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发展史上,不论是与南社同时期
的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还是稍后的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
丝社、学衡派、现代评论派、论语派等等,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创设于我国经
济的中心上海或者政治的中心北京等现代大都市。南社正式成立于1909年苏
州虎丘张公祠,一个带有浓郁的封建性与民间性色彩的地方。它的这种传统
与另类,使得以往的文学史研究者常常倾向于将它列人中国古典文学的范畴
。查《辞海-文学分册》可以明显地发现,“南社”是被列在了中国古典文
学社团与派别的*后一个,似乎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发展到南社为止都一以贯
之地保持了传统的特点,只是在南社以后中国文学才开始了一条全新的现代
化之路。
然而问题在于:南社从酝酿到成立到发展与分化,前后绵延好几十年,
似乎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相始终,而如果将南社排除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之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同时,是不是
还并存着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或者说,以往的现代文学视野是不是过
于单调与狭隘了些?
尽管对南社的这一传统观念的定位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它创社时
的地点选择以及它活动时所选取的传统性与民间性的方式,自然是人们将它
划入古典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初期,1902年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1903年
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1906年吴趼人、周桂笙主编的《月月小说》、
1910年王蕴章、恽铁樵主编的《小说月报》等等,或主张改良政治,推动民
主共和,或强调轻松娱乐,迎合都市读者的要求,都极其强烈地带有了社会
重要转型期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新要求与新趣味。但是,虽然南社成员中也
有一些改良民主政治的呼声与要求,然而它给人的*集中与*明显的印象是
:南社是坚持民族主义的,南社是反对满清王朝的。
为什么南社有着如此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为什么南社会如此强烈地要推翻满清王朝?
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其实正深深地涉及到南社创社的由来,以及它
为什么会以如此面貌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期文坛的真实动因。
在这里,地缘背景构成了我们观察南社创社的*初也是*为关注的视角
。
时间要回溯到二百五十年前的明朝末年。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上,我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次由北向南的区
域转移。由于魏晋时大量士族南迁,再加上隋朝时沟通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
脉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江南凭借其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得天独厚的平原沃
土,迅速成为全国*为富裕的经济中心。到宋朝时,人们从“苏湖熟,天下
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些美誉中,便不难体会到江南在全国的重
要地位与富裕程度。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的繁盛更是日甚一日。农桑丰稔
,商贾云集,在苏州、杭州、金陵、扬州等地市民阶层大量涌现,有的已经
形成了百万人口左右的城市规模。当时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
,“五人当六人之功,一灶当三缫之薪”的缫丝技术已经在江南广泛使用。
而另一位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指出当时苏州、松江一
带已经出现了缫丝效率大为提高、工艺极为繁复的“花机”。而随着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那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在
江南逐渐形成。一种似乎预示着古老的封建帝国就要走到尽头的资本主义萌
芽,到明朝末年已经在江南实实在在地出现了。
风流才子唐寅在《阊门即市》中写道:
翠袖三千楼上下,
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买何处绝,
四远方百总不同。
描述的是明朝苏州阊门一带繁荣的景象。同时代的何良俊在《四友斋丛
说》中也指出,当时的苏州、松江一带,“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
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而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一些江南名城迅速崛
起,“列巷通衢,华区锦肆;坊市棋列,桥梁栉比”,而“四方商人辐辏其
地,而蜀舻越舵,昼夜上下于门”,形成了一个个相当繁盛的著名商业城市
。以后来许多南社社员聚集的江苏省吴江县为例,明朝初年只有七个集镇,
而到明嘉靖时便发展到了十四个大镇,其中明初只有几百人的典型乡镇“青
草地”,到明后期一跃而成了拥有数万人口的丝绸重镇盛泽。表现到文学中
,在冯梦龙、凌潆初编纂的“三言二拍”中,留下了许多商业都会与市民阶
层的文学场景。
尽管明朝末年宦官当权,吏治腐败,遍布江南的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
代表的封建官僚阶层进行了勇猛的斗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深层次上表
露出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与陈腐的封建官僚体系的尖锐冲突,不过,随着市
民阶层的大量涌现、商业城镇的日趋繁华、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乃至人们
在思想观念上对陈腐的封建价值体系与伦理规范的严重对立与颠覆,都使得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众多史学家
的叙述之中,人们似乎可以隐隐地感觉到中国历史即将到来的巨大转型,那
种有些类似于西方文艺复兴的曙光,好像就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古国了。
然而,到1644年,随着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缢,满清铁蹄踏破中原大
地,这缕资本主义萌芽的曙光便如春梦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P001-003
伦理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 本书特色 周保欣编著的《伦理视野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在伦理的视野中,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出检讨与反思。作者的思想方法,不是去描述当代文学中的...
ByoneoftheworldsmostacclaimedwritersandauthorofTheLover,oneofFrancesleadingliter...
怀念狼-贾平凹作品集 内容简介 这部叙述无羁,寓意丰饶的长篇小说是一阙寻找天人合一的祈歌,作者苦著三年,历经四次修改后完成.猎人,记者,烂头在为商州尚 ...怀...
歌舞海洋 本书特色 怒江州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怒江州雕凿成了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峡谷的天下奇观。怒江**湾等大量地质奇观,使怒江成为研...
《救猫咪:电影编剧指南》内容简介:本书是好莱坞知名编剧、剧本导师布莱克·斯奈德的代表作。这是一本简练、清晰的实战派指导手册
绘画技法经典译丛——油画大师的奥秘 内容简介 有很多传授绘画的美术教师,但是在这些教师中,能够以高水平讲授绘画艺术的,却不是很多。作为一个学习绘画的学生,我曾经...
王向远著作集(第1卷,东方文学史理论) 内容简介 简介《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收录著名学者王向远教授的主要代表作12部,近400万字,是国内少见的、为中壮年学...
《温故(之八)》内容简介:《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 本书特色 王向远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十八个专题对比较文学的学术成果做了科学的...
楚辞论丛 本书特色 殷光熹教授研究诗经、楚辞多年,个人辞书著作11种,曽参与10多种辞书编撰,本书稿是作者经过对《楚辞》多年研究整理后撰写的,主要从1.《楚辞》...
金庸评说五十年 内容简介 博采相关史料,寻踪研究历程,吸纳*新成果,兼容多元声音。金庸是当代文坛大家,拥有众多“金迷”,本书精心挑选五十年来对金庸的各种评说文字...
红楼梦-俞平伯评点-(全三册) 本书特色 《红楼梦:俞平伯点评》:以*忠实于曹雪芹原著之戚序本为底本;全面搜罗脂砚斋呕心沥血之珍贵批语;红学大师俞平伯穷数十年之...
瓶外危言 内容简介 《瓶外卮言》之“卮言”,即自然随意之言,或为支离破碎之言之意,常用为称自己著作之谦辞。“瓶外”,即《金瓶梅》之外,亦即围绕《金瓶梅》所作之研...
长生-屠龙术 本书特色 《屠龙术:长生》:中日富二代精彩斗法,长安与上海古今交融,中国版《魔戒》,法兰克福书展载誉归来,古代亚文化小说大师白衣卿相史诗级作品。他...
素描静物 目录 序概述苹果和香蕉衬布上的植物砧板上的刀和肉电话和电话簿土豆、药罐和碗逆光的杯子帽子和皮带画具绒毛猩猩和易拉罐洗浴用品衣架鸡蛋、蒜头和碗鱼头和火锅...
这是一本黑色的书,连三个切口都刷了黑漆。正面不着一字的书衣也是黑色特种纸,两边是两张切割出来的脸部曲线,封面上只有九个小
《毛诗正义》研究(以诗学为中心) 目录 序引言**章 以文学手法解诗**节 释字句篇章,依韵解诗第二节 以文逆意,以文势解诗第三节 比兴解诗第二章 以文学手法解...
走るのも泳ぐのも誰より早い勇は、幼い邦彦の憧れだった。成長するにつれ世間からはみ出していく勇を、邦彦はなんとか真っ当な道
红楼五百问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1版1印★ 作者王家惠,红学专家,“新丰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30集电视连续剧《曹雪...
皮皮文集-安东尼奥尼猜想及其他 本书特色 作为评论者,除了要抓住原著的灵魂,还要找到自己评论的灵魂,在对别人作品的阐述中完成自己的创作,我用了四年时间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