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拥有悠久而良好的艺术教育传统。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时任学堂监督(校长)的李瑞清先生就提出了科学与国学、艺术相结合的办学理念,首创图画手工科,开启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先河。历史地看,李瑞清先生的这一理念不仅深切博雅教育的精髓,而且暗合现代大学的精神,因此得到他的继任者们的高度尊重和积极践行,以至成为一种风气和传统。嗣后几十年间,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干、徐悲鸿、傅抱石等现代中国书画巨擘在这里长期任教,以自己旺盛的艺术创作和卓越的教育实践将南京大学打造成为当时艺坛的一个重镇,并有力地推动了南京大学以“诚”为核心的传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这堪称现代中国艺术史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但令人慨叹的是,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和其他综合性大学一样,南京大学的艺术学科也被调整出去。这样一种好的传统就此中断。
在现代大学发展史上,很多世界著名大学的校长都强调了科学、人文与艺术三者均衡发展的重要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持南京大学的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接续传统、光大传统,将南京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举措之一就是在1998年推动成立了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这大约是1952年以后在重点综合性大学中成立的**家艺术研究机构。成立该研究所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块充满希望的艺术园地,吸引艺术家驻校创作,促进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发展,推动艺术研究的开展,营造艺术的氛围、沟通科学、人文与艺术,引领新的南京大学精神的塑造与传播。
在南京大学这所以文理著称的高校里,艺术之花能够盛开吗?建所之初,很多人都对此表示出了善意的怀疑。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神奇的是,该研究所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还获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发展:在创作上,该所完成了多组中国历史文化人系列雕塑作品,被誉为当代中国“写意雕塑”的策源地;在教学上,该所已经成为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而且还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内研究生艺术教育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在理论研究上,该所致力于对中国雕塑艺术精神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得到国内艺术理论界尊重的重要成果;在对外交往上,该所以艺为媒,走出去、请进来,声誉远播欧美,成为南京大学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不管是科学研究、人文探索,还是艺术创作,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智慧,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创造,同样,一代人也都有一代人的局限性。一个人要想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更完美地实现自己的创造,就需要清醒地去认识自我与时代。这时,他人中肯的评论与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个方面,为山无疑是幸运的。这些年来,在其成长的道路上,他不断得到国内国外各界人士热情而睿智的评论与批评。对此,他总是能够虚心听取、潜心琢磨、勇于尝试,*终使自己比较早地获得了成熟与成功。今天,为了配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吴为山雕塑绘画展”,群言出版社以《诗意的塑造——吴为山艺术评论集》为题将各界人士历年来给予为山的评论文字结集出版。这个集子中的评论者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安东尼·司顿斯、小杉三朗、熊秉明、靳尚谊、邵大箴、张道一、范迪安等中外著名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一类是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马万祺、季羡林、金耀基、宗璞等文化名人,还有一类则是钱伟长、杨振宁等学贯文理的科学大师。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为山艺术创作的艺术本体、文化性、社会性和历史价值进行了目光如炬的深刻评论。尽管这些评论者的社会背景、文化源流、审美取向等相去甚远,但他们却在几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为山“把传统的写意与现代主义的东西结合起来”(范迪安),其艺术创作的实质是创新,“吴为山的雕塑具有创建性”(杨振宁);为山“发现并升华了童性,体现了人类对童年的一种真实情感”(贝娅特丽克丝),“雕出人类真、善、美”(马万祺);为山“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季茨林),“是可以嘱托艺术之将来的人”(小杉三朗)。
这个集子中相当数量的文字我以前都曾读过,但今天读来,依旧感到有收获。希望为山以此为起点,在南京大学这块沃土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读吴为山的真、纯、朴
**次看见吴为山的雕塑是2000年4月,在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的多件作品。青铜的“齐白石”,从瘦削的脸孔,到长髯,到许多皱折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矍然独立的精神。费孝通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我曾多次听过他的课与他的演讲。吴为山的“费孝通”比真人似乎更像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都刻划了出来。“荷兰女王”是另一件我十分欣赏的作品。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反之亦然。吴为山的女王头像完全跨越了此鸿沟。
*能显示吴为山天才的是他的许多模糊形象的作品。我猜想他善于在几分钟之内就捏造出来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春风”是吴为山给他的女儿塑的像,他说:“当时我生病在家,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小裙子飘起来,小脚丫翘起来,可爱之极……”我认为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诗意,没有淳朴的情感,作品一定不会感人。
另一个作品“无题”是圆球形的陶塑,融合几何球型与人头,浑然一体,极好,极美。是真、纯、朴的升华。我一直喜欢这几个字,很高兴吴为山把它们塑了出来。
大江健三郎说小说和随笔是他文学生活的车之两轮。我想人物塑像和即兴随指恐怕是吴为山雕塑生活的车之两轮吧。
看了吴为山的作品我为他写了几个字: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
他的发自内心的创新力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凸显出来。
……
中国茶联 本书特色 ★ 大16开平装,装帧精美,布面线装书脊,铜版纸全彩图文★ 茶联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代表,以茶事为题材,内容清雅,将文学、书法、茶文化等融为一...
《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内容简介:到底是什么令巴黎从众多中世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座现代意义上的伟大城市?若昂•德让在本书
一生要看的500电影:第二卷 本书特色 《一生要看的500电影》,这是什么?电影是什么?电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电影?我们为什么会因电影产生...
西冷印社-丝印研究专辑(总第十一辑) 目录 主编导语专辑·丝印研究 丝印诸说与私考 《丝印之“谜”解》翻译弁言 丝印之“谜”解学术研究 “农耕文化”在历史上对民...
艺文丛刊(第4辑)/艺文丛刊 本书特色 艺文丛刊第四辑: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细节。艺文丛刊,繁体竖排,可读可藏。艺文丛刊(第4辑)/艺文丛刊 内容简介 米芾著...
书法系列丛书--楷书书写入门 内容简介 颜真卿(公元七○九——七八五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因此也有人说他是琅砑人)。出身于一个...
本教材内容包括建筑测绘简史,建筑遗产测绘记录相关问题和古建筑测绘的基本理论、测量学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测绘准备工作、单体建
新世纪青少年艺术素质培养丛书---电影艺术入门与鉴赏 目录 **章 电影概况**节 世界电影概况一、电影的产生二、电影的形成期三、无声电影的创作时期四、有声电影...
傅山集-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之三十二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法书名碑原版放大折页系列》从中国历代书法经典作品中精选常用碑帖,原版放大,印制精良,并配以折页...
现在见到的出土或传世文物,大多是当时人们使用的器物,它们的名称什么?当时又是干什么用的?由于时代久远,我们可能知道的很少
刘熙载书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介绍:刘熙载是古典文艺理论的殿军,学者对其代表作《艺概》中的文学部分研究颇多,而对其《书概》一章的关注明显不足。迄今为...
集柳公权楷书三字经 玄秘塔碑-内附双面书法水写布 本书特色 选取书法名家黄自元、欧阳询、智永楷书,王羲之行书、邓石如篆书作品《千字文》,以及欧阳询、颜真卿等作品...
王羲之兰亭序三种-历代传世碑帖精粹-05-彩色本 本书特色 《兰亭序》堪称书法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产生于东晋,而显世却在唐代。其中著名的有冯承素、虞世...
导演思维:让微剧本变得高级起来 本书特色 要想在众多微剧本中脱颖而出,带来流量,吸引投资,“具有导演思维”的创作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就必不...
中国碑帖经典--司马氏墓志四种 内容简介 《司马氏墓志四种》即《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景和墓志》、《马马景和妻孟氏墓志》和《马司昇墓志》。清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
书画家题联备要 本书特色 梁石、梁栋编著的《书画家题联备要(精)》是一部为书画家题联备要的工具书,也是楹联家、书画家、广大书画楹联爱好者撰写的一部参考书,是编著...
透视美国独立电影制作思维低成本如何“四两拨千斤”...................※编辑推荐※好莱坞是世界电影的中心,然而正在蓬勃发展的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工程的目标是确定夏商周三代的纪年。经过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
电影叙事学研究 本书特色 ★ 作者是巴黎**大学电影艺术博士,师从法国著名电影学者皮埃尔·索尔兰教授,理论背景纯正,并收录了对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若斯特的深度访谈...
服饰纹样素材集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按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包含了以花鸟、植物、海洋的能干主题的服饰纹样★ 和服的纹样与色彩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