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魏、唐文教胜迹,中原乡望至可珍视之瑰宝也。然自赵宋南渡,文渊外移,洛下空虚,斯文掩落。旧邦遗民代代萦绕于生计,岁岁重复于息作,乡炙寥落而无视、文教激扬其不屑。
吾家耕读,缀绪五叶。慨乡氓于不造,叹击水而无剑。舍男乃翥,“文革”辍学,返里力庸。寐雨夜以灯阑,始留心于阅古。吊龙门之形胜,吭击楫之棹歌。虽磨肩于洛滨,每翘首而南望。
金风十月,雨过天晴。高校复招,离乡而辍耕;时届而立,锐意于旧梦。1984年春月某日,翥以龙门学术拟题一束相问案牍。余喜而阅之,视其中《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龙门石窟与北方民族文化》、《龙门石窟与中原传统文化》、《洛阳唐代寺院史料辑绎》、《中华和蕃简史》而颔首——吾家风缀而有续,得不悦怡其焉何!
余年及耄耋,朝不虑夕。欲重返课读稚子而自慰,惟其时也,不我待也!泫然而襟示,以为来年之唱序。
★ 16开精装,厚实纸张印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 全书42.5万字,文字部分为1-160页,图版部分为161-324页
★文字部分以文为主,但同时也配有大量插图;图版部分以图为主,每图配以说明文字
★ 本书重点透过北魏和唐代两个阶段的营造历史,将石窟雕刻按题材部类作出适当的划分,并通过考古手段将这些文化遗迹以特写图版及说明文字的形式予以报道
★ 可供考古、历史、佛教相关爱好者、研究者参考阅读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前后,此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其经营高潮略当于北魏迁都洛阳的40几年及贞观至开元的百余年间。因而,魏、唐时代中外文化交流之情状,尤其影响到龙门石窟宗教造像题材内容与艺术风貌的形态。
《龙门石窟与西域文明》主要介绍了洛阳龙门石窟的艺术风貌和发展历史,甄别、梳理石窟遗产中包含的西域文明的历史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洛阳龙门石窟佛教艺术造型与西域文化东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
众所周知,佛教艺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和中亚七河流域诸胡民族的创造。魏、唐时期龙门石窟的开凿,实际上正是借助了东西方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往的潮流,填补了中原地区社会各界对域外文化精神消费的需求。由此可见,石窟内西域文化因素的存在,正从文物遗迹的角度,透视了古代人民对西域文明成果的接纳与采择。
本书在主体内容选材方面,以龙门造像的时序为脉络,重点透过北魏和唐代两个阶段的营造历史,将石窟雕刻按题材部类作出适当的划分。书中披露了龙门佛教艺术中所含西域文明因素,通过考古手段将这些文化遗迹以特写图版及说明文字的形式予以报道,也对龙门石窟营造历史前期中外交流情况作出相应回顾。这种回应历史渊源的表述方法,不仅容易让读者了解到诸多文化因素融会于龙门的时序背景,更便于感受龙门诸多文化现象与古代人文活动的历史积累的内在联系。中外文明的交织与碰撞,龙门石窟的艺术遗迹正可谓一个带有样本意义的历史陈列。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黄花岗 本书特色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
《生死墨脱线》内容简介:《生死墨脱线》主要描述了作者与户外徒步爱好者,从西藏林芝派镇的松林口出发,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多雄拉
《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内容简介:以中国中心的意识,罗芙芸揭示了卫生如何在19、20世纪成为中国的现代性
宋史研究论丛-第十六辑 本书特色 由姜锡东主编的《宋史研究论丛(第16辑)(精)》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韩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论文集,内容涉及宋、辽、金...
1937-南京大屠杀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史书式的报告文学,这是我们民族苦难的一个缩影,它记述了五十年前人类历史上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悲剧——南京大屠杀。 本书全面、...
《觅·境:旧时光里的上海滩》内容简介:若没有参观过上海老建筑,上海之行就是有缺憾的。本书是由一名老建筑爱好者,通过实地摄影
趣民国-在生活的细处观民国风月 本书特色 《趣民国》用衣、食、住、行、娱、情,六个关键词,串起民国人的生活故事,在丰富前人的记述和珍贵的历史照片中发现蛛丝马迹,...
《30天吉他弹唱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是为零基础吉他爱好者量身定做的30天吉他教程。本书从基础乐理讲起,再到弹奏练习,歌
非常规则:晚清社会的真实游戏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本书是第壹版《神奇的腐朽》、第二版《晚清官场规则研究》的修订版,作者任恒俊是致力于晚...
傀儡國家?偽滿政權?在傳統國共史觀中,滿洲國是受日本關東軍扶持之政權,以奪取中國利益,已是一種定見。王道樂土?民族協和?
《民法典担保制度体系研究》内容简介:本著作是国内首部以民法典担保制度体系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对民法典中体系化程度不足的担保制
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 本书特色 王永玺编著的《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为工人运动史研究专家、工运学院教授王永玺老师的工运史研究文集,内容均为发表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等媒...
中国史学史纲 本书特色 《中国史学史纲》: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专业课系列教材。中国史学史纲 内容简介 本书的这个新版,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即卷末原有的两篇附...
清史九讲 本书特色 本书是内藤湖南在京都大学任教期间,于1911年和1915年所做两次演讲的内容。1911年,正值清朝风雨飘摇之际,作者从兵力、财政、思想三个方...
本书分别以“女性社会”、“女性之死”题名:上篇“女性社会”期望以个案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历史常识 本书特色 《年轻人要熟知的2000个历史常识》立足于全球历史观的开阔视野,共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选材涉及政治、经济、...
从边缘到前沿-广西京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变迁 节选 nbsp; 序 20世纪50年代,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他们恨大选被有钱人主宰;他们更恨虚假的政治辩论,越来越远离选民的实际关切。19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与保
决战--从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 历史转折三部曲之二 内容简介 1976年是两种中国命运决战的一年。“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恶浪...
北京史-增订本 本书特色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北京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中,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