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br /> 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人类解放事业,这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以
自己的全部智慧探索人类解放道路,这就是马克思的学说;马克思的
生平与学说,是与“人类解放”的事业和道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和研究者,无论其研究的领域是什么,无论
其思考的重点是什么,都不可能离开“人类解放’’这个马克思主义的
主题。然而,如何理解和阐述“人类解放”这个主题,却是当代马克
思主义研究的重大课题。
尽管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思主义表述为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但是,如何从整体上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却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重大问题,由此便凸显了马克思为之奋斗终
身的“人类解放”问题。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侧重于从tc三个组
成部分”所贯穿的主题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政治解放,,与
“人类解放”的关系学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哲学批判,,与
“经济学批判”予以论证,有的学者侧重于从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
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寻找理论资源,有的学者则侧重
于从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反思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学说的当
代意义。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ct人
类解放”的主题的理解。
在哲学领域,“人类解放”问题更是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
关切的根本问题。就个人而言,我比较注重的是从马克思所实现的
哲学革命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的主题,为人的全部思想
和行为寻找根据、标准和尺度,这是全部哲学的共同使命,即哲学的
本体论追求。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不是从“现实的人及
其历史发展”去探寻这种根据,而是从“超历史”或“非历史”的本体
观念出发,以追究“世界何以可能”的方式来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奠定
“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
“解释世界”的旧哲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从根本上说,就在于马
克思改变了追究“世界何以可能”的“解释世界”的哲学方向,开辟了
探索“解放何以可能”的“改变世界”的新的哲学道路。马克思主义
的主题与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是一致的。关于马克思的本体论革
命及其所开辟的哲学道路,我曾在《解放何以可能》一文中作出这样
的概括:一是把本体论对“何以可能”的追问定位为对“人的解放何
以可能”的寻求,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论对人的存在何以可能的抽
象思辨,实现了本体论的理论内容的变革;二是把对“人的解放何以
可能”的寻求诉诸于对人的历史活动的理解,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
论以唯心史观为依托所进行的对人的意识活动的追问,实现了以唯
物史观为依托的理论基础的变革;三是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
寻求诉诸于人对自己既定状态的扬弃,从而变革了传统本体论把对
“何以可能”的追问定位为某种“永恒在场”的研究方式,实现了本体
论与“革命的、批判的”的辩证法的统一。这就是马克思哲学在理论
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式上所实现的本体论革命。
吉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一直比较关注重大的理论
问题,并注重以理论的方式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人类解放”问
题,就是我们一直关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一些
博士研究生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这个重大问题作为自己的学位论文
选题。例如,有的博士生从“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角度
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从“实践批判的逻辑”或‘‘社会关系的
逻辑”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通过阐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文本展开自己的论证,有的博士生以现代哲学的比较研究而展开自
己的论证。李兵博士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探索马克
思主义哲学主题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与解放为主线,比较系统地阐
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问题,取得了富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
义的研究成果。作为李兵博士的指导教师,在他的学位论文面世之
际,对他表示衷心的祝贺,更祝愿他在哲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是为序。
孙正聿
2007年6月25日于长春
第三章解放生存论
一马克思存在论的解放意蕴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已经完成了两次重大的
跃迁,即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论转向”和肇始于90年代至
今仍方兴未艾的“生存论转向”。前者在总体上实现了对马克
思哲学实体本体论解释模式的超越,在学理的层面把马克思哲
学由前康德哲学推进到了后黑格尔哲学的水平;后者以现代西
方哲学(尤其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和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存
在论)为中介,把马克思哲学引入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话语平
台,凸显了人的具体的生存方式在马克思哲学中核心视阈的地
位,马克思不仅成为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者,而且还成为现代
生存论哲学的开创者。这两种解读方式无疑都是对传统僵化
的马克思哲学解释模式的重大突破,呈现了马克思哲学作为一
种现代哲学应有的理论风貌,其理论上的成就应予以充分的
估价。
但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无论‘实践说’还是‘生存说,,
两者都是在严格学院哲学的问题框架内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理
解。”其突出的缺陷是:“没能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意义同马克思对
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立场,特别是同当代全球资本主义背景下空前
尖锐的现代性问题的批判结合起来,因而无法使之成为一种社会理
论和意识形态的当代批判。”①也许是出于对过去长期以来马克思主
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过度政治化、经验化的反叛,20世纪90年代以
后的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确出现了所谓“思想淡出,学术登台”的局
面。然而,正当一些学者陶醉于“知识分子的高级精神奢侈和才智
游戏”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生活中却日益被“边缘化”了。
那种在西方哲学的概念框架中,以所谓“中介式的方法”解释马克思
哲学的研究取向,很快暴露出了双重的弊端: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
身被“边缘化”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阐释者也产生了“自
我放逐”之感。威廉·巴雷特对当代哲学家的诟病可谓一针见血,
同样适宜于有“自我放逐”感的学术人群:“如果今天的哲学家是正
直而老实的,他们就会承认,他们对自己周围人的思想的影响越来越
小。随着他们的存在日益变得专业化和学院气,他们在大学幽静校
园之外的重要性就日益下降。他们的争论不过是他们自己之间的争
论;他们不仅得不到形成一个强大的得人心的运动所需要的那种充
满热情的支持,恰恰相反,他们和那些仍然处于‘校园’之外的无论
什么样的一般知识界精英之间的联系都微不足道。”②这着实值得学
者们作出深刻的反省。
马克思绝不是西方近代以来学院派意义上的哲学家,这不仅因
为马克思一生没有登过大学的讲台,没有像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那
样做过大学教授,甚至大学校长,更在于马克思从开始他的理论生涯
时起,就跳出了学院哲学阴森严密的学术藩篱,将思想的利剑指向了
生活现实的天空。把马克思理解为专注于在理论上完成变革的思想
——————————————————————————————一 ●
① 张盾:《马克思哲学研究应以现代性作为其问题背景》,载《新华文摘》
2005年第11期。
② 巴雷特:《非理性的人》,第7页。
家,把马克思哲学解读为西方正统学院话语的哲学,不禁会使人想起
马克思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这会给他太多荣誉,同时也会给他太多的
耻辱。诚如马克思终身的朋友和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
指出的那样:“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者。他采取各种方式参加推
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
的解放事业;他**个使无产阶级意识到本身的地位和要求,意识到
本身解放的条件。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①
马克思哲学就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本文所使用的‘‘人类
解放”和“人的解放”基本是同义的,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论题使用不
同的提法。在马克思那里,个体解放与类的解放是一致的,因为人是
“类存在物”,“特定的个体不过是一个特定的类存在物”②)。这一
学说既不同于近代以来建立在抽象“人性论”基础上的人道主义和
人本主义,沉湎于对完善的理性人及其理性王国的空洞议论,也不同
于现当代哲学以“非理性的人”为理论原型,执著于对人的生存困境
和精神失落的思想哀怨。
①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57页。
作者简介
李兵,1 963年1 0月生,重庆市1
人,哲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l
社会学院,现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I
院长、哲学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I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在I
《(哲学动态)》、《(长自学刊)》、《(社I
会主义研究)》、
中庸-品读 本书特色 《品读中庸》主要选取了《论语》中*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章节,以权威的译解和贴近现实生活的感悟,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历史和现实事例,品读中庸中的...
艺术灭亡的神话-法兰克福学派从本雅明到新左派的美学思想 本书特色 《艺术灭亡的神话--法兰克福学派从本雅明到 新左派的美学思想》1983年由莫斯科的艺术出版社出...
古希腊的思想与历史-自由的古典探索 目录 导论:哲学引领历史上篇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章 技艺:人类自身的生存资源一、“自然”问题与人类技艺的缘起二、作为技艺的...
周易尚氏学 本书特色 《周易尚氏学》是对《易经》、《易传》全文的注释。尚秉和继承了象数学的传统,故重在以象释《易经》。其在“说例”节写到...
中国伦理学史 本书特色 《中国伦理学史》是中国学者蔡元培首次以西方观点综合研究中国伦理学的思想史,并首次以西方写作框架整理传统伦理思想,被视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本书作为西方哲学史的教科书,按照我们约定俗成的划分方式,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
孔子的旅行-美绘少年版 目录 **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二章 有教无类第三章 不耻下问第四章 教学相长第五章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第六章 温故而知新,可...
丹道不诀十二讲(下卷)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参透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这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耗时30年呕...
先秦诸子系年--中国文库.史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对自孔子到吕不韦的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一进行了考证。先秦诸子系年-...
《中国文字学》是陈梦家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的《中国文字学》课程的讲义,手稿未曾发表。虽说是六十多年前的旧讲义,有些见解已然
本书系清代著名学者孙德谦的重要著作,古文献学的必读之书。本书针对如何解读我国古文献经、史、子、集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见解,其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方略-双色插图漫画版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口袋本的国学经典丛书。一套十本,即《孟子: 民本雄辩的哲学巨著》《老子: 修养心性的生命哲学》《...
乌托邦之死(冷漠时代的政治与文化) 本书特色 在《乌托邦之死》中,著名历史学家兼社会批评家拉塞尔·雅各比清醒地审视了未来的政治,他根本不喜欢自己所看到的东西。雅...
占有论:历史新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对历史与心理、生命的本质是占有、占有和人的心理、混血现象、中国的权力场、中国的考场、欧洲的神场、中国的农本和家本、中国的静势和...
儒学警悟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明抄本《儒学警悟》发现之前,学界以南宋左圭的《百川学海》为丛书之祖。后经缪荃孙考证,《儒学警悟》早于《...
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简史》被誉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以20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横跨三千年的相关知识,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四色)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黎明前的呐喊-鲁迅语录 本书特色 1.了解大师的“后楼梯”,*富有人文气息的选本。2.大师如海,只取一瓢,这里是*精确的提炼。3.用大师箴言编织的新公民读本。黎...
白话楞伽经 本书特色 《白话楞伽经》采用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楞伽经》,是一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经典著作。《白话楞伽经》插图皆由陕西历史...
選擇上師,並且決定追隨他直到證悟,與墜入情網而結為夫妻一樣,過程會充滿不安、刺激、酬賞又具毀滅性。你知道那是一個冒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