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发展史上,不论是与南社同时期
的礼拜六派、鸳鸯蝴蝶派,还是稍后的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
丝社、学衡派、现代评论派、论语派等等,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创设于我国经
济的中心上海或者政治的中心北京等现代大都市。南社正式成立于1909年苏
州虎丘张公祠,一个带有浓郁的封建性与民间性色彩的地方。它的这种传统
与另类,使得以往的文学史研究者常常倾向于将它列人中国古典文学的范畴
。查《辞海-文学分册》可以明显地发现,“南社”是被列在了中国古典文
学社团与派别的*后一个,似乎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发展到南社为止都一以贯
之地保持了传统的特点,只是在南社以后中国文学才开始了一条全新的现代
化之路。
然而问题在于:南社从酝酿到成立到发展与分化,前后绵延好几十年,
似乎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相始终,而如果将南社排除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之外,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同时,是不是
还并存着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或者说,以往的现代文学视野是不是过
于单调与狭隘了些?
尽管对南社的这一传统观念的定位有着诸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它创社时
的地点选择以及它活动时所选取的传统性与民间性的方式,自然是人们将它
划入古典文学范畴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初期,1902年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1903年
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1906年吴趼人、周桂笙主编的《月月小说》、
1910年王蕴章、恽铁樵主编的《小说月报》等等,或主张改良政治,推动民
主共和,或强调轻松娱乐,迎合都市读者的要求,都极其强烈地带有了社会
重要转型期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新要求与新趣味。但是,虽然南社成员中也
有一些改良民主政治的呼声与要求,然而它给人的*集中与*明显的印象是
:南社是坚持民族主义的,南社是反对满清王朝的。
为什么南社有着如此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为什么南社会如此强烈地要推翻满清王朝?
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其实正深深地涉及到南社创社的由来,以及它
为什么会以如此面貌出现在二十世纪初期文坛的真实动因。
在这里,地缘背景构成了我们观察南社创社的*初也是*为关注的视角
。
时间要回溯到二百五十年前的明朝末年。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上,我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次由北向南的区
域转移。由于魏晋时大量士族南迁,再加上隋朝时沟通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
脉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江南凭借其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得天独厚的平原沃
土,迅速成为全国*为富裕的经济中心。到宋朝时,人们从“苏湖熟,天下
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些美誉中,便不难体会到江南在全国的重
要地位与富裕程度。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的繁盛更是日甚一日。农桑丰稔
,商贾云集,在苏州、杭州、金陵、扬州等地市民阶层大量涌现,有的已经
形成了百万人口左右的城市规模。当时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
,“五人当六人之功,一灶当三缫之薪”的缫丝技术已经在江南广泛使用。
而另一位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指出当时苏州、松江一
带已经出现了缫丝效率大为提高、工艺极为繁复的“花机”。而随着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那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在
江南逐渐形成。一种似乎预示着古老的封建帝国就要走到尽头的资本主义萌
芽,到明朝末年已经在江南实实在在地出现了。
风流才子唐寅在《阊门即市》中写道:
翠袖三千楼上下,
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买何处绝,
四远方百总不同。
描述的是明朝苏州阊门一带繁荣的景象。同时代的何良俊在《四友斋丛
说》中也指出,当时的苏州、松江一带,“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
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而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一些江南名城迅速崛
起,“列巷通衢,华区锦肆;坊市棋列,桥梁栉比”,而“四方商人辐辏其
地,而蜀舻越舵,昼夜上下于门”,形成了一个个相当繁盛的著名商业城市
。以后来许多南社社员聚集的江苏省吴江县为例,明朝初年只有七个集镇,
而到明嘉靖时便发展到了十四个大镇,其中明初只有几百人的典型乡镇“青
草地”,到明后期一跃而成了拥有数万人口的丝绸重镇盛泽。表现到文学中
,在冯梦龙、凌潆初编纂的“三言二拍”中,留下了许多商业都会与市民阶
层的文学场景。
尽管明朝末年宦官当权,吏治腐败,遍布江南的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
代表的封建官僚阶层进行了勇猛的斗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深层次上表
露出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与陈腐的封建官僚体系的尖锐冲突,不过,随着市
民阶层的大量涌现、商业城镇的日趋繁华、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乃至人们
在思想观念上对陈腐的封建价值体系与伦理规范的严重对立与颠覆,都使得
我国明朝中后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众多史学家
的叙述之中,人们似乎可以隐隐地感觉到中国历史即将到来的巨大转型,那
种有些类似于西方文艺复兴的曙光,好像就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古国了。
然而,到1644年,随着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缢,满清铁蹄踏破中原大
地,这缕资本主义萌芽的曙光便如春梦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了。P001-003
棚户区:记忆中的生活史 内容简介 “棚户区”在近代以来的上海历史中,一直是规模庞大、形态独特的城市贫民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居住的主要是50年代中期以前...
白话文学史-胡适精品典藏-02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白话文学史-胡适精品典藏-02 内容简介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开风气的人物,他的《白话文学史...
《金瓶梅》人物 内容简介 如果说《红楼梦》是悲愤凄凉地写出了贵族世家的没落景象;《三国演义》是错综复繁地表现了军阀屠杀农民之后,内部分析的场面;而《金瓶梅》更应...
张正刚油画艺术 内容简介 张正刚先生是我国著名实力派油画家,上海油画院一级美术师,创作的题材主要集中在城市人物、建筑和内蒙古风土人情。他创作的作品更加写实细腻,...
刻画女性心理,表现乱世之中的男女情感纠葛,是张爱玲最为擅长的。《色,戒》围绕这一主题,收入《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
家庭书架(二)-名家正解红楼梦 内容简介 三百多年前一部《红楼梦》的横空出世,成为中华民族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作为一部空前绝后的盖世之作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
高等中医助学助教丛书:中医外科学 本书特色 此套高等中医助学考系列丛书包括以下十三门课程,即: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中医内科...
心电图与临床 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注重心电图与临床的结合,在书中重点论述了心电图的基本改变及其与临床处理的关系,使读者通过掌握心电图的诊断要点和心...
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美学界近来也出现了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表明中国美学也在...
前世的魏无羡万人唾骂,声名狼藉。被护持一生的师弟带人端了老巢,纵横一世,死无全尸。曾掀起腥风血雨的一代魔道祖师,重生成了
继《顾随讲古代文论》《顾随讲<文心雕龙>》《顾随讲<论语><中庸>》之后《顾随讲<诗经>》面市了。《顾随讲<诗经>》系根据顾先生两
数学家的沉思诗魂-数学家思想文库之四 节选 ·希尔伯特(1 8 6 2—1 9 4 3) 今年初的2月14日,大卫·...
正所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前牙医、小说家余华写出《兄弟》这样的垃圾作品,却得到如此高度的捧场与欢迎,成为超级畅
这本书固然说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与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最终意义上,属于一个民族。这民族与我们西方人印
亲历中国科幻-郑文光评传 内容简介 本丛书的编辑宗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像丛书名字中所陈述的,期望在新思维方面给科幻研究领域一些启迪。阅读中读者一定会发现,无论从...
GQ年度专栏作家、《为了报仇看电影》作者韩松落首度谈音乐,讲述经典老歌背后,不为人知的人与事。韩松落音乐随笔集,探寻从上世
今年村里唱大戏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真戏,这是一部惊心劝魄的假戏,台上摇旗呐喊,明枪执杖,真戏假唱,台下交的过招,暗藏玄机,假戏真唱。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
中国民间名医成方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针对临床各科常见疑难顽症,共收集了民间及古今名家治病秘方1000多首。每一首秘方包括主治、药方、制法、用法、疗效、来源等项内...
水粉风景画法 内容简介 生活、大自然,是色彩训练的大课堂。通过风景写生,让我们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从生活和大自然中去认识美、表现美。好的风景画,不仅能使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公正》内容简介:公正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体系和组织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