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哲学,源远流长。有句老话,叫做“易在蜀”——易经是传统哲学观念的生长点,但这门学问却在蜀地生根、开花。成都人扬雄、卫元嵩,还大胆地把易经改造了一番。这没有一定的勇气,根本不行。
天府中人有得天独厚的环境。由于过着辛勤劳动获得的闲适生活,人们遂养成一种带有幽默意味的性格。因此蜀中不仅有深厚的经学基础,还有定慧禅学土壤,更有将两者融会在一起的道学或理学林地。那些文化遗产,那些文化遗产,大都既系统性,又有模糊性——往往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但又决不是“不可知论”。
天府哲学的发展历程,经过这样一描绘,脉络显然清楚得多了。如果进一步研究那些哲学体系形成的因果,于是就有了一根主线。
哲学很难讲,特别是通俗地讲那就更难。本书不过在历史的扫描中,选取一镜头,陈列一些画面而已——为此,便叫做和《天府哲学面面观》。
这是《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的一种。全书分六个部分,分别对自然哲学、治水哲学、军事哲学、易道哲学、进取哲学和适身哲学展开论述。语言通俗,内涵深刻,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公元前361年,孟子曾经拜访过的梁惠王,急急忙忙地坐车前往相府,
因为丞相公叔痤已经病危。他来到病榻之前,公叔痤感激地伸出枯干的手,
有气无力地说:“我府里的家臣中,有个公孙鞅,现在的职务是中庶子。别
看他才二十几岁,却是个真正的奇才。我死之后,就请大王把整个国政交给
他吧。”惠王不觉愣住了,站起身来要走,只见公叔痤挥挥手,让室内所有
的人退出去;接着对惠王悄悄地说:“如果大王不愿用他,必须把他杀掉,
千万别让他走出国境!”这回惠王倒是痛快地答应了他,回宫而去。
躺在病床上的公叔痤,思想上产生了激烈斗争。他良心上很过不去,便
把公孙鞅喊来:“今天大王来看望我,问我谁能继承相位,我倒是推荐了你
,可是他似乎并不同意。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将他一军。对他讲:如果不
能用你,干脆把你杀掉。想不到他竞爽快地答应了我。这里有些金帛,你把
它拿上,赶快离开相府,逃命去吧!”公孙鞅听后却不以为然:“相爷请勿
过虑。吾王既然不听您的话用我;当然也不会听您的话杀我。他根本不把我
当回事!您就请放心吧。”
后来公叔痤死了,公孙鞅一直也没有离开大梁。
这时,邻国的秦孝公已经即位,求贤若渴。公元前359年,公孙鞅走了
孝公宠臣景监的门路,到达秦国,参见孝公。听公孙鞅谈他的政治主张,孝
公先是不断地打瞌睡。公孙鞅*后讲了强国之道,孝公听得高兴极了,于是
,任命他为左庶长,颁布变法政令,立即在全国实行:
——所有居民编成什伍组织,有罪连坐;
——禁止私斗;有军功者受爵;宗室子弟,没有军功就没有名位;
——凡是耕织取得高产的民众,一律免除劳役:经商或因怠惰而致农业
减产者,罚为奴婢。
公元前350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开阡陌;设郡县;按人口征收
军赋;统一度量衡。
通过10多年的改革,使秦国由一个偏僻而欠发达的邦国,一跃而为兵强
民富的强国,成为七雄中的霸主。《史记》说:那时的秦国,“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公孙鞅立了大
功,由大良造受封为商君,拥有15邑的领地,被人们称为“商鞅”。
在执法过程中,商鞅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公元前348年,8岁的太子出
外游玩,行动上触犯了法律,按条例应当受罚。商鞅说:“太子是未来的君
主,又未成年,不能用刑,就让他的老师公子虔代他受刑;另一位老师公孙
贾,有教育不严的责任,该受黥刑,在脸上刺字。”过了4年,恚忿的公子
虔自己又犯了法,这回受到了劓刑,割掉了鼻子。他受刑之后,感到奇耻大
辱,整整8年没出家门。
公元前337年,45岁的秦孝公因病去世,19岁的太子继承王位,是为惠
文王。公子虔觉得复仇的时机已到,就向新王诬告商鞅谋反。商鞅感到风头
不对,想逃回梁国,但梁国不敢接纳;他只好跑回他的领地商邑,组织起一
股军队,向北进入郑境。秦国大军赶来擒拿,他抵挡不住,终于在黾池被杀
。秦将把他的尸体运回国都,听候发落。惠文王下令加以“车裂”,进行五
马分尸。
在这段时期,秦国有个人思想上特别紧张,他就是商鞅的老师尸佼。他
本人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人称尸子,*初在秦国活动,做商鞅的门客。
商鞅变法时,“谋事画计,立法理民”,经常向他请教,并多次采用他的策
划,可说是一位幕后的高参。由于尸佼具有科学的思路,扎实的功底,因此
,商鞅公开称之为“老师”——其实他的年龄并不比商鞅大。但就因为这一
称号,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
尸佼目睹商鞅缺乏仁政,一味任用严刑苛法,对民众保持高压态势,在
同僚中积怨甚深,早就感到非常危险。尸佼几次劝其功成身退,可是商鞅头
脑发热,就是听不进去。当孝公一死,他就知道大事不好。及至公子虔向惠
文王告状,他听到风声,马上意识到大祸即将临头。他想:当初惠文王犯法
,是老师公子虔代为受刑;一旦商鞅定了罪,必然会拿他这个“老师”开刀
。他越想越害怕,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趁惠文王还未向商鞅下手之前
,迅速逃离秦国。他提前办好了有关手续,决定向南方跑——他明白北方各
国,迫于秦国的威势,一定不敢收容一个罪臣;而南边的蜀国,具有独立王
国的地位,秦人鞭长莫及,暂时还不可能侵入,所以*为安全。于是尸佼星
夜兼程,一口气跑到成都,干脆在那里做个寓公,收徒讲学。
《史记·孟荀列传》提及“楚有尸子、长卢”。其所以称他在楚,是因
为那时的蜀地,划分在楚的范畴,实际上该说“蜀有尸子”。汉刘向《别录
》认为尸子是晋人,晋在战国时期已经分解为韩、赵、魏三家;因此,他的
老家可能是在魏地,后称梁国,因而早就与商鞅有过交往。尸佼在蜀地著书
20篇,共有6万余言;他教了不少学生,后来寿终于蜀,葬在成都。因此,
尸佼应该算是*早的天府哲学家。
尸佼所著的书,名为《尸子》,在司马迁时代还“世多有其书”;但到
东汉末年已有所丧失。《后汉书·宦者传》唐李贤注称:《尸子》有19篇“
陈道德仁义之纪”,另有1篇“言九州险阻、水泉之事”;可见此书内容相
当丰富。他的思想是新颖的、开放的、综合的。
P12-15
庄子的思想世界 内容简介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以汪洋恣肆的文字为形式、以不拘常理的观念为内容,庄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想世界。从哲...
孔子语录 内容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
克劳斯·黑尔德为德国乌珀塔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现象学学会前主席。此书由克劳斯·黑尔德教授在北大的6个讲座组成。这些讲座主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目录 序言绪论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三、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四、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
伦理学-世纪文库 内容简介 这是朋霍费尔未被囚禁前所经营的毕生代表著作,因战乱而未能完成,现有的版本是朋霍费尔的友人Bethge于1949年编辑出版的,从20世...
实用主义 内容简介 实用主义是美国土壤里生出的、影响*大的哲学注派,是代表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实用主义造就了西方社会物质主义的全盛时代。实用主义是商...
东方戏剧美学 本书特色 东方戏剧美学是一块神奇的处女地。她以婀娜多姿的身影将东方戏剧艺术诱入美的神圣殿堂。读者或观众徜徉期间,豁然发现古代东方人失常生活的高超能...
中国学术史讲话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史讲话》是杨东莼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杨先生高屋建瓴,俯瞰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仔细而精谨地梳理出中国学术的源流和变...
夏虫语冰-康德.时间和存在 本书特色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从康德哲学的角度来讨论时间对于构建感性自然和人的存在的作用。作者把《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时间理解为现象时间,...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中国禅学丛书 本书特色 诗与禅,或者作诗与参禅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等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国...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乃佛說八萬四千法蘊的心要,是大乘佛教深、廣傳承的手傳教授,以整體佛教為框架並有次第可循,特重實
道教史 内容简介 “道”的内容及其复杂,上至老庄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但大体来说,可以分为思想道和宗教方面的道。思想方面的道就是道家,饱含阴阳五行的玄理;宗教...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6卷)》讲述了:“直观的公理”所规定的原则是,“一切直观都是外延的量”。首先,现象均表现为量,一个客
中国汉语系佛教文学 内容简介 “佛教文学”历来似乎指佛典中的譬喻、因缘之类的文学和本生、本行故事,指带文学色彩之佛教典籍。部分学者将所有佛教典籍由文学方面加以考...
十家论墨 内容简介 《十家论墨》是一本学术专著汇集本,撷取了近现代十位著名学者有关研究墨翟及其著作的专著共十余种,显现出近代以来墨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另有胡...
古希腊哲学探本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可珍贵的原创智慧。当然人类还有其他几种*可珍贵的原创智慧。它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特色的差异,因为那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特色《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宣讲自己的哲学思想,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散文诗体...
嫉妒的制陶女 本书特色作者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分析和研究这些神话时,他概括了印第安神话的三大主题,即食...
追寻《论语》的前世模样 本书特色 用“以史证经” 的方法,来分釐《易经》、《尚书》、《诗经》、《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韩非子启示录 内容简介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