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日之中国文化》一书中,张君励将世界文化分成中国、西方、印度三部分,并试图从三者的比较中探求中国文化的出路。全书共十讲,前半部分对于欧亚两洲文化的起源、欧洲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发展和特性都作了介绍,着重论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其为什么能够在今天成功的原因。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从政治、社会、学术、宗教、艺术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中国文化的设想。
张君励(1887一1969),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别署“世界室主人”,笔名君房,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人。6岁入私塾,12岁考入上海江南制造局广方言馆,20岁东渡扶桑,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修习法律与政治学,后又留学德国学习哲学。张君劢是近现代的著名学者,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提倡复兴儒学,而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著作有《新儒家思想史》、《义理学十讲纲要》、《明日之中国文化》、《儒家哲学之复兴》、《民族复兴之学术基础》等。
老北京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把我们拽到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街头巷尾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用妙趣横生的京韵京味语言,讲述老北京独具特色的趣事闲闻、风土民情。从诗、文...
古代汉语-(上)(修订本) 本书特色 中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是中国人民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遗产中...
回到未来-西西里和裕姆的奇异故事 本书特色 埃里希?冯?丹尼肯,当今世界超级畅销书作家、有32部作品问世,被翻译成35种语言,累计在全球售出63000000册,...
新华反义词词典 本书特色 本词典是一部详细辨析现代汉语反义词的词典,共收反义词850组,其中双音词710组、成语140组,每一组都标明词性,在释义方面进行对比。...
《从0到1:HTML5+CSS3修炼之道》内容简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前后端开发经验,站在完全零基础读者的角度,详尽介绍了HTML5和CSS3的
三津田信三2001年,曾经担任编辑的三津田信三推出代表作《恐怖小说作家栖息的家》正式出道。2010年以《如水魑沉溺之物》斩获第10届本格推理大奖。其写作风格融入...
璇璣與司鳳兩人回到鹿臺鎮,卻誤打誤撞碰到高傲的神獸騰蛇,璇璣更莫名奇妙收了騰蛇做靈獸。不過騰蛇原是天上神獸,我行我素又愛打架,被璇璣收做神獸後沮喪不已,好在人間...
越界与误读:中日文化间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译学文化和文学阐释的角度考虑察了盘桓于中日文化交流里的误读问题.譬如与译学 ...越界与误读:中日文化间性研究...
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希腊精神 内容简介 《希腊精神》是汉密尔顿于1930年出版的关于古希腊的一本书,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言语生动流畅,获得了学术界很高的评价。她...
系紧兜裆布-长声闲话 本书特色 《系紧兜裆布》,为《长声闲话》第二册,收76篇。兜裆布即“犊鼻裈”,在中国早已不传,在日本却至今犹见,一句“系紧兜裆布”,颇能为...
碧山04:结社与雅集 本书特色 “碧山”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MOOK杂志书,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
藤田孝典,1982年出生,现居日本埼玉县越谷市。路德学院大学综合人类学研究科硕士,圣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公共扶助论领域),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障审议会特别部门委员(...
岁时佳节记趣 本书特色 民俗学是了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敲?砖,可是一般人却常忽略了这门学问,也无缘对中国风俗史作概括地认识。 为此,笔者...
文化不会老-名家对谈录 本书特色 这书中二十一对谈话作于2000至2001年,是为当年《艺术世界》“谈话”栏目的内容。这些谈话者皆是文学、绘画、音乐、戏曲、影视...
榕城治学记 本书特色 《榕城治学记》:上善若水:老子的智慧仁者爱人:孔子的智慧尽辞知本:曾子的智慧——朱熹与《大学》梦断明主之治——李世民贞观之治与唐初君主专制...
中国文化ABC:山水与建筑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ABC:山水与建筑》以文化的视角,遴选*中国特色的名山大川和传统建筑,从江河文化、中国名山、世界奇观、历史建筑、...
中华文化与21世纪 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全球环境剧烈恶化和各种文明音质冲突及非典疫情等等,给我们心灵留下累累伤痕。21世纪人类向何处去? 中国人所拥有的中华文...
汉语春秋-中国人的思维软件 本书特色 由石毓智所著的《汉语春秋(中国人的思维软件)》有助于读者学习汉语的文字、词汇、语音、语法的全面知识,深入认识汉语规律,了解...
二十四节气 本书特色 《传统文化随身学丛书:二十四节气》从科普角度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知识,如二十四节气的来源、物候、特征等,并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中...
异:求同与求异 内容简介 本书专门讲同言异,从当前的时代特征、东西方文化教育的比较分析出发,分析求异为什么是人生智慧,求异创新的途径和手段,书中还引用了大量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