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孝图记》描绘了近百个脍炙人口、令人敬佩的行孝故事,书中所收的人物,上自五帝之一的舜,下至清代光绪年间的王萝惺,这些孝子,不论是苦孝、节孝、死孝,还是奉养、承欢、哀祭,都有值得令人称道的地方,对教育人们尊敬老人、孝敬父母,都是很有帮助的。
《百孝图记》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尽管人们习惯上认为“孝”属于儒家伦理文化范畴,但实际上儒、释、道都推重孝道,有所谓“三教之发源,皆孝德所自始;三教之归极,皆孝德所演成。是孝德又足以统乎三教”之说(清·李时品《百孝昏序》)。三教推重孝道,表现却各有不同,儒家主张对尊亲养生奉死,道教主张福及亲族,佛教则主张惠及众生。但是,孝道之深入人心,主要的还应归功于儒家文化的大力张扬。儒家视“孝”为仁义之本,认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木与!”(《论语·学而》)传说孔子作《孝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属于“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明确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百行孝为先、孝为仁之本、孝乃立身之本等思想观念,逐渐成了人们的自觉意识,成了检验或约束人们的社会文化行为的重要标准之一。笃行孝道受到了儒家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赞扬。
出于宣扬孝道的目的,史家在各种官修正史中特辟《孝友传》,勾那些孝顺尊亲、友爱兄弟的人物卡对碑立传。同样是出于宣扬孝道的目的,各种各样的《孝子传》先后问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昭之《孝子传赞》三卷,晋·萧广济《孝子传》十五卷,南朝·宋·郑缉之《孝子传》十卷,师觉授《孝子传》八卷,宋躬《孝子传》二十卷,以及佚名《孝子传略》二卷。由于战火兵燹,这些书籍早已亡佚。清代道光年问,高邮茆泮林搜集遗佚,辑得刘向、萧广济、王歆、王昭之、周景式、师觉授、宋躬、虞盘和佚名等所作《孝子传》九种,收入“十种古逸书”丛书中。近代以来,据“十种古逸书”丛书所收《孝子传》和史书《孝友传》编撰各种孝子故事的书籍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有清成丰年间黄小坪编著的《百孝图说诗传》,光绪初年陈凤屏依据黄著又加增订、李时品述说的《百孝图说》,清末政治家、文学家张之洞的《百孝图说》,1937年陕中郭莲青据黄著改编的《百孝图说》,等等。就其内容来看,皆是题目下有两句诗对孝行人物进行评介,然后用文言介绍孝行人物的主要事迹,因此可以肯定基本上都是从黄小坪的《百孝图说诗传》这一系统演化而来。
《百孝图说》所收的人物,上自五帝之一的舜,下至清代光绪年间的王萝惺。作者把这些人物分为帝孝、王孝、贤孝、温清、贫养、乞养、禄养、嗜养、先馈、爱亲、敬亲、悦亲、遵教、承志、感亲、祈寿、祷疾、侍疾、食医、药医、割股、救罪、拯难、感暴、殉难、寻亲、护棺、哀毁、营葬、庐墓、像事、哀祭、哀思、报仇、孝祖、孝友、锡类、节孝、贞孝、乳孝等40类,其中许多人物的孝行颇为感人,一般人是很难做得到的。收入书中的这些孝子,不论是苦孝、节孝、死孝,还是奉养、承欢、哀祭,都有值得令人称道的地方,对教育人们尊敬老人、孝敬父母,都是很有帮助的。尽管作者划分较细,试图有所区别,但孝道归结到一点,不外是养生奉死,因此不少孝子故事都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但是也应该指出,书中一些受到作者称赞的孝行,其实未必符合天理人伦。如“唐俨夫妇笃孝思”、“黄家瑞割股医母”、“郭巨埋儿天赐金”等所宣扬的孝道,既违背天理,又不近人情,实际上是一种“愚孝”。再如“浣纱女殉母全贞”、“元氏女投水殉父”、“曹娥投瓜得父尸”、“饶娥痛父哭水滨”等以死殉难之“孝”。都是以极端的行为来全“孝”。类似这样的“孝”,其父母如果九泉有知,肯定不会赞许。这些所谓的孝行,表面看来似乎符合儒家的孝道观念,实际上反映出的却是宋明理学家的孝道思想,对人们的精神和肉体都是一种极大的摧残。对这类所谓的“孝行”,必须予以严厉的批判。至于作者在书中宣扬的“孝感”,封建迷信成分居多,应该加以甄别,不能偏听偏信。另外,书中述及古代孝子的时候,叙其时代依据原有文献,而人物的籍贯居里则多采用清朝的行政区划,出现了人物时代与籍贯居里不一致的情况。这也是读者阅读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汉文帝名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母亲薄后梦见苍龙,遂生下文帝。文帝自幼忠实地奉行孝道。高祖征伐代王陈稀返回洛阳之后,认为代地在常山以北,接近匈奴,经常受到侵犯,就把山两太原的属地划分一些给代郡,以扩大代郡的地盘,命令群臣从诛王中选择一个可以胜任的人,立为代王。群臣都说刘恒贤明孝顺、性情温良,可立为代王。于是,刘恒就被立为代王,建郁晋阳(今山两太原),后来又迁都中都(今山西平遥县)。汉高祖死后,皇后吕雉及吕氏兄弟专擅朝政,承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定计,除去吕,迎立代工刘恒为帝。文帝尊母亲薄氏为皇太后,侍奉太后十分恭谨,赡养之事不敢懈怠。后米,薄太后生病,卧床三年。汉文帝早早晚晚在身边侍候,眼睛不曾眨一下,也不曾解衣休息,煎的汤药必须亲口尝一尝冷热是否合适,然后才端上去。当时,天下人都称赞文帝仁爱孝顺。据史书记载,绛候周勃被人诬陷图谋造反,被捕入狱,处以死罪。朝中大臣虽知周勃冤屈,却没有人敢营救。薄太后听说后,责备文帝说:“绛侯当初诛杀诛吕姓乱臣时,身上系着阜帝玉玺,手中握有重兵,那个时候尚且不反。如今仅享一个小县的俸禄,却要谋反吗?”汉文帝意思到自己的过错,向太后谢罪,赦免了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原来享受的俸邑。从这件事来看,汉文帝小心侍奉母亲,闻过能改,可以说是身居至尊之位而能够尽孝的人了。
【评说】
俗话说“人一阔脸就变”、如果贵为帝王,身居兆民之上,川剧的变脸术恐怕也不及他变得性。翻翻二十五史,看看那些一夜之间变泰发迹的人,不变脸者有几?身份变了,地位变了,所处环境变了,面对的人群变了,脸变一变似乎也无可指责。但是,在变脸的同时切记下可失却真情和诚心。如果脸随环境变,心随脸变,那就不是变脸的问题了,而是变德性了。赤子之心、纯朴之情、恭敬之意、仁义之德如果一变,那就完全失去了本真。汉文帝身居至尊之位而能小心事亲、闻过即改,说明他贵为帝王却没有丧失做人的本真。
魏主宏孝感玺文
吮痈起沉痼一片天真
临丧至毁形满腔孺慕
北魏主宏,姓拓跋氏,幼有至性。当四岁时,父弘病痈,医药不效。宏亲吮之,立愈。弘喜黄老浮屠之学,心厌尘俗,集百官传位于宏,时方五岁也,悲泣不止、父怪问之,答曰:“代亲之感,悲从中来。”父叹曰:“我儿真孝子,必能治国矣。”宏即继位,建号太和。当修筑宗庙时,掘地得一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略曰“孝思慈亲”。百官为之竦动,宏亦改容。据《北史》载,太和十四年秋,母冯氏死,宏水粒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群臣力谏,始进一粥。及表请下葬地,宏曰:“奉侍梓宫,犹思仿佛见之。山陵迁厝,诚不忍闻。”固请,乃葬方山,以母生前乐此山风景,每日“必葬我此山”,故从其愿。冯氏性悍,每忌宏英明,恐不利于己,曾于严寒闭之空室,绝食三日,继之又杖之,几死。宏无怨言,亦无恨意。十五年春,宏谒母陵,上奉祭品,追思哀哭,终日不食。侍中冯诞哭劝,至夜分,乃允。饭罢,朝夕哭。值祥期,于事前帅百官夜宿太和庙,哭极衰礼毕,易服,缟冠草带黑履,复哭至晓。次日易祭服,缟冠白布深衣绳履。既祭出庙,立哭良久,始还宫。已而祭陵,恸哭声嘶,绝而复苏者数次。拜陵既毕,乃奉神主迁于太和庙。如魏主宏者,可谓大孝终身慕父母矣。
作者:(清代)黄小坪
译者:卫绍生
汉语语法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构词论、范畴论、造句论、句型论4编。主要内容包括:汉语之范围及其重要;汉语有语法吗;汉语的词;汉语的特点;怎样研究汉语语法等。汉...
跟毛泽东学公文写作 内容简介 毛泽东同志博古通今,堪称一位卓越的的公文写作大师。他不但具有丰富厚重的公文写作实践,而且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公文理论。他的公文风格和公...
手作精神大展現!一次學會超多項作品的創作精髓,省成本、秀創意的最佳參考書。讓創意展現獨特性的巧思──●刺繡圖案&文字自己動手作印刷加工不受材料及設計的限制,完全...
中亚文明史(第六卷) 本书特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译公司联袂推出中译版 揭示中亚历史兴盛衰亡 展现中亚文明丰富多彩中亚文明史(第六卷) 内容简介 六卷本《中亚...
沪上明清名宅 内容简介 上海地区现存的明清建筑,不仅在老城厢,而且还散落在一些城镇村落之中,经笔者考察约有一在余处,其中不少是名人故居,有历史上著史科学家、文学...
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一辑(总第一五一辑) 本书特色 本辑分为民主斗争、人物述林、军事史苑、抗战纪实、工商史苑、史海钩沉和体坛精英七部分。其主要介绍了潘文华、徐崇...
梅红樱粉 内容简介 20世纪日本诗人眼中看到的秦山楚水,南船北马。作家笔下描绘的魏臣蜀相,侠女豪杰。变奏的唐歌宋乐,异色的佛风道尘。梅的坚韧、樱的轻灵,映衬着中...
★★★★★人类文明的伟大遗产古代波斯文化瑰宝★★★★★【内容简介】贾拉勒丁·鲁米是伟大的波斯诗人、精神导师,被联合国评价为“属于整个人类的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哲学...
离合兴亡-文人情怀《桃花扇》 本书特色 车振华著的《离合兴亡(文人情怀桃花扇)/文化中国边缘话题》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之《桃花扇》,阐述该作品...
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 作者简介 p>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
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精解-第二册-新版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精解(新版)》是为《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二册)编写的配套辅导书。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
★★★最驚人的極速學習法★★★不辭職,光用下班零碎時間進修、精通技藝,學會英文、法學、稅法、大學課程,每年考取一張證照!★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讀者評分9...
西化-现代化丛书:评中西文化观 内容简介 《评中西文化观》初版于1924年初,作者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社会。全书共分四卷:**卷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
纳墨传文-金东人文化溯源 本书特色 在金东,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凭着一腔热忱、一份兴趣、一种责任,走进深山、走向原始,了解与传播那些渐渐被人们淡忘的失落的...
庙会: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庙会》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
傅雷:那远逝的雷火灵魂/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傅雷是公认的中国20世纪*伟大的翻译家之—,其翻译名声之巨足以遮蔽他在其他诸多领域里的不俗贡献。在对其...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
明十三陵 内容简介 明十三陵在中国古代帝后陵寝变迁中有着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却殊少深入透辟的研究。作者通过实地测绘勘察,旁征博引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就明十三陵营建的...
古文字研究·第十一辑 内容简介 本辑包括《临沂汉简分类考释序》、《临沂汉简通假字表》、《史印新证举隅》、《密章小考》、《青铜器铭文中之避讳》、《商周秦汉青铜器铭...
老盖仙谈民俗 本书特色 一读就懂京味逗趣见学问,一懂就笑盖式幽默**人。有人喜欢他的文笔轻松,我却更欣赏其内容的扎实。——梁实秋元瑜兄的大作,不管是长篇大论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