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是在原有的“国学”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学”是在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为了将中国学术与西方学术(“西学 ”)区别开来而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再早有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提出的“ 中学”,但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的“中学”主要指的是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而由章太炎提倡的“国学”则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各种不同的学术门类,在哲学中也包括儒、释、道和诸子百家的各种不同的思想学说,是有关中国古代学问的总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为了将“国学”与“国粹”区别开来,胡适曾经将“国学”界定为“国故学 ”,这一方面扩大了“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涵盖范围,将中国古代通俗文化和金文、甲骨文的研究包含在了“国学”的范围之中,另一方面也更加强调了对中国古代文化史料的重新整理和研究,但胡适的“国学”也仍然是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学问,而不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的历史和新的文化。1949年之后,除了港台地区和海外华文文化圈还继续使用这个学术概念之外,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它,但这也使中国大陆学术和中国大陆学者丧失了自身的整体感觉,从而将内部的矛盾和差异发展到彼此无法相容的程度。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这个概念才再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并且成了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至现在,它仍然沿袭着原来的用法,即它仍然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学问的总称。
但是,从“国学”这个学术概念诞生之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又有了一个世纪的历史,这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主要是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创造,是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也就是说,从那时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同样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理应纳入“国学”这个总体的学术概念之中。我们所说的“新国学”,是与原有“国学”相对举的,但却不是相对立的,它既包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也包括对中国现代历史和现代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既包括中国学者对本民族历史和本民族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也包括中国学者对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化史料的翻译、介绍、整理和研究,同时也把中国学者对现实实践问题和现实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纳入到这个学术概念的涵盖范围之中,目的是使“国学”真正成为涵盖中国学术的全部成果、真正体现中国学术的独立性和整体性的学术概念。
《新国学研究》的创办,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术研究。“新国学”并不排斥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也包括在原有“国学”观念基础上取得的学术成果,只是要把这些成果纳入到“新国学”这个更大的学术整体中进行具体的阐释、理解和运用,以使之有机地融合到民族学术的整体之中去。“新国学”也并不否认学术争鸣、学术讨论的必要性,但这种争鸣和讨论的目的却不在争论双方一时一事的胜负,而在各自认识的深化以及对整个民族学术事业的丰富和发展。《新国学研究》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作为“新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样板而被刊发的,它只是给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一个发表的阵地,并以它的包容性和严肃性体现我们对“新国学”这个学术概念的具体理解。
《新国学研究》以刊发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为主。这并非我们的偏好,而是因为当前的学术刊物大都以发表二万字以下的论文为主,而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又大都不能少于十二万字,这就使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很难找到发表的机会,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术文体的单一化。我们希望给这些难以发表的长篇学术论文提供一个发表的阵地,并使我们的学术文体变得更加自由、更加多样。
由于人手不足,《新国学研究》暂时只刊发特约稿件,不接受外来投稿。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内容简介 大忙人,是那些汲汲于名利,为生存和发展奔波不止的人,其中多有事业成功、前途光明的人。但你在忙忙碌碌中是否曾意识到自己丢失了些什么,远...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由冯达文、郭齐勇两教授主编。全书约70万字,时间跨度自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共...
鬼谷子 本书特色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学说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鬼谷子》就是“轴心时代”的代表作之一。本书...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古代身体哲学理论体系奠基性部分,下篇为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阐发和拓展。笔者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本的一...
周易全鉴 本书特色 《周易全鉴》:读《周易》,哲学家知辩证思维,史学家观历史兴衰,政治家学治世方略,军事家悟兵法谋略,企业家得经营方法。观宇宙万象,通幽明之故,...
哲学意义上的需求论 本书特色作者首次提出并论证了“需求性”是人的至极本性的理论观点。“需求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需求论”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根本动...
家道与孝道:天经地义 本书特色本书是何为孝道的理论总结,从中国文化系统和中国人的生活实践的各个层面说明孝道与家道是中国文化的高智慧,说明孝就是道。本书是孙一乃老...
中国道教 内容简介 该书介绍了中国道教的思想渊源、形成和历史发展、新中国建立后道教界的活动,以及道教的神仙信仰、宫观制度、经籍编撰和在中国社会及世界的广泛影响。...
命名与必然性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索尔·克里普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模态逻辑语义学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其代表作,书中所提出的两个新理论引起了西方分析哲...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特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不争、不贪、知足、慈俭、去甚、去奢、去泰,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
《说文通训定声》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
玄风道韵-道教与文学 本书特色 《中华道文化丛书?玄风道韵:道教与文学》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玄风道韵-道教与文学 内容简介 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末叶的一...
《<庄子>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
华理克读经法-享受读经乐趣的12种方法 本书特色 纽约时报畅销书**名,全球销售五千万册! 你的存在绝非偶然,甚至在创造世界以先,神已经挂念着你。并且为着他的目...
庄子是个哲学家,庄子的哲学很显然地就是他给自己的生活提供的理由,就是他所塑造的一种心情。这个其学无所不窥的天下第一才子为
人是在思想中生存的,不同的思想方式引导不同的生存。作为西方哲学的次一级学科,形而上学涉及的就是我们的思想方式问题,它并不
沉思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
神州自有连城壁--中华美学特色论丛目 内容简介 本书系周汝昌先生倾其心血的一部力作,他以其深厚的学养,纵论中华美学之画艺、书学、文论、诗词曲赋、红楼艺术、音韵美...
中国伦理学史 内容简介 学无涯也,而人之知有涯。积无量数之有涯者,以与彼无涯者相逐,而后此有涯者亦庶几与之为无涯,此即学术界不能不有学术史之原理也。苟无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