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伤寒“变”与“辨”
一、伤寒概念的深层内涵
(一)伤寒的内涵
(二)伤寒与温病
(三)伤寒与杂病
二、伤寒“变”的基本规律
(一)伤寒之分类
1.伤寒分六病(六经)
2.六病分风寒
3.六病分经腑
(二)伤寒之传变
1.发于阳变
2.发于阴变
(三)伤寒之转属
(四)伤寒之坏变
1.坏病的含义
2.医坏与自坏
3.坏变与药坏
4.坏变的特征
三、《伤寒论》“辨”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辨的主要内容(五辨)
1.辨病
2.辨证
3.辨治
4.辨药
5.辨效
(二)辨的主要方法
1.证候症群辨法
2.主脉主证辨法
3.排除筛选辨法
4.脉证对比辨法
5.体质特异辨法
6.治病经过辨法
7.病程长短辨法
8.时间症候辨法
9.以药试病辨法
10.主证佐证辨法
第二篇 太阳病析变
一、太阳变概论
(一)太阳含义
(二)太阳生理
(三)太阳病变
(四)太阳辨治
二、太阳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卫开营泄(中风)
2.卫合营郁(伤寒)
3.邪迫卫扰(中风)
4.邪迫营滞(伤寒)
三、太阳病之变
(一)传与不传
(二)寒热真假
(三)虚实之变
(四)先后缓急
(五)随证辨治
(六)阴阳自和
(七)太阳传变
1.脉症之变
2.桂枝证变
3.麻黄证变
(八)太阳兼夹
1.中风兼证
2.伤寒兼证
3.寒夹水气
4.风夹水饮
5.风寒夹湿
(九)太阳自解
(十)转属他经
1.转属阳明
2.转属少阳
3.转属太阴
(十一)转属杂证
1.水停内变
(1)脾虚水停
(2)肾虚水泛
(3)三焦蓄水
2.血因热变
(1)瘀热下焦
(2)热入血室
3.热陷里变
(1)热陷胸膈
(2)热邪壅肺
(3)热结于里
(4)协热下利
4.结痞硬变
(1)结胸热实
(2)结胸心下
(3)结胸寒实
(4)藏结死血
(5)心下气痞
(6)湿浊痞硬
(7)寒凝痞硬
(8)心下水痞
(9)痰逆痞硬
(10)胁下饮痞
5.里气虚变
(1)心阳虚变
(2)脾伤虚变
(3)肾阳虚变
(4)阴阳虚变
(5)气血虚变
(十二)太阳坏变
1.温病坏变
2.正衰坏痞
3.误下坏变
4.火劫坏变
5.误吐坏变
四、类太阳病变
(一)类伤寒证
(二)类桂枝证
(三)类麻黄证
第三篇 阳明病析变
一、阳明变概论
(一)阳明含义
(二)阳明生理
(三)阳明病变
(四)阳明辨治
二、阳明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但热不实
2.但实不热
3.热实并存
(1)热重实轻
(2)热轻实重
(3)热实并重
三、阳明病之变
(一)阳明之传
(二)阳明风变
(三)阳明寒变
(四)胃家实变
1.宿食之变
2.燥屎内变
3.胃家急变
4.承气证变
(五)阳明兼夹
1.阳明兼表
2.兼久瘀血
(六)阳明自解
(七)转属杂证
1.热陷水变
2.热入血变
3.热瘀黄变
(八)阳明坏变
四、类阳明病变
第四篇 少阳病析变
一、少阳变概论
(一)少阳含义
(二)少阳生理
(三)少阳病变
(四)少阳辨治
二、少阳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少火被郁
2.邪结胁下
三、少阳病之变
(一)少阳之传
(二)郁结之变
1.阳微郁结
2.郁结痰凝
3.郁结出表
4.郁结内迫
(三)柴胡证变
(四)少阳兼夹
1.兼夹表证
2.兼夹里热
(五)少阳自解
(六)转属杂证
(七)少阳坏变
四、类少阳病变
第五篇 太阴病析变
一、太阴变概论
(一)太阴含义
(二)太阴生理
(三)太阴病变
(四)太阴辨治
二、太阴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太阴表证
2.太阴脏寒
三、太阴病之变
(一)太阴之传
(二)太阴实变
(三)太阴自解
(四)太阴坏变
第六篇 少阴病析变
一、少阴变概论
(一)少阴含义
(二)少阴生理
(三)少阴病变
(四)少阴辨治
二、少阴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少阴火虚
2.少阴水亏
三、少阴病之变
(一)少阴之传
(二)少阴表变
(三)少阴寒变
1.阳虚胸寒
2.寒盛阳困
3.寒极格阳
(四)少阴热变
1.阴竭胃急
2.热移膀胱
(五)少阴咽变
1.阴虚咽痛
2.少阴客热
3.少阴客寒
4.少阴火结
(六)少阴兼夹
1.阳虚夹湿
2.阳虚夹水
(七)少阴脓血。
1.寒性脓血
2.热性脓血
(八)少阴自解
(九)少阴坏变
1.火劫坏变
2.动血坏变
3.阳陷液涸
4.阴竭阳脱
5.肾绝肺脱
6.亡阳之变一
7.胃阳败绝
8.神气消亡
9.阴阳离绝
四、类少阴病变
第七篇 厥阴病析变
一、厥阴变概论
(一)厥阴含义
(二)厥阴生理
(三)厥阴病变
(四)厥阴辨治
二、厥阴之为病
(一)辨病提要
(二)分类辨治
1.热伏外厥
2.厥阴热利
3.厥阴厥寒
4.厥阴寒呕
三、厥阴病之变
(一)厥阴表变
(二)厥阴虚烦
(三)厥热利变
(四)厥阴动血
(五)厥阴自解
(六)厥阴坏变
1.误下坏变
2.除中坏变
3.真脏脉见
4.肾绝肺脱
5.孤阳已绝
6.有阴无阳
7.阴竭阳亡
8.肝阳败绝
四、类厥阴病变
(一)寒热格变
1.膈热脾寒
2.肺热肠寒
3.膈热蛔变
4.久利格变
(二)厥逆证变
1.阴阳厥变
2.厥证实变
(1)热结厥变
(2)痰结厥变
(3)水结厥变
3.厥证虚变
(1)阳微寒厥
(2)血虚而厥
(三)下利证变
(四)呕哕证变
第八篇 合并病析变
一、合病证变
(一)太阳阳明
(二)太阳少阳
(三)阳明少阳
(四)三阳合病
二、并病证变
(一)太阳阳明
(二)太阳少阳
第九篇 霉乱病析变
一、霍乱之为病
二、霍乱病之变
(一)霍乱水变
(二)霍乱虚变
第十篇 复发病析变
一、房劳复变
二、劳复病变
(一)余热内变
(二)复后热变
(三)复后水变
(四)复后寒变
(五)复后逆变
三、食复病变
本书从“辨”与“变”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伤寒论》,使《伤寒论》的理论更加深化,从而提高临床辨治的能力与治病的疗效。
《伤寒论》一书,不仅指导外感病有意义,而且也是指导内伤杂病的一本专著,因此研究《伤寒论》,不仅研究其外感类疾病的辨治规律,也要研究其因外感引起的具有内伤杂病特点的病证辨治规律。可见《伤寒论》*显著的特点就是“辨”,之所以有灵活的“辨”就是因为有伤寒病客观的“变”,从“辨”与 “变”的角度,重新审视《伤寒论》,从六经之为病、六经病之变、类六经病变三个方面,对六病进行析变,一方面达到认识一切疾病的“变”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拓展人的“辨”的思维空间,使《伤寒论》理论更加深化,更切近临床的需要,从而提高临床辨治的能力与治病的疗效。正如《伤寒论》原序中: “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通过以“辨”识“变”,就可以达到“见病知源”之目的。 一、伤寒概念的深层内涵 (一)伤寒的内涵 伤寒一词,首见于《内经》,有学者研究认为,《素问》中只用作病因学概念,后在《难经》中始作病名,但不排除广义病因概念。至王叔和继仲景遗论为《伤寒论》、《伤寒例》,继承了《内经》、《难经》学术思想,除了部分保留“伤寒”仍为病因概念外,大多已成为广义、狭义的病名。这样,源于《内经》的伤寒词义,经《难经》到《伤寒论》,逐步完成了由病因转向病名的变迁。 所谓“伤寒”,言“伤于寒邪”也。但作为中医认识病因,是辨证求因,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譬如自然界的风具有善行、主动的特性,临床上就把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的病因,概括为风邪。病因明确了,治疗用药就有了依据,所以“辨证求因”进而“审因论治”。“辨证求因” 以病因作用于人体后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因此“辨证求因”的 “因”与实际感受的病因有时并不统一。因此作为病因伤寒,是病人表现出具有寒的特性的临床症状,如恶寒、无汗、身痛等,可见虽名伤寒,但更重要的是“人”(正气)的内在因素,外邪只有通过人体内在阴阳气血的反映才能表现出症状,才能说明何种邪气,因此伤寒之寒是通过人体内在阴阳气血的反应所表现出的具有寒的特性的病症概括。 作为病名,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为一切外感疾病之总称,《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伤寒有五”之“伤寒”,即为广义之伤寒。孙一奎日:“凡风寒暑湿热燥,天之六气,自外而中人五脏六腑、十二经络者,四时之中,皆得谓之伤寒。”明确指出了伤寒是外邪侵袭人体后所致疾病之总称。狭义伤寒,只是指人体感受外邪、表现出具有寒的特性的临床症状的一类病证。《难经· 五十八难》所言广义伤寒五种病证中之“伤寒”,即为狭义。 伤寒具有“病”的涵义,但为什么具有广泛意义,泛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呢?伤寒有什么特殊的代表性吗?众所周知,所有的风、寒、暑、湿、热、燥外感外邪,感之都会引起热性的疾病,之所以都会引起以发热为主的疾病,也是由于人的因素,人是以阳为主、阴平阳秘的活的生命体,“六气皆从火化”道理就在于此,在这六邪之中,唯有寒与热性病的“热”,性质截然相反,在中医整体思维中,就连性质相反的寒邪伤人也会化为热性病,其他邪气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因此“伤寒”具有了特殊的代表性,以“伤寒”代表所有外邪引起的一切外感热病也就很自然的事情,正如《素问·热论》所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言皆属于“伤寒”一类的疾病,可以统称为“伤寒”病。《千金方》引《小品方》云:“伤寒,雅士之词。云天行、瘟疫,是田舍问号耳”。可知,伤寒与天行、瘟疫同类而异名,均指外感急性热病,但伤寒一词却是具有一定思维和地位的雅士之人,对一切外感热病的高度概括,可见伤寒具有了更为广泛“病”的意义。 不论病因之伤寒还是病名之伤寒,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蕴含着人的内在因素,人的因素是内因,是得病与治病的主要依据。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仲景以人体之“三阴三阳”作为疾病分类主要依据;也正因为如此,《伤寒论》中有“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之“发于阳”、 “发于阴”之论;也正因为如此,六经提纲都是以六经“之为” 病的“之为”描述;也正因为如此,在理解中风与伤寒之概念时,要注重人体所表现出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为依据;也正因为如此,仲景在辨治疾病时,要时时注重人体内在正气抗邪的趋势、脏腑的生理特性、阴阳的关系等等人的因素,注重发挥人的内在能力,……等等处处都体现着“伤寒”概念的深层内涵。P1-3
无因债权契约论 内容简介 本书所探讨之对象,无不与无因债权契约直接或间接有关。其中,如品质保证、债务担保契约、代物清偿、间接给付等契约,属于经济生活上具有重要意...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回忆录中曾提及,小时候她喜欢和母亲一起看书,母亲讲给她最多的就是伊妮德•布莱顿的作品,她一直记忆深刻、并深受影响。这位伊妮德•布...
北倾:典型的江南女子,写过大量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情节没有大起大落,以细腻的情感取胜,结果也多以花好月圆为结局,阅读起来不伤神不伤心,被称为“治愈系”言...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著名油画家、作家,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之一。2000年回国,任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卸去教职。其间,因辞职事件及...
★现代文学里假如没有老舍,那就意味着文学缺少了一块致命的东西——大众老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代表大众思想和大众情感的大众作家,他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他笔下的世界...
釋見介喜愛自然與追求人生真理,十餘年出家修行的歲月,益發體認到佛法應在自然中領悟,也應在平實的生活裡體會,因此目前於山林間隱居潛修,期待探討更深刻的生命智慧。曾...
A blueprint for thriving in your job and building a career by applying the lesso...
第七十四届饥饿游戏即将开始。在荒蛮的野外环境中,每个人都想置你于死地,你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吗?24人参加竞赛。只有一人能够存活。抽签日那天,凯特尼斯的人生彻...
荻原长一(1918- ),1944年6月应征入伍,驻守菲律宾棉兰老岛的三宝颜半岛。1945年秋被人从死亡线上救出。1947年1月1日回国。日本国际协力服务中心培...
丹尼尔•霍普,1974年出生于南非,成长于伦敦,是英国年轻的小提琴演奏家,是欧洲音乐界的一颗新星。他在幼年时就得到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的关爱和指点,之后又得到名师布...
【内容简介】20世纪前叶,中国和美国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这是一个古老但衰弱的古国和另一个年轻但强大的新兴国家的一次相遇。在本书中,跟随史迪威——一个古怪但却真实...
《大国游戏Ⅳ:四面楚歌》内容简介:四面楚歌篇是《大国游戏》系列的第四卷。本卷内容的写作横跨了2008至2009年整整一年的时间,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颠覆式创新之父”,哈佛商学院教授,五度荣获“麦肯锡最佳论文奖”,两度在Thinkers50 ...
Friedrich August Hayek (1899-1992), recipient of the Medal of Freedom in 1991 an...
小野不由美出生於日本大分縣中津,就讀大谷大學期間,加入「京都大學推理小說研究會」。一九九三年,《東京異聞》入圍日本奇幻小說大獎,引起了廣泛討論。二○一三年,以《...
觉醒商业书系,由颉腾文化策划出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等领衔推荐。解除短视资本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绑架和威胁,从股东利益至上的单赢回归到利益相关者的共赢,新商...
作品目录一、总论二、室内空间与尺度三、室内设计的艺术流派与风格四、室内空间设计五、室内光环境六、室内绿化设计七、室内家具
神奈川历史文化学者,现居日本。于东京繁华地探访历史遗迹,满眼看的不是现代风物,而是江户时代的风光街景。除了实地探访,也埋首日本故纸堆中觅趣,并着手撰写历史故事。...
《社会中的国家》是米格代尔在国家与社会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呈现了作者在该领域研究思路的发展变迁。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共八章内容,从方法论、国家-社会关系模型、国家权...
《沙漠教父言行录》作者:安东尼,埃及修士,沙漠教父领袖,被称为“修士之父”。本书作者还包括以伊瓦格里乌、卡西安、波伊曼、马卡里乌等为代表的多位沙漠教父。《安东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