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br /> 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人类解放事业,这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以
自己的全部智慧探索人类解放道路,这就是马克思的学说;马克思的
生平与学说,是与“人类解放”的事业和道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和研究者,无论其研究的领域是什么,无论
其思考的重点是什么,都不可能离开“人类解放’’这个马克思主义的
主题。然而,如何理解和阐述“人类解放”这个主题,却是当代马克
思主义研究的重大课题。
尽管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思主义表述为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但是,如何从整体上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却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重大问题,由此便凸显了马克思为之奋斗终
身的“人类解放”问题。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侧重于从tc三个组
成部分”所贯穿的主题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政治解放,,与
“人类解放”的关系学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哲学批判,,与
“经济学批判”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
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寻找理论资源,有的学者则侧重
于从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反思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学说的当
代意义。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ct人
类解放”的主题的理解。
在哲学领域,“人类解放”问题更是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
关切的根本问题。就个人而言,我比较注重的是从马克思所实现的
哲学革命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的主题,为人的全部思想
和行为寻找根据、标准和尺度,这是全部哲学的共同使命,即哲学的
本体论追求。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不是从“现实的人及
其历史发展”去探寻这种根据,而是从“超历史”或“非历史”的本体
观念出发,以追究“世界何以可能”的方式来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奠定
“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
“解释世界”的旧哲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从根本上说,就在于马
克思改变了追究“世界何以可能”的“解释世界”的哲学方向,开辟了
探索“解放何以可能”的“改变世界”的新的哲学道路。马克思主义
的主题与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是一致的。关于马克思的本体论革
命及其所开辟的哲学道路,我曾在《解放何以可能》一文中作出这样
的概括:一是把本体论对“何以可能”的追问定位为对“人的解放何
以可能”的寻求,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论对人的存在何以可能的抽
象思辨,实现了本体论的理论内容的变革;二是把对“人的解放何以
可能”的寻求诉诸于对人的历史活动的理解,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
论以唯心史观为依托所进行的对人的意识活动的追问,实现了以唯
物史观为依托的理论基础的变革;三是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
寻求诉诸于人对自己既定状态的扬弃,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论把对
“何以可能”的追问定位为某种“永恒在场”的研究方式,实现了本体
论与“革命的、批判的”的辩证法的统一。这就是马克思哲学在理论
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式上所实现的本体论革命。
吉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一直比较关注重大的理论
问题,并注重以理论的方式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人类解放”问
题,就是我们一直关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一些
博士研究生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这个重大问题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
选题。例如,有的博士生从“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角度
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从“实践批判的逻辑”或‘‘社会关系的
逻辑”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通过阐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文本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以现代哲学的比较研究而展开自
己的论证。李兵博士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探索马克
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与解放为主线,比较系统地阐
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了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
义的研究成果。作为李兵博士的指导教师,在他的学位论文面世之
际,对他表示衷心的祝贺,更祝愿他在哲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是为序。
孙正聿
2007年6月25日于长春
第三章解放生存论
一马克思存在论的解放意蕴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已经完成了两次重大的
跃迁,即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论转向”和肇始于90年代至
今仍方兴未艾的“生存论转向”。前者在总体上实现了对马克
思哲学实体本体论解释模式的超越,在学理的层面把马克思哲
学由前康德哲学推进到了后黑格尔哲学的水平;后者以现代西
方哲学(尤其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和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存
在论)为中介,把马克思哲学引入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话语平
台,凸显了人的具体的生存方式在马克思哲学中核心视阈的地
位,马克思不仅成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者,而且还成为现代
生存论哲学的开创者。这两种解读方式无疑都是对传统僵化
的马克思哲学解释模式的重大突破,呈现了马克思哲学作为一
种现代哲学应有的理论风貌,其理论上的成就应予以充分的
估价。
但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无论‘实践说’还是‘生存说,,
两者都是在严格学院哲学的问题框架内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
解。”其突出的缺陷是:“没能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意义同马克思对
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立场,特别是同当代全球资本主义背景下空前
尖锐的现代性问题的批判结合起来,因而无法使之成为一种社会理
论和意识形态的当代批判。”①也许是出于对过去长期以来马克思主
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过度政治化、经验化的反叛,20世纪90年代以
后的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确出现了所谓“思想淡出,学术登台”的局
面。然而,正当一些学者陶醉于“知识分子的高级精神奢侈和才智
游戏”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生活中却日益被“边缘化”了。
那种在西方哲学的概念框架中,以所谓“中介式的方法”解释马克思
哲学的研究取向,很快暴露出了双重的弊端: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
身被“边缘化”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阐释者也产生了“自
我放逐”之感。威廉·巴雷特对当代哲学家的诟病可谓一针见血,
同样适宜于有“自我放逐”感的学术人群:“如果今天的哲学家是正
直而老实的,他们就会承认,他们对自己周围人的思想的影响越来越
小。随着他们的存在日益变得专业化和学院气,他们在大学幽静校
园之外的重要性就日益下降。他们的争论不过是他们自己之间的争
论;他们不仅得不到形成一个强大的得人心的运动所需要的那种充
满热情的支持,恰恰相反,他们和那些仍然处于‘校园’之外的无论
什么样的一般知识界精英之间的联系都微不足道。”②这着实值得学
者们作出深刻的反省。
马克思绝不是西方近代以来学院派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不仅因
为马克思一生没有登过大学的讲台,没有像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那
样做过大学教授,甚至大学校长,更在于马克思从开始他的理论生涯
时起,就跳出了学院哲学阴森严密的学术藩篱,将思想的利剑指向了
生活现实的天空。把马克思理解为专注于在理论上完成变革的思想
——————————————————————————————一 ●
① 张盾:《马克思哲学研究应以现代性作为其问题背景》,载《新华文摘》
2005年第11期。
② 巴雷特:《非理性的人》,第7页。
家,把马克思哲学解读为西方正统学院话语的哲学,不禁会使人想起
马克思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这会给他太多荣誉,同时也会给他太多的
耻辱。诚如马克思终身的朋友和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
指出的那样:“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者。他采取各种方式参加推
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
的解放事业;他**个使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要求,意识到
本身解放的条件。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①
马克思哲学就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本文所使用的‘‘人类
解放”和“人的解放”基本是同义的,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论题使用不
同的提法。在马克思那里,个体解放与类的解放是一致的,因为人是
“类存在物”,“特定的个体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类存在物”②)。这一
学说既不同于近代以来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人道主义和
人本主义,沉湎于对完善的理性人及其理性王国的空洞议论,也不同
于现当代哲学以“非理性的人”为理论原型,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困境
和精神失落的思想哀怨。
①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57页。
作者简介
李兵,1 963年1 0月生,重庆市1
人,哲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l
社会学院,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I
院长、哲学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I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在I
《(哲学动态)》、《(长自学刊)》、《(社I
会主义研究)》、
你就是世界II 本书特色 20世纪伟大的五位圣人之一克里希那穆提说:你就是世界。《你就是世界2》作者,中观的导师,彻底的觉者,道道地地的禅师克里希那穆提:真理乃...
易隐.易冒-京氏易精粹-5 目录 易隐卷首八卦象例五行生克天干所属地支所属六神所属六亲生克刘伯温先生总断张星元先生总断《海底眼》一爻动变断周仲高期日捷诀习卜先读...
本体诠释学(二)-成中英文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与《本体诠释学》(一)相呼应,主要从“《易经》与本体诠释学”“本体诠释学...
中国思想文化史-(修订版) 本书特色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修订版)》是以思想史(即文化的核心)为主体,详细地叙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全书分为九章...
思想录: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 本书特色 本书继承和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批判一切,同时又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局限,以所谓“帕斯卡尔方法”,从两极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 本书特色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的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正确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宣传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辩证唯...
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孔子家语-最新经典珍藏 本书特色 朱子家训《朱子家训》亦称《朱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
任继愈谈道家与道教 本书特色 《任继愈谈道家与道教》是任继愈先生关于老子、道家研究的著作,该书从道家的产生到成书,从历史故事深入到老子及道家在社会中的影响及其现...
《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三卷专门讨论中世纪哲学,它考虑阿拉伯、犹太和拉丁哲学的丰富传统,这个传统在9世纪开始兴盛,在使用拉丁语
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中国是一个悠久的史国,中国的哲学史在这里奠基。国学大师胡适学术研究的代表作,开一代学术研究的风气之先。影响学人的研究与思想,启迪大众的...
《道德经》归元真经 本书特色 2500年来,《道德经》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传。期间,研究和注释此经的仁人智士,仙真大德不计其数。有从哲学角度的,又从治国治民角度...
美学漫步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汉宝德又一部谈美并致力于国民美育的作品,全书分为四辑: (1)美与生命的体悟。(2)美育出了什么问题。(3)寻找美的途径...
《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等并尊为“经中之王”,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它是一部
本书诗国内第一本以华人为对象,以汉语编撰的新约希腊语教程。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为基础语法和运用,并在附卷中有系统的和较为
大学中庸译解 本书特色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具系统性的两种理论著作。《大学》是“内圣”与“外王”高度统一的政治理论,也就是以“德治”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哲...
上帝的公式-德.梅勒作品集-全四册 本书特色 上帝的公式:德·梅勒作品集 有人说,读他的书,你要冒改变自己人生的风险! 1998年,罗马天主教廷将德?梅勒...
书法艺术卷-老庄之道 本书特色 “凤兮凤兮”;“与物为春”;“人故无情”;“相忘于道”;“撄而后成”;“善吾生死”;“颜回益矣”;“蓼水之上”;“无为名尸”;“...
黄老学论纲 内容简介 “黄老学”,过去通称“黄老之学”或“黄老道家”。自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种古佚书后,学术界...
道德经-图珍本小墨香书 内容简介 《图珍本小墨香书:道德经》版式新颖,插图雅逸,装帧精美,印刷考究,既可收怡情悦性之效,亦可得“暗香盈袖”之趣。道德经-图珍本小...
判断力批判-上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为康德的三大批判之一。中译本分上下卷出版,上卷包括导论和审美判断力的批批判,表述美学思想;下卷是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把审美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