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哲学,源远流长。有句老话,叫做“易在蜀”——易经是传统哲学观念的生长点,但这门学问却在蜀地生根、开花。成都人扬雄、卫元嵩,还大胆地把易经改造了一番。这没有一定的勇气,根本不行。
天府中人有得天独厚的环境。由于过着辛勤劳动获得的闲适生活,人们遂养成一种带有幽默意味的性格。因此蜀中不仅有深厚的经学基础,还有定慧禅学土壤,更有将两者融会在一起的道学或理学林地。那些文化遗产,那些文化遗产,大都既系统性,又有模糊性——往往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但又决不是“不可知论”。
天府哲学的发展历程,经过这样一描绘,脉络显然清楚得多了。如果进一步研究那些哲学体系形成的因果,于是就有了一根主线。
哲学很难讲,特别是通俗地讲那就更难。本书不过在历史的扫描中,选取一镜头,陈列一些画面而已——为此,便叫做和《天府哲学面面观》。
这是《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的一种。全书分六个部分,分别对自然哲学、治水哲学、军事哲学、易道哲学、进取哲学和适身哲学展开论述。语言通俗,内涵深刻,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公元前361年,孟子曾经拜访过的梁惠王,急急忙忙地坐车前往相府,
因为丞相公叔痤已经病危。他来到病榻之前,公叔痤感激地伸出枯干的手,
有气无力地说:“我府里的家臣中,有个公孙鞅,现在的职务是中庶子。别
看他才二十几岁,却是个真正的奇才。我死之后,就请大王把整个国政交给
他吧。”惠王不觉愣住了,站起身来要走,只见公叔痤挥挥手,让室内所有
的人退出去;接着对惠王悄悄地说:“如果大王不愿用他,必须把他杀掉,
千万别让他走出国境!”这回惠王倒是痛快地答应了他,回宫而去。
躺在病床上的公叔痤,思想上产生了激烈斗争。他良心上很过不去,便
把公孙鞅喊来:“今天大王来看望我,问我谁能继承相位,我倒是推荐了你
,可是他似乎并不同意。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将他一军。对他讲:如果不
能用你,干脆把你杀掉。想不到他竞爽快地答应了我。这里有些金帛,你把
它拿上,赶快离开相府,逃命去吧!”公孙鞅听后却不以为然:“相爷请勿
过虑。吾王既然不听您的话用我;当然也不会听您的话杀我。他根本不把我
当回事!您就请放心吧。”
后来公叔痤死了,公孙鞅一直也没有离开大梁。
这时,邻国的秦孝公已经即位,求贤若渴。公元前359年,公孙鞅走了
孝公宠臣景监的门路,到达秦国,参见孝公。听公孙鞅谈他的政治主张,孝
公先是不断地打瞌睡。公孙鞅*后讲了强国之道,孝公听得高兴极了,于是
,任命他为左庶长,颁布变法政令,立即在全国实行:
——所有居民编成什伍组织,有罪连坐;
——禁止私斗;有军功者受爵;宗室子弟,没有军功就没有名位;
——凡是耕织取得高产的民众,一律免除劳役:经商或因怠惰而致农业
减产者,罚为奴婢。
公元前350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开阡陌;设郡县;按人口征收
军赋;统一度量衡。
通过10多年的改革,使秦国由一个偏僻而欠发达的邦国,一跃而为兵强
民富的强国,成为七雄中的霸主。《史记》说:那时的秦国,“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公孙鞅立了大
功,由大良造受封为商君,拥有15邑的领地,被人们称为“商鞅”。
在执法过程中,商鞅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公元前348年,8岁的太子出
外游玩,行动上触犯了法律,按条例应当受罚。商鞅说:“太子是未来的君
主,又未成年,不能用刑,就让他的老师公子虔代他受刑;另一位老师公孙
贾,有教育不严的责任,该受黥刑,在脸上刺字。”过了4年,恚忿的公子
虔自己又犯了法,这回受到了劓刑,割掉了鼻子。他受刑之后,感到奇耻大
辱,整整8年没出家门。
公元前337年,45岁的秦孝公因病去世,19岁的太子继承王位,是为惠
文王。公子虔觉得复仇的时机已到,就向新王诬告商鞅谋反。商鞅感到风头
不对,想逃回梁国,但梁国不敢接纳;他只好跑回他的领地商邑,组织起一
股军队,向北进入郑境。秦国大军赶来擒拿,他抵挡不住,终于在黾池被杀
。秦将把他的尸体运回国都,听候发落。惠文王下令加以“车裂”,进行五
马分尸。
在这段时期,秦国有个人思想上特别紧张,他就是商鞅的老师尸佼。他
本人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人称尸子,*初在秦国活动,做商鞅的门客。
商鞅变法时,“谋事画计,立法理民”,经常向他请教,并多次采用他的策
划,可说是一位幕后的高参。由于尸佼具有科学的思路,扎实的功底,因此
,商鞅公开称之为“老师”——其实他的年龄并不比商鞅大。但就因为这一
称号,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
尸佼目睹商鞅缺乏仁政,一味任用严刑苛法,对民众保持高压态势,在
同僚中积怨甚深,早就感到非常危险。尸佼几次劝其功成身退,可是商鞅头
脑发热,就是听不进去。当孝公一死,他就知道大事不好。及至公子虔向惠
文王告状,他听到风声,马上意识到大祸即将临头。他想:当初惠文王犯法
,是老师公子虔代为受刑;一旦商鞅定了罪,必然会拿他这个“老师”开刀
。他越想越害怕,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趁惠文王还未向商鞅下手之前
,迅速逃离秦国。他提前办好了有关手续,决定向南方跑——他明白北方各
国,迫于秦国的威势,一定不敢收容一个罪臣;而南边的蜀国,具有独立王
国的地位,秦人鞭长莫及,暂时还不可能侵入,所以*为安全。于是尸佼星
夜兼程,一口气跑到成都,干脆在那里做个寓公,收徒讲学。
《史记·孟荀列传》提及“楚有尸子、长卢”。其所以称他在楚,是因
为那时的蜀地,划分在楚的范畴,实际上该说“蜀有尸子”。汉刘向《别录
》认为尸子是晋人,晋在战国时期已经分解为韩、赵、魏三家;因此,他的
老家可能是在魏地,后称梁国,因而早就与商鞅有过交往。尸佼在蜀地著书
20篇,共有6万余言;他教了不少学生,后来寿终于蜀,葬在成都。因此,
尸佼应该算是*早的天府哲学家。
尸佼所著的书,名为《尸子》,在司马迁时代还“世多有其书”;但到
东汉末年已有所丧失。《后汉书·宦者传》唐李贤注称:《尸子》有19篇“
陈道德仁义之纪”,另有1篇“言九州险阻、水泉之事”;可见此书内容相
当丰富。他的思想是新颖的、开放的、综合的。
P12-15
中国道教史 本书特色 《中国道教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道教历史发展为线索,阐明了道教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潮流的关系。对道教思想的研...
《西方死亡哲学》从理论层面上阐释了西方人心中的死亡之谜和西方死亡哲学的基本意涵,而后具体地考察了西方死亡哲学的历史发展进
广钦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本书特色 这本教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简称《原理》)的第五版。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来,《原理》以...
(平装)完美女人必修课-每天幸福一点点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每篇包含五个章节。主要涵盖了破解幸福的密码、幸福的悖论、幸福的学问、幸福的一千个答案、回...
老子新编 内容简介 俯仰天地,洞悉古今;刷新老学,为天下先。中英双语,意译兼直译,依“信、达、雅”之总要求,传老学之真精神。注释力求疏而不漏,通而不俗;精而不少...
《沉默的世界》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论著,曾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潮。《沉默的世界》作者马克斯·皮卡德用他富于诗意、激情和
李叔同说佛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收集了弘一法师一生开示佛徒的讲稿和其晚年整理、辑录的处事格言,忠实地体现出弘一法师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
满族萨满文化遗存调查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是对中国少数民族萨满文化遗存进行调查、整理的成果,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墨家逻辑和亚里士多德逻辑是人类思维史上两个*具典型意义的逻辑形态,它们分别对东方和西方的文化、思想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细讲十善业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三合一,相辅相成。自古娅,儒、释、道三家在外表上有这个形式,内里面却完全不分因人,每一个人儒、释、道三家的东西统统...
金刚经.心经.坛经 本书特色 《金刚经》《心经》《坛经》是佛教中重要典籍,三经不仅在中国佛教中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从中国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们的影响...
禅门第一课 目录 目录导言**章小时候的疑惑第二章佛与禅第三章苦第四章修行第五章禅修的方法与阶段第六章开悟第七章慈悲名词解释禅门第一课 节选 章修行 在1...
心: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兼具思辨性和艺术特色的散文作品,作者由浅入深,逐步讲述了对禅学智慧的感悟——如何才能没有烦恼,营造清净、悠然的氛围,不迷失自己,让身...
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现实社会中的科学划界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科学思想史著作,作者以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扼要地再现了美国20世纪创世论与进化论激烈之争的经过,...
佛教故事 本书特色 《佛教故事》由朱瑞玟编著,编选了佛世佛经故事。包括:故典溯源、佛教义理、警世寓言、高僧大德、世俗逸闻五部分。这些故事赞美自我...
武周时期的佛教造型-以长安光宅寺七宝台的浮雕石佛群像为中心 本书特色 《武周时期的佛教造型--以长安光宅寺七宝台的浮雕石佛群像为中心》由杨效俊所著,本书对武周时...
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 内容简介 儒、道、佛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就是说它们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下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关于儒、道...
易道广大-周易智慧与人文精神 本书特色 此知识文本先从“伏羲画卦”、《周易》经传、易学之传承三个方面介绍了易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然后又...
易经揭秘:周易的另一种新解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在借鉴前人和他人同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字学、考古学以及历史学的各项研究成果,对《易经》文本解读和研究的一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