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牟宗三先生初到台湾,痛感时运之剧变,发愤著书、从历史入手、围绕众所周知的先秦两汉的大事件,通观时代精神之发展,进而探明精神本身的表现途径,解决中国“内圣”之学的“外王”问题。
牟宗三先生有关历史哲学的系统性论著主要集中在《历史哲学》和《政道与治道》两书,所以这两本书要参照阅读为妙。作者鉴于西方传统文化精神之可能性对照,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独特的自在性,这样不仅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着西方文化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而且还要为中国传统文化指出一条可能的发展之路。在中国文化如何现代化以及发展趋向的诸多论说中,此种非同寻常的异论可以独步一时矣。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牟宗三于1927年进入北大,先后师从张申府、熊十力诸先生。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主要著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该三本书以“新外王三书”著称)《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另译有康德的《道德哲学》《纯粹理性之批判》《判断力之批判》等。
普陀山佛学丛书·观音文献集成:观音慈林集 观音持验纪(精装) 内容简介 《观音慈林集》共三卷,卷上选录与观音有关的经典十一篇,包括天台智者大师的《观音普门品玄义...
宋代性二元论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性二元论的理论研究专著,本书的主旨是论证宋代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二元论由萌芽、提出、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兵结论为这...
你最应该知道的思想名著 本书特色 *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从外表表现出来,仍然感到满足的人。——柏拉图人生*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格言集 本书特色《格言集》收录了利希滕贝格毕生创作的格言。他讲自己的诸多想法、观感、即兴文字、简短评论、准备使用的讽刺作品的标题等都以格言的形式记录下来,内涵涵...
胡适谈佛学 本书特色 胡适的佛学研究几乎贯穿他的整个学术生涯:从1922年到1961年。这在学术兴趣转换频繁的胡适而言,是很少有的。这些著述,以“怀疑”为前提,...
《宗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的一本重要书籍,作者在《宗教的本质》中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
老子 本书特色 老子是我国古代哲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道家 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学说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老子当做圣...
政治儒学默想录 本书特色本书为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思想之源,是他近二十年来的读书札记与思想笔录,《公羊学引论》《政治儒学》《再论政治儒学》《广论政治儒学》...
观照西方科学哲学理性 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禅话西方哲学的禅化》一书的姊妹篇。前者纵向探讨了西方哲学的非理性认知行为,《观照西方科学哲学理性》...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中论解诂 本书特色 《中论》为魏徐干撰,现存上下两卷,凡二十篇。每篇论一事,涉及治学、爵禄、亡国、务本、历法、考伪、交游、艺纪等多个方面,...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 内容简介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奠基之作。鉴于这部论战性巨著篇幅宏大、内容艰深,我们...
易学传真 本书特色 该书收入作者历年来在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易学于建筑文化学术研讨会以及一些书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重大事件预测案例、风水应用案例和为扶植易学研究人才...
《今日如何读新约》是一本当代新约研究力作。在英语世界的一流大学广泛被采用为基本教材。《今日如何读新约》展示了当代新约研究
如实生活如实禅-一个禅者的处世智慧 本书特色 把心放下,随处安然,影帝濮存昕·灵隐寺主持释光秀联袂推荐。林老师这本书直指现代人生活的实处,告诉我们,禅悟便在实际...
魏源-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魏源(1794~1857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早年在家乡读书,后至京师求学。1825 年后定居江苏,任幕僚多年。道光二十五年进士。...
审美化生存-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 内容简介 人创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正所谓“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文化总是体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所以文...
黑格尔与普世秩序 本书特色 绝对精神不会满足于*初偏居一隅的直接任性,它一定要首先把过往和现存的所有历史纳入自己的精神历程,把它们分别理解为自身发展史上的一定环...
情感与时间-康德共同感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从纵向的维度梳理了“共通感”在西方思想史上的不同境遇,不仅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共同能力”说、维科的“共同意识”...
西方的智慧-图文本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写成一部从泰勒斯到维特根斯坦的故事概述,并对这些事迹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做出提示。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挑战这种数典忘祖的现象。严格...
从学科观念的接纳到学科体系的确立,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早期建构作出的努力功不可殁。本书即是冯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