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名雷达学。评论家。甘肃天水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摄影》,新华通讯社编辑,《文艺报》编辑组长,《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
著有论文集《小说艺术探胜》,《文学的青春》,《蜕变与新潮》,《传统的创化》,《民族灵魂的重铸》,《文学活着》,散文集《缩略时代》,散文杂文《清贫颂》,《甘海热血谱青史》,散文《圣果》,《乘沙漠车记》,《洮河纪事》,《河西行》,《王府大街64号》,评论《给爱情以应有的位置》,《刻在心上的弹孔——谈谈第十个弹孔》,《高晓声小说的艺术特色》,访问记《春光唱彻方无憾》,《春天的信息——女作家近况一瞥》,报道《短篇小说的新气象,新突破》,传记文学《泥土和石油的歌者——记诗人李季》,电影文学剧本《赵武灵王》(合作)等。 《文学活着》(其中3部分)获第三届当代文学科研奖,论文《灵性激活历史》,《北国的活力》,《徐怀中风格》分别获《上海文学》,《钟山》,《作家》文学奖等,散文《蔓丝藕实》获中华文学选刊奖。
《中国好采购2》内容简介: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之所以备受欢迎,能够担任高管,是因为他们在校研读了800 个案例,几乎涵盖任意领域出现
毛泽东诗词新解(图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长期潜心研究*诗词,并对《*诗词集》中的每一首诗词,从时代背景、创作缘起、写作过程、修改情况、诗友唱和、社会反响...
湘行书简-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本书特色 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向大人张兆和许约,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这些信件及信中所附插图,沈从文生前末公开发...
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治理水患.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纪实 本书特色 《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治理水患、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纪实。建国60周年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巨献...
远去的风情:贺享雍乡风民俗小说选 本书特色 您想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您想了解乡村过去或现在有关婚嫁、生育、丧葬、祭祀、风水等民俗活动吗?请翻开这本书吧,会得到...
梁实秋文集第2卷 本书特色 本卷收入《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谈徐志摩》、《秋室杂文》、《谈闻一多》等五种散文集。《骂人的艺术》选录发表于《时事新报·青光...
陈四益集 本书特色 陈四益于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5年调新华通讯社湖南分社任记者、政文组长。1981年进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
幾米作品的盒装袖珍版,精选幾米2002-2003年创作的五部作品,附赠一个小本子。收入《布瓜的世界》、《幸运儿》、《你们 我们 他们》、《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
《每天半小时读懂《道德经》》内容简介: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详细注解并翻译原文,参透了老子思想体系中丰富、精妙的智慧,以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这本关于长征的书...
书单更新 本书特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书的体会因人而异。读新书更是如此,风险极大,如英国批评家约翰凯里说过,“如果你极力推荐一些书,只因它们受过好...
羊群 本书特色 1、一个人懂得,为什么这芬芳的旧大陆曾经如此支配了我们的画家和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力:因为它渗透了人类的品质,并因时间长久的贮藏而松软肥沃,它是岁月...
西湖梦寻 本书特色 《西湖梦寻》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
名家失踪作品集:一个淘井的慈善家 本书特色 《名家失踪作品集》收录民国时期散逸的名家优秀儿童著作,其中有叶圣陶、郑振铎、孙毓修、沈雁冰、陈鹤琴等众所周知的大家,...
幾米作品的盒装袖珍版,精选幾米2000-2002年创作的五部作品,附赠一个小本子。收入《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地下铁》、《照相本子》、《1.2.3.木头人...
本书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的状况:勾勒新诗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种因素推动、制约下的整体演化轨
从这里到永恒 本书特色 从这里到永恒 内容简介 篇篇名家,章章佳作,描写细腻动人,感情自然真挚。莫言、梁实秋、冯牧、张恨水、臧克家、三毛、池莉、赵玫、陈忠实、叶...
《Flutter实战入门》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化介绍Flutter技术入门方法,包括基本概念,并设计了大量案例,可帮助读者快速搭建Flutter应
民国文学十五讲 本书特色 《民国文学十五讲》集合了孙郁先生多年来在文学领域阅读与研究之所得,以突破流行模式与主流官方话语体系的个性体悟,论述民国时期的文学风气与...
伦敦杂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开明书店1943年版《伦敦杂记》的复刻版。朱自清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在写出《欧游杂记》后,觉得住在英国伦敦的7个月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