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天启皇帝大传(插图本)》写的是天启皇帝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任皇帝。一个玩童式的傀儡皇帝,一个怪皇帝,一个矛盾的皇帝。他是皇长子、皇长孙,却始终没有相应的尊荣和威风,甚至连大字也识不了几个;他是个治国无术的大昏君,却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能工巧匠;他无心政治,不嗜残暴,却因为宠信保姆客氏和宦官魏忠贤,制造了明代历史上*黑暗、*恐怖的时代。
《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天启皇帝大传(插图本)》汇集我国明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所撰明朝皇帝大传十二种。丛书作者以正史为创作之本,所据严谨,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明朝皇帝及所处时代的复杂生相。
中国历代的封建朝廷,虽然都是由一家一姓统治的家天下,但是,在这个大家庭的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异常复杂,存在着种种利害冲突,产生过很多恩恩怨怨。这些冲突和恩怨的出现,有的是根源于争权夺利,有的是由于皇帝的个人性格。明代万历年间,朱由校的父亲明光宗和祖父明神宗之间的种种恩怨,有不少就是他们个人的感情因素引起的。明神宗朱翊钧,是明穆宗朱载厚的第三子,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于两位兄长早天,隆庆二年(1568),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3)六月初十日,即皇帝位,改年号万历,为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在世五十八年,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统治中国时间*长的皇帝。明神宗一生*大的特点,是爱发脾气、贪财、嗜酒、恋色。他的妻、妾,据《明史·后妃传》记载,仅有姓氏可考的,即有皇后王氏、昭妃刘氏、端妃周氏,贵妃郑氏、李氏、王氏。皇子八个,依次为朱常洛、朱常溆、朱常洵、朱常治、朱常浩、朱常润、朱常瀛、朱常溥。还有皇女十个。在这些妻妾儿子中,除朱常溆、朱常治、朱常溥三个皇子早死外,明神宗*宠爱的是郑贵妃及其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而*受压抑的,便是皇长子朱常洛与其生母贵妃王氏。主要原因,是由于王氏本人的身世。明神宗于万历六年(1578)结婚,时年十六岁。皇后王氏,史称孝端皇后。王皇后(?-1620),祖籍浙江余姚,生长于北京,父亲是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王皇后为人正直,性情温柔,知书识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素以孝顺著称,深得明神宗生母孝定皇太后李氏(1545—1614)的欢心。可惜,因为身患疾病,不能生育,不仅成为孝定皇太后的一块心病,而且由此诱发出宫廷内部关于册立皇太子的诸多矛盾。因为王皇后不能生育,明神宗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儿子,而李太后抱孙心切,早就盼望有个孙子,以便为朱家王朝传宗接代。恰巧,当时她身边有一个宫女叫做王氏,自幼入宫,一直在慈宁宫侍候她。王氏长大以后,眉清目秀,姿色迷人,而且手脚勤快,从不多言少语,李太后很喜欢她。万历九年(1581)初冬,有一天午后时分,天气十分凉爽。明神宗一觉醒来,精神倍增,兴奋异常。他无心批阅章奏,处理国事,也不想读书写字,就胡乱穿上衣服,跑到外面游玩。当他路过慈宁宫的时候,不知怎么一时心血来潮,兴致很高,直入宫内。说来也巧,那天李太后外出闲谈,只有王氏一人在宫内。王氏见皇上进来,急忙起身上前请安。明神宗向来好色,见王氏婷婷玉立,美丽动人,顿起欲念。感情有时就像一座火山,一旦爆发出来,是很难制止的。明神宗明知道,王氏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宫女,无奈这位妙龄少女实在太迷人了。明神宗欲火难平,当即命令左右滚开,把王氏召入别室,痛痛快快地玩了一番。王氏从此怀上了身孕。王氏(?-1611),北直隶新安县人,出身平民,史称孝靖王太后。王天瑞,泰昌年间封永宁伯。王氏于万历六年六月初二日选人内廷慈宁宫为宫女,时年十七岁。宫女,亦称“宫人”,地位卑下,当时宫中都称她们为“都人”。封建皇帝满口讲的是“仁义道德”,其实都是*无情无义的。明神宗也是这号人。他当时贪图痛快,没有多想,但过后总觉得王氏是一位“都人”,自己与她的关系不光彩,从此即把她抛弃在一旁,再也不接近她。甚至严令左右不得声张此事。当他得知王“都人”怀孕的时候,便矢口否认有此事。可惜,这件事他办得太蠢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竟然忘记了历来皇家的一条重要规矩:皇帝的起居饮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作为国家的大事,由专人及时如实记录下来。明神宗私幸王“都人”一事,也丝毫不例外,明明白白地登在专门记录皇帝言行的《内起居注》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都人”身子的异常变化,更逃脱不过李太后这位老妇人的眼睛。后来,经她召人密问,果然不出所料,确是明神宗所为。李太后,性格严明,遇事能持正。她“教帝颇严”。明神宗小时不认真读书,或有其他过失,她都严加斥责,乃至长时间罚跪,直到承认错误为止。明神宗非常敬重她,也非常害怕她。万历十年春的一天晚上,李太后有意召明神宗到慈宁宫,陪她宴饮。席间,李太后就明神宗私幸王“都人”一事,对他旁敲侧击一番。明神宗也很敏感,先是故作镇静,不是有意躲开,答非所问,就是只顾吃喝,避而不答。*后,逼得李太后当面挑开,命人取出由宫中文书房太监所写的《内起居注》。明神宗接过一看,神色骤变,满脸通红,半天也不吭一声,心里直闷闷不乐,只低声自言自语了一句:“怎么会那么巧!”此时,李太后却显得格外高兴,说:“我年纪大了,还没有孙子,若王氏怀的是男儿,当是国家的福气。你用不着隐瞒。”然后,又好言劝导一番,说:“母以子贵。岂能分什么等级和地位,以为她是一个都人,就觉得不体面。”李太后说这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言简意赅,用心极深,包含着双层目的:一方面,是由于她*了解自己儿子的虚荣心,以此说服明神宗,打消他的思想顾虑。另一方面,她这个来自北直隶都县的普通民女,入宫以后也是一个伺候人的宫女。现在荣华富贵了,更加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绝不允许任何人因为自己过去的身世,而损坏她的形象。也许是因为她对“都人”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切的体会,所以才如此极力保护和同情王“都人”。明神宗对李太后处处都很尊敬。惟独对于这件事,他总是感到不是滋味,认为王氏是一个“都人”,她生下的孩子就是“都人子”。皇帝召幸宫女,历来是常事,但从伦理上说却是不光彩的。在明神宗看来,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把“都人”当作玩物,不管怎样荒唐,都是“游龙戏风”。而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明帝国的皇帝,他绝对不能接受“都人子”为皇长子的残酷现实。可是,现在当着李太后的面,他又没有勇气加以顶撞,几次话到了嘴边都咽了回去。况且这件事又是自己种下的苦果,顶撞也无济于事。尤其是看到李太后再三执意坚持,只好点头默认,应付过去。同年四月,被迫进封王“都人”为恭妃,令其移居景阳宫。如果没有李太后的坚决保护,王“都人”能否活下来,肚里的孩子能否来到人间,都未可知;即使生下来,也势难成为皇子。明神宗虽然进封王“都人”为恭妃,但在内心深处对她的鄙弃态度却丝毫没有改变。因此,当四个月后,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恭妃生下皇长子,举朝同贺,“庆吾君有子”,皇位有继的时候,明神宗反而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之中。他认为,这个小生命的诞生,不过是对他一时感情冲动的惩罚,根本不是他理想中的皇长子,完全“不合己意”。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微妙的举动,来发泄他的不满情绪。除了依例到奉天殿接受群臣的祝贺、颁诏通告全国、对两宫皇太后加封尊号外,不仅“一应恩礼俱从薄”,而且连内阁为皇长子拟定的名字,他也一再不同意,“凡再进,俱未称旨”,*后由他自己取名为朱常洛。明神宗还迟迟不进封恭妃为皇贵妃,以故意寒酸他们母子,使他们处处感到难堪。关于天启皇帝朱由校,国内外至今没有一部他的传记;专门性的研究论文,我们也只见到一篇,叫做《明熹宗朱由校试论》。可以说,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天启皇帝在位只有7年,时间很短,又没有振兴朝政的惊人动作。材料也很少,除《明实录》以外,其他可资采用的史料实在有限。因此,要写好他的传记实非易事。封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按理说,天启朝所有的大事,都是天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写天启皇帝的传记,当有别于写天启朝的历史,而又不能离开天启朝的历史。天启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明王朝的末期,是明朝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与万历朝以前相比,却没有发生新的变化。经济上,推行的依然是万历以来的加赋政策。军事上,辽东战争始于万历末,止于崇祯年,天启朝只是中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席卷神州大地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虽然在天启朝已经拉开,但李白成、张献忠的起义,则是到了崇祯年间才爆发的。如果说,这一朝有什么新的变化,那就是在政治又一次出现了宫、府之间的严重对立:东林党人继万历朝之后第二次人阁执政,但可惜从一开始就处处受到宦官势力的牵制,而且很快归于失败;宦官势力再度抬头,演成魏忠贤擅权乱政。此事虽与天启皇帝直接有关,但严格说来也不能算是问题,它是皇权的派生物,在中困早已有之。在明代十六朝中,几乎每一朝都存在着宦官干政的现象,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况且也不能把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和天启皇帝的行为完全等同起来。如何区分天启皇帝与天启朝的历史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一个难题。第二,天启皇帝是一个短命皇帝,只活了23年。前16年,他宫生内长,不亲书史,以宫中顽童闻名,又没有任何政治地位,根本缺乏从政素质和治国本领。后7年,毫无整顿朝纲、厉行新政的抱负和措施。不仅昏懒之性未改,反而玩性大发,夜以继日游玩。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贪玩成性,而又愚昧无知的小皇帝。这就必然导致他在政治上绝对不可能闪出耀眼的光彩。这是写好天启皇帝传的另一个困难。第三,有明一代276年,天启皇帝在位7年,从时间上说只占了个零头。然而,这七年在加速明王朝败灭的过程中,则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这些作用都是通过天启皇帝体现出来的。他死后17年明朝即宣告灭亡。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对明王朝的覆亡应负什么责任?在明朝历史上占有什么地位?这些也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在文学馆听讲座:历史的圈套 内容简介 本书文章有:新时期以来关于鲁迅的若干次论争;历史·圈套·真实的神迹老舍之死;曹禺的苦闷;从《一地鸡毛》到《一腔废话》谈我的...
美学 目录 **章 绪论**节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 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 审美与人生第五节 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 审美...
毛泽东诗词辨析 内容简介 臧克家先生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几十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在这个“研究不竭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取得了...
満員電車で知り合った会社員の正三(しょうぞう)さんと康平(こうへい)くん。おしゃべりしたりカレーまん一緒に食べたりしながら仲
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翻译研究领域萌生出一个全新的视角——对翻译和帝国的研究。这种视角使翻译研究超越传统的语言学领域,而...
中国名画遗珍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2005年1版1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汇集流失海外的历代名画名作360余幅★ 囊括马公显《药山李翔问答图》、苏汉...
当前文学症候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新世纪文学的精神生态和资源危机;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关怀人的问题先于关怀哪些人的问题;还是得修...
《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用乐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对泰山不同时期历史脉络中,国家祭祀与区域祭祀用乐进行考察,从制度层面全面梳
张元济(书卷中岁月悠长)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之一,该书以简练的文字、丰富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张元济的辉煌一生。除了正文外,还选摘了传主的自述、他...
虚构与想像:文学人类学疆界 内容简介 20世纪70-80年代的伊瑟尔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90年代以后,他转向文学人类学研究。虽然我们现在尚无法断言,伊瑟尔的文学...
精选千家妙方 内容简介 本书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男科七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中医辨证为目,并加按语进行阐述。所选方剂,大都是在临床中经过反复使用、...
如何写好小说:目标.动机.矛盾 本书特色 此书乃小说创作者推荐阅读指南。如果你新写小说,一定要看看这本书——它能避免你走很多弯路;如果你已经是小说家了,一定也要...
海市蜃楼 内容简介 一宗引人注目的凶杀案引出了一宗欲盖弥彰的盗窃案,一组杂乱无章的字母破译出一个多方聚焦的密码;一本小小账簿牵出一条股市大鳄——真相似乎大白之际...
Whatdoeseconomicshavetodowithlaw?Supposelegislatorsproposethatarmedrobbersreceiv...
《希腊三百年》内容简介:我们都知道古希腊以及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但是,随着2010年后金融危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创
你的误区-【美】威勒·德尔 本书特色 一个人光有发达的四肢、健壮的体魄,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在一个发育良好的体内,必须同时具有一种良好而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素...
沈从文和他的湘西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上海图书装帧设计协会主席袁银昌老师操刀,精心设计制作,黄永玉手写序言★ 沈从文用他的文字将湘西人...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经典研究:以宇文所安为例 内容简介 本书分他者的眼光: 方法论 ; 文学经典形成论 ; 文学经典女性作者论 ; 经典作家剖析论共四章 ; 主...
谁的莲衣 内容简介 明朝年间,专为美人做香粉的放浪公子林一若有种怪癖,研香之前必让女子浅褪罗裳露出肩头,以便观察肤色和近嗅体香。许多女子为了得到他的粉中神品只好...
楚安华在这世界上最恨的两个人,一个叫江洛,他父亲的同居人;一个叫楚安晴,他名义上的弟弟。要他如何不恨他们?恶耗传来,他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