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作者1935年所作杂文四十八篇,1935年未经作者亲自编写,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文学史专著。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我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你 本书特色 沈从文,一位追随人性的文学家,一位饱经沧桑的“乡下人”。他笔下的湘西世界至今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每...
汇智博达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本书特色 欧·亨利是20世纪初公认的“短篇小说之王”,他也是“神转折&rdquo...
《从零开始做新餐饮》内容简介:如何打造“需求+痛点+创新”三位一体的餐饮爆品? 如何利用用户体验提升品牌口碑,引爆影响力? 如
浮世澡堂-插图注释版 本书特色 式亭三马著周作人译的《浮世澡堂(插图注释版)/周作人日译经典系列》是日本江户时代滑稽本代表作,也是式亭三马的代表作。全书共两编。...
为他人开一朵花-读者文摘美文 本书特色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看过美的风景,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是他们让我们人生的旅行充满了意义。生命中有些人只遇见一次,就像认...
大家小辑:山水(精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冯至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者、作家和翻译家。他的散文创作同样成就斐然,许多名篇至今仍脍炙人口。大家小辑:山水(精...
这是一套从未出版过的全集;这是一位既让人感到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学大师。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突出创作个性和成就
前往阿姆河之乡 本书特色 罗伯特·拜伦是英国旅行家、作家、艺术史家,就读于伊顿公学及牛津梅顿学院。在牛津求学期间,他是率先搜集维多利亚文物的收藏家之一,这项不经...
声色上海 内容简介 我把上海这个城市看作一个女人,我与这个城市的联系,是一个青春少年与一个成熟的美丽的少妇的恋情。这女人现在是越来越高贵了,漂亮了。她身上有着平...
明清两代,白话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繁荣兴盛的局面,在众多小说流派中,直至清朝中叶才出现的侠义公案小说,无疑是最为普通民众
袁昌英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出身于书香门第、又长期在教会和英法学校学习的湖南作家袁昌英,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生交汇着欧、亚文化的思潮...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书特色 本集是传奇的“中国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精选作品合集,不仅收录其同名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精选其散文、小说和诗歌的经典名篇,全面...
科幻-原力觉醒 本书特色《科幻cube》是一本主要面向对新兴科技、科幻文化和文学等感兴趣的读者群体。 刊物每期围绕一个科幻主题,组织深度稿件、人物专访、...
草堂.第51卷 本书特色 有温度有质感的大唐风骨有颜面有尊严的当代诗歌由当代诗人梁平主编,高质量、高稿酬、高颜值的诗歌刊物,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
百年沧桑永绩号-从北洋水师到人民海军 内容简介 《百年沧桑"永绩"号:从北洋水师到人民海军》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讲述了有一艘军舰名叫“永绩”号,经历过大清政府、...
爱已凉 本书特色 《爱已凉》雪小禅作品十年来首次精华集结 ,二百万文字中*令人感动的篇章,等你一阅倾城。雪小禅身为青春文学领军人物,有大量的死忠“禅迷”,广泛的...
词语诗学.空声 内容简介 本书对作者以前的讲稿进行了汇编,重点考察了当今阅读与出版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并对当前的阅读状况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分析。深入分析了人文科学...
梁实秋文集第2卷 本书特色 本卷收入《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谈徐志摩》、《秋室杂文》、《谈闻一多》等五种散文集。《骂人的艺术》选录发表于《时事新报·青光...
我的父母我的故乡-读者文摘-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的民国作家文章,内容围绕父母、家族、乡土。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追忆了父母亲人的点点滴滴,表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怀...
《青少年社会工作(第3版)》内容简介:青少年社会工作就是一种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它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