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捷克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伏契克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部壮丽诗篇,在捷克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品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狱中难友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刻揭露了纳粹党徒的残暴行径和叛徒特务的卑劣伎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世界各地千百万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48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授予伏契克象征国家*高荣誉的白狮子勋章;1950年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上,伏契克又被授予“国际和平奖”,以兹纪念。
《绞刑下的报告》于20世纪50年代初被译介到中国,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成为*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作品,后被节选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本书是名家名译彩色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中的一本。该文库译者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翻译家,其译本是质量一流、影响很大、各界公认的优秀译本,代表了该名著在我国的翻译水平和译者的创作水平。每部名著都配以插图,有作者、作品和时代背景的珍贵图片,也有作品情节插图。通过这些插图,不仅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亲切轻松的阅读氛围,而且使读者全面、具象地理解世界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在本部不朽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小——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
《绞刑架下的报告》是捷克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伏契克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部壮丽诗篇,在捷克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品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狱中难友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刻揭露了纳粹党徒的残暴行径和叛徒特务的卑劣伎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世界各地千百万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48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授予伏契克象征国家*高荣誉的白狮子勋章;1950年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上,伏契克又被授予“国际和平奖”,以兹纪念。
《绞刑下的报告》于20世纪50年代初被译介到中国,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起,成为*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作品,后被节选编入中学语文课本。
**章 二十四小时
还差五分钟就要敲十点了。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丽而
温润的春夜。
我急急匆匆地走着——尽我化装成跛脚老头这个角色所能允许的速度快
步走着,——要在大门上锁之前赶到叶林涅克家,我的“助手”克列仓①在
那儿等着我。我知道,这次他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告诉我,我也没有什么
要告诉他的,但是不去赴约,很可能会引起惊慌——主要的是,我不想让我
们这两位好心肠的主人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他们用一杯茶招待我。克列仓早已在那里等我了,——除了他,还有弗
里德夫妇。这可又是一次不谨慎的行动。
“同志们,我很高兴见到你们,但不希望这样大伙儿聚在一起。这样*
容易把我们引向监狱和死亡。要是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就得停止工作,
因为这样不仅对自己有害,而且还会连累别人。明白吗?”
“明白了。”
“你们给我带来了什么?”
“五月号的《红色权利报》。”
“好极了。你怎么样,米列克?”
“老样子,没什么新闻。工作进行得还好……”
“好了,就这样吧。‘五一’后咱们再碰头。我会通知你们的。再见!
”
“再喝杯茶吧,先生!”
“不,不了,叶林涅克太太,我们在这里的人太多了。”
“至少再来一小杯吧,我请求您。”
新斟的茶冒着热气。
有人按铃。
现在不是深更半夜吗?这会是谁呢?
来的客人没有耐心,把大门敲得咚咚直响。
“快开门!我们是警察!”
“快到窗口去!快跑!我有手枪,我来掩护你们撤退。”
晚啦!盖世太保已经站在窗下,用手枪瞄准了房间。他们砸开了门,从
过道偷偷地涌进了厨房,接着闯入房间。一个,两个,三个……九个男人。
他们没看见我,因为我正站在他们背后,在他们打开的门后边。我能够不慌
不忙地射击。但是九支枪瞄准着两个妇女和三个赤手空拳的男人。如果我开
枪,他们就会比我先被打死。假如我开枪自杀,枪声也会引起射击,他们仍
然不免要成为枪下的牺牲品。倘若我不开枪,他们也许会在监狱里呆上半年
或一年,将来革命会把他们当中活着的人解放出来。只有克列仓和我不可能
从那里出来,敌人将折磨我们,——从我的嘴里他们是什么也捞不到的,而
从克列仓那里呢?这个人在西班牙打过仗,在法国集中营呆过两年,大战期
间又秘密地从法国逃回布拉格来的,——不,这种人是不会叛变的。我考虑
了两秒钟,也许是三秒钟吧?
如果我开枪,那也于事无补,只有我自己可以免受苦刑,但因此将会有
四个同志白白地牺牲生命。不是这样吗?正是这样的!
于是决定了。
我从隐蔽的地方走了出来。
“哈,还有一个!”
照我脸上打了**拳。这一拳几乎要了我的命。
“举起手来!”
接着就是第二拳,第三拳。
这一手我早就料到了。
这个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房间,现在变成了一堆倒翻的家具和各种什物碎
片。
又是一阵拳打脚踢。
“走!”
他们把我推上汽车。手枪一直对着我。
途中就开始审问了。
“你是谁?”
“霍拉克教师。”
“你撒谎!”
我耸了耸肩。
“坐好,不然我就开枪了!”
“你开枪吧!”
代替枪弹的又是拳打脚踢。
我们从一列电车旁边经过。我觉得电车好像扎着白色的花彩。难道这个
时候还有婚礼电车,行驶在这深更半夜里?大概是我开始发烧了。
佩切克宫。我原以为不会活着来到这里了。现在差不多是跑着上到四层
楼。啊,原来这里就是有名的Ⅱ一Al反共科!我倒有些好奇了。
那个瘦长个子的负责抓人的头目把手枪放进衣袋里,把我带到他的办公
室。他给我点了一支香烟。
“你是谁?”
“霍拉克教师。”
“你撒谎!”
这时候他手上的表指着十一点。……P2-4
译者:蒋承俊,女,1933年出生,重庆市人。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1961年毕业于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语言文学系捷克文学专业。中国作协、译协会员。主要从事捷克、斯洛伐克文学历史现状的翻译和研究。主要著述有《捷克、斯洛伐克文学戏剧百科》、《东欧文学史》(合著,获1991年全国图书二等奖)、《东欧戏剧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哈谢克和好兵帅克》、《捷克文学史》等。论文有《哈谢克及其创作》、《伏契克及其创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塞弗尔特》等。主要译著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小城故事》、《万能机器人》、《野姑娘芭拉》、《五月》、《群像谱》、《尘寰中的故我》等。
钱玄同文选 本书特色 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如漫漫长途、蜿蜒江河。穿越时空回头看,平常甚至平庸的时段,其实并不在少数。绝佳风景、巅峰时刻,往往只出现在大转折大激荡处...
黄河殇 本书特色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日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内部的...
阅微草堂笔记-百部国学.精装版 本书特色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留下的唯一作品,与《聊斋志异》共同被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
89年的秋天 本书特色 埃贡·克伦茨在这本书里叙述了1989年秋天民主德国那些动荡日子里发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也是他所亲身经历的,这些事情就是民主德国生死存亡的...
全民阅读经典书系--古文观止(全8册) 本书特色 ★ 《古文观止》所选名篇,有的出自历史传记,有的出自名家文集或选集,有的属于骈体文,有的属于散体文,有的是赠序...
《杨门忠烈传》内容简介:北宋初年,宋太宗御驾亲征,欲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汉外结辽国,内恃名将杨业,苦苦抵抗。
白化文文集-人海栖迟 本书特色 “人海”的一个特定含义指北京,“栖迟”,有“游息”或“滞留”等中性义;有“久居一地而漂泊失意”的带感情色彩的偏向义。白化文著的《...
九万字 本书特色 三人联名推荐,叶三处女作倾情演绎九万字!南中国九月的一天,九点至午夜,一人,一瓶闻香及初尝超好的红酒,读叶三的九万字,山鬼和树妖弥满房间。文字...
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ISBN:9787500102731,作者:屠岸编译作者简介 编译者简屠岸,1923年生,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人民
《那几年,卡夫卡》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卡夫卡的四次旅游日记:其中1911年1月—2月在北波西米亚地区,1913年9月在维也纳的部分是独
鲁迅作品---祝福 本书特色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是语言形...
阎连科经典作品02:四号禁区 本书特色 作者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第四届“十月”文学奖,《大校》曾获解放军文艺中篇小说奖。我非常喜欢阎连...
郁达夫散文 本书特色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
藏地兵书 本书特色 神秘磅礴、钢铁旋律、冷山热血、荡气回肠、铁骨柔情、青铜品格、高天厚地、英雄史诗; 比小说更精彩,比传说更感人。 一个上百次穿越“...
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启超之子。一生中主持并参加过全国2000多处古代建筑的调查工作,是中国建筑史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林徽因,中国建筑学...
草堂:2017.09 总第13卷 本书特色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
《灵船》内容简介:劳伦斯以小说名世,但其诗歌成就绝不亚于小说,有人叹息道:“假若劳伦斯只写诗歌,他一定会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英
故乡/鲁迅吴冠中文学艺术笔记 鲁迅 黄山书社 本书特色 《故乡》是融鲁迅经典著作、吴冠中插图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学艺术笔记。配上吴冠中基于对鲁迅文字深刻理解基础之上...
清白家风 本书特色 董桥也是古稀的年岁了,但他的文章劲头不减,甚至是越来越老到,也越来越妩媚风流。董桥的《清白家风》,封面用齐白石国画小品,画的是白菜蘑菇,他说...
《艾默生:技术与收购的“双冕”王》内容简介:一家地区性的风扇生产商,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巨头和美国工业史上的丰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