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颐(震下艮上)
论行事要有主见
(卦辞)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爻辞)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马恒君先生说:“这一卦前人讲得极为纷杂,不仅是取象混乱,义
理也极不统一,无可适从。我们不得不从《周易》的内部体例上重新挖
掘,尽量吸收前人的有益成果,来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我深以为
然。但马先生是主爻位说的,我做的脱胎换骨的改造,与他做的大不
一样。历来注家都把本卦中的“颐”字解释为“颐养”,这一点马先生未
加改造,而是继承了的。因此,从义理上说,他仍然认定本卦主旨是讲
“颐养之道”,所以他的改造是谈不上脱胎换骨的。我则正是在这方面
一反传统而“标新立异”。
陈、赵二先生对本卦作“通说”时写道:“《颐》卦象人口颐之形,全
卦写人如何谋取食物以求生存的问题…六爻是写每人都有不同的
活法,各以其道,但究以正养为上。”这也是认为本卦主旨是讲“养”,
但与传统理解又稍有不同。对传统理解的较为准确的表述,是黄、张
二先生的说法:《颐》卦“所揭明的‘养正’意义,基本宗旨体现在两端:
‘自养’之道,当本于德,不可弃德求欲;‘养人’之道,当出于公,必须
养德及物”。
我对本卦主旨的领会是:它是教人行事要有主见,不可只听命于
人,但又不要背离正理。
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前二字是占断辞。对这条卦辞的理解不同,是造成对于本卦主旨
认识上的分歧之主要原因。“颐”是人嘴和下巴部分的合称,由于后面
还有“口实”一词,所以一般都以为是特指嘴巴了。相应地,就认为“口
实”是指“口中实惠之物”,即食物。于是这卦辞似乎是说:“看着嘴,自
己去谋求食物。”“嘴”是谁的嘴呢?又是谁在“观”(看)呢?这就又可
有不同理解。陈、赵二先生的书中此句的译文是:“观察他的口颊,就
知道他足以自己谋生。”这是一个理解角度。高亨先生说:“观人之颐,
不能饱,须自求食物,故日观颐自求口实。此示人勿羡于人,宜求于己
也。”这又是一个角度。但二者引出的结论完全一致,都是教诲要自力
更生,不依赖他人,而且,都未脱离原文字面直接陈述的内容。黄、张
二位先生的书就不同了,译文是:“观察事物的颐养现象,应当明白用
正道自求口中实物。”这是在头一句就把自己的感想和发挥注入到原
文中去,似乎“高屋建瓴”了,但这样为解读后文定下调子,弄得不好,
将会导致更大的曲解。
其实,仅从字面上看,这条卦辞也可有不同的解释。邓球柏先生
对“自求口实”的训释就不一样:“自求口实:自讨苦吃。口实,毁弄。
《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韦昭《注》:‘口实,毁弄。”’因
此,他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别人的下巴动而行事是自讨苦吃。”
我从邓先生的这个注释得到启发,认为这个“颐”虽是指下巴,但
却同“颐指气使”相联系,所以“观颐”就是“看脸色”,是说做事没有自
己的主见,全听他人的摆布。这对常人不是好事,对侯王、君主更是大
忌,后果是严重的,所以说是“自求口实”。既然证明了“口实”是“毁
弄”义(“毁”有“毁坏”、“减省”义,“弄”有“作弄”、“欺侮”义,“毁弄”
就当是被贬损、欺侮的意思),那么,邓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从字面
上看也至少具有和上述理解相等的“可接受性”,如果考虑到这是在
向侯王、君主作教诲,就更应该倾向于他的这个理解,要是爻辞的内
容与之更相一致,那就必须认这个理解为“达诂”了。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由于把卦辞中的“口实”理解成养
人的“食物”了,所以这个“灵龟”也就或者被说成是指“美味”,或者以
为是比喻阳刚美质:“龟能咽息不食,灵龟,喻其明智,而可以不求养
于外也。”(程颐语)“朵”是树木因缀满花叶而下垂的样子,“朵颐”就
当是指下巴往下拉长了。于是这句爻辞就被解释为“抛弃自己的美味
而羡慕别人的吃食”,亦即喻指贪心不足。这自然意味着“凶”。但按我
的理解,“观我朵颐”乃是说“看别人的脸色”。因为这是在批评“观
者”,“我”对他来说是“别人”,前面不是说“己”,是说“尔(你)”,所以
后面也不说“人”而说“我”了。这样,前句说的“灵龟”就该是喻指“主
见”,或者更准确一些,指“高明的指路人”。这是因为古人遇大事而不
知该如何行动时,就占卜问神,而龟卜曾经是*常用的卜问方法。“灵
龟”就是神龟(“灵”有“神灵”义,也有“灵验”义),故而有灵龟就意味
着可以得到*好、*有效验的指示。所以这条爻辞直接是说:丢开自
己的指路人,总是盯着别人的下巴看。灵龟是自己的,使用时不必求
人,因而其实是说:自己不拿出主见来,只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这对理
应掌权出主意的人——侯王、君主来说,意味着大权旁落,所以评价
为“凶”。我想,作这样的理解,不仅字面上也说得通,从《周易》这部书
的性质看,则要说这个理解深刻得多,正确得多。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颠”有“坠落”义。《左传·隐公十
一年》:“子都自下射之,颠。”其中“颠”就是指被射之物坠落了下来。
所以按我的理解,“颠颐”是指将下巴拉下来,作为向他人发出的信
号,就是“下命令”、“作指挥”的意思,因为不用语言而是用表情下命
令时,正是用垂落下巴表示默许。
“拂经”无疑是“拂逆正理”的意思,即这“拂”是“逆违”义。(《诗·
大雅·皇矣》:“四方以无拂。”)“经”指当时尊奉为典范的著作,因而也
被借来指谓里面宣讲的思想观点,并认作公理及行为的一般法则了。
荒谬之外-加缪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某些读者以为加缪的哲学代表了悲观与绝望,那只是肤浅的见解。其实,它充满信念,企图唤醒人类对生命作*英勇的肯定。我们的时代回复了...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特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在本书中朱光潜针对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比如读书、活动、静处、社会运动、作文、恋...
中国历代乡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乡约导读和制度节选两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村治系统。中国历代乡约 目录 **部分:乡约导读**章乡约制度的发展脉络/3第二章《吕氏...
现代犹太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对18世纪以来的犹太哲学、特别是20世纪犹太哲学的主要代表科恩、拜克、罗森茨维格、布伯、海舍尔和开普兰的宗教哲学作了系统的介绍和深入...
陈那以前之因明-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20世纪初,中国的佛家因明学研究掀起了一次高潮,梁启超、章太炎、章士钊、谭戒甫等名家竟相研习,许地山的《陈那以前之因明》,...
紫微斗数讲义-星矅性质 本书特色 中国由晋代起,即有玄空与斗数的秘密传授,这种传授,今日称为“中州学派”。据说由晋代的郭璞开始成立,及至明末,有蒋大鸿出,融合道...
法国汉学家的道教研究:以代表性论著为中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时间为轴线,分三个历史阶段勾画了自明清之际至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道教的认识过程,涉及明清之际法国来...
净土宗三经 本书特色 净土宗教义的思想,主要表现于“净土宗三经”。《无量寿经》之重点,主要在于介绍阿弥陀佛因地的四十八愿,以及关于具有光明无量与寿命无量之德的阿...
毛泽东品老子-毛泽东品先秦诸子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研究和介绍毛泽东品读《老子》的情况和经验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着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学术新著。本书作者在较为充...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系养生气功著作,全书共十八卷。清周述官编撰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僧人静
老子正宗 内容简介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
庄子諵哗.上/南怀瑾讲述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百万畅销书《论语别裁》后的又一力作,国学潮、经典热,大师解读更精彩!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
白话阿弥陀经 本书特色 《白话阿弥陀经》为“净土三经”之一。《白话阿弥陀经》采用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阿弥陀经》,这是一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
素书 本书特色 《素书》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
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 内容简介 《中国思想通史(第5卷)》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部里程碑式的通史著作。第五卷脱胎于侯外庐著《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上册(原名《中国近...
图说圣经故事 本书特色 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各种《圣经》故事历来是西方画家进行创作的重要题材,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图说圣经故事》,品读画中动人的故事与传说:在...
★古代埃及最为重要的宗教文献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古埃及<亡灵书>》是古代埃及最为重要的宗教文献集《亡灵书》的译注
斐多 内容简介 这本并不厚重的小书,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
先贤的民主/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认为,有可能逐渐主导21世纪全球文化的中国,将不会是一个属于日渐粗俗之个体的社会,也不会是西方企业家已经开始在梦想的...
婆罗门教和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主要宗教。两教中的哲学思想构成了印度古代哲学的基本内容。姚卫群编著的《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与佛