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br /> 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人类解放事业,这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以
自己的全部智慧探索人类解放道路,这就是马克思的学说;马克思的
生平与学说,是与“人类解放”的事业和道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和研究者,无论其研究的领域是什么,无论
其思考的重点是什么,都不可能离开“人类解放’’这个马克思主义的
主题。然而,如何理解和阐述“人类解放”这个主题,却是当代马克
思主义研究的重大课题。
尽管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思主义表述为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但是,如何从整体上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却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重大问题,由此便凸显了马克思为之奋斗终
身的“人类解放”问题。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侧重于从tc三个组
成部分”所贯穿的主题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政治解放,,与
“人类解放”的关系学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哲学批判,,与
“经济学批判”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
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寻找理论资源,有的学者则侧重
于从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反思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学说的当
代意义。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ct人
类解放”的主题的理解。
在哲学领域,“人类解放”问题更是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
关切的根本问题。就个人而言,我比较注重的是从马克思所实现的
哲学革命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的主题,为人的全部思想
和行为寻找根据、标准和尺度,这是全部哲学的共同使命,即哲学的
本体论追求。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不是从“现实的人及
其历史发展”去探寻这种根据,而是从“超历史”或“非历史”的本体
观念出发,以追究“世界何以可能”的方式来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奠定
“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
“解释世界”的旧哲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从根本上说,就在于马
克思改变了追究“世界何以可能”的“解释世界”的哲学方向,开辟了
探索“解放何以可能”的“改变世界”的新的哲学道路。马克思主义
的主题与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是一致的。关于马克思的本体论革
命及其所开辟的哲学道路,我曾在《解放何以可能》一文中作出这样
的概括:一是把本体论对“何以可能”的追问定位为对“人的解放何
以可能”的寻求,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论对人的存在何以可能的抽
象思辨,实现了本体论的理论内容的变革;二是把对“人的解放何以
可能”的寻求诉诸于对人的历史活动的理解,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
论以唯心史观为依托所进行的对人的意识活动的追问,实现了以唯
物史观为依托的理论基础的变革;三是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
寻求诉诸于人对自己既定状态的扬弃,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论把对
“何以可能”的追问定位为某种“永恒在场”的研究方式,实现了本体
论与“革命的、批判的”的辩证法的统一。这就是马克思哲学在理论
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式上所实现的本体论革命。
吉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一直比较关注重大的理论
问题,并注重以理论的方式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人类解放”问
题,就是我们一直关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一些
博士研究生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这个重大问题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
选题。例如,有的博士生从“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角度
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从“实践批判的逻辑”或‘‘社会关系的
逻辑”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通过阐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文本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以现代哲学的比较研究而展开自
己的论证。李兵博士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探索马克
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与解放为主线,比较系统地阐
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了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
义的研究成果。作为李兵博士的指导教师,在他的学位论文面世之
际,对他表示衷心的祝贺,更祝愿他在哲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是为序。
孙正聿
2007年6月25日于长春
第三章解放生存论
一马克思存在论的解放意蕴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已经完成了两次重大的
跃迁,即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论转向”和肇始于90年代至
今仍方兴未艾的“生存论转向”。前者在总体上实现了对马克
思哲学实体本体论解释模式的超越,在学理的层面把马克思哲
学由前康德哲学推进到了后黑格尔哲学的水平;后者以现代西
方哲学(尤其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和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存
在论)为中介,把马克思哲学引入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话语平
台,凸显了人的具体的生存方式在马克思哲学中核心视阈的地
位,马克思不仅成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者,而且还成为现代
生存论哲学的开创者。这两种解读方式无疑都是对传统僵化
的马克思哲学解释模式的重大突破,呈现了马克思哲学作为一
种现代哲学应有的理论风貌,其理论上的成就应予以充分的
估价。
但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无论‘实践说’还是‘生存说,,
两者都是在严格学院哲学的问题框架内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
解。”其突出的缺陷是:“没能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意义同马克思对
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立场,特别是同当代全球资本主义背景下空前
尖锐的现代性问题的批判结合起来,因而无法使之成为一种社会理
论和意识形态的当代批判。”①也许是出于对过去长期以来马克思主
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过度政治化、经验化的反叛,20世纪90年代以
后的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确出现了所谓“思想淡出,学术登台”的局
面。然而,正当一些学者陶醉于“知识分子的高级精神奢侈和才智
游戏”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生活中却日益被“边缘化”了。
那种在西方哲学的概念框架中,以所谓“中介式的方法”解释马克思
哲学的研究取向,很快暴露出了双重的弊端: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
身被“边缘化”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阐释者也产生了“自
我放逐”之感。威廉·巴雷特对当代哲学家的诟病可谓一针见血,
同样适宜于有“自我放逐”感的学术人群:“如果今天的哲学家是正
直而老实的,他们就会承认,他们对自己周围人的思想的影响越来越
小。随着他们的存在日益变得专业化和学院气,他们在大学幽静校
园之外的重要性就日益下降。他们的争论不过是他们自己之间的争
论;他们不仅得不到形成一个强大的得人心的运动所需要的那种充
满热情的支持,恰恰相反,他们和那些仍然处于‘校园’之外的无论
什么样的一般知识界精英之间的联系都微不足道。”②这着实值得学
者们作出深刻的反省。
马克思绝不是西方近代以来学院派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不仅因
为马克思一生没有登过大学的讲台,没有像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那
样做过大学教授,甚至大学校长,更在于马克思从开始他的理论生涯
时起,就跳出了学院哲学阴森严密的学术藩篱,将思想的利剑指向了
生活现实的天空。把马克思理解为专注于在理论上完成变革的思想
——————————————————————————————一 ●
① 张盾:《马克思哲学研究应以现代性作为其问题背景》,载《新华文摘》
2005年第11期。
② 巴雷特:《非理性的人》,第7页。
家,把马克思哲学解读为西方正统学院话语的哲学,不禁会使人想起
马克思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这会给他太多荣誉,同时也会给他太多的
耻辱。诚如马克思终身的朋友和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
指出的那样:“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者。他采取各种方式参加推
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
的解放事业;他**个使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要求,意识到
本身解放的条件。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①
马克思哲学就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本文所使用的‘‘人类
解放”和“人的解放”基本是同义的,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论题使用不
同的提法。在马克思那里,个体解放与类的解放是一致的,因为人是
“类存在物”,“特定的个体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类存在物”②)。这一
学说既不同于近代以来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人道主义和
人本主义,沉湎于对完善的理性人及其理性王国的空洞议论,也不同
于现当代哲学以“非理性的人”为理论原型,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困境
和精神失落的思想哀怨。
①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57页。
作者简介
李兵,1 963年1 0月生,重庆市1
人,哲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l
社会学院,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I
院长、哲学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I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在I
《(哲学动态)》、《(长自学刊)》、《(社I
会主义研究)》、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视为一部美学或艺术哲学名著,它主要就是讨论“希腊悲剧”这个艺术样式及其“生”与“死”的。而此《悲剧的诞生》是根...
许地山:道教史(典藏版) 本书特色 《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
净土四经 内容简介 《净土四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四部经的合集,自清咸丰年间魏源将此四经刊刻流通以来,此四部经在净...
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 内容简介 《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共收录了20篇论文,是直接针对普兰丁格的,其中论题较为集中的,是对于普兰丁格的反自然主义的科学观的表述与讨...
赵朴初居士释佛:有乐感的佛心,ISBN:9787801753205,作者:赵朴初原著;古陀编著,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赵
全真正韵集 本书特色 张高澄主编的《全真正韵集》是全真道斋醮科仪所用的道乐,属十方韵。清末贺龙骧、彭瀚然于成都二仙庵重刊的《道藏辑要全真正韵》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比...
宋育仁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宋育仁是一位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的中国近代思想家。他的例子展示了在近代西学东渐、华夏文化面临严峻危机的情形下,一个既反对一...
培根论人生 本书特色 1597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出版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多次增订再版。此书是培根多年反复锤炼、推敲、修改而成的精工之作。全书涉及到人生世...
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部从发生学角度门探讨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发生之内在历程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只有从历史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才...
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本书特色 《哲学(精)》是著名哲学家邢贲思为《中国大百 科全书》哲学卷撰写的概观文章,介绍了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基本问...
伦理学讲座 本书特色 《伦理学讲座》作者罗金远、戴茂堂拥有一种宽广的视域,从史的角度全面分析了中、西方伦理观念的优劣得失,又从方法论的高度深入探讨了中、西伦理观...
朱子全书-(全27册)-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全”为宗旨,收入各种形式的全部朱熹撰述。本书整理以“讲究版本”为特点,力求尽搜现存版本,考其源流,较之优劣,用...
宋元明易学史 本书特色 本书系以哲学思想为价值取决,以发明哲思为高尚,训注推演者其次。由此,在易学兴盛的时代,依据该时代中易学家的哲思表现,在述论中显其高下地位...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本书特色 书中南先生历数了自古以来居士对于传播佛法的贡献,简要概述佛法在古印度和中国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禅堂中修行的规矩,例如打坐的姿势、行香的...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 本书特色 《康德著作全集(典藏本共9册)(精)》编著者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出版工作是中国人民大学已故教授苗力田继《亚里士多德全集...
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 内容简介 《工程哲学引论》一书是现代哲学体系中具有开创性的崭新著作,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关于改变世界的哲学。本书以对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
中国教育哲学史 第1卷 目录 前言本卷引言**章 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与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哲学思想**节 孔子一、求安重义的理论价值取向一、 “义”对“仁”和...
四书道贯:陈立夫解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本书特色 《四书道贯》的内容简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集结十几亿人民为一家,持续五千年光荣历史而不坠者,以我们拥有久远的文化传...
宋词赏析-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本次出版的图书共有7种。宋词赏析-大家小书 内容简介 《宋词赏析》一书出版于1980年。新颖别...
周易筮法通解 内容简介 周易筮法通解: 《周易筮法通解》一书自1994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易学研究者的好评,在易学研究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作者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