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没有花瓣只有残砖断瓦的凋零
2003年12月11日,我远赴华东华南等地区采访两个月,匆匆返京后,就
忐忑不安地奔到花市。花市已经完全让我不敢相认。曾经熙熙攘攘的胡同,
到处残垣断壁。除了拾荒人的走动显示胡同还有些许的生气之外,就是一片
沉寂。许多曾经熟悉的老人、胡同以及四合院,踪迹全无。丁家祥老人说,
开始于2003年3月的东花市三期改造进行到目前,80%以上的房屋已经被拆
,原有的4’700户居民,已经迁走4000余户,花市就要完啦。黯然神伤的我
,伫立寒风中,慢l曼地回忆着记忆中花市那*初的样子。
2001年5月的一天,初来北京的我,骑着自行车毫无目的地乱撞。我来
到花市上四条21号的一座古老的二层楼前。只见一位中年妇女在织毛衣,一
位老者在做木匠活,一位中年男人蹲在地上,端着饭碗当街吃饭,老宅的花
丛中,还有几只麻雀呜叫着跳上跳下。这画面,让我不敢相信这是北京,我
立即举起了相机。后来我才知道,这老宅子就是当年久负盛名的“青山居”
玉器市场。至今许多老北京人对它还记忆犹新。
自从那一天起,我深深地迷恋上了胡同。我数十次深入花市地区,采访
拍摄,记录那里的胡同、四合院,追寻“大烟袋锅”、“内明远”等老店铺
,探访崇文门课税司、文秀的故居等历史遗迹。花市那较为完整的胡同、门
墩、门联、四合院;热情、慈祥、诚挚、大方的老人;还有房檐的乳燕,门
楼上的小猫,枝头的鸽子等等,无不让我魂牵梦绕。
2003年3月的一天,我拍摄中三条。来到53号时,眼睛一亮。只见古老
的松木大门上镌刻着一副京城少见的对联:“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
在斑驳树影的映衬下,生出了摄人心魄的美。正惊叹中,大门咯吱咯吱地打
开了,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聊天中,知道她叫刘秀英,时年68岁,租
住此院近40年。我想她与古老的门、高雅的对联组合在一起,该别有一番韵
致。我请她坐到门旁,拍摄了几张,但总觉得意犹未尽,琢磨半天,又请她
坐到门中间,我连拍了多张。
2003年3月25日,我在中三条30号前看到—位老奶奶正安详地晒太阳。
她的影子与树影叠在一起,那种沧桑的美让我的心一动。我立即拍摄。老奶
奶并没在意。后来,采访中我才知道老奶奶叫谢凤清,已经91岁。
2003年7月的一天,我在上三条采访。那天天气令人窒息地奇热,胡同
中热浪翻滚。我喝光了随身携带的两大瓶子水,嗓子还在冒烟。我知道附近
没有小卖店。我咬牙背扛着几十斤重的照相机以及三脚架,继续前行搜寻目
标。忽然,门道里的一位素昧平生的老大爷对我说,喝口水吧。他正在纳凉
。以往,我是绝对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但我接过了老人家的水,而且
一饮而尽后还索要了一大瓶子。不是因为渴,而是在于胡同老人的真诚值得
信赖,那也是我对胡同老人整体的信赖。那是来北京以后,**次喝别人送
的水。另外的一件事,也让我难以忘记。同年9月的一天,我急着寻找文秀
住过的地方(据说,当年文秀是从上头条辗转它处进宫的),连问了几人,均
无结果。这时,一位女士平静地告诉记者,到邪条胡同多少号门牌去找谁打
问。身边的一位老大爷说“这就是胡同!”P50-51
北京的变化确实超乎人们的想象,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时间,地图上的坐标就可能消失了踪影,变成工地上的尘埃。这座古城里新鲜的东西越来越多,以至掩住了本来的面貌。胡同四合院、巷陌人家的感觉似乎就是在昨天,然而很多个怀念却没有了实地温故的可能。
距离《流年》主题丛刊**辑《古城,不能忘却的纪念》出版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我们的编辑主旨得到了很多热爱北京的读者的认同,但由于对这样的选题也是初次尝试,自然也会有疏漏和遗憾。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流年》第二辑《帝都,行将消失的古韵》就是对**辑的补充和完善,我们力求用更鲜活的话题来讲述和纪念这座千年都市的片羽点滴。面对着城市的大拆大建,总希望把一份份今天的视野所及记录下来,哪怕是已经成了残片的物态种种,哪怕是消失了环境承载的市井民风。
在**辑中,我们有一篇文章,照片配的是一年多前的砖塔胡同。那个时候砖塔胡同西口刚刚开始拆迁,到处是残垣断瓦。前些天,重访砖塔,却发现胡同的西半段已经完全消失了,从胡同西口、能仁胡同一直拆到了鲁迅故居。还好鲁迅故居暂且没有被拆掉,而西边的张恨水故居却永远消失了。砖塔胡同以及周边的丰盛胡同、武定胡同等等都是北京历史*为悠久的胡同,砖塔胡同更是形成于元代,可谓伴随了北京的都市历程。然而,这片地区现在多已支离破碎,很多精美的大宅院被拆掉了,保留下来的也只是钢筋水泥中的孤岛,失去了往事的依靠,历史毕竟不可重来。
如今的北京,原汁原味的东西越来越少,走在街上,无论是高大的建筑还是宽阔的街道,都仿佛似曾相识。千篇一律成为了城市的主流,粗糙的造型取代了文化的承续,温馨的素美只能去老旧的图片中找寻。这些年,北京失去了太多的传统,胡同拆了一条又一条,假古董也是盖了一处又一处。遂安伯没有了,花市没有了,南小街没有了,煤市街没有了;粗糙的永定门被盖了起来,不伦不类的正阳桥牌坊被立了起来;前不久,有报道说头几年修两广大街被拆掉的曹雪芹故居要复建,当年多方呼吁没有留下个真文物,如今却要劳民伤财建个假古董,孰是孰非自是一目了然。在这二拆一建中,北京的文化在慢慢变得模糊,以至有时侯走在宽阔的大街上突然会问自己,这是北京吗?北京不该只是皇家气,北京更多的应该是百姓气,应该是一段段平民的往事与传说。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流年》正是将历史尽可能还原到民间,通过若干篇有滋有味的文章,来纪念北京和抚摸北京。
有关古城北京的只言片语到本辑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从下辑开始就要进入新的话题,但愿我们的文字能够给这座城市留下点实在的记录以及值得回忆的念想。
《流年》心中永远会有一种责任,那就是带给老百姓*大限度的真实。
邱阳,人文图书策划出版人。策划出版有《流年》丛刊,《流年影像》,《品城》书系,《手艺北京》,《最后的故事》等,其中,《流年》第一辑:《古城,不能忘却的纪念》一书曾连续三周名列滔奋三联图书中心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集合了日本当代著名学者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若干重要问题所进行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日本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
老徽州-徽州-赵焰第三只眼看徽州 本书特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丛书”是作家赵焰以一位文化行走者的姿态,用感性、生动的散文笔法,以生动而富有穿透力的现代语言方式,...
史记考索 目录 《史记》终于太初考《史记》纪表书世家传说例史赞质疑《史记》序传质疑楚人建置考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书后汉初匈奴大事年表《史记》徐广本异文考证裴驷...
《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格局与发展》内容简介:本书互联网金融从21世纪初开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发力,其他国家纷纷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内容简介: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
归化城老街巷 内容简介 《归化城老街巷》(简称《老街巷》)以地方性、资料性为宗旨,秉笔直书,将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老街巷尽悉搜收。《老...
《如何练就好声音》内容简介:本书分为5章,通过不同环境下的声音练习,读者可以认识声音的魅力,练就精致的声音,塑造声音气质,说
春秋左传 本书特色 《春秋左传(白话插图)》由著名古典文献和文学研究专家傅璇琮教授作序特别推荐。国学经典沧海一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全方位白话精细解读,消除今人...
《传染病与文明》内容简介:★所谓共生,并不是理想的适应,而是一种绝不舒服的妥协 ★日本传染病专家山本太郎,讲述人类历史与传染
中国古地图辑录:康雍乾盛世图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全3册,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总印量500套★ **卷辑录乾隆《大清一统志》中所附的298幅;★ 第二和第三...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内容简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以“国体”之名,让包含殖民地在内的全
二十世纪落幕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在欧洲的视角内,将这个世纪界定为从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至1991年苏东解体为止、作为“极端
她世纪:隋唐的那些女性 本书特色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曾经爆发过璀璨光芒的时期,有着令人神往的宽容和开放,容纳了无数人的激情和梦想。这一时期,上至皇室成员中的皇后、公...
元末明初大变局 本书特色 元朝是一个强大的军事王朝,疆域辽阔,可是因为内部矛盾太尖锐,包括统治阶层内部混乱,民族矛盾激烈,加上天灾人祸双方面对百姓的折磨,民众无...
中国新疆近代行省建制下的历史发展 本书特色 《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丛书汇集了我国史地专家长期研究新疆的思想积累,以尊重史实、分清是非、立足现实、落笔历史为主旨,...
简牍学研究:第六辑 本书特色 《简牍学研究(第6辑)》是一部研究简牍学的论文集。作为“简牍之乡”的甘肃,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批的简牍,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具有举足...
《制胜投资:微米革财富密码》内容简介:本书用作者30年积累的中西方金融教育与资本市场实践经验,探索中国化的价值投资体系,构建
民国就是这么当官 本书特色 民国大官儿就这么强悍和不讲理……遇不上伯乐遇上马贩子也美!官场之“忌讳”!实实在在的硬派,打仗、当官都是铁腕!“处世有道”胜过“能力...
历史不是哈哈镜-真假袁世凯辨别 本书特色 1、“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端木赐香在历史的夜色中手执松明,在每一个“事故多发地段”分辨歧路,为我们找寻真...
图坦哈蒙3000年 本书特色 图坦哈蒙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古埃及历史上唯一一座基本未遭破坏的国王陵墓,其发现被誉为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