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发展史上,不论是与南社同时期
的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还是稍后的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
丝社、学衡派、现代评论派、论语派等等,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创设于我国经
济的中心上海或者政治的中心北京等现代大都市。南社正式成立于1909年苏
州虎丘张公祠,一个带有浓郁的封建性与民间性色彩的地方。它的这种传统
与另类,使得以往的文学史研究者常常倾向于将它列人中国古典文学的范畴
。查《辞海-文学分册》可以明显地发现,“南社”是被列在了中国古典文
学社团与派别的*后一个,似乎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发展到南社为止都一以贯
之地保持了传统的特点,只是在南社以后中国文学才开始了一条全新的现代
化之路。
然而问题在于:南社从酝酿到成立到发展与分化,前后绵延好几十年,
似乎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相始终,而如果将南社排除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之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同时,是不是
还并存着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或者说,以往的现代文学视野是不是过
于单调与狭隘了些?
尽管对南社的这一传统观念的定位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它创社时
的地点选择以及它活动时所选取的传统性与民间性的方式,自然是人们将它
划入古典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初期,1902年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1903年
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1906年吴趼人、周桂笙主编的《月月小说》、
1910年王蕴章、恽铁樵主编的《小说月报》等等,或主张改良政治,推动民
主共和,或强调轻松娱乐,迎合都市读者的要求,都极其强烈地带有了社会
重要转型期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新要求与新趣味。但是,虽然南社成员中也
有一些改良民主政治的呼声与要求,然而它给人的*集中与*明显的印象是
:南社是坚持民族主义的,南社是反对满清王朝的。
为什么南社有着如此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为什么南社会如此强烈地要推翻满清王朝?
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其实正深深地涉及到南社创社的由来,以及它
为什么会以如此面貌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期文坛的真实动因。
在这里,地缘背景构成了我们观察南社创社的*初也是*为关注的视角
。
时间要回溯到二百五十年前的明朝末年。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上,我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次由北向南的区
域转移。由于魏晋时大量士族南迁,再加上隋朝时沟通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
脉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江南凭借其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得天独厚的平原沃
土,迅速成为全国*为富裕的经济中心。到宋朝时,人们从“苏湖熟,天下
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些美誉中,便不难体会到江南在全国的重
要地位与富裕程度。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的繁盛更是日甚一日。农桑丰稔
,商贾云集,在苏州、杭州、金陵、扬州等地市民阶层大量涌现,有的已经
形成了百万人口左右的城市规模。当时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
,“五人当六人之功,一灶当三缫之薪”的缫丝技术已经在江南广泛使用。
而另一位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指出当时苏州、松江一
带已经出现了缫丝效率大为提高、工艺极为繁复的“花机”。而随着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那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在
江南逐渐形成。一种似乎预示着古老的封建帝国就要走到尽头的资本主义萌
芽,到明朝末年已经在江南实实在在地出现了。
风流才子唐寅在《阊门即市》中写道:
翠袖三千楼上下,
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买何处绝,
四远方百总不同。
描述的是明朝苏州阊门一带繁荣的景象。同时代的何良俊在《四友斋丛
说》中也指出,当时的苏州、松江一带,“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
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而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一些江南名城迅速崛
起,“列巷通衢,华区锦肆;坊市棋列,桥梁栉比”,而“四方商人辐辏其
地,而蜀舻越舵,昼夜上下于门”,形成了一个个相当繁盛的著名商业城市
。以后来许多南社社员聚集的江苏省吴江县为例,明朝初年只有七个集镇,
而到明嘉靖时便发展到了十四个大镇,其中明初只有几百人的典型乡镇“青
草地”,到明后期一跃而成了拥有数万人口的丝绸重镇盛泽。表现到文学中
,在冯梦龙、凌潆初编纂的“三言二拍”中,留下了许多商业都会与市民阶
层的文学场景。
尽管明朝末年宦官当权,吏治腐败,遍布江南的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
代表的封建官僚阶层进行了勇猛的斗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深层次上表
露出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与陈腐的封建官僚体系的尖锐冲突,不过,随着市
民阶层的大量涌现、商业城镇的日趋繁华、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乃至人们
在思想观念上对陈腐的封建价值体系与伦理规范的严重对立与颠覆,都使得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众多史学家
的叙述之中,人们似乎可以隐隐地感觉到中国历史即将到来的巨大转型,那
种有些类似于西方文艺复兴的曙光,好像就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古国了。
然而,到1644年,随着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缢,满清铁蹄踏破中原大
地,这缕资本主义萌芽的曙光便如春梦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P001-003
中国词曲史 本书特色 一、丛书**辑凡20种,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创制开新之作,或为传世经典之作。二、**辑收书范围,起于民国建立,迄于...
《上海往事》讲述乡下少年唐水生来到大上海,被安排在当红舞女小金宝身边服侍。小金宝是帮会头子唐老爷的情妇,但心中却爱着唐老
契诃夫作品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戏剧及散文代表作品,采用汝龙等人的资深译本。另请研究专家学者...
幸福白皮书:幸福人生的100个简约法则 本书特色 幸福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触手可及;幸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具体现而现实的,我们可以感...
百年契诃夫-戏剧三种 本书特色 对于时时感到精神一物质处于分裂状态的现代人来说,“上帝已经死了”!在契诃夫的世界中,我们却能发现,分明存在着一个“上帝”-对庸谷...
普鲁斯特私人词典 本书特色 ★一次关于普鲁斯特的“头脑风暴”,一场游走于《追忆似水年华》页缘内外的愉快历险—— 从小玛德莱娜到高帮皮鞋,从里茨饭店的冰淇淋到柏格...
刘咸炘学术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通观全书,资料详赡,论证严谨,眼光敏锐,文笔流畅,的确是一部用力甚深用心甚苦的优秀学术著作。对于有兴趣从事刘咸炘研究或者四川学术与...
经典的背景 本书特色 作家李骏虎多年来在创作和评论两个园地都有建树,《经典的背景/赵树理研究文丛》一书收录他有关现实主义创作的创作谈、发言和理论文章30余篇,基...
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 本书特色刘文忠*的这本《温柔敦厚与中国诗学(精)》以《礼记》和《诗大序》出发,对温柔敦厚这一重要诗学范畴的产生、发展、演变,做了认真地梳理和...
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力求以唯物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立场,在翔实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从历史性和时代性有机统一的角度出发,对近代以来...
小说地图 内容简介 漫游小说世界的三段路程。路程一:从外在到内在。由经营外在情节转为进入人物的内心活动,20世纪小说叙述*具典范性的变迁。路程二:叩问现实的本质...
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小说修辞学结构框架》、《双结构及其叙事策略》、《鲁迅现代知识分子角色的再定位》等文章。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
新文学·第7辑 本书特色 《新文学》旨在适应新世纪人文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积极吸纳一切新鲜成分,促进文学研究的新新不已。在学术上,《新文学》追求独立的精神...
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本书特色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
中国当代文学60年:1949~2009:卷三 本书特色 本书较全面细致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从1949年至2009年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其入选资料均保留*初发...
在华盛顿代表上帝(宗教游说在美国政体中的作用) 本书特色 艾伦·赫茨克的《在华盛顿代表上帝》一书是迄今为止对华盛顿宗教团体游说活动*为详尽的考察。他对主要的右翼...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 本书特色 由洪治纲所*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十五讲》一 书广泛吸收了中外学者的*新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 资料信息,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
《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
《中外轻音乐手风琴独奏曲集》内容简介:本书由宋国强编,书中收录了其父亲、上海著名手风琴演奏家宋兴元先生编曲、演奏的14首中外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 下册 内容简介 高等师范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试验教材。这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所承担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体系改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