常常把这拿手戏表演给朋友和我们摄制组的人看,他们无不吃惊。我想他们读了本书,对于我那“酥糖”时代的旧闻逸事,应当更加吃惊吧。)
经常和我一起玩耍的是我的小姐姐。我清楚地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小姐姐在父亲供职的、位于大森的学校里玩耍。那地方是一块呈钩状的空地,一阵旋风刮来,把我们刮得离地而起。我们俩赶紧抱在一块儿,刹那间就掉了下来,我哭着抓着姐姐的手跑回了家。
我这个姐姐,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病,就像突然被旋风刮走一般,去了另一个世界。
我不能忘记,到顺天堂医院去看她的时候,病床上的姐姐那凄凉的笑容。我也不能忘记和这位姐姐过偶人节时摆偶人的欢悦气氛。
我们家有旧的古装宫廷偶人,有三宫女、五乐工、浦岛太郎、带哈巴狗的女官等等。还有两副金屏风、两盏纸罩蜡灯、五套泥金彩绘的小桌,小桌上面摆着成套的泥金彩绘小碗盏,连小到能放在手掌上的银手炉也一应俱全。
我们关上电灯,在光线微弱的房间里,借着纸罩蜡灯的柔光,看那些摆在铺着猩红毯子的五层坛上的宫廷偶人,它们仿佛就要开口讲话一般,栩栩如生,美丽之极,我甚至为此而有些发怯。
我的小姐姐招呼我坐在偶人坛前,给我放上小桌,让我在小手炉上烤手,用大拇指甲那么大的酒杯喝甜酒。
小姐姐在三个姐姐中*漂亮,柔媚得过了头。她身上有一种像水晶一般透明、柔弱易殒、令人哀怜的美。哥哥受重伤时,哭着说自己情愿替他死的就是她。
即使现在我提笔写到她,也难禁热泪滚滚,不胜唏嘘。
为我这个姐姐举行葬礼的那天,我和全家人以及亲戚们坐在寺庙的正殿上听和尚诵经。当诵经声、木鱼声加上铜锣声达到高潮的时候,我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尽管父母亲和姐姐们怒目而视,但这笑就是止不住。
哥哥把我带到殿外。
我心里明白,他领我出来为的是到外面训斥我。然而哥哥毫无怒气我
以为他准是把我扔在外面再回正殿去,可并非如此。他只是朝诵经高潮中的正殿回头望了望。
“小明,往那边去!”他扔下这么一句,便离开石条铺的甬路朝外面走去。我紧跟在他后面。
哥哥边大步走着边冒了一句:“和尚们真会折腾!”
我高兴了。
我之所以笑出声来,倒并不是嘲笑和尚们。我只是觉得可笑,自己又控制不住才笑的。不过,听了哥哥的话倒觉得舒畅了。同时我也在想,我纵声大笑,我的小姐姐也会高兴吧。
我这位姐姐只活了十六岁。
我自己都觉得奇怪,然而却记得清清楚楚,她的法号是:桃林贞光信女。
黑泽明,日本著名电影导演。1910年生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自小就在严格的家教下学习剑道、书法和绘画。1943年因执导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一举成名。1950年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而一跃成为世界级大导演。1954年执导了日本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电影——《七武士》。执导的其他影片《生之欲》、《白痴》、《蜘蛛巢城》、《影子武士》、《乱》、《梦》等,均已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1990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8年病逝。
黑泽明在他五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中导演了三十多部电影,共获得了三十多个著名的奖项。作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影响了亚洲几代电影人以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一代西方著名导演。
1999年,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黑泽明”词条由张艺谋、斯皮尔伯格亲自撰写,他们都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这位电影大师的崇敬之情。
爱这个世界:阿伦特传 本书特色 夜幕包裹着我的身体软如天鹅绒,重如悲痛。我不再知道爱的滋味如何也不再知道原野彤红,一切都想慢慢散去——给我留下的仅是安宁。爱这个...
本书不是虚构小说,而是自传性的百事记载、纪实小说。该书结构即显出大手笔的风格,全书由“纽约商场风云”、“童年”、“少女的
武则天演义:良相辅国一代女皇 本书特色 ★《武则天演义》主要是透过武后掌国时期,一代名臣狄仁杰对大唐四大奇案的断案的故事,来反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也间接铺叙...
匕首与玫瑰-鲁迅与中国现代女作家 本书特色 匕首象征了鲁迅作品的战斗文风,而玫瑰则象征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多重品格;其色彩象征了女性文学的绚丽多姿,其坚刺则象征...
竹内实的鲁迅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竹内实的鲁迅研究为研究对象。竹内实鲁迅研究的宗旨是“鲁迅是人不是神”。通过实证主义与宏观理论相结合,他分析出一个具有宗法思想的...
嘉靖传 内容简介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代的第12位皇帝。因年号嘉靖,也称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个性情偏狭、乖戾、刚愎自用的的君主。在位早期,他做了一些革除前朝弊政、...
Theshocking,heart-breaking-andoftenveryfunny-truestorybehindOrangesAreNottheOnly...
《翻译(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培训教程)》内容简介:本书是针对翻译部分的专项辅导书,分成汉译英及英译汉两个大部分。从词语翻译、句
复归的素人-文字中的人生 本书特色 继《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和《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之后,徐贲以辑存父亲遗文的方式作了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私人记忆,这些文字不仅留...
苏东坡传:来如春梦去似云 本书特色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他一生大起大落,宦海浮沉,历尽波涛,却也为国为民,九死无悔!他一生恣意豁达,重情重义,胜友如云...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内容简介:本书根据陈丹青同名画展编成,收录了他归国十年的代表性画作,以及谈论“写生”与
魅力口才周恩来 本书特色 一句话改变人生命运、一段话扭转谈判结果,一席话颠覆历史事件。且看他以口才创造的神奇!以理服人的语言让谈判见效;朴实无华的语言让百姓温暖...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一起访问苏联。期间写的日记被作者本人尘封50年,终于在作者逝世50余年后与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本书特色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的胡适之先生是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为我国的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书收录了...
杜勒斯传奇-一个间谍大师的生命历程 内容简介 中央情报局之父艾伦·杜勒斯的传奇历程。 本书以生动的文字和翔实的史料记述了美国情报史上的传奇人物、中央情报局之父艾...
释迦牟尼传:成佛之路 本书特色 完全依据佛教经典尽量贴近历史真实以艺术、流畅的现代语言再现释迦牟尼的成佛之路与永恒智慧释迦牟尼传:成佛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
郑超麟回忆录(上下卷)(现代稀见史料书系) 内容简介 《郑超麟回忆录》,作者郑超麟,早年参加中共,1923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任中央宣传部秘...
《乐队女孩》内容简介:她,摇滚乐史上最伟大乐队之一“音速青年”主唱 这不仅是一部“后朋克女神”的成长传记,更是一份过去五十年
* 聂鲁达家族授权认可* 聂鲁达:情爱诗人,抑或革命志士?诗人及其三任妻子密友、1971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唯一陪伴在侧的拉美记者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三册)》内容简介:本书被《纽约时报》和《读者文摘》联合评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作者罗曼·罗兰是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